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赴港生子十年:“港生一代”的成长烦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8:08:46
内地赴港生子十年:“港生一代”的成长烦恼(组图) 南都周刊

港生一代,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那年,香港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相继裁定,1997年在香港出生、但父母皆为内地人的庄丰源胜诉,这从法律层面让港生的身份得到认同;而2003年港澳自由行,更是从心理和地理上,为赴港生子的内地夫妇打开了一扇大门。


2010年度第8期《南都周刊》封面:赴港生子十年

他们被称为“港生一代”。

如果做一个名词解释的话,大致如此:自2001年以来,内地夫妇在香港产下并自动获得港人身份的新香港人。在学理上,香港学者称之为“TYPE Ⅱ Babies”,以此区别于传统内地香港配偶所生的孩子。

港生一代,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那年,香港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相继裁定,1997年在香港出生、但父母皆为内地人的庄丰源胜诉,这从法律层面让港生的身份得到认同;而2003年港澳自由行,更是从心理和地理上,为赴港生子的内地夫妇打开了一扇大门。

从2001年620人到2008年25000人,40倍增速的背后,见证了内地夫妇们的疯狂,而港生们也因此成为香港人口增长的主力。

10年,从BB到小学生,依旧生活在内地的港生们,注定成为香港“特殊的一代”。在他父母编织的“香港梦”中,这些孩子们正要或将要面临教育、医疗,甚至身份认同等问题,而身份附加的利益,更多时候成为可望不可及的“水中月”。

这个正在膨胀的人群,让香港的卫生、教育、房屋署等部门,不得不估量,乃至计划应对这些孩子在香港的未来。一名教育者说,“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来……但现在是时候准备面对他们了。”

【本期封面报道导读】

港生一代成长的烦恼

这个正在膨胀的人群,让香港各政府部门不得不估量,乃至计划应对这些孩子在香港的未来。

谁也不知“港生”们何时来港

港生”正成为香港人口增长的主力,同时,也成为香港的未知数。

一名香港产子中介负责人的自述:“我们不敢把生意做大”

内地孕妇如蜂拥般为香港培育出了一条颇具规模的产业链。

要港生,也要成龙

内地准妈妈们选择赴港生子,但随着港生宝宝的成长,烦恼也随之而来。

港生宝宝出生攻略

由于环境陌生、时间紧凑,对于大腹便便的内地孕妇们来说,这仍是有风险的事情。


港生一代 成长的烦恼

南都周刊记者_炫风 实习生 王敏琳 香港、深圳、广州报道摄影_孙炯

早晨在香港落马洲口岸,正在排队上校车的过境儿童。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妈妈预产期在3月末,为了将孩子产在香港,他们夫妻已经往返京港三次,各项花费10余万元。

3月1日上午,香港靠近深圳的边境地带,凤溪第一小学刚刚开学。下课铃响过,穿着蓝绿色校服的小学生们“哗啦”一下涌出教室,操场上顿时热闹了起来。两个低年级的男生玩起了类似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他们大汗淋漓地追逐着,一个高喊“咪郁(粤语指不准动)”,另一个用普通话回应“你来嘛”,最后两个小伙伴“嘿嘿哈哈”地扭在了一起。

“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到或者听到‘两文三语’”。望着操场,校长廖子良意味深长地说道。

在香港,“两文三语(中文、英文书写;粤语、英语、普通话口语)”是1997年回归后语文教学的目标,学校要刻意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能力,但凤溪一小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来自香港境外,尤其是深圳地区,于是老师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面对粤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多声道”局面。

早在1980年代,在香港新界北部,这样的学生已经陆续增多,他们有的来自父母北上工作、置业的家庭,有的是新来港的配偶移民。但是,从2001年开始,一个迅速成长的群体正强势地出现,他们被称为“港生一代”——父母均来自内地,他们自2001年以来在香港出生并自动获得港人身份。有香港学者将他们称为“TYPE Ⅱ Babies”,以此与传统的内地背景新港人(一般指中港配偶生下的孩子)相区别。

一个数据,佐证了这个群体的膨胀速度。据香港媒体报道,2008年香港新生婴儿多达7万多人,其中25000名是内地妇女来香港所生。而2001年,这个数字仅仅为620名。

通过对“港生一代”以及中介组织的正式访问,《南都周刊》发现,当初主要来自华南、以超生为主要目的、被认为是较低教育与收入水平的赴港生子群体,正向全国化、高阶层的方向发展,其目的更注重香港的教育和护照。而中介们多年的推销不但让“到香港生宝宝”从超生口号变成了中产时尚,还推动着都市人自行计算着远比投奔京广上高房价更美好的“香港梦”——譬如,在700万人的香港竞争多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学位,比在内地与13亿人血拼北大清华要容易得多。

10年的时间,让“港生一代”正成为特殊的一代,在他们出生,就已经对深港两地的中介服务、医疗和房地产等行业带来了或短或长的刺激。

但至今,还没有机构对这批新香港人自出生后对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做出过调查或者预测。不过,从卫生、教育到房屋、福利,香港政府各个部门和孩子们的父母都正在估量,乃至计划应对这些孩子在香港的未来。

“到香港生男孩去”

元宵节那天,深圳,陈秋萍还在为他8岁的儿子阿达踌躇,到底是继续让他在深圳读书,还是尽快到香港的小学报名。陈在2002年偷渡到香港生下阿达,现在阿达会不时提醒记者:“我是香港人”。

在8年前,中港之间还没有自由行。已经育有两个女儿的陈秋萍,为了多生一个儿子,通过边境农民的船只、自行车接力,穿越河流、农田和检查站,然后躲到亲戚家,直到临产一刻才打车到香港医院。她离开香港是被警察递解出境的,但她的“突袭”也奏效了:“我蹲一两天拘留所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儿子在香港出生了,还能由亲戚抱着,从罗湖口岸堂堂正正地过了关。”这个母亲自豪地说。

