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实力究竟如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48:05
 中国军事实力究竟如何             

        朝鲜核问题,南沙群岛争端,各种国际安全事务接踵而至,中国的大国态度举足轻重。临近国庆60周年大阅兵,国民期盼看到一个崛起的军事强国。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公布的2008年世界军力排名中,把中国排在了第四位。大部分美国媒体则把中国军力放在第三位。日本《东京新闻》更是声称,中国军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在外媒一片“捧杀”声中,国内却有军事专家提出,中国的军事实力,其实无法满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担负的国际职责需要。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否匹配?中国的军事实力究竟如何?《22度观察》正在关注。

        主持人:说到军事实力,我看到非常多的版本。首先说一下排名,像著名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认为2008年全球军事实力排名,中国应该是在第四位。2009年美国媒体给出的排名,中国在第三,仅次于美国、俄罗斯。那么日本,甚至是印度的一些机构把中国排到了第二位,那么您关注不关注这样的排名?

  宋晓军:我觉得这种排名,它们每个国家都有它不同的标准。它对中国的整个军力这样的一种分析和评估,它选取了不同的点。比如说,有很多国家比较注重于兵员动员能力,我们国家的兵员动员能力,肯定是世界最高的。因为人口基数大,大概是在1.3亿左右。另外一个,就是由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速度的增加。像大概2008年以后,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已经超过所有的产品出口,大概百分之五十八点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把你的一种军事潜力,作为一种评估标准,搁在你现在军力的里边。当然最终它的目的,是要来宣传“中国威胁论”等等。就是要夸大中国的军力,为他们这个威胁论加一个注脚。

  中国威胁论,这个美国在50年代的发明已经存在超过半个世纪。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曾指出这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形成“红色威胁”。随后,在中国平定西藏叛乱、中印边境冲突、中国原子弹爆炸、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历次重大事件中,美国屡屡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渲染中国的军事威胁。其他一些国家媒体也推波助澜,以至汹涌成潮。此后,每隔一段时期,“中国威胁论”都会出现,“在苏联解体后,一个新的邪恶帝国正在出现,它的名字叫中国”、“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各种说法不绝于耳。究其根源,学者普遍认为,一是,冷战思维模式的幽灵作怪;二是,为了遏制中国在国际秩序中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对此,宋晓军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

  宋晓军:“中国威胁论”的夸大,实际上它有一个很深的来源,就是如果我们看整个世界的军事投入,那么在冷战期间投入是非常高的。比如说美国和前苏联,在冷战期间至少要占整个世界军事投入的70%左右。那么在冷战之后,特别是前苏联迅速解体,美国的军力投资开始大幅度下降,克林顿推出了一整套的裁军方案。这样就影响传统的军方利益集团,或者军火利益集团,他要维持自己利益,他必须要找一个对手。他说那个对手很强大,我们不能裁减我们的这样的一个军力。尽管是这样,克林顿时代大概把美国军力裁减了将近40%,就是军费投入、整个的规模,有很多公司都开始转型。恰恰是在2001年小布什上来以后,我们注意到中国军事威胁论声调又高了。这也是美国国内的军火集团,一种利益的要求。整个的军火利益集团,在操控美国的政治。比如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奥巴马的竞选团队的策划,美国华盛顿K街非常有名的一个公关公司,主要客户就是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美国最大、最有名的军火商,都是它们的客户。也就是说美国是通过不断地征服,通过战争,通过军事不断地征服,强大起来的这样一个国家。它本身的政治,受整个军火利益集团的左右,这个是一点都没法改变的。

  主持人:有记者说引用您的话,中国的军事实力也排到全球第二位,这个我要向您现场求证一下。

  宋晓军:我估计他们可能听错了,就是在采访过程当中,我说的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我从来没认为,中国的军力能达到世界第二,这个差得太多了。就“中国军事实力现在能达到世界第几”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数字不好说,但是我认为中国的军力实际上,八十年代的时候在世界的排名当中其实还可以。这个指的不是第一集团,但是至少应该在1980年前后基本超过日本和印度。但在后边的这段时间,我觉得日本和印度基本上赶上来,特别是日本。相反,中国在1980年到1990年,这十年当中下落得非常快,一直是负增长状态。《国防白皮书》当中,已经公布了很多。

  现在大家把中国军事实力,作为比较高的一个排位上来说,主要是因为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进入了一个我们所说的,叫做导弹核武器时代的时候,我们提前搞出来了“两弹一星”。这是我们勒裤腰带,搞出来这个东西,进入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五常”现在是公认的,只承认这“五常”拥有核武器,也就是说你有这个核武器,你进入了“核俱乐部”。也就是你这个身份,带动了整个的排名往上走,但是其他的在常规兵力方面,在整个的跟军工相关的动员潜力方面,我们相差的距离还是比较大。

  主持人:那您说相差距离比较大,我也注意到有专家就认为,说中国和美国的军事实力的差距,起码二十年都赶不上。这是不是又低估我们了?

