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光:加快转变 官员先要换脑筋//宏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工夫//2009年发展方式上的切实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24:33
 

曾春光:加快转变 官员先要换脑筋//宏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工夫//2009年发展方式上的切实突破

2010年03月14日 21:36中国产经新闻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文/本报评论员 曾春光

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出“总动员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选择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选择在高级别官员的研讨班上,这样的动员自然首先是针对官员们的思维。

3月10日,胡锦涛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长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在“加快”上下工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显然,各级政府对于这一“动员令”具体而实在的落实是中央政府最为关注的。

好的政策必须要有人来执行,而观念的转变必先是官员发展思维的转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有不少变化,但总体上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而其中这些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很多都是一些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发展思维的展现。比如,从资源配置来看,生产要素市场还很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突出问题是,土地、能源、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价格形成机制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在当前的政绩考核制度和征地制度下,土地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的手段,往往是一届政府就把几十年的土地都批出去了,结果就是鼓励企业扩张规模,使得我国这么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大国,大量土地利用效率很低,浪费严重。

又比如,从市场中的主体看,政府对经济起着主导作用,并且经常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且,在当前的考核体制下,造成了政府追求政绩,政府官员忙于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现象,并且由于官员任期较短,投资往往集中在短期见效的项目上,甚至不惜引入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而真正需要政府关注的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却投入不足。这使得我国投资率居高不下,并且投资结构扭曲,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有专家认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命题,提出来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党的十七大也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但回过头来看,效果并不很理想,在有些地方和有的领域甚至是原地踏步。其根本原因在于,具体操作和实施的官员没能“换脑”。有的脑袋中“GDP崇拜”根深蒂固,弄出来的GDP中看不中用;有的政绩观严重错位,想问题做决策漠视民声民意,劳民伤财;有的盘算着自己内心位子、票子、孩子之类的“小九九”,位子、票子、孩子,社会事业和民生问题进入不到他的视线之内……转变发展方式更多地沦为纸上谈兵。

显然,高层传递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强烈信息,实际上也为各地领导干部“转换脑筋”、理清发展思路敲响了警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领导把握好方向,才能明确目标,增强实效性。当前有些地方经济建设暴露的问题表明,领导干部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在“显绩”和“潜绩”、外延扩大和内涵扩大上做出正确选择,就不能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上做出正确选择。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因此,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没有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在实处,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会大打折扣。  2009年发展方式上的切实突破2010年03月11日 00:46中国产经新闻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二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文/本报评论员 李平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之时,在新世纪来临、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之际,我国胜利实现了一年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交出了国内外满意的答卷。中国,2009年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超过以往的转变方式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喜人成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切实突破。

一年来,我国政府果断出手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推出10项“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目标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回到了稳定增长的轨道上来,同时还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对以往那种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增长方式发起了坚决挑战,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可喜的转变。

调整投资结构,引导产业发展。2009年,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显著提高,重点投向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下降,其中制造业下降0.29%。第三产业中大部分投资比重增加,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比重上升幅度最大,分别比上年增长0.8%和0.69%,教育、社会保障和商业服务业也有明显提高。

加大农业投入,支持“三农”发展。2009年,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26%;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7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启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年继续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饮水工程使6069万农民受益,沼气用户新增510万户,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线路达26.6万公里。

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2009年,我们在抑制淘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共关停小火电达2617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3800多万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2009年,财政资金扶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2980多个,还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节能空调500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1.5亿只。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制定并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上取得新的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我国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2009年,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抓住发展机遇,明确把发展重点放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上,大力给予投入和支持,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资金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财政资金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4万亿元计划实施还全面启动了16个科技专项基金,培育科技创新力,积蓄后续增长力。

继续推进生态建设,科学治理环境污染。2009年11月,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截至去年底,中国GDP能耗已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降低13.14名,有望2010年实现降低20%的计划目标,这相当于我国在5年内至少减排15亿吨二氧化碳。2009年,我国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达88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36%。

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产业。2009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根据东、中、西区域特点和潜力,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了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

回眸2009年,我们更加认识到,在后金融危机的严酷形势下,必须摒弃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不合理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地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越早越快越有利。2009年,中国在保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建设以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低碳经济体系,转变现有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推动中国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宏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工夫

2010年03月14日 21:45中国产经新闻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三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文/本报评论员 宏佳

两会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研讨班上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讲话,成为本次两会最热的话题。总书记一口气讲了八个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转变的意见,通篇讲话在50处用了“加快”一词,可见情势峻切,事不宜迟。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刻不容缓”4个字,并提出“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新华网在报道两会热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加的按语说“‘加快’二字重千钧,更是耐人寻味”。人民日报评论更加直白:“中国的现代化,又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路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决定现代化建设命运的重大抉择”。

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表达出这样一个意思:中国这列经济列车,高速运行了30年以后,需要检修,需要添加燃料,寻求新的动力了。中国的现代化如果要保持持续向上的态势,要继续新的历程,仅仅依靠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胜任,必须与时俱进,找到新的发展方式。

这些认识,这些忧患,不是空穴来风,不是一叶障目,甚至也不是今天突然产生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的话题,至少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九五”计划的建议中,就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提了出来。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上涵盖今天提出的主要内容。党中央一再强调科学发展,也包含了在经济建设中避短就长,选择能够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容。现在,问题如此急迫如此集中的提出,一个方面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和矛盾逐渐显现的环境气候问题,将我们逼到墙根;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一定的数量必须要通过质的飞跃,方能获得解决并获得新的动力。

从两会委员代表的讨论和网民的反映看,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迫性的认识,和中央领导层的想法是相通的。比如胡鞍钢代表说“一场新的竞赛已经打响。这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其本质就是发展模式的转型竞争,谁能先行一步,就是争取更为主动的机会,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爬上一座山可能需要10年,从山上掉下来也许只需10秒”。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嘴上说了,议论到了,甚至认识也到位了,能不能做到,落实是否坚决彻底,还不能定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已经不少年头,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部署了一段时间了。比较早的如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对增长方式转变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发展许多先进制造业等。金融风暴前后,关于启动内需,调整结构,改变外向型经济模式,降低能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效益等,也一直在部署、在办班、在宣传。可惜成效不大。许多地方仍然拼资源,拼出口,靠卖地皮,吃”人口红利“,片面追求增长速度,造成许多方面的增长失衡,付出沉重代价。不可谓言之不预也,但顺者寡,逆者多。问题越积越多,到时候只能作振聋发聩之声,只能以大力推动”加速“。所以,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干部,在能够决定一方经济发展大局的主官。不久前,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讨班,实在是高明之举,总书记、总理等4位主要领导亲临党校专题宣讲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题目。据报道,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学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他们说:“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转变思想观念,主动提高思想认识,密切结合各自实际,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要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斯言壮矣!我们真诚地期待着,肩负着迫在眉睫的时代重任的国之栋梁们,兑现庄严承诺,带领大家赶快地逮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加速领跑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后一程。

曾春光:加快转变 官员先要换脑筋//宏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工夫//2009年发展方式上的切实突破 曾春光:加快转变 官员先要换脑筋//宏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工夫//2009年发展方式上的切实突破 李毅中:转变发展方式要在“加快”上下功夫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加快”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切实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2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见实效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见实效 以“五个新突破”加快湖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握好六个兼顾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握好六个兼顾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吴孟铎在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各地干部群众表示:要做好"五个坚持" 实现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二)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两会上论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