陈秋萍回忆,她当年生下儿子的屯门医院,是一家被护士形容为“八成孕妇是内地人”的公立医院,其产科里大多是偷渡者(该医院位于新界部),以致警方要专门在旁边设置一个办公室。尽管生下来的孩子在2001年开始已被确认为香港人,但妈妈们当时的目的大多仍然单纯,“就是为了多生个儿子,而且在香港的医院生了以后不用罚款,也不用被结扎。”

根据香港产子中介“安宝”负责人Paggy谢多年的行业观察,至今“生男孩”仍然是内地父母赴港产子的第一诉求,从农村务工者到长三角企业老板无不如此,甚至一些有经济能力的男士,不惜以代孕或者包二奶的方式取道香港产子,务求生到男孩为止。“除此以外,他们对教育和护照的目的也越来越明确。”这位前助产士对记者解释说。

成功赴港产子的家庭很容易就成为亲戚朋友们的话题,陈秋萍也成了亲戚们的示范。她说,“我的几个亲戚都学我到香港生儿子,其中一个更连续在香港生了两胎。”

回顾内地孕妇赴港生子路,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年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相继裁定,1997年在香港出生、但父母皆为内地人的庄丰源胜诉,并因此为以后赴港产子的父母打开了一条通道:“不论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在港出生的中国籍子女都享有居港权。”

2003年,“港澳自由行”开始实施,孕妇们用港澳通行证就可以进入香港,这使内地父母港生婴儿的数字迅速爬升。即使2007年初香港加强对赴港孕妇的监察以后,还是不时有设法伪装为未孕的妇女试图过关。“她们比我方便多了”,陈秋萍说,“只要你在香港有亲戚肯收留你住下,你身体能熬过去,那就不会有问题”。

即使没有亲戚也不是问题。2004年开始,深港两地的产子中介开始出现,为那些在香港没有人脉关系,尤其来自广东以外的内地父母,提供类似旅游一样的配套服务。一些自信的家庭,近两年还通过自行预约香港医疗机构的方式,自行解决到香港生孩子的全程问题。

边境的松动令赴港产子的孕妇数字在近十年里猛增,根据香港统计署提供的数据,去年“港生一代”的出生量,已是2003年的10倍多。另外,根据记者的调查,一些父母在香港进行B超等产前检查后,也因为选择性别等各种原因终止怀孕——这表明赴港产子的大军比实际的“港生一代”更庞大。

孕妇经济

曾经有学者做过假设性的统计:2008年,内地夫妇赴港产子的数目是25000多名,若其中一半的父母是由中介包办,那么按照平均每人15000元港币的市场价格,那里也制造了1.8亿的行业收入。这也是香港政府不愿杜绝内地孕妇赴港生子一个现实理由。

Paggy谢在2004年成立了“安宝”,6年后的她已经完全熟悉了这个市场。开始的时候,她专门租赁了办公室去接待内地客人,但后来发现这并无必要,因为客人们往往早上来,夜晚前交钱走人。“大多数内地客都希望尽量节省在香港的旅费,如果我们一边陪他们去医院、办手续,一边跟他们聊业务和价钱,他们会更愿意。”

根据记者调查,赴港生子中介公司大致有两种形态:最多的是“纯中介”,也即是在内地招徕到客人以后,转到香港中介的组织,它们在内地几乎都是缺乏商业或医疗登记的机构,其组成人员以业务人员为主;另一种是在深港两地从事实质服务的机构,除了业务和行政人员之外,还需要有住房、汽车等配套资源,以及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实时服务。

密集赴港产子的内地父母还催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意。据港媒报道,在油麻地的人口出生登记处,由于前来登记的内地父母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些帮派组织忙不迭地为“客人”们代排队。“内地父母们宁愿付数百元,用一天时间把手续办完就走,总比连续排队几天花费更多旅宿费用要好。”又有报道形容,即使是专为内地孕妇在香港入境处排队,办理婴儿出世纸、护照、回港证的“排队族”,月收入都以十万计。

Paggy谢说她的客人并不算多,有意识地控制在每个月30人左右,因为要避免客人过多,没法保证服务质量。“我们同行之间的区别,大多是提供住宿和交通的标准不一样,或者对孕产和相关手续等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不同。”不过她也承认,如果是纯业务的中介,为了赚取足够的转介利润,顾客到香港后的食住行,都未必能达到原先承诺的水平。

保险业也有意外收获。因为无法确定儿子以后是否到香港定居,陈秋萍早早地托人在香港为阿达买好了私人保险。她的保险经纪人顺藤摸瓜,连带着把她亲戚的港生宝宝,都办上了保险。根据报道,一些香港本土的商业保险公司,更开始主动到深圳设点招徕生意。

另外,一个边境保姆车公司的冯姓负责人向记者电话介绍说,随着居住在深圳但要到香港上学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他们正在考虑增加车次,以应付未来的需求。

矛盾的产房

尽管未来的生意前景一片大好,但Paggy谢没有想过公司要扩张规模。“我觉得自己的生意并不那么光彩。内地方面有计生的压力,在一部分香港人看来,我们帮内地孕妇来港生孩子也是不受欢迎的。”

在香港的各种母婴论坛上,从2005年左右以来,一直有关于内地产妇赴港生子的讨论,并零星地发生了一些网络骂战。在上个月,有一篇从凤凰网转帖来到本地论坛的帖子,介绍了详细的到香港产子的“攻略”,结果遭到了本地网民几乎一边倒的拍砖。

在有“港生一代”以来,香港本地对内地赴港产子的抨击高潮出现在2006年下半年。因为抱怨香港的妇科资源被内地产妇“占领”,一些本地孕妇在年末还上街示威,引发了媒体们多轮对赴港产子这一群体的关注,并以故事个案的形式描述了内地产妇赴港产子存在的冲院、走数、卫生、生活习惯等各种现象。直到今年初,香港重新开放内地产妇赴港产子登记,也依旧引来很多舆论的抨击。