  宋晓军:我觉得差不多,因为他们所说的距离呢,其实更多的主要还是指武器装备方面,并不是说人力方面,从武器装备的方面上来说,我觉得差距二十年恐怕还不止。如果按照现在这样的一种发展速度,不做调整,可能距离还在继续拉大。

  衡量一个国家军力的标准包含显性的军事实力和隐性的战略潜力两方面。显性的军事实力包括兵力、军费投入、武器装备、战争战略思想等方面;隐性的战争潜力则包括综合国力,战争资源、战争动员机制以及历史作战的经验教训等等。从国外媒体对中国军力排名的依据来分析,武器装备、兵力、军费投入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三大标准。

  但看武器装备,从传统的“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到频频展示先进武器装备,中国在展示大国开放和信心的同时,也把中国利器置于世界武器对比的天平上。中国利器先进还是落后?是否足以为中国发展保驾护航?在宋晓军看来,显然,国之利器并不够利。

  中日美军力比较

  主持人:下面我想请您给我们简要地比较一下,中国和我们的近邻日本,和全球霸主美国,比如说刚才说过的武器装备这个指标,大家都看到4月23号青岛海上大阅兵,当时中国展示了像长征六号、长征三号的核潜艇,这个应该是代表中国最先进的这个技术水平了,那么这样的核潜艇,跟国际相关的这些领域比起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宋晓军:第一个长征六号战略导弹核潜艇,只有联合国的五个核大国有。美国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我们这是第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俄罗斯已经发展成第四代了,法国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从阅兵的这个核潜艇的角度上来看,中国在武器装备上确实是跟一些大国之间差距还是挺大的。

  主持人:那我们说国庆大阅兵的时候,现在已经有很多猜测了,可能会有什么新式的武器装备出来?

  宋晓军:比如“歼十”,但是这个距离还是很差的,这是第三代战机。我们知道实际上包括俄罗斯,已经开始投入第四代战机的研制,美国的第四代战机已经马上就要服役了,也就是F35。包括它的F22已经服役了,前不久还到了关岛,到了日本的冲绳,离我们很近很近。它已经可以马上战斗使用了,但是我们刚刚是第三代战机,刚刚形成战斗力,也就是成都的“歼十”,所以这个差距就可以看出来。

  回过头来再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中国都提出了一个叫做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什么叫积极防御,积极防御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现在积极防御的这个军事战略是不是能够兑现?以我们的装备技术水平,确实还有很大差距。就是说我们提出来的目标,和我们实力之间是有距离。比如明年我们要开上海世博会,那么上海,包括长三角,整个的沿海的二百公里的海岸线整个的工业走廊,包括经济发展的走廊,大量的人力、资金,或者简单的说,我们的金银财宝全在这一块布着,但是你怎么去防护它?比如说现在国外的一些,我们叫防区外的发射打击武器,射程都是几千公里,像最有名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比如空射的、海射的都是两千公里以上,那么它在上海外海的两千公里以外,对着上海打击的时候,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观点不是危言耸听,就是你能不能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这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就是有问题。1980年之后我们确实更多的是发展经济,那么军事,特别是常规军力装备这一块,投入得比较少。这样使得我们每一年,或者每隔两年提出来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和对手的军事装备的发展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它们发展得比我们更快,它的矛越来越锋利了。我们尽量抓紧时间,把原来没有,或者说由于过分注重于经济,而忽略的武器装备这一块把它打造强,来符合,或者说和我们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相匹配。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盾上的这些漏洞给堵上,才能够实现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主持人:硬件方面的确有很多差距,也有人问软件上有没有什么差距?比如说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对比中国和日本的空军,说硬件其实差不太多,但是从战斗机的使用情况来看,很主要是一个飞行员的飞机时间,日本自卫队员的飞行时间一年有150个小时,而我们相关的情况只有25个小时左右,那是不是说我们的这个使用效率,使用情况也不如他们?

