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别给“预算看不懂”找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54:36
马光远:别给“预算看不懂”找理由2010年03月15日 08:07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 我看两会之“预算报告”

如果政府披露的信息连人大代表都看不懂,只能说明信息披露得不充分。如果以所谓的“专业化”来应付看不懂的询问,是站不住脚的。

对每年预算报告代表们难读懂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却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每个人都能懂,预算报告也存在专业问题,所以不需要每个代表都能看懂。(3月14日《新京报》)

毋庸讳言,和上市公司的“利润表”比较,一个国家的财政预算尽管相当于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但由于其涵盖宽泛,支出庞杂,工农牧副渔,所以,每年呈现给民众和人大代表的预算报告,不可能事无巨细的一一列举,必须通过专业化的工具和术语予以表现和概括,专业化无疑是人类社会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进步的表现。

但专业化是否就意味着不能“通俗易懂”,这显然值得商榷。应该承认,很多专业化的东西,比如火箭升空,比如高科技,也包括相对论,只有专业内的专家们懂得,普通民众既无必要,也不需要弄懂。但“此专业”显然不同于财政预算等涉及公共事务的“彼专业”:无论是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也好,还是一个国家的财政预算,之所以采用一些专业的工具或者术语予以表现,其目的是更容易让股东和民众“看得懂”一个公司或者国家的收支状况,而不是相反。

股民和民众借此了解信息。就财政预算而言,涉及一个国家全年的收入和支出,一个国家的收入怎么样,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效果怎么样,这笔账需要专业化的工具来表现,但最重要的,是让人大代表能够看懂,从而起到监督和信息公开的作用。如果认为公共事务的报告属于“专业化”的东西,看不懂很正常,则实为大谬。

就中国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而言,经常也有代表反映看不懂。代表看不懂,一些的确是因为部分代表对财政预算缺乏了解,另外由于我们在财政公开方面不尽如人意,数字太大,太模糊,缺乏过程的生动描述,这都给代表们理解预算报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属于“专业问题”。比如,今年的预算报告里,外汇储备2009年的收益显示为600多亿人民币,这个数字连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都没看懂,最后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解释方才明白。

由此看来,预算报告看不懂,恐怕不是专业问题可以解释清楚的。从现代国家的治理而言,作为民主代议制度的精髓之处就是通过民众选举代表或议员,参与国事,同时,政府通过包括预决算报告之类的“财务报表”,向议员或者代表公开收支,接受监督。如果代表看不懂报告,代表有权询问,相关部门有责任使得自己的报告能看懂,并对报告予以解释。如果以所谓的“专业化”来应付看不懂的询问,是站不住脚的。

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关键是向民众真实、充分和及时地披露各种信息,如果政府披露的信息不仅民众看不懂,连人大代表都看不懂,只能说明信息披露得要么不充分,要么方式有问题,恐怕不能将责任推到“专业化”的头上。就会计学的基本原理而言,人类发明会计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经济行为,如果这个“记录”连自己都看不懂,那会计存在的价值何在呢?

□马光远(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