为了安抚港人的焦虑,香港医管局近两年反复公开地承诺,强调医疗资源“一定会优先照顾本地孕妇”。一方面,从2007年2月开始,继2005年9月实施对非港人产妇收取2万元的产科服务套餐收费后,当局把费用再度提高到39000元(有预约者,无预约者48000元)。在去年10月,医管局还宣布所有公立医院“在2009年剩余时间不再接受内地孕妇前来分娩”。

不过在公立医院系统之外,内地孕妇已经成为私家医院们的财源。在各家内地人比较熟悉的私家医院,产科入住率都在8成至满员之间,养和、浸信会等私立医院产科出名,更开始动工扩建产科,据估计可以使私家产科的“生产能力”比过去提升20%。

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行情也是水涨船高。根据曾接受《南都周刊》匿名采访的助产士ADA以及Paggy谢的介绍,私家医院向公营医院挖人等因素,使助产士们的收入提高了20-50%。“以前香港人不爱生孩子,还没有打开门的时候,助产士也就刚刚够香港人自己用。这些年内地产妇越来越多,很多同行都没有了假期。”ADA说。

在香港大学社工与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叶兆辉看来,内地父母来港产子更像一种短期的“消费模式”:一方面买来“合法居留权”,另一方面享用香港较好的医疗设备,一举两得。“这些‘另类消费’刺激了经济,有很多私立医院都因内地妇女来港产子而生意兴隆,但这只是短暂的收益,因为这些婴儿的父母并没有居港权,有谁会照顾他们呢?”叶兆辉担忧地说。

艰苦的起跑线

很多中介广告都这样写:“让(去香港生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一些香港本地人则这样描绘他们对“港生一代”的担忧:“他们出生的时候,占领了医院的床;他们读书的时候,可能会抢了学位;他们长大以后,可能会靠社会福利过活;他们来香港的话,会占去廉租房的名额……”

在纳税与问责意识浓重的香港,公立医院被认为是政府为普罗大众安排的医疗保障与福利体系,收费低廉但求医者众多,哪怕看个感冒发烧也要排上半天的队;因为资源有限的产科受到内地产妇的冲击,计划或试图在公立医院分娩的香港人对产科的资源分配就更加敏感。

不过新界校长会主席朱景玄对此不以为然。“这些小孩绝大部分都住在深圳乃至全国各地,为什么没有人计算他们从幼年起就给香港纳税人省钱呢?”他对记者说,“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他们越早来香港读书,尽快跟上香港的教育,是对香港越好的事情,但我恐怕对能早来香港读书的情况不乐观。”

与陈秋萍一样,家住在深圳的林嘉,一个注册会计师,刚把港生女儿送到了南山区一所私人幼儿园,之前还经历了曲折的考虑过程。“很多家长都在等小孩大了一些,能自己过关了,就去香港读书。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到时候再说吧。”她对记者坦承。

对于香港人,有9年强迫教育和12年义务教育,香港公民从幼稚园开始就可以享受读书券、津贴等一系列优惠,一些家庭收入偏低的学生还可以申请费用全免,另外还有儿童单身综援等等。不过据朱景玄介绍,对于家长是内地父母的孩子来说,由于港方无法查核他的家庭情况,这样的申请比一般香港人要困难得多。

在朱景玄看来,如果一个内地学生在五年级或更晚的时候才到香港读书,除非他先前一直在接受相对昂贵的国际学校课程,否则很容易导致香港新移民经常遇上的问题,譬如英语跟不上,成为社会竞争中的落伍者。

每天早上6点多,有将近万名学龄儿童在深港的关口过关上学,这些孩子被叫做“跨境学童”,廖子良跟他们接触了很多年,近来也开始特别留心“港生一代”:“跨境学童每天的生活本身就比较艰苦。如果父母都是内地人,更没有人对孩子来往学校进行照顾,或者参加与校方配合的教学活动,遇到的问题只会更多。”

不过更多内地父母在赴港产子时并没有想到这么多技术问题。“我经过计算,觉得700万人里考个港大科大等一流名校的机会,比起13亿人里抢北大清华的机会要大得多。”林嘉回忆自己赴港生子的决定时反问记者,“即使这个不能实现,有香港的护照在手,孩子出国也会比在内地方便吧?”

不曾确定的“香港梦”

在经过围绕产科医疗资源的争论以后,近两年,香港政府部门对“港生一代”的关注,已经开始向教育、福利乃至住房方面考虑。“不过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谁都不知道这些香港公民什么时候要来,或者来干什么?”香港大学社科院研究人口问题的助理教授张筱兰对记者说。

香港《紫荆》杂志曾发文公开提出这个问题。“这些孩子大多数刚刚出生就被父母带回内地了,但他们是香港身份啊!他们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他们在外地教育情况如何?香港要不要为这几十万人计划房屋、教育?人才计划怎么制定?这些都成了香港政府面对的不确定因素。”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曾赴港生子的内地夫妇——尤其是收入和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士,都拒绝了记者的访问要求。对于香港的专业调查者们来说,他们能做的,目前还只能在出生登记处,对内地父母们进行孩子的未来诉求调研。

从内地到香港,不过已经有零星的研究,对“港生一代”轨迹的决定者——家长们进行过调查。香港统计署曾经在2007和2009年分别做过初步的调查,其中一个调查显示,大概86%的内地父母在香港产子后会立刻把孩子带回内地,并打算“子女在21岁前一定或可能返港居住”;另一个报告则认为,父母均为内地居民的婴儿中,约9%的父母表示其子女会留居在港,91%的父母打算把子女带返内地,而当中约29%打算在孩子3岁或以前回港,约49%打算在6岁或以前回港。

