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09:25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是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人们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

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相差l℃多。人体的正常的生理节律发生改变,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矫正节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
    
椐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如智力生物节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时记忆力好,有时则差,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人早上5—9时记忆力好,而另一些人则是晚上记忆力好等等)。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适。

生物都有一个大约的时间概念,知道大约到什么时间了。

健康人体的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昼夜的生理节律,这与地球有规律自转所形成的24小时周期是相适应的,表明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光照的强弱和气温的高低)的影响而同步。

生物近似时钟的结构,被称之为生物钟。周期节奏近似昼夜24±4小时称日钟 近似29.53±5天称为月钟,近似周年12±2月称为年钟。时间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动物乃至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持久的自己上发条自己调节的生物钟

昼夜节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形成的。1972年研究人员证明,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担负着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点作用。临床观察到人类脑肿瘤破坏包括视交叉上核区时,可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瓦解。灵长类脑内至少有两个昼夜节律起搏点,其中一个就是视交叉上核,另一个目前尚未确定。

人体存在智力、情绪、体力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钟,这3存在明显的盛衰起伏,在各自的运转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

如人体三节律运行在高潮时,则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记忆力、理解力强,这样的时机是学习、工作、锻炼的大好时机。这时怀孕所生的孩子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优生儿。在此期,增加学习、运动量,往往事半功倍。学生节律高潮时考试易取得好成绩,作家易显灵感,运动员在此期易破记录。相反,三节律运行在临界或低潮期,会表现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健忘走神,这时易出车祸和医疗事故,也难在考试中出成绩。

老年人发病常在情绪钟低潮期,而许多疾病死亡时间恰在智力、体力、情绪三节律的双重临界日和三重临界日。了解自己三节律的临界日和低潮期,可以在心理上早作准备,以顽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克服困难,安然度过临界日和低潮期。
    
如何计算自己智力、情绪、体力钟的高潮、低潮和临界期呢?以下是一种简算法:
    (1)
先算总天数即计算出生之日至所计算之日的总天数。公式:t=(365.25×周岁数)± x。式中“t”表示总天数,“x”表示除周岁数以外的天数。例某人19351015日出生, 要计算1987129日的这天生物节律,t=(365.25×52)-259=18734()
    (2)
再算余数,将前算得的总天数分别除以332823(它们分别是智力、情绪、体力 节律周期的天数。)然后得到余数。注意必须用手算,而不要用电子计算机计算。 18734/33=567……23(智力钟余数) 18734/28=669……2(情绪钟余数) 18734/23=814……12(体力钟余数)
    (3)
当把余数求出之后,如你只需要了解计算日处什么期(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期),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周期天数除以2对照法,又叫半周期法: 33/2=16.5……(智力钟半周期数)

28/2=14.0……(情绪钟半周期数) 23/2=11.5……(体力钟半周期数) 余数与半周期数作比较,若余数小于此种生物钟的半周期数,此生物钟运行在高潮期;若大于半周期数,运行在低潮期;若接近半周期数或整周期,以及余数为零者,则为临界期。了解自己智力、情绪、体力三节律的运行周期,可在高潮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临界、低潮期早作准备,以防不测。
    
上例,智力钟余数:2316.5为低潮期;情绪钟余数:214.0为高潮期;体力钟余数1211.5,数字接近半周期,为临界期。
    
人体生物钟三节律周期理论是指一个人在自身水平线上的波动。当人体三节律处于临界期或低潮期,人确实会感到智力下降、情绪欠安和体力易疲劳感,但人是有理智的,有责任感的。我们了解自己的临界期、低潮期,对它没有恐惧的必要,更不要以生物钟低潮期或临界期为借口。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把处于节律双重、三重临界日驾驶员换下来干其他工作,或提醒他谨慎驾驶,以高度责任感来克服临界日的不适。当然高潮期的驾驶员麻痹大意,以为乱开车也不会出事故,这是绝对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