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少年军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42:34
 在美国,每逢学校开学或放假,都会在机场看到一个夺人眼目的景象,就是一些孩子,身着正规的美国大兵的服装,戴着正规的军衔,来往于各场所之间。如果不看他们满脸的稚气,你不会把他们与伊拉克的美国大兵区别开来。这种景象,在近些年,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北京机场,不同的是,这些身穿美军服装的少年,都变成了中国孩子的面孔,在机场被家长送迎。我的朋友初次见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满脸狐疑,问我是不是这些中国孩子为了美国绿卡而成了美国大兵。
  当然不是。这些孩子无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都不是美国大兵,而是美国少年军事学校的学生;中国的,都是军校的留学生。
  
  文化基因
   美国中学教育区别于别国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有众多的少年军事学校存在,而且这些少年军事学校,也不简单是军事化管理的学校,而是真正的军校,直接向美国军队或者军事大学输送人才,其中,有的还直接拿美国国防部的经费。甚至,这些军校孩子的军衔还可以直接与军队的军衔挂钩。
  这些学校也不单纯是军事学校,除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之外,少年军校也进行普通的文化课教育,而且,因为是私立学校的缘故,文化教育水平往往高于公立学校。
  为什么美国的教育体系当中会有这样的少年军校存在?美国社会学家福赛尔在其畅销书《阶层》中说,因为富有阶级把孩子宠坏了,为了矫正过来,特意花钱去让这些孩子受苦。这是一种调侃,或者是世俗化知识分子对美国众多现象所作的世俗化解释的一个典型。其实,美国少年军校的存在由来已久,其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美国深厚的宗教传统,尤其是清教徒传统——崇尚武力的清教徒从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自负和使命感来改造世界。
  清教徒抵达美洲的时候,不仅给美洲带去了清教徒的民主与共和思想,也带去了清教徒的尚武精神。人们都知道“五月花号”船上清教徒缔结的民主公约,奠定了美国民主与共和的传统,但同时,“五月花号”也带去了数量众多的武器大炮,计有火枪300支,大炮6门,都属于当时的尖端火力。“五月花号”的这些重武器和携带者的理念,奠定了美国的另一个传统——根深蒂固的尚武传统。
  悠久深厚的清教徒传统和强烈的尚武精神,是美国少年军校产生的原因。早期军校的课程,都是基督教、科学以及军事的结合,其中,宗教教育往往优先。随着世俗化的侵染,一些军校已经没有了宗教色彩或者不再强调宗教色彩,但尚武传统仍然是美国各类军校赖以生存的文化和社会基础。家长将孩子送到少年军校,有着一种期待,就是让孩子拥有像军人一般强壮的体魄和斗志,同时,最好掌握几种格斗技巧或军械。一个著名军校的宣传册上写着:“给我一个男孩,还你一个男子汉!”这对深受清教徒精神浸染的美国爸爸们充满了诱惑。  
   小镇军校
   如同众多的宗教传统仍然保留在美国南方一样,美国少年军校的清教徒特色,在此仍然得以保留。特别是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圣经地带”,一些少年军校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清教徒传统。因为我的儿子在其中的张伯伦-亨特学校读书,我也因此见识了这样的少年军校。
  这所学校具有近200年历史,坐落在密西西比一个森林覆盖的小镇吉布森港,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小镇。我初到此处,惊讶于在不到2000人的小镇里,竟有将近20座教堂,主要街道就叫教堂街。
  学校之大也令人惊讶,一个不到200名学生的军校,校舍在镇中心占地100多亩,还有一片极为辽阔的草坪。此外,在旁边山上,还有几百公顷的专有土地,修建成军事训练基地,有湖泊,有堡垒,还有我叫不出名称的各式各样的训练设施。学校的创办者是当地清教徒长老会,从设施来看,创办者对学校寄予了巨大的期望。
  老师和工作人员都是本地长老会成员,清一色清教徒基督徒。我了解到几位的情况,校长来自英国,原本是长老会牧师;军事长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原上尉,导弹操作手,父母都在非洲大陆传教;历史老师有过东方经验,曾在中国和日本当过记者,是基督教长老会的长老;招生办主任则是在职的神学院硕士生;在第一个星期的敬拜日,我发现,长老会教堂的敬拜者,大多是这个学校的员工,包括厨师和清洁女工。
  学校的教育体现了美国清教徒少年军校的特色,即严格的清教徒教教义,严厉的军事训练,高水平的科学知识教育。