无法确定的港生动机,使港府在相关群体的政策方面,一直处于观望和调研的状态。不过香港本地媒体们大多倾向于悲观的考虑:譬如,在两年前,媒体就引用社会福利署提供的数字——“到2007年3月,共有102名在港出生、父母均为内地人士的儿童申领综援,他们的年龄介于两个月至17岁……社署强调会定期覆检个案,核实受助人是否符合资格,也有诈骗案调查队深入调查诈骗个案,防止滥用。”

香港房屋署也在审度长远对公营房屋需求的影响。房屋署相关人士在对记者的采访回应中表示:由于内地孕妇所生的子女,要到18岁才有资格申请公屋,“预料短期内不会对公屋需求构成很大压力,但当局仍会审视长远人口增长,以便进行公屋发展规划。”

虽然有香港本地孕妇抗议内地孕妇来港产子,但香港特区政府对于内地孕妇却不敢大意。一方面,这涉及人道理由;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香港人普遍面临巨大工作与生活压力,不愿生子,直接导致香港的出生率曾出现连续下滑趋势。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叶兆辉提出,内地人来港生孩子,或许可以为香港带来新的劳动人口。“政府可以设定一种另类的移民配额,设立评分机制,甄选一些符合香港长远利益的非港人父母,使他们能够与儿子移居香港,提供适当的配套,使他们很快参与经济活动,有助纾缓本港人口老化问题。”

对内地“港生一代”的争论和审察,仍然会在内地父母和香港人之间,在下一个十年里,继续下去。

谁也不知“港生”们何时来港

张筱兰是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助理教授,长期研究内地新移民问题。张筱兰认为,“港生”正成为香港人口增长的主力,同时,也成为香港的未知数,谁都不知道这些新香港公民什么时候会来香港,香港又该如何应对……

南都周刊记者_许十文 实习生 王敏琳 香港报道

新生港人中本土夫妇与内地夫妇历年数目比较

新生港人中本土夫妇与内地夫妇历年比例走势

《南都周刊》:内地新移民对香港总体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筱兰:我们发现,在去年7.87万名出生婴儿中,有四成三,也即是3.36万为内地妇女在港诞下的。在这10 年间,内地妇女在香港生下的婴儿的数目超过167900 人,其中父母均非港人的比例上升很快。通过统计我们发现,港生婴儿在2003年才为2070人,但到2009年就达到29766人。从1998 年至2008 年,香港总共接生8 万多名内地夫妇在港诞生的婴儿,这比例在香港出生婴儿中,从1%增至30%以上。

《南都周刊》:这类新香港人的特征有没有相关的研究?

张筱兰:过去香港人看到的内地移民新一代,更多是指有一方为内地父母所生的孩子,在研究中我们叫做TYPE I,而这些新的产子潮婴儿我们叫他们是Type II。我们已经初步发现了一些特征,譬如这些Type II婴儿多数不是这些夫妇的第一胎,而且相对于Type I来说,他们家庭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更高一些。

从下面走势图2里也可以看出,香港新出生人口本来是在连年下跌的,但是到了2003年左右开始向上攀升。这其中有几部分构成:本地夫妇生的孩子,1991年大概6300多人,现在是4500人左右,总体来说是在下跌;单程证父母,也就是父母一方是内地,多年来保持稳定的数字,大概在4000到6000人之间。你再看双方都非香港人的父母在港生的孩子数目,从2001年的零点开始显著上扬。这样的人口学分析已经可以大致证明,香港人口增长的主力已经落在了他们身上。

《南都周刊》:对照过往对内地背景新移民的研究积累,新一代由内地父母赴港所生的香港人,他们会遇上什么样的问题?

张筱兰:如果处理不好,他们可能以后找不到工作,对居住环境不能适应,并制造出新的社会问题。父母来香港生他们的时候,可能只是来消费一下,再拿个证件,但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有多少会来, 他们是集中一个时段来,还是根本不会来,我们都不知道。

《南都周刊》:在世界其他地方,有没有对香港可以借鉴的经验?

张筱兰:没有。我想香港是唯一一个人口增长越来越依赖于那些非本土父母的地区。我们目前很希望香港政府和社会机构能做一个深入的研究、系统的跟踪研究,比如一对内地夫妇在港生产时,是不是将小孩带回大陆?什么时候会带孩子来香港?这些问题在以后会逐渐成为现实问题。

一名香港产子中介负责人的自述:“我们不敢把生意做大”

按香港现有政策,内地孕妇来港产子最少要花费4万至5万港元,还未包括其他交通食宿等消费。尽管如此,内地孕妇如蜂拥般,腆着肚子跨过口岸,甚至为香港培育出了一条颇具规模的产业链。

Maggy谢是香港“安宝”产子服务机构的负责人, 客户遍布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山东、黑龙江等地。作为见证“港生一代”的前助产士,在她的经历里,既有内地人生育观念的多样化,也有生意场上的无良竞逐。

南都周刊记者_炫风 实习生 王敏琳 香港报道

我叫Maggy谢,香港人,在2004年与别人合办了一家中介机构。6年过去了,我学会了很多中国的地方方言,也帮助很多内地夫妇在香港生下了小孩,他们的孩子最后都成了香港人。

这是个鱼龙混杂的行业,虽然大街上树立着无数的中介招牌,但实质上,真正做这行不超过二三十家,最多的还是那些专门招徕客人,并把客人转介给香港服务机构的深圳中介。可以说,他们是转介者,赚取差价。很多无良中介,答应客人的各种要求,最后客人最后发现货不对板。纠纷也就此产生。

我已经不接这种转介的客户了,很麻烦,我宁愿靠口碑做生意。我的中介里有六名医生,一个月接待30个左右的内地产妇。其实我们的角色是提供服务而已。比如安排酒店、车,提供服务流程,为孕妇和他们家人提供方便。孕妇们通常会给我和同事打电话,我们要24小时随时帮助她,就像私家医生一样。

