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习经验】我的2005年读书记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59:44
我的2005年读书记录
作者:生存问题123 提交日期:2006-3-4 14:17:00
 我的2005年读书记录
2005年已成旧岁,现将我该年的一些主要阅读书目及心得所感整理概括如下,对于自己是
一种总结和期望,如能对别人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则善莫大焉。
1.《借我一生》
据说余先生的这部巨著是他的“封山之作”,也据说此书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记忆
文学)。不过好像这都是余先生自己说的呵。据在下看,本书虽然文学价值没有余先生期
望的那么大,但对于他的fans如我辈者倒是有一些史学价值。
余秋雨是我一直很尊敬喜欢的文化名人。每一本他的著作,从《文化苦旅》到今天的《借
我一生》,我是每本必读每读必爱。其大气澎湃,其文笔隽永,其内蕴深厚,其情感真挚
,都非大师莫能为也!他既能当院长又能作学者,既能论学术又能写畅销书,并且都成绩
斐然更是一般知识分子的梦想。在那场千禧之旅恶劣的环境中能一挥而就率性而作的大手
笔,在仕途通达时毅然放弃的魄力,在十面埋伏中依然奋身前行的那种勇气更是让我等敬
佩。从本书中可见余秋雨出名人家是真有本事,牛皮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吹就吹的得有大的
肺活量。人家余秋雨这是小时候在为全村父老乡亲写信练出来的,是在自己埋头几个月在
旧书楼里读出来的,是在全国全世界一步步自己用脚踏出来的。
但请恕晚生大胆,余先生虽然是一流的墨客,但距一流的文人还差一步。这一步能否迈得
上去,就看余先生有多大的胆量和肚量了。本书如与小余(余杰)的《余秋雨,你为何不忏
悔》结合阅读,大有意思。
2.《秦腔》
读完《秦腔》后,有团缠绕在心头的云雾总是抓不住,不吐不快,吐似乎又没有什么明确
的东西,只是缭绕只是朦胧。但我分明感觉品尝到了贾平凹的迷茫与伤感。从《废都》、
《高老庄》、《怀念狼》到《秦腔》,都洋溢着贾的悲天悯人般的沉重,我甚至能听得到
他那声声叹息,只是这叹息一声比一声苍凉。贾说他是要为故乡立一座碑,我想他是做到
了,这块下入黄土上插苍天的碑上刻着的是农民的血泪和苦难,它一面指向永不复返充满
伤痛和辉煌的昨天,一面立向迎接光明但不知所终的未来。秦腔便是这个代表,它象征着
窗户打开后,我们历史中一些宝贵的东西正在无可挽回地消失,另一些鱼龙混杂的东西正
在扑面而来。我们不知道该庆欣还是该悲痛,该希望还是留恋,只有一丝惆怅忧郁蔓延在
心头。这种时代象征的大意义,使得有论者竟然把它与《红楼梦》并提。
 贾说:他不知该讴歌现实还是该批判现实。但我想一个称职的作家首要的任务便是表现
现实揭露现实。我以为贾做到了这一点。贾说:“作家是受苦和抨击的先驱。作家的职业
性质决定了他可能会与现实有摩擦,但却绝没有企图和罪恶。”我相信贾说这话的真挚。
贾有一种家天下的大慈悲大抱负,他有众生平等一视同仁的关怀,他有对故乡和普通人民
忠诚的感情,并且他的文风自然而又散发怪异,平实而又智慧,是那种自信成熟的魅力,
这是我喜欢他的主要原因。当然,他对粗俗劣质的癖爱,我也是感到不理解不赞同。但在
当今这个时代,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又不被市场淘汰,这是极为难得的。我想,贾已经
到了他所推崇的看山还是山,看云还是云的境界了。
该书可以在他的半自传《我是农民》中找到一些痕迹。
3.《香草山》
我是余杰的崇拜者,《火与冰》对我的震动是致命的。它让我看清了方向,找到了力量。
后来,校园里又流行余杰的《香草山》,我却草草地看了几页便放下了,我以为那是本单
纯的爱情故事。我还平静地写了篇八页的《再读余杰》,在文章中写道:“余杰长大了,
不再是那个单纯的揭穿‘皇帝新衣谎言’的孩子了,不再是那个敢于独自和风车作战的唐
吉坷德了。他从山顶退到了山腰。”
今年,在一次无书可读的情况下读完了此书。 原来是我错怪了余杰。他是长大了,不再
是个纯碎愤世嫉俗的“愤青”了,他懂得了宽容和怜悯,对于他这样的天才来说,这是最
难得的品质。余杰没有后退,他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战斗而已。他挥舞着“爱”的伟大旗帜
,站在更高的山峰上,以更深远深情地目光注视着这苦难的大地,以更宽广宽容的胸怀来
拥抱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我
想这句话送给余杰是最合适不过了。“爱之深,责之切”。余杰的满纸愤怒来自于他的满
腔爱情。
余杰有了“爱”,这是他的进步,也是他的必需。他太孤独了,需要一个能够理解他的心
灵,需要一双和他一起哭泣的眼睛。据余杰坦言书中男女主角的情书,就是自己当年与后
来成为他太太的恋人宁萱的往来情信。算算余杰也是奔三的人了,也该谈婚成家了。余杰
有了这样可遇不可求的知心爱人,我万分衷心地恭喜他、祝福他。这是上天对余杰最大的
回报,余杰应该知足了。如他书中所言:有了这样一个伴侣,以后的任何困难都将不足为
惧。也愿他有了归宿之后能够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4..《平凡的世界》、《我与地坛》
