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点:股价分布结构再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50:03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董登新(教授)
2000年7月26日——2001年7月27日,上证综指第一轮站上2000点之上,其间有两次下探至1800多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综指第二轮站上2000点之上。在此,笔者希望探讨两个答案:(1)五年之隔的两个2000点在股价分布结构上有何变化?(2)本轮行情站上2000点之上究竟能持续多久?
一、两个2000点的股价分布结构比较
由于原先研究资料积累的原因,笔者取2001年5月11日(星期五,年报出尽后的第一周)沪深两市所有A股收盘价为比较基准,代表2001年的大牛市;同时再取2006年11月24日(周五)沪深两市所有A股收盘价为比较对象,代表2006年的大牛市。
2001年5月11日,上证综指收于2155点;2006年11月24日,上证综指收于2050点。在不同时期的两个2000点之上,沪深A股的股价分布结构是怎样的呢?
表一:沪深A股上市公司股价分布结构(2001年5月11日收盘价)
 
价格(元)
 
合计
 
7以下
 
7~10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股票(只)
 
1091
 
20
 
84
 
727
 
219
 
31
 
10
 
占比(%)
 
100.0
 
1.8
 
7.7
 
66.6
 
20.1
 
2.8
 
0.01
 
2001年5月11日,当天沪深两市最高股价为华工科技53.35元,最低股价为马钢股份3.94元,二者相差仅12.5倍。在1091只上市A股中(不含PT股),站在50元之上的有1只,介于40~50元之间的有9只,介于30~40元之间的有31只;而落在7元以下的仅有20只,其中,股价在4元以下的仅有马钢股份一只股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727只股票的价格高度密集在10~20元之间,占66.6%。
表二:沪深A股价格分布表(2006年11月24日收盘统计)
股价分布
 
股票只数
 
股票比例%
 
100元以上
 
0
 
0
 
50——100
 
4
 
0.31
 
20——50
 
31
 
2.41
 
10——20
 
164
 
12.75
 
5——10
 
444
 
34.53
 
3——5
 
452
 
35.15
 
2——3
 
178
 
13.84
 
1——2
 
13
 
1.01
 
1元以下
 
0
 
0
 
总计
 
1286
 
100.00
 
五年后的今天,2006年11月24日,当上证综指再次站上2000点之上时,沪深两市最高股价为小商品城(600415)64.35元,最高股价为S*ST朝华(000688)1.56元。也就是说,最高价与最低价仅仅相差41倍。显然,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距档次有所拉大。
从表二数据可以发现:大陆股市有将近70%的股票的价格高度密集地分布在3——10元之间。50元以上的高价股仅有4只,也就不过五、六十元而已,而2元以上的股票只有寥寥13只,1元以下的股票则是踪影全无。
表一、表二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2000点,股价整体重心有所下移。上次的低价股区间为4——7元,而此次低价股的区间下移为1——3元。同时,20元以上股票从上次的260只减少到此次的35只。正因如此,前后两个2000点的股市平均市盈率发生了悄然变化:2001年5月,沪深两市A股的市盈率分别为55.92倍和55.64倍;而2006年11月24日,沪深两市A股的市盈率则分别降为25.51倍和28.0倍。
从两个2000点的股价分布重心比较来看,应该说,整体市盈率的显著下降,这是中国大陆股市的最大进步,它标志着股市泡沫化时代的逐步终结,投资者开始走向价值投资的理性通道。
二、股价分布的金字塔型与纺棰型比较
香港股市作为一个成熟规范的股市,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不可否认,大陆股市发展历史短暂,而且还很幼稚,也就是还不成熟,市场运作也不太规范。因此,大陆股市尽管正在不断地进步,但与香港股市相比,二者的股价分布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2006年11月24日(周五)的收盘价格为例:香港主板最高股价为宏利金融(0945),当日收盘价为261港元;最低股价为广益国际(0530),当日收盘价为0.014港元。也就是说,最高股价与最低股价相差18000多倍。
由此可见,香港主板的股票价格分布的高低档次拉得相当大,股价屹立在100港元之上的股票有5只,股价在50——100港元之间的股票有14只。相反,它有大批量的股票是低价股。其中,股价不足0.50港元的股票超过28%;股价低于1港元的股票多达421只,占45.31%。这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的股价分布图。
表三:香港主板股价分布表(2006年11月24日收盘统计)
股价分布
 
股票只数
 
股票比例%
 
100港元以上
 
5
 
0.54
 
50——100
 
14
 
1.51
 
20——50
 
33
 
3.55
 
10——20
 
60
 
6.46
 
5——10
 
75
 
8.07
 
1——5
 
321
 
34.56
 
1港元以下
 
421
 
45.31
 
总计
 
929
 
100.00
 
相反,大陆股市的股价分布是“一窝蜂”,是“大锅饭”,股价基本上没有拉开应有的档次,这样的股价分布,当然也就反映不出上市公司质量的优劣与差异性来。反过来讲,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正是股价普遍拉不开档次的根本原因。
从表二看,大陆A股的价格分布却呈“纺棰型”分布,两头小,中间大。大陆股市既无百元高价股,也无“角股”,更无“分股”。这种股价分布基本上拉不开档次,它们高度密集并“窝”在一起,同上、同下,同涨、同跌,不论业绩好坏,也不论垃圾与否,总之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与“大锅饭”。反正再垃圾的股票也有人追逐,它也就没有进入“角股”的理由,当然,也就更无进入“分股”的必要。
从大陆的上市公司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少垃圾股几乎毫无投资价值可言,它们有的间断累计已有6——8年的年度亏损记录,也有的早已严重“资不抵债”,更有一些上市公司已将股东的权益挥霍一空,以致每股净资产变成一个大大的“负数”。这样的公司居然也丝毫不肯“沦为”角股和分股,当然,这就是投资者的“抬举”了。不过,也有人认为“市场需要的,就是必要的。”
相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香港股价分布的“金字塔型”结构,显然要比大陆股价分布的“纺棰型”结构来得更为坚实、稳健。这也正是香港股市平均市盈率低下,以及恒生指数相对稳健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相反,由于大陆股市中有大批垃圾股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从而使沪深A股平均市盈率呈现“虚高”的格局。换句话讲:如果有朝一日,大陆股市的股价真正拉开档次,除了百元股外,我们更能看到为数不少的垃圾股沦为“角股”和“分股”,到那时,不仅大陆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泡沫”会大大化解,而且股市一涨俱涨、一跌俱跌的“大起大落”的老格局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此外,角股与分股的大量出现,将具有另一个重大意义,那就是便于主板与三板自然对接,也即当垃圾股退市时,它可以从容地以超低价格顺利进入三板,而不致于带来投资者太过敏感的“落差”,这样可以减少公司退市的社会压力。因此,我们期待那一天!
三、本轮牛市行情能走多远?
本轮行情站上2000点之后,究竟何时终结这一轮牛市而转入调整或是熊市?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