我的客人一直以来都是深圳、广州人居多,过去比例占到70%左右,现在北京、上海、江浙一带的人来得多了,深圳、广州人就减少一成左右。相比北方客,广州、深圳的客户“吝啬”得多,他们一般选择便宜的服务套餐,而北京、上海、江浙一代的客人,就豪气多了,他们离得远,大多会选择最贵的15800元服务套餐。

现在很多中介打出的广告是五花八门,所谓服务套餐不下几百种,其实归类下来,也就是住的地方和车子安排的区别。住与行,在香港很贵的,而且这里面没有行业规范,没有行业指导价。一些不良的中介机构,就会安排便宜的旧楼给客户住,这个要看个人的分辨能力了。

从2004年开始,我的客人每年都在增长,最猛的是2008年金猪年。我的一个客人,为了想生一个奥运宝宝,指定要在2008年8月8号晚上8点剖腹。当然,这样的特殊要求,是要额外收费的。在香港,消费体制允许孕妇自由选择,如果你消费得起,就去私立医院享受特殊的优质医疗服务,如果你没钱,那就去公立医院吧。

在香港,私家医生比公立医院的医生好,我会跟孕妇说明白:如果想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是去私立医院比较好,它们之间只是差五六千港币。不过,并不是所有私家医生,或者私家医院都会接收内地产妇。如果你不遵守医院规定,哪怕是吵,他们也会跟你说,没床位了。

公立医院又如何?其实公立医院上面是医管局,他们要看床位够不够,先留足香港人的再留给内地人,否则就会被舆论骂了。香港政府很怕舆论,如果某年香港人的生育很多,那留给内地产妇的床位就少了。

现在在医院的产科里,你会看到,到处都是内地妈妈。07年时候,香港孕妇抗议内地产妇侵占资源,实际上,在香港,从2003年,也就是SARS开始,很多人因为减薪,生活压力大,不愿意生孩子了。

经常有一些中介说香港的医院没床位,其实那是吓人的。某种程度上,要看我们这些中介机构跟医院关系如何。只要有一个月的周转时间,我肯定找得到床位,一些产妇因为流产、早产等原因未能按预定计划生育,那些床位就会空出来。

我始终觉得,内地孕妇过来生孩子,有可能发生各种状况。那怎么分辨呢?外行人不懂的。所以我们也跟孕妇说,你们要找专业的人照顾。比如有个孕妇在深圳,肚子痛了,是不是真的到了临产时刻?孕妇肚子痛有可能是假宫缩,这就需要有经验的人帮忙判断。如果还没到临产,就来医院住着,费用是非常高的。很多人给我们打电话,问你们中介是不是骗人的?甚至有些人更搞笑。他过来香港后,我说要交四万订金给医院,医院给你一份预约书,这样你来港生产就是合法的。他到了医院后,不敢交钱。我问为什么,他说怕医院是假的,内地很多假的医院。

在没有做内地人生意之前,我对内地生育的认识很模糊,只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超生,做了这行以后,才发现内地人的生育观念真是五花八门。

我很奇怪,一些客户产检完后就说不生了,甚至连订金都不要,因为B超显示,肚子里的宝宝不是男孩。还有带二奶,甚至三奶来香港生孩子也挺多的,代孕的也有。一个更有趣的例子,有个客户说他的老婆生了一个女儿后嫌辛苦不愿意生了。这个老公说,我的生意这么大,以后给谁打理啊?于是他找来两个女人帮他生,一定生到儿子为止。

代孕在香港是不允许的。如果是代孕的话,香港的出生证明始终是代孕妈妈,不能转回亲生妈妈。他们回去怎么把它搞回来呢?真搞不懂。

做了6年中介,在朋友中,我都不想说自己做这一行,何况有些香港人也不喜欢我们为内地产妇服务。我想自己也不会扩大生意规模,这毕竟是一个灰色地带的生意。如果有一天内地的计生部门发难了,说内地人在香港生的小孩不算香港人,到时我们的生意也就结束了吧?

要港生,也要成龙

为了有尊严、合法地多生一个孩子,内地准妈妈们选择赴港生子。随着港生宝宝的成长,烦恼也随之而来:家庭支出、读书地点、身份困扰……港生宝宝的家长甚至不敢公开地展示自己的困难,因为未来对于他们而言,似乎还缺乏确定的预期。

南都周刊记者_石宴瑜 香港 深圳 报道

在西九龙出生登记处排队等候登记新生婴儿的内地家长。


一位内地妈妈抱着3天前在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出生的女儿站在油麻地街头。她和她的丈夫分别是浙江及湖北人,而他们的女儿已经顺利地取得了香港身份。

  阿甘的赴港生子攻略

晚上8点半,3岁3个月的大宝躺在床上,他刚开口喊了声“爸”,爸爸立刻轻轻地“嘘”了一声,一字一顿小声说:“睡觉前不说话。”

大宝“嗯”了一下,乖乖闭上眼睛,听着他气息声越来越沉,躺在身旁的爸爸悄悄地把脚伸下床,慢慢退出房间。

这是爸爸阿甘每晚的例牌节目。从下午5点下班回到家,先领着大宝二宝到小区花园里散步,接着吃晚饭,然后他帮两个儿子洗澡,和儿子玩玩游戏,一起躺在床上陪儿子睡觉。通常晚上9点之后,才是他可以上网的自由时间。

一打开电脑,赴港生子QQ群里,头像光标又在闪,提示有新人通过验证加入,新人又在问:“去香港生二胎会不会被计生部门罚钱?”