  入校当初,在宗教课上,学生被要求背诵清教徒圣典《韦斯特敏斯特信条》,之后每天,学生都被要求重复学校的格言:“知识和智慧,都来自对上帝的顺服。”在每天两节的宗教课上,老师时时不忘灌输清教徒主义的教条,告诉学生,“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是良善、知识和能力的起源。唯有通过对上帝的顺服,才能有知识,能力和真理。”学校在给我的第一期报告上写道:“本周的宗教训练,在于使学生明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荣耀上帝!”出于了解的欲望,我打电话问了一下内容,听来听去,都是“恪守道德,增进才干,造福邻居,荣耀上帝”之类的传统教义。
  学校的建制,仿效了英国贵族学校的传统,男女分校,两人一间,设施齐全,但其军事教育,没有任何贵族气息,反而非常严格,完全仿效军队。  走进“实战”
   入校的头一天,新生都被剃了光头,从袜子到内裤,换上统一军服。然后在次日凌晨5时,就被唤醒,拉练了3个小时。之后,到军事基地宿营,露营5天,进行体能、耐力、野外生存以及合作精神的训练。5天之中,新生除了爬山慢跑长跑之外,还学习地图的识认,方向的辨认,各类植物的辨认,野外自救,M4半自动步枪的拆解和组装,实弹射击,等等。5天以后,小孩都会减肥一圈,并且经历了军人洗礼,神态与初入校时大不相同。我让儿子演示一下这几天他所学到的任何一项本领。没有器械,他就当场把汗衫改成面具,可以防寒防暑防毒,然后,把军裤改成水中救生圈,在水上漂浮,让我大开眼界。
  在日常,也都有固定的军事课程和训练,教官都是美军现役或退役军官,教学和训练,都依随美军的方式和思想。作为军事训练的检验,每月举行一次作战演练。学生在军事基地,分布于山地湖泊之间,身着迷彩,脸涂黑墨,手持各类仿真武器,分成不同连队、不同兵种,进行实战。教官被分配到不同连队,负责安全监督。一场实战下来,在体力和实战技巧上,学生仿佛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战争。
  入学一个月后,依据体能、斗志和入学时间,每个学生都被授予军衔。随着体能和斗志的长进,军衔也会上升。体能最佳和斗志最顽强的,会被授予十字军称号。升级和荣获十字军称号,有众多硬指标要求,比如一口气俯卧撑多少等等。此外,在作战当中也必须有不俗的表现。懦弱的,自然不能升级,更遑论成为十字军战士。
  懦弱,在学校会得到整治。在一次实战演习中,有两个孩子自始至终躲在掩体内哆嗦,不敢抬头放枪。演习结束后,这两个孩子被揪出来,被要求单挑,拿仿真M4枪从掩体里互射。10分钟过后,两人仍无动静,还在掩体内猫着。老师开始用仿真枪照两个屁股点射,直到两个孩子忍不住屁股的疼痛跳出来开始射击为止。
  
  人格锻造
   学校的文化课教育水平很高,采取小班授课。老师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或者很长的教学经验,或者特殊的专业经历。教学风格颇具美国特色,活泼、实用、不拘泥。
  儿子向我描述他们的生物课,让我这个习惯于死记硬背的中国人超乎想象。有一天,老师一大早就一身迷彩、手持猎枪出现在操场,召集学生集合。集合完毕,老师站在前台,推膛上弹,对学生高喊,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一个大礼物。同学正纳闷期间,老师已跨步登上军用吉普,绝尘而去。3小时后,吉普车开进校园,车上横着被猎杀的3只大野猪,一只还在喘气。老师让学生解剖了3只野猪,实习解剖学。傍晚,生物老师用这3头野猪招待学生篝火烧烤。  而我作为一个父亲,当初的选择主要是被学校的宣传册所打动——“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让你的孩子上一个好大学,而且让你的孩子得一个好人生。”能否上好大学,我尚不得知,因为我儿子才刚初中,然而,得到一个好人生,我却越来越有信心。
  首先,学校的教育会使孩子建立一个很好的世界观和人格。清教徒教义属于很严格的道德教义,要求信徒严守道德,荣耀上帝。清教徒教义还主张勤勉劳动,认为辛勤的劳动是得到救赎的确证。近代大思想家韦伯在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作出了经典的分析,认为正是从清教徒身上,诞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精神。而且,清教徒主义排斥所有的迷信,包括对宗教迷信都深恶痛绝。从清教徒开始,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巫魅。我无意让儿子成为“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但严格的清教徒思想教育,无疑会帮助他形成“谦卑、正义、勤勉和理性”的健全人格。韦伯说,清教徒精神是近代人格的源头。
  学校提供的军事教育,无疑会让孩子形成强健的体魄和意志,增长在大自然生存的本领。我无意让小孩成为美国大兵,但每个父亲都希望自己的男孩有着兰博般的体格和能力。而文化教育能让孩子掌握很好的科学知识。这些都会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人生预备。
  法国思想家和外交家托克维尔说,美国的强盛,在于它新英格兰地区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正是清教徒精神。哈佛大学教授浦薛凤也说,“清教徒精神对美国的影响,怎么形容也不为过。”走进少年军校,对此会有更深刻直观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