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型应用将成为电子政务厂商竞争新热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4:33:26
2004-11-3 10:14:07
CCW特约专家 孙玉冰
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越来越多的厂商不断进入这一领域,并针对政府领域的各个行业、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政务应用产品,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从行业到区域,从纵向到横向,覆盖了整个电子政务领域。本文将在说明基础型、协同型和分析性应用的基础上,指出分析性电子政务应用作为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逐步成为各电子政务厂商竞争的新热点。
我国政府部门条块结合形成网状立体交叉结构,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纵、横两条线,横向主要指按行政区划来划分的省市、地市、区县、乡镇等各级政府机构,纵向则按照政府机构的职能划分,形成的财政、税务、审计、公安、教育、交通、能源等各个行业部门。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现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集中于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建设,注重加强集成和整合,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加强政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的增长率达到18.8%,电子政务应用整体市场规模为到332.1亿元,其中中国政府机构对硬件产品采购额为222.6亿元,软件产品采购额为54.2亿元,信息服务投资额为55.3亿元。据统计在电子政务应用建设方面,近年来政府机构中将内、外网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重点的约为48%,将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作为建设重点的约为47%,把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建设重点的约为 37%。
概括地讲,我国电子政务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基础型应用、协同型应用和分析性应用。
基础型、协同型、分析型电子政务应用
基础型电子政务应用属于比较基本的应用形式,应用模式为G&G,应用范围集中于政府机构内部,是为政府机构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等提供的。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基础型电子政务应用形式上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应用于政府单位内部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比如财务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物资管理软件、单位内部办公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等;第二类是纵向分布的、面向政府行业系统各单位使用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这类基础型应用基本上可以对应于我国的十二金工程建设,比如面向财政的财政管理系统、面向税务行业的税务管理系统、面向审计的审计管理系统等。
协同型电子政务应用属于中端应用形式,应用模式包括G2G、G2B和G2C三种,应为范围覆盖了政府、雇员、企业、公众三类,主要目的是为不同政府机构之间或者政府机构与雇员、企业或者公众之间进行协同工作、应用集成、互联通讯等提供的。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协同型电子政务应用形式包括政府机构之间的互联行政审批系统、政府统一的对内门户网站、政府统一的对外门户网站、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点对点通讯、视频会议系统等。
分析型电子政务应用属于较为高端的应用形式,应用范围可以是某一个政府单位、若干委办厅局,也可以是某一政府行业或者某一区域内所有政府机构,主要目的是基于基础型电子政务或者协同型电子政务之上,面向部分或者区域内全部政府机构,为其提供电子政务相关的领导查询、经济分析、宏观预测、应急预警、决策支持等功能。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分析型应用形式包括领导综合查询系统、宏观经济预测系统、风险分析及预警系统、质量监督管理和监测系统等。
分析型应用作为电子政务发展必然趋势,将逐渐成为竞争新热点
从获取数据到理解信息、从理解信息到知识转化、从知识转化到智能分析辅助决策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举例而言,1、5、180 等都是数字,但是人们并不知道其具体代表的意思;1个政府机构、5个部门、180个工作人员则体现为信息;人们将关联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加以理解,就形成了知识,也即人们能够知道这个政府机构下属5个部门,拥有180个工作人员以及每个具体人员的具体关联信息,包括具体的工作情况、薪资待遇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人们进而可以通过引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从而能够获知180个人员的职能、年龄等分布情况、薪资水平划分、工作绩效情况等,并利用这些分析结果辅助决策。
电子政务应用也是如此。前期,政府信息化主要集中在内部基础型电子政务应用建设,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帮助政府单位实现内部办公、财务、人事等信息化。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工作的需要,协同逐渐成为电子政务应用的主流。从工作流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点对点通信、视频会议到行政互联审批、集成门户应用等,协同理念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逐步获得认同并快速发展,逐步在政府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深入,人们在获取了数据、理解了信息并形成了知识之后,智能分析并辅助决策就成为必然。
近年来,商业智能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商业智能应用的得到迅速发展,在电信、保险、金融、商业等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大量的智能分析模型和众多成功案例。分析型电子政务应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商业智能技术和方法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因此分析型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具备了所需要的技术条件。
我国通过两网、一站、四库和十二金工程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积累下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分别由基础或者协同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采集、整理、处理、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据也将逐渐由分散、分布转为集中存储和处理,这为分析型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政府职能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政府工作流程从繁到简的改革、政府领导决策从拍脑袋到依靠数据和事实说话等也为分析性应用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比如财政部门需要通过预算、指标、决算等获知各个单位财政运营情况、收支情况等,进而为财政预算的编制、财政资金的调剂等提供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各个单位的资产占用、使用等情况获知国有资产的分布、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提供依据。
分析型电子政务应用前期主要集中于财政、税务、工商等行业,政府信息化的特点决定了分析型应用相关的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将主要由国内软件厂商独自或者联合国外商业智能产品厂商为政府客户提供。虽然目前国内大多数电子政务厂商主要集中于基础型、协同型电子政务应用方面的目标市场,对于分析型应用软件市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但是随着政府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政府海量数据的快速增长、政府对分析型应用软件产品采购需求的加大、政府决策分析方面的要求逐步增强,分析型电子政务应用必将成为电子政务厂商竞争的新热点。
作者简介: 孙玉冰,电子政务应用专家,理学博士,主要研究包括电子政务研究、信息安全、商业智能、客户价值分析等。
(网页编辑: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