这样的问题网友阿甘听过太多次了,他不厌其烦地答:“目前我没听说过有被罚款的,只是如果你是公职身份和有党内职务的话,可能会被行政处分。”

“没听说过”,这个词由别人说出来,你可能会怀疑他是否足够见多识广,由阿甘讲出却相当有说服力。2月25日这天,他特意统计了一下,这两年打电话、发邮件、通过QQ找他询问如何去香港生孩子的人,一共有307个,其中99%是到香港生第二胎的。而这些咨询者里面,杭州、上海等江浙地区的,竟然占了八成以上。

阿甘选择去香港生孩子部分是因为受了准生证的刺激。2006年5月,怀着大宝的妻子要在深圳做第一次产检,因为户口在重庆,医院要求有围产卡,而办这个卡还要到户籍所在地办准生证明,阿甘开始想配合政府,结果发现手续非常复杂,还受到了不礼貌的对待,干脆转到香港去生。

比起手续繁琐的准生证,搜集到香港生产的资料反而容易。最初阿甘也找了中介,后来发现自己完全做得来,程序也很简单,而大多数人不敢自己做是有畏难情绪,主要的顾虑反而是在非常简单的办证上,因为大家都拿在内地的办证经验去倒推。直到现在,阿甘在群里经常被问的就是办证这块,而事实上香港政府有透明的办事程序,也不会给人任何刁难。大家以为最难的,反而最简单。

在香港生过两个孩子后,阿甘写了一份赴港产子攻略,因为这份攻略,他在论坛和Q群里威望大增。通常内地准妈妈通过两个途径在香港生孩子,一种是虽经济实惠,但事事要亲力亲为的“自助型”生子;另一种就是价格较贵的中介一条龙服务,而阿甘版攻略强大地提供了从预约、产检、分娩到办证所有流程极为详细的贴士,甚至连产检完可以逛的地方、给宝宝拍照的相馆位于地铁站的哪个出口,全都涉及。

由于新闻报道过有孕妇临盆才往关口赶,而在过境时把孩子生在深圳这边口岸导致功亏一篑的例子,阿甘在攻略里还详细提供了如何提前赴港安全待产的经济型做法。

博士课题研究制度经济学的阿甘,从自己的研究方面分析过现行计生政策,觉得现在一个家庭只养育一个孩子是有问题的,社会持续发展也有问题。“两个孩子比较理想,多个孩子对未来的社会是有帮助的,我一直坚信这个理念。”现在的计生政策是对是错要等时间的检验,当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家庭在国内多生个宝宝非常艰难,只有到香港生宝宝是比较好的选择,而这是被逼出来的方式。

老话都说“独子难教,独柴难烧”,阿甘分享经验的目的就是,能让更多的内地人经济、安全、合法地实现家庭生育计划。他希望能帮助那些产妇和宝宝有尊严地生产和生活,“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的追求。”

  准妈妈们的梦想

一个著名网站的论坛上,又有人在骂赴香港生孩子的内地人想要占港人便宜。阿美实在不明白,那些人的怒气和怨言从何而来,在她看来,内地产妇是去香港购买服务的,而非享受福利。她愤愤地说:“我只想要小朋友平安有尊严地出生,想要自己的孩子有兄弟姐妹陪伴一起长大。我自己生得起养得起教育得起,碍着谁了?”

同在这个论坛泡的阿甘专门做过调查,他接触的绝大部分内地妈妈,去香港生宝宝平均消费都在6万港元以上,如果按照去年3万个内地宝宝的数目,这笔收益就是18亿港元。没有这些妈妈,很多以产科为主的香港私家医院或者诊所就要关门。产妇生产期间,宝宝费用也完全由父母支付,香港当局没有提供任何福利,就连办理所有证件都要付费。大部分宝宝很快回到大陆生活,几乎不占用香港任何资源,而宝宝因为其香港身份,永远都会是香港政府的法定纳税人,“其实是内地产妇在完全自费的情况下,创造就业机会无数。”

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江浙地区、甚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内地孕妇们,前赴后继地赶往香港生孩子,她们的想法各不相同,而初衷纯粹是为宝宝有个合法的身份,教育、福利等还都在其次。

深圳南山区内的深圳湾口岸位于填海区,比起热闹的罗湖和皇岗口岸,这里因为不需要上楼下楼的折腾,成了赴港生子孕妇们喜欢的口岸。

住在附近高新科技园的福州人林海杰去香港生二女儿,走的就是深圳湾口岸。她在湾仔入境事务处排队办理延期居留时,身后有个声音在说:“哎呀,怎么那么多棱!”听到这么熟悉的用语,她忍不住回头去看——因为只有福建和台湾口音,才会把“人”读成“棱”。

果然是福建同乡,孕妇姐姐姓苏,家里在石狮做生意,这是她第三胎。

在入境事务处这个大厅,满眼看到的内地孕妇,都是顶着巨大肚子临产的真正“大肚婆”,延期居留这个手续必须孕妇本人办理,所以,这里才有这么壮观的景象。

大肚婆之间更容易有共同的话题,加上在异乡,等待的时间大家就攀谈起来,只是,彼此间都有一个不捅破的默契,别人不说的一定不追问,事实上,微妙的气氛里能感觉到,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核心信息。

林海杰看到一个衣着特别的孕妇,因为这里的准妈妈们,都穿着合身的孕妇装,而那个准妈妈,皮肤黝黑,眼神有点迷茫,宽大的衬衣旧得起了皱,手里还提着个红白蓝编织袋,如果不是她也大着肚子,几乎会怀疑她是别人家的保姆。林海杰心里一酸,不知道那个准妈妈有什么故事,她慢慢走过去,微笑着打了个招呼:“你就一个人?没有家人陪你吗?”“我连路费都是借来的,没钱让家里人来。”原来,这名孕妇来自湖南,她有两个女儿,这次是为了生儿子不惜举债过来,为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合法的出生权。

内地赴港生子的人群里,需要借钱完成愿望的还是极少数。35岁的阿甘已经可以退休,别人可望不可即的财务自由在他身上早就实现了。他大学毕业就“赶上了好时候”,进入了深圳的外企工作,那时收入很好,投资渠道却很少,于是挣了钱就去买房,“运气又比较好”,买着买着就有了十几套,光房租就足以让全家人生活无忧。

阿甘接触的这部分准妈妈人群中,70后占了绝大部分,想多生个宝宝的人,也都希望宝宝有更好的经济环境,相信多数人经济情况良好。同时他们的知识层次和2006年之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明显接受了高等教育。

