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的十本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19:44
吴晓波
世界那么喧嚣,让我们还是读书去吧。
《如何改变世界》 戴维·伯恩斯坦
是北京的一位地产朋友送我的书,曾经出任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传奇女子吴士宏在病中翻译了此书。它于今年夏天起在一些企业家中流传,王石等人提及过此书。伯恩斯坦的这本书并非畅销书,但是他创造一个新概念却成为本年度中国商业界最热门的名词之一:socialenterpreneur,“社会企业家”。在今年,比尔·盖茨、巴菲特和李嘉诚的捐产新闻构成了巨大的新闻效应,而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更因创办了乡村银行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切都让“社会责任”成为中国企业家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印度三部曲》 V·S·奈保尔
“对我来说,早在好几个星期之前,东方世界就已经展现在我眼前了,即使在希腊,我就已经感觉到,欧洲在我眼前逐渐隐没消失。”奈保尔是这样开始叙述他的印度的。这个毕业于牛津大学、30岁时才踏上祖国土地的印度人,让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认识那个遥远的国家。作为曾经的BBC记者、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用细腻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对进步中的印度进行了长篇的描述,《受伤的文明》、《幽黯的国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这是一部充斥着热情、细节和警句的长篇巨作。
当我长久沉浸其中的时候,常常生出感叹,中国何时将出现这样的作者和著作?(50岁以上的学者中,谁有这样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思辨能力?特别是,你不能指望肌肉松弛的人写出有弹性的文字;五十到四十岁的学者们好象都在忙着买别墅和送孩子出国,四十到三十岁的呢,还没有把自己的学识磨砺完成--呵呵,我把人都得罪完了。)当阿马蒂亚·森(经济学家)、奈保尔(文学家)和加姆什特吉·塔塔(企业家)这些世界级的人物集体出现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重新审视和评价那个神秘而历史悠久的南亚国家?
这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优美和具震撼力的国家观察史。
《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黄亚生
有一天,方军给我mail,说是黄亚生出了一个书,其中的观点与我日前给经济观察报写的文章很接近。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在图书城的三楼,它被插在一大片很鲜亮的商业图书中,沉默得象一个不屑于发言的中年人。
一个平庸的书名无法遮掩这部著作的光芒--事实上,它在美国出版的时候用的是一个十分耸动的书名SellingChina,麻省理工学院的黄亚生教授用此书论证了三种资本力量――国有、民间和跨国公司――在中国角逐的状态。它是理论的,但更是现实的。中国经济改革很多难以理解的现象,在黄亚生的分析框架中都被认真地解析清楚了。
在我写作中国企业史的时候,它是我翻读得最多次的图书。
《德鲁克日志》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的书很多,当企业家让我推荐一本的时候,我常常提及这一本,因为,它很“快餐”。
在彼得·德鲁克去世一年之后,世界仍然找不到他的继承者。这个人用五十年的时间帮助我们理清了社会中人和组织机构的角色,他的思想象一个巨人的阴影至今覆盖着目所能及的广袤疆域。对于忙碌的企业家们来说,阅读德鲁克所有的著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他在晚年亲自参与编撰的《德鲁克日志》却可能是最物有所值的快餐。
《道路与梦想》 王石 缪川
这本由蓝狮子和中信出版社一起策划出版的自传销量已经突破16万册,这超出了策划人、出版社及王石本人原来的预期,看来,企业家的成长史仍是读者很关注的图书题材。这应该是本年度销量最大的企业家传记,也是迄今最具原创价值的中国企业家成长实录,创业二十年的王石用朴实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一代企业家成长的艰难历程。企业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企业家创造历史的过程,对于正进入繁荣时代的商业中国来说,总结历史、沉淀传统、提炼文化将是未来最重要的思想工作之一。
《解构德隆》和《俘获者》 唐立久、王云帆
当这家国内最大的民营金融机构崩塌的时候,我很担心它的秘密将随着它的覆灭而石沉大海。好在新疆的唐立久和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的王云帆捍卫了中国学者和传媒人的尊严。两位作者用各自的作品完整地记录了德隆的崛起与覆灭,一个很可能被刻意隐埋的商业故事终于被勇敢地留存了下来。中国商业的很多潜规则与灰色游戏在这个故事里层出不穷,日后企业史的研究者将很难绕过这个案例。在本年度的公司案例图书中,这应该是最具价值感的作品了。今年,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公司案例图书的出版,其中,《托普检讨》、《铁本调查》、《顾雏军调查》、《三九陷落》、《深深太平洋》、《顺驰解读》等等都是年轻传媒记者的作品,他们的职业姿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财经记者的战斗力。
接下来是管理类的图书,这一部分的鱼龙混杂让人惊叹,今年,中国的商学院教授们似乎没有贡献出有价值的--哪怕是让耸人听闻的思想。今年图书创作产量最高的是香港的郎咸平教授,他接二连三地出版了新作,从年初的《科幻》、《思维》、《标本》到近期的《模式》、《误区》等等,我几乎都读了,有价值的是,他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做了很多公司案例,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篇章是他的学生完成的。
《蓝海战略》 钱·金 勒妮·莫博涅
本书在中国商业界的热销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在抱怨竞争的激烈和试图寻找到下一个金矿,钱·金教授用一个十分简洁的图表就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今年,它成为众多培训公司和商业论坛的“救命稻草”。我把它看成是美国式商学院思想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
此书在美国面市时,英国的《金融时报》曾在第一时间将之评论为“并不值一读”,可是它实在是太畅销了,以至于这家严谨的报纸不得不在年底又将之列入“年度推荐图书”。曾经三度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用一种十分耸动的语言和大量的事实证明世界正被新技术碾为平地。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它是新奇和让人兴奋的。当一个世界被改变的时候,人们往往需要一个最直接和生动的口号,“世界是平的”无疑是不错的一个。
《引爆点》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2002年,中信出版社在第一时间以《引爆流行》为书名引进此书,今年以《引爆点》为书名再度出版此书,可是,这本天才横溢的著作居然在中国没有畅销,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三个流行法则是继尼葛罗庞蒂的《数字化生存》之后,对互联网商业最有价值的描述,在某种意义上,即将出版的《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一书,则是对格氏理论的进一步阐述。
《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肖知兴
管理学现在已经成了一门泛滥而喧嚣的赚钱行业。中国有没有认真在做学问的管理学教授?如果说有,中欧商学院的肖知兴教授应该是一位。他在此书及同时出版的《论语笔记》、《纸上谈兵说管理》中,试图解答中国公司在治理上的众多课题,他的答案也许是无解的,而其思考的方向和努力的姿态则是令人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