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德育示范。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人格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34:13

重视德育示范。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人格力量

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格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在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德育的示范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高尚的师德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一往情深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的具体化.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师爱,就会“亲其师”,并且“信其道”;教师有了这种爱,在教学中就能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就能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罗森塔尔效应.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如何“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挖掘数学课程中的德育资源,适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时机,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形成作用于学生的学科德育力量,这是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1强化德育意识。努力挖掘数学课程中的德育资源

数学的道德价值主要体现在数学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确立正确的政治态度以及思想观点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数学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有显性也有隐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开发意识和开发水平,数学教师要努力挖掘数学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尤其是隐性的德育资源,并进行巧妙的加工,使其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1.1丰富的数学史料,能唤起学生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和自豪感《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要“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数学课程中丰富的数学史料,正是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良好德育素材.

在数学发展史上,中国对数学科学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在中国古代数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一书中详细讲述了负数的引进和使用方法,在“方程”章中提出的“正负术”与我们所讲的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完全一致.而在国外,负数的出现和使用要比我国迟好几百年,直到7世纪时印度数学家才开始使用负数,而在欧洲,直到16世纪韦达的著作还拒绝使用负数.我国三国时代的著名数学家刘徽是第一个找到圆周率计算方法的人,他在公元263年首创了利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接近圆的面积的方法来计算圆周率.为纪念他的贡献,后人把他创立的这种具有极限思想的方法称为刘徽割圆术,而把他所得到的3.14叫做徽率.经过了1200多年,法国数学家韦达才找到了类似的计算方法.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得准确到小数点第7位的人是我国南朝的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他还找到了两个近似于π的分数值 和 ,祖冲之找到的是π的近似值中最好的一个,他的这个π值计算的世界记录保持了一千多年,它闪耀着我国古代文化的光辉.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应用最广的定理之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早在纪元前就独立地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并在我国西汉时期的科学著作《周髀算经》中作了记载.七巧板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古典智力玩具,因为它用七叶拼板成图,巧变多端,故也称七巧图.传人欧洲后,称之为唐图,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人创造的智慧游戏.这些材料散见于数学课程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要通过丰富的数学史料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代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光荣传统.

数学教师还要有意识的结合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顺其自然地介绍一些我国当代数学家的动人故事,如视数学为生命的数学家陈景润,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还可以举办数学史专题讲座,布置学生课外查阅一些我国数学家的生平传记等,用学生喜爱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另外,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那些为之奋斗和献身的数学家们的艰苦努力,中外古今的数学家们在事业上志坚如磐,锲而不舍;在治学上勤奋刻苦,严谨认真;在品格上刚正不阿,诲人不倦,这些材料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唤起学生崇高的奉献精神

二  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更具体、更广泛的学科。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如: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又如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发射天线的高度;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从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根据离心率由 e<1,e=1, e>1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渗透了 “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

 

综上,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当然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采用与学科教学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教,而是化,德育教育是一个化育的过程。它不能只依靠定条条,设框框,而应把握教学中的各种机会加以引导、启发和培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德育品质的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它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