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 博导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5:35:09

 

                            恰同学少年

           ——由毛泽东与陶斯咏的“爱情”说起

喜斯陶,陶斯奋,奋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喜之终也。愠斯忧,忧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踊,愠之终也。

                                              ——《礼记·檀弓》

《恰同学少年》里,扮演向警予的赵冉与扮演陶斯咏的练束梅都是不折不扣的美女。有人诟病,觉得这成了一部最酷的青春偶像剧,我深刻不同意。向与陶本来就是美女,后者更是才女,时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扮演此二人者,如何能不美?再者当时的一师是湖南思想最先进的地方,如何能不摩登。向、陶二人均是有钱人家的女儿,美是必然的了。奇怪的是陶斯咏跟她的名字一点也不像,是个娴静的女子,或者名字的深意在于:是指性格意义上的要强而非身体的舞蹈!

毛泽东有没有喜欢过陶斯咏(陶斯咏喜欢毛泽东那是公认的事)。不必为伟人讳,当然喜欢!但为何最终分手。表面的理由是毛认为二人间仅仅有纯粹的友谊,天下大事多矣,不可谈儿女私情。深一点的是毛、陶二人家境相差太大,陶父更是一直反对二人来往。

我提出的观点是:像毛泽东这样的人,无一女人有资格能与之相配,不论是谁,皆不可能长久陪其身边。

此人委实是神人也。神能有长久的爱情吗?

二十世纪初共产党人那些爱情混乱的很的,绝不是今天想象的一本正经。同在《恰同学少年》提到的蔡和森与向警予后来结婚,成为人人羡慕的“向蔡同盟”,但后来均移情别恋。向爱上了彭述之。蔡与李崇英结合(时改名李一纯),要命的是李崇英本来是李立三的老婆,更要命的是她本来也不是李立三而是杨开智(杨开慧的哥哥)的老婆,杨开智也了不起,没了李崇英,居然搞到了李的妹妹李崇德。一言贯之,当时的共产党人开放的很,并不会认为有多崇高的信念就对私德要求多高,私德与大节是分开来的,前者不影响后者。我的老乡,党的总书记独秀老兄就十分爱逛妓院。在坐牢的时候甚至做出了惊人之举:居然与来探监的小老婆当众做起爱来,被告诫后还振振有辞的。但是他跟私德极好的大钊兄友谊极佳。可见这私德在当时的确不大影响大事。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就是:绝不是组织扼杀了毛与陶的爱情,实际上组织也没这功能。你只要大节把持,爱谁是谁。

家境呢?

知毛甚深的杨昌济说过:毛泽东想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做到底,他才不管什么规则呢。后来许多事情的确证明杨词言不虚。毛要是真的非要把陶斯咏搞到手决非难事。况且北洋那是乱世,钱不是最重要的,兵才是!虚构的人物刘俊卿一开始追不到女友,后来做了个小小的侦缉队长,就博得人家父亲同意了。以毛的军事才华,侦缉队长算什么?

只剩下最后一条思路,性格因素。

1919年至1920年,毛泽东与陶斯咏二人在长沙共办“文化书店”,一度热恋。但是,一个一心逐鹿中原、想改变中国的命运,一个是好静淑女,只想做个教书匠。最终还是分手了。

先不说毛泽东与陶斯咏,说说他们共同的好朋友蔡和森与向警予,此二人后来结为夫妇,后又分手,但是友谊还在。有没有再复合的可能,历史没留下机会,二人都早早为革命牺牲了。

如果说爱情在向蔡这里大致走了一段完整的路程的话,那么爱情在毛与陶之间走的路是不完整的。

但是仅仅因为没有走完就否认爱情的存在吗?性格不足以解释问题。

杨开慧说的好;信念、抱负、理想跟感情不冲突。因为如果不是相近的信念就不会产生感情。说的透彻,在乱世尤是。

陶的革命信念一点不比杨差,陶对毛的理解也是甚深的。

所以我最终提出的观点是:毛泽东与陶斯咏之间就是有深刻的感情的。不能因为它没有通过诸如婚姻等形式表现出来就认为不存在或不深刻,相反越是隐忍越是难忘。

爱情本身不需要通过外化才能去确定有无。毛没有跟陶明目张胆的来也许考虑到家境的悬殊,也许考虑到乱世不能谈私情,也许是毛自己定下的莫名其妙的规矩束缚了自己,但不管怎样,不能因为没有更外化的外观形式而否认毛与陶之间的爱情。