  宋晓军:这要回到军费上说,确实中国的军费有限,因为军队动一动就要花很多的钱,这么多的燃油非常非常贵。军队的待遇也相对比较低,如果去补偿他的生活,就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做训练用。因为现在军队也不是像过去,比如1949年到1979年期间,那个时候油料什么它是配给的,现在如果按照市场价格,当然不会完全按照市场价格,但是肯定也会是接近市场价格的这样采购。如果训练费达不到一定量的话,你的人员自然是有这样的问题。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摸这些东西,那肯定不能做到,生变熟、熟变巧、巧生华这个过程。军队的人员素质,包括武器装备,无论软件硬件,它最终的一个体现还是要投入更多的军费,来把它保持在这样一个状态上。

  主持人:就是目前我们的军费也并不算高,所以目前我们的战斗力真的不算强。那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人员了,中国的幅员辽阔,海岸线长,我们军事力量名列前茅,我们的军人名列前茅,这个不足为奇,但是在关键,比如说我们比军力的时候,要看单兵的作战能力

  宋晓军:就单兵的个人素质来讲,中国的是一点都不差,而且也跟无论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就在机械化作战期间我们也做过,包括炮战时代,比如说抗日战争,那么在机械化作战时代,就是抗美援朝战争,我们都有过交锋。就是单兵素质应该来说,中国不在他们之下,甚至应该说特别是作战精神,战斗精神,这个绝对是很棒的。那么主要差距还是在武器上,还有训练上。再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文化水平、教育水平上,因为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精确制导的武器时代,那么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按部队话讲叫高技术人才。在这方面我们相对来讲,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比如说士官,就是骨干里边的士官,或者基层军官这个层面上,在知识结构等各方面,可能跟美、日之间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其实已经逐步加强了,技术军官和技术士官的比例,有差距,但差距在缩小,基本是这么一个状态。

  近年来,每当中国公布军事预算,中国外交部门就要与西方政府和媒体正面对垒,进行一场唇枪舌剑。西方诟病中国的理由有二,一是中国军费增长的百分比太高,具有“威胁性”;二是中国军费情况“不够透明”,存在大量“隐性军费”。美国军方认为,中国没有把航天工业和研发太空武器的支出计算在内;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的平可夫则认为,中国近几年研制“神六”“神七”的太空计划,并没有列入国防费当中,也应该算“隐性军费”。而今年中国国防费增长14.89%,更是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诸多猜测。美国很多民间论坛甚至认为,14.89%说明“中国将拥有更多的致命武器,威胁亚太地区安全”。为此,中国选择“自曝家底”,据《2008年国防白皮书》,中国军人人均国防费数额仅是美国的4.49%,英国的5.31%,日本的11.3%。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国防费支出占GDP比重约1.4%,而美国已经超过了4%。

  中国军费高还是低?发展军事还是发展GDP?

  主持人:的确中国的军费,这两年一直是关注的焦点。2009年我们的军费是480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4.9%,那我们考虑到金融危机的这个大背景下,有人就说这个比例的增长,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是不是有点过高了?

  宋晓军:我觉得不太高,整个的装备费用还是偏低,主要是因为你没有那么多钱,来把它的技术基础的部分砸实。比如到索马里护航的军舰,两条驱逐舰,它的主机是乌克兰的。严格的意义上说,是没有钱生产这样的主机,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靠钱砸出来的,这是一个大原则。当然了,花钱砸还有一个环境和条件的问题,比如说二战的时候,那是因为没办法,德国也好、日本也好、美国也好、前苏联也好,花了大量的钱,那是因为要打仗,所以它才出现了这么多的比如说内燃机、飞机。然后最后在二战结束后,把它转移到民用,才维持了二战之后的长时间的,整个的几十年的经济发展。

  恰恰是这样,那么现在你在没有战争的环境下,你是不是要砸钱来做这件事情,恰恰对于中国来说是有意义的。这个好处体现在,它具有强制性现代化作用,会强制性的推高我们的产业升级。比如说,咱们的柴油机比如都是通用的,那么由于人家西方,比如德国、法国现在比较好,它最好的技术不给你,它永远是给你成熟的,然后它次优的给你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生产什么概念呢,就是说知识产权在他手里,你随便生产,每生产一马力给他提多少知识产权费,他就坐等收钱就行了。可是你是想要最高的那个技术,但又没有办法,你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走到那个最高的技术,民用的柴油机是不可能。因为没有人拿出这笔钱来让你做研发,那么军事需求是一种强制性需求,我不可能说买国外的。假定说,因为一旦不卖,即便它卖给你也不放心,一旦打起来,这些东西是要常换的,那你怎么办,那就下决心投钱去研制。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在这个时候你投下去钱,它产生的效益肯定是,比你在别的时候投钱效益更好,那为什么不投呢?

