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毕业的800万身在何处?在校的800万路在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02:02
2006年11月1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披露,“十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全日制培养的毕业生累计超过800万人,目前在校的学生也已经接近800万人。”那么,已经毕业的800万高职生现在身在何处?是否身怀高技能?在校的800万高职生未来路在何方?是否行路通畅?如果说已经毕业的800万高职生“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话,那么,在校的800万高职生则任重道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诚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仅以海港劳动模范为例,上海港的包起帆、青岛港的许振超、天津港的孔祥瑞,他们那一个不是高素质劳动者?那一个不是专门人才?那一个不是拔尖创新人才?出身——普通劳动者;岗位——专业专门;贡献——拔尖创新。拔尖创新之后,他们还是那样从事专门专业,那样从事普通劳动。可以说,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互连互通的。生存与发展向来就是孪生体,生存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生存的必然选择。没有脱离发展的生存,也没有游离生存的发展。生存的环境应该是和谐的,发展的前提应该是可持续的。
最近,有个学生活动的研讨题目,就叫“和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的翅膀,颇有见地。我个人愚见,和谐是暂态的,不和谐是常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而漫长的过程,而创新是由不和谐努力向和谐转变、由阶跃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作为在校的800万高职学生,要以海港劳动模范英雄谱为榜样,紧跟知识经济和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珍惜时光,不辱使命,掌握高技能,培养好品德,创新成才路径,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为实现整个现代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传统的高等教育和传统的职业教育都无法满足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理,传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升华不行,不跃迁不行,不脱胎换骨不行。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是顺理成章的。
已经毕业的800万高职生,你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好吗?
在校的800万高职生,你未来的就业之路规划好了吗?                                                                                                   转载http://blog.sina.com.cn/u/1404326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