毛泽东有一首《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此词写给杨开慧还是陶斯咏的,争议颇大,但是绝对能从其中读出恋人、情人(杨是妻子)的影子,而且是凄苦、凄美的。无论写给谁的,这其中绝对蕴涵了对陶斯咏的深情。即使是从一般人(毛那是还未修炼成神魔)的情感角度看,毛与陶的种种行为也表现了二人的确深刻相爱。

再八卦一下:毛泽东最爱的到底是谁?后来的毛泽东已经修炼的炉火纯青,不复再有深刻之爱情。

历史再次没给机会,杨开慧与陶斯咏都在三十年代就死了,而且后者终其一生未再恋爱,也未嫁人。

每每读到此处,我就感慨不已,一个富家小姐,一个“长江以南”第一才女加美女,居然终身未有第二次爱恋,那颗心此身只为那一人动过。

此人该是如何样的人物啊?

民国实在是乱世,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孙中山、黄兴、蒋介石……不管这些人的私德如何,都算是枭雄!

乱世出枭雄,治世出能臣!

在枭雄辈出的年代,居然由一个湖南农民的儿子收拾破碎旧山河,此人如何,委实人魔也!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令那样优秀的女人动情!

但是我又要提出一个观点:杨开慧的早逝与毛陶之间的未有外化形式的爱情在某种意义上对她们来说是某种幸运。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某一域”。

谋万世与谋全局者是不需要爱情的,至少是不长久需要爱情。

推而广之,也不需要感情。

历史给杨陶如果留下活命的机会,也就留下了“情变”的机会,后来的贺子珍是其反面教材。

毛泽东是属于历史和人民的,任何女人都没有资格独占。所以说陶斯咏尽管与毛的感情深刻,但是她还是感情世界的人。毛不同,毛是神魔。或者如同尼克松说:

他是一个神秘的巫师,他知道未来,却掀起一个角,让我们看一眼,又盖上!

不是神魔如何能在年轻时吟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的诗句?更要命的是他后来还做到了。不是神魔如何能在被通缉的时候还写出如此磅礴的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三十几年后,此人实现了自己的豪言壮语:游长江,并留下了更大气的诗词。

 此人委实不是人!

 毛后来也没有人的意义上的友情。蔡和森死的早,唯一可以称的上朋友的萧子升跟他信仰不同,后来做了国民党的官。建国后去台湾去国外,最后(也是1976年)死在南美,终身未再踏入国土一步!我其实更想知道萧在后来得知毛成功后心里想些什么。

正如杨开慧所讲,情感跟信念有关。乱世更是如此。我一向怀疑纯粹的情感联系,所以当萧子升的信念与毛泽东越来越不同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真实的友谊剩下多少真的是无法得知了。不知道萧子升在异国他乡听到他少年时代最好的朋友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大刀阔斧、摧枯拉朽、翻云覆雨的时候有没有感慨万千。

 不论是杨开慧、陶斯咏还是萧子升,虽然在普通人眼中,均为风云人物,但在毛泽东的眼里,都只是一种叫着过眼烟云的东西的因子而已。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过眼烟云算什么,而毛却是创造历史的人,哦,不,是神!

 上帝是多么的公平,他让一些人享受历史人物的光环与荣耀之后,也无情的剥夺了他作为普通人应该有的情感与幸福!

上帝让一个人做了神之后,当然不能再让他做人!

 我看过一张毛泽东在庐山上照的照片,手里拿着烟,笑的很灿烂,很“伟人”。但我分明看到了浓重的萧索:

那里藏着大孤独的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