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2002网络合作学习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17:53
中央电教馆    祁涛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利用网络开展合作学习的优势日渐凸现。本文介绍的“网络合作学习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由APEC计算机教育合作组织发起,是专为APEC成员中K-12学校(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设计的。“计划”开始于2002年8月,至当年年底结束,并将于2003年进行新一轮活动。笔者认为,我们了解它,或许能对正在进行的网络合作学习探索有所启示。
一、“计划”的学习项目
“计划”包括四个网络合作学习项目:《我们学校的一天》、《我们的广告》、《我们的假期》、《什么是台风和飓风》。
1.世界各地的学校里每天都发生些什么事?加拿大学生的课程表与台湾的一样吗?每个APEC成员体的学校里都开设科学课吗?哪个国家的学生更重视学校的生活?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考察各地的教育和文化都是相当有意义的。《我们学校的一天》这个项目的设计初衷正是为了鼓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各自学校的生活,去认识各国(地区)文化和教育体制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培养理解与尊重的情感。这个项目关注的是学生的彼此理解和经验交流,而非竞争、比赛。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一直作为APEC计算机学会的重要主旨之一,贯彻在其每一个国际合作学习项目中。
2.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意识的上升,广告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不论平面广告,还是3D形式、多媒体形式的广告,其内容都是要表现产品的优点,同时,也反映了设计者的创造性和情感。广告往往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生活的写照、文化的折射。《我们的广告》就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平常生活中的广告,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并就国家、地区之间的异同点进行讨论,从而建立“地球村”的认识。广告材料很容易收集,而且广告的趣味性对学生也有吸引力,所以这个项目很适合学生去探究。项目的设计者希望APEC成员体的孩子们能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分享别人的观点,而无需考虑彼此相距遥远的现实;也希望学生能从中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3.每一个国家的节假日通常反映出该国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生活。《我们的假期》就是一个主题为研究APEC成员体的民族节日的学习项目。该项目中,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以丰富对不同人种和不同国家、地区的认知,培养尊重他国或异地风俗习惯及文化的意识。
4.《什么是台风和飓风》项目的设计目标则是让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通过对特殊自然现象的探究,增强利用网络合作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二、“计划”的实施
“计划”邀请APEC成员体学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每个小组包括来自同一班级或同一学校的10至20名学生。APEC各成员国或地区的学校都可免费登录有关网站,参与学习活动。
“计划”的实施具体分三个阶段:
1.基本能力建立时期。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上冲浪的能力;通过网络与别人联系的能力;创建网页的能力;在网上搜集和查找信息的能力。
2.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在每周学习主题和作业的导引下去探究相关知识,彼此分享所学到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换观点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3.展览和评价。学生要将每周完成的作业或作品在自己创建的网站上展现出来。
三、“计划”的学习场所
为了让相距遥远的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成功实施“计划”,每一项合作学习活动都会有其相对独立的网站(位于APEC计算机学会搭建的平台上)作为参与者的学习场所。网站的目标是给参与者提供一个分布式的学习环境,消除他们的沟通障碍。网站提供的职能以及学习工具基于两方面因素设计:1.每个学生都被视为主动的学习者。因此,网站提供的是一个高度自控和高度参与的学习环境。2.在参与者当中建立学习社区。所以,网站提供多样、友好的交流工具,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用自己的观点去挑战其他人的观点。网站同样允许学生通过更广阔的个人知识社区的互动去共享信息、数据、资源和思想。
四、“计划”的评价方式
对学习活动的评价来自三个方面:
1.同伴的评价。参与“计划”的学生与网站访问者都将被邀请给各组作品进行周期性的评分。
2.专家的评价。学习支持小组邀请本领域中的几位专家,从质量、创造性等方面来点评所有作品。
3.相互间的评价。在网站上完成项目设计的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这也是参与该项目的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与交流。
以上三种评价得分分别占最终评价结果的30%、30%、40%。“计划”结束时,以网站论坛的形式公布评价结果,最好的小组将获得奖励。
五、“计划”的最终目标
“计划”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大相径庭的生活体验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的合作学习环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至少会达到四个指导性的目标:
1.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搜集所需信息。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得通过网络沟通和交换学习心得,还要懂得如何创建主页以便在“计划”的网站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掌握在新型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新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计划”采用建构学习与基于质疑的学习理论。在“计划”中,每个学生都作为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必须自主完成所有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所有的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合作学习,而且获取了人与人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交往技巧,增强了对“互相依靠、彼此尊重、合作努力”这一种合作学习观念的理解。
3.全球化学习与文化的展望。学生每周都要用互联网提供的工具来讨论学习主题。这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机会与深度是无限的,并且世界正在逐渐变为一个“地球村”。“计划”正是希望增加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尊重。
4.获取终身学习的精神与技能。互联网提供了无时空阻隔的分布式学习环境,学生要学会搜索和筛选信息,知道怎样有效使用互联网以助学习,这将帮助他们成为使用互联网资源的终身学习者。
其实,网络合作学习促进的是教学的平等发展,它包括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与知识文化的获取平等。一方面,在该计划中,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悉数具备。它既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认知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正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实践。另一方面,这类学习项目不涉及传统意义上的成绩竞赛,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技巧。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缺乏的正是这样的合作与互助精神。合作学习绝非仅止于该“计划”,ACEC每年都会开展许多类似的项目。笔者以为,我们的学校可以将这类活动与探究学习、英语教学等内容适当结合,令学生既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巧,又增强使用外语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尤其是不同地域的学生加入这类活动,更能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在地区文化差异背景下,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交往,共享彼此的知识和体验,了解并尊重别国的文化。这种资源和情感或许能够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本文在成文过程中,得到台南师范学院资讯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林奇贤的热情协助,在此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http://linc.hinet.net/a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