从通钢老总被殴致死谈国有企业改制(二) - 盛洪 - 盛洪 - 专家博客 - 中国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11:35
从通钢老总被殴致死谈国有企业改制(二)------改制不能损工人合法既得利益                     访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盛洪  

改制不能忽略职工利益

 当工人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就可能采取一些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代价就非常大了。理财一周报:在国企改制中,除了国资委有话语权,国企职工是否也应该赋予他们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盛洪:如果是民营企业,职工一般不应介入这一过程,因为民营企业的产权很明晰,工人的报酬都按市场价格当期支付了。但是在国有企业,职工参与是有一定理由的。因为企业和职工有一个隐性合约,其中规定了大量的非货币福利,这些福利是一种承诺,并没有拿到手里,是企业欠他们的。这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民营企业谈判,他们就有可能忽略工人的利益;因为财政紧张等方面的原因,政府也有一种“甩包袱”的倾向;对于民营企业,肯定也是花钱越少越好。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忽略职工的利益。所以我认为,国有企业的产权交易,应该有职工方来参与、监管。当然职工方也有一定的权限,就是它主要应在捍卫自己利益的边界内行事,不能越界。你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就业、住房、养老等,能得到了基本满足,你还说我不喜欢并购方,也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职工没有发言权,利益就很容易被忽略,这应该是今后国企改制时要加上的一个条款,它实际上是一件好事,会避免产生很多悲剧。有了这个条款,职工会随便让你侵犯他的利益吗?理财一周报:三方应该是一个平等博弈的过程,而不是由国资委和企业暗箱操作,这样才能避免引发矛盾。盛洪:本来政府也好,国资委也好,应该想到职工的利益,因为政府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原则上是这样的。政府不管工人,似乎很说不过去,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政府就是不管工人,这时候只能工人自己代表自己,在工人没有合法的代表参与谈判时,就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当工人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就可能采取一些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代价就非常大了。理财一周报:国企职工本身是否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以前是“铁饭碗”,现在失去依靠了,职工心理上、情感上可能不适应。盛洪:应该有这个原因。我前些年研究过一些并购案例,包括很多民营企业间的并购,类似的情况很多。严格来说,我还不是太了解通钢、林钢的具体情况,我只是猜测,会有职工利益受到侵犯的一方面。但另外一方面,职工还不习惯民营企业老板来接管国有企业。做国有企业的职工,都很自豪,也可能国企管理比较松、待遇比较好,过得相对比较舒服,民营企业老板来,要求可能会严一些,还有企业文化的冲突等等。当然了,比较聪明的老板,会放下身段去做大量工作,我听到过很多这方面的故事,民营企业的老板啃着方便面在车间呆几个月,最后才把企业搞定。不单是民企,有的新型国企的老总也是这样,让人觉得这个老总雷锋似的,直到把职工的心征服。这样的过程,并非只存在于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而是企业并购本身就包含了这种冲突,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一般来讲,一个外来企业要接管本地企业,本地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都有一种本能的反抗,这在企业界是很普遍的,关键是你怎么去接管它。我过去也研究过不少案例,包括海尔的并购,海尔就说我们并购是文化先行,在文化上达成一定的共识,然后管理、技术、经营等才能跟上,所以说并购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比如说通钢那个老总,跟职工打交道太没经验了,面对那么多愤怒的工人,缺乏必要的准备。对企业家来说,要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所下的工夫、所采取的手段和成熟的经验,要借鉴,要花工夫,不要说“老子有钱,我来就是要管你的”。不是这个概念。2000年我去美国访问,一个主题就是“并购”,他们有专门的“文化设计师”,就是说,两个企业的文化不同,怎么设计一套兼容两种企业文化的文化结构,让被并购企业能接受,这是需要下很多工夫的。买一个企业和买一般东西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有一群活生生的人,员工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习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理财一周报:所以说这对民营企业或并购方,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学习和警示的地方。盛洪:通钢这个老总太没思想准备了,想得太简单天真,所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编辑:宫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