在中国,富裕阶层不会把多生孩子的经济困难看在眼里,最底层的农民因为养育成本低,也不在乎罚款而多生,计生政策卡住的反而是中间的工薪阶层。有一部分靠向中产阶级的人选择到香港超生,这是他们可以选择的经济、安全、合法的途径。

一位研究过计生法的法学硕士告诉南都周刊记者,在现有法律中,没有法律条文可以处罚内地赴港生孩子的行为,而且“这事儿有关方面还不方便说太细”。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2008年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采访时,被问到内地赴港超生宝宝时,曾含糊地回答:“完全杜绝比较难。现在好像没有看到加重的趋势,那么加重了,我们再想加重的办法。”

  多一个的困惑

2月19日,北京,阴天。

北京通州的一套住宅房里,1岁半的男孩青云赤脚踩在客厅暖暖的木地板上,鼓捣一辆掉了轮子的玩具消防车。门砰地一声打开,春节去葫芦岛舅妈家的哥哥宇澄回来了,6岁半的他站定,目光炯炯地扫视到弟弟青云,立刻大步迈过去,弟弟迎着哥哥,欢喜地站起来,条件反射把手里的玩具乖巧地递向宇澄:“给哥哥!”宇澄脸上笑容全无,伸手啪地拍掉了消防车。妈妈生气地冲过来拽开宇澄:“不准抢弟弟玩具!”宇澄更大声地喊:“是弟弟抢我的玩具!”

这样的场景在这个家庭里不是第一次上演了,这让妈妈葛华芝很无奈,她本来想多生个孩子给老大作伴,可现实是,哥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接受弟弟,在他看来,弟弟是来跟他抢爸妈、抢姥姥、抢玩具的敌人。葛华芝有时会想,那么山长水远地到香港生了老二,是不是做错了呢?

经历过在国内医院生产时毫无尊严的医院实习生围观,以及顺产时侧切伤口的巨痛,在香港的生育经验让葛华芝觉得,钱花得真值,“除了孩子的香港身份,他来到世界上第一眼见到的人,都那么和善友好,给他认识世界开了一个好头。”

可不在预料中的,是多生的这个孩子给家庭成员的关系带来的变化,最受冲击的是大儿子,书上说,那是因为他发现原来全部属于他的爱都要分给别人导致的。

“宝宝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无论是香港宝宝还是内地宝宝,只是有些问题是后续的选择,不是你在香港生孩子选择的主导。”细心的阿甘在好几个群里都是群友们信任和喜欢的人物,如香港生宝宝群、宝宝到香港读书群,“每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就会加入不同的群。”家庭里多个孩子就会存在竞争,最关键的是要父母引导,这是必经的阶段,就像阿甘家的大宝和二宝,由于存在竞争,以往头疼的喂饭问题变容易了,而两个孩子在爸妈的鼓励下,也可以一起看书填画了。

也许港生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身份识别的苦恼,但作为新移民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你是江苏人还是四川人,现在又是深圳人或者香港人,在阿甘看来,其实这种差异不会成为宝宝成长的主要障碍,甚至可能是他成长过程中可以比较好地融入多元化社会、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方式。“人生就是经历,过程就是人生,痛苦、磨难也好,都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难以规划的未来

东莞人张美好身为一家台企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丈夫在一家港资货运企业做事,10年前她在香港的哥哥鼓动她把女儿生到香港,可现在女儿生病每次都要自费看病。“说是有香港身份可以享受香港的免费医疗,其实我女儿基本享受不到,一般看病都要自己花钱,我不可能专门带她去香港医院啊。”

更不可知的是,张美好不知道将来还有什么样的账单等她支付。

有很多朋友羡慕张美好名字取得好,她有一女一子,凑起来正是个“好”字,两个孩子差5岁,都在香港的公立医院出生。当时想到去香港,是希望孩子都能有香港身份,将来能在香港读书,移民去任何一个国家都方便,“起点比我们高,一步领先才能步步领先嘛。”

作为工薪阶层,对于孩子的福利还是相当敏感。女儿现在读四年级,读小学的时候因为“香港身份”差点要交借读费,后来附近的公办小学给小区每户人家配一个免费的读书名额,这笔费用算是省下来了。

眼看女儿离升初中近了,张美好特地咨询过教育部门,说持香港身份证的孩子不能升公办初中,只能选择私办学校,这是她即将面对的最头痛的选择,到底是让女儿到香港上初中呢,还是花十几万在东莞读私立中学?如果到了香港,借住在哥哥家又不方便,自己辞职租房陪女儿读书的话,家庭的生活质量肯定直线下降……

“有选择反而更痛苦,也许人生没什么选择还好。”张美好有点困惑的是,自己为孩子做的“一步领先”的选择,到底是否适合他们。

为孩子有尊严地出生,准妈妈们选择港生。为望子成龙,港生爸爸妈妈们陷入苦恼。阿甘的Q群里,这几天也在讨论孩子到香港读书的问题。因教育理念不同,阿甘又和群友们激烈地争论。

群里大多是全职妈妈,阿甘爸爸的身份显得很突出,热心也让他在群里很有影响。和一部分妈妈一样,阿甘支持孩子早日融入香港社会,最好从幼儿园开始,为此他已在考察香港幼儿园,“孩子越小面对的困难也越小,因为宝宝的世界没有歧视。”而另一部分妈妈,则坚持要孩子长大一些再融入香港,让孩子多做些准备。

阿甘下决心要把宝宝送去香港读书,是因为他希望宝宝能在有爱心有诚信的环境中成长,香港的教育更人性化,更有利于人格的健全,这些内地教育都无法取代。他信任香港的幼儿园会把宝宝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只教授知识,这超过任何一种物质环境可以给孩子的尊重。