  主持人:但是美国却一直在,对于中国军费增长它们表示担忧,日本忧心忡忡,美国人说会给东亚的局势造成一定影响等等,它们为什么出来这样的言论?

  宋晓军:一个是中国确实经济实力比较强,那么他们认为中国发展军力,最终会强行推销自己的产品。如果你不买,我就会用我们的军力打你,这是长期几百年来受到殖民主义的一种发展逻辑,来推导在中国市场。它们在推论,这个推论是不正确的。那么以我们这样一个和谐的,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以和为主文化,来改变目前现在这个世界上,不太合理地动不动就掏枪的不公正的世界秩序,应该来说是中国不能推卸的一个责任。

  近年,中国在国际上成功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职责。这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然而,近三十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军力发展情况究竟如何?中国军事实力究竟能否与经济实力相匹配?22度观察,正在关注。

  宋晓军: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我们这个大国经济实力,我觉得基本是不太匹配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一个大国,它的防务负担肯定是要相对比地区性的国家,或者更小的国家要高一些,因为它担负的责任,它的事多。那么这些到底是什么事呢,实际上现在这些事天天就在我们身边发生,比如朝鲜核问题、比如南沙群岛问题、比如说斯里兰卡问题、比如说缅甸问题,或者我们再用更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就是要配套平衡。也就是说你的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要配套平衡,才是一个比较匀速的、比较正常发展的国家。那么现在我们的军事发展,军事的装备或者军力的发展偏低,使得我们在安全利益这一方矮了一块,现在我们要增加。

  主持人:也有人担心,我们军力在发展,那会不会对中国的GDP发展速度,最后有一个拖累。因为我们大家可以举的例子,美苏当年军备竞赛的时候,最后拖垮了前苏联,会不会影响我们GDP发展的速度?

  宋晓军:现在来看,因为我们走过这样的一条路,比如我们前三十年,积累率非常高,就是1949年到1979年。我们走过这种单独发展军重工的道路,那么后三十年我们确实又重新走过一个,从农业、轻工,然后重工、军重工,又按照正常秩序走了一遍,现在我们两条路都尝试过。现在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两边摆过之后,正好找到一个相对比较修正的,比如说南方,它仍然可以采用慢慢地出口导向,但是同时我们现在手里也有一些钱,我们可以把一些钱,砸在一些研发上面去,砸在一些基础科研上面去。并不是单一的像前苏联那样,别的都不要了,就发展军工,也不会像美国前些年,美国冷战时间也是这样,所以才有克林顿的消肿,才有奥巴马现在上来,什么F22不要了,然后导弹防御系统先缓缓吧。他们也有这个问题,其实永远是在这两个过程当中找平衡,找得很准是很难的。大国之间,它永远要在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当中,去找平衡,但是这个平衡是动态的,不是说你找准一条路,就闷着头睡大觉就可以走的,就自动驾驶仪了,不是这样的。大家都在参与,一种寻找和一种平衡,寻找平衡点的过程。

  大原则上我们现在找到了,但是我们确实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军事装备的这个发展之间的磨合,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我觉得还是在探索。因为中国军事发展从1949年以来,基本都是作战拉动需求,就是安全环境太恶劣我们才去做,包括前一段台湾海峡紧张我们才去做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有点来不及,就像药还没抓来,病就先发了。现在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安全环境之后,我们应该寻找一个经济发展和军事装备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结合点。其实有很多年轻人在琢磨这些事,保不齐他们未来就是设计者之一。因为我觉得这个活太高级,它比单独发展经济还高级,比玩儿那些金融投机倒把,那些金融衍生工具还要高级。因为说白了,它决定国家的命运,决定未来下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和他的生活保障,这是很关键的,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这样一条关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