这两本书都是我在养病期间阅读,恰合当时的潦倒颓废心境,让我能对人生真谛有些自己
的思考。
《平凡的世界》是我读过两遍的不多文学书之一,初中一次大四一次,第一次更多的是感
动,沉醉于故事情节。第二次似乎更多的是思考,对人生的思考。真的是很喜欢它,淡淡
的笔触幽幽的深情,宛如清澈而幽深的流水浸入我们的心海。我的一篇关于它的讨论帖子
在“天涯”读书版创造了阅读次数最多跟帖最多的纪录,可见本书之欢迎尊崇程度。其核
心观点我概括为一句话:“人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
《我与地坛》是当年曾一度洛阳纸贵的名著。用许纪霖先生的话说,史铁生看透生活再热
爱生活,这是一种温和的、自由的、爱的经验理想主义。当生命的意义从终极目的转向实
践过程,我们便可在理想的废墟上重建理想的大厦。

5.《他改变了中国》、《我的生活》
这是两部中美前国家元首的传记,描写了各自的从政经历和个人生活。区别在于,前者是
他人(外国人)所写、线条较粗,后者乃自传、描写丰富。如果比较阅读,则一定受益匪
浅。他们两人在差不多的执政时间内(克1992-2000年,江1989-2002年,但实际执政时间
也应该在92年之后),领导两个世界大国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尽管他们一个是50多岁的“
壮马”,一个是七十多的“老骥”。对他们成功之道进行异同分析,也许会对于我们理解
两国政治生活及个人从政有一些启迪。例如不才总结出他们成功的共同原因有三:注重人
际关系、个人能力突出、注重侧略。不同点在于克林顿有过较早的政治实践。这主要和两
国的国情特别是元首产生方式有关。
6.《往事未付红尘》、《非常道》、《人有病、天知否》
之所以把这三本书罗列在一起,是因为这三本书大都描写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悲
欢,且立场客观叙述动情,对于我们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大有裨益。
“国家不幸诗人幸”,其实何止是诗人,一切学人都是乱世的宠儿。这是因为乱世没有统
一的思想标准,没有绝对的权力约束,这就为学人思想蓬勃百家争鸣提供了土壤也提出了
需求。自古书生都以“经世致用”为守则,把“治国平天下”作为最高追求。身在乱世便
可以大展鸿图或者浑水摸鱼了。
 前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证,近有清末至新中国一百多年前大家叠出做据。后者期内
随便提出一位文化人物都足以让今天的大师汗颜。即使那些贯穿新旧中国两个时期的文人
最光辉最主要的成就也是在新中国前铸就的。新中国成立后,不是向政治投降就是被政治
灭亡,或者变成犬儒或者沦为牛鬼蛇神,总之是没有了自己真实的声音了。
 这固然是历史的需要,但无论如何也是可悲可叹的。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只能是水滴
,即使是浪花最后也不免成为泡沫。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是何等不易也从而何等可贵。

7. 《乡土中国》、《菊与刀》
这是两部分别描述中日文化的学术经典之作,为我们打开了窥探中日文化的窗口。如能比
较阅读,则亦可多少明了中日文化的异同。据不才理解,日本文明虽然是在中国文明的基
础上结合本土地理环境、历史国情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明。但显然日本学习中国文化只学
了些皮毛,没有把精髓“中庸之道”学到家。日本人凡事好走极端。例如,中国也讲“礼
制”,但没有日本那样死板僵硬;中国也分等级,但没有日本那样鲜明牢固;中国也重面
子,但没有日本那样深入其心。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为我们分析其行为表现提供一种解释视角。例如,我们可以站在
日本文化的角度上,更好地理解日本政要为什么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只有耻感文化而没
有罪感文化,他们不能像德国人那样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罪行,因而他们从不忏悔
。失败了,就立马转头作其他的事,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原来的目标。而从来不去想为什
么会失败。当经济的手段不能实现他们的伟大理想时,他们就要救助于别的方法。一条路
政治上要成为巨人,这条路因为没有经济的支撑和其他国家的信赖难以实现,“入常梦”
的破灭便是例证。另一条就是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耻感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如果他们受
到了耻辱那么就一定要报复。和平合法的手段不能报仇,就只有用武力暴力来雪耻。因此
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要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