在深圳的港生宝宝的爸妈,曾经组织过聚会,集体去考察香港的幼儿园,不过,阿甘感觉到聚会时大人们之间的戒备心,大家都只把话说几分,他能理解,那是出于天性对宝宝的保护,毕竟这社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家在网上的交流畅快而热烈,2月25日晚11点30分,阿甘又在群里发了信息,告诉大家有媒体关注港生宝宝群体,呼吁大家出来谈谈观点,把这个群体的利益、困难进行展示,以引起关注,这样的交流全以匿名的方式参加。

他贴了份问题提纲。和以往阿甘在群里呼应找材料时得到的热烈回应不同,这次大家都沉默了,没人说一个字,阿甘有些惊讶地看看在线名单,他又问了一次,依然沉默。

这让阿甘确认,生活在中国这个地方,不像有些地方对未来的预期非常明确。也许今天可以做的,明天会改成不可以,为了孩子的安全,这个群体宁愿在公众视野里消失。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港生宝宝出生攻略

备注:本专题所涉及费用均为港币,100港币折合人民币88元左右。

记者 石宴瑜 实习生 吴曙良 整理

赴港产子需要办理的手续颇多,如果费用足够,当然可以选择省心省事的中介服务。如果没有,就需亲力亲为,但由于环境陌生、时间紧凑,对于大腹便便的内地孕妇们来说,这仍然是一件有一定风险的事情。

预 约

第一步 内地孕妇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

第二步 在医院网站里找到联系方式,直接打电话过

去预约即可。

TIPS

1、最好先到内地医院检查确定怀孕,香港政府规定28 周后没有得到预约信的孕妇不能过关,一般怀孕5、6 个月时最合适预约。

2、香港医生和医院不属于行政隶属关系,在医院生产需由医生推荐,所以在打预约电话时,务必要确定好预约时间。

产 检

第一步 在预约好的当天,带上内地产检报告、《港澳通行证》和至少存有4.3 万元的银联卡。

第二步 产检要先拿号,接下来填写材料,护士做一些简单的检查。

第三步 在约好的时间到医生诊室,医生大概会进行半个小时的产检。

第四步 如果血液检查没问题,就可以拿账单去缴费和交按金。产检费用,每个医院有各自的标准。内地孕妇需要缴4 万元(公立医院3.9万元)的按金。

第五步 缴完费后,就可以拿到预约证明、与产子相关的法律文件、指南和产检资料。

TIPS

1、香港一般医院规定要进行两次产检,但像浸会医院等特地照顾内地孕妇产检一次就行。

2、在香港医院产检时,可以向医生询问肚子里宝宝的性别。

待 产

第一步 费用充足的孕妇,出于安全考虑可以提前一两周到香港待产。

第二步 待产时间长,要申请延期居留。孕妇带着医生开的介绍信,到位于湾仔的香港出入境事务署填写相关表格,交完表格等待两个小时左右,孕妇会被带到办公室和一位警官面谈。面谈结束,再到大楼窗160 元,并

领取延期居留证。

TIPS

1、既经济又卫生的家庭旅馆,比如亚谐老街的先达广场与山东街的荣华大厦一带的家庭旅馆,就有很多内地孕妇光顾。

2、出现紧急情况的孕妇,可直接打车去口岸,同时拨打香港的999 紧急电话预约救护车在香港口岸等候。一般晚上会选择24 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一些预约好的中港牌车辆,可免通关手续直接开到预约的医院。

分 娩

第一步 怀孕36 周后,孕妇们通常会按香港医生要求,在内地医院做一次B 超确认胎儿羊水和胎盘的情况,并把结果发给香港医生,香港医生根据情况安排分娩日期和预留床位。

第二步 分娩过程全程有护理人员陪伴,香港医院是母婴不同室的,宝宝生下来会直接推到专门的育婴室,护士会先给宝宝喂奶粉。第二天,母亲可以下床后才给宝宝喂母乳。

TIPS

1、宝宝要用的衣服、包被、帽子、鞋子、奶瓶和尿布,以及产妇出院要穿的外套、帽子和生活用品等,要装好待产包随时待用。

2、香港医院房费大约是标准间(7-12 人)每晚450 元, 两人间约1000 元, 单间约2500 元,晚上8 点后入院可以免去当晚房费。

3、选择何种产科服务类型因人而异,套餐一般是5 天4 夜,恢复快的可选择单项服务,这样提前一天出院就能省下几千元。

4、生产时,丈夫选择进去陪同需另付费,标准房的陪产费是980 元。

5、宝宝刚生下来时,都会在温箱里面观察4 个小时,如果宝宝有异常,哪怕是很轻微的,香港医生从谨慎的角度都会给予最保守的治疗和观察,这项服务需要多准备9800 元。

办 证

第一步 首先要办的是出世纸。办理出世纸之前要注意医院提醒的办理时间,还要提前打香港出入境管理署预约电话25980888 预约。不需要带上宝宝, 领取出世纸需付费140 元一份。通常会多领取一两份,因为补领需要680 元查询费。

第二步 办理回港证。回港证必须有两张宝宝睁眼睛的证件照,同时宝宝本人必须到场。

第三步 拿着出世纸、回港证和父母的身份证、结婚证和户口本去旺角地铁站E2 出口的中国旅行社即可办理回乡证。回乡证事实上需要办理两个证:一个快证(临时的,隔天可取,3 个月一次有效)和一个慢证(20 天取,3 年多次有效)。两个证的有效期只有3 年,费用820 元。

TIPS

1、办理婴儿出世纸(出生证)、回港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回乡证),要按顺序进行,不可以打乱次序。

2、办理回乡证,最好网上预约。中国旅行社每天600 个筹很快发完,网上预约主要是保证筹码有效,但是去那边以后都要排队领筹。

3、也可以委托中介领齐三证,费用400 元—500 元不等,领齐护照和身份证要700 元。

3、产妇怕风,中港车过关不用下车,因此产妇租中港车业务也很普遍,从香港到深圳600 元,拼车的话只有700 元。

(本文来源: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