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之前先保证可访问 - 千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49:26

可用之前先保证可访问

星期一 03.16.2009 - Posted in 工作分享, 可访问性 - 1,664 views

最近重读WCAG1.0有很多感触,其中提到的很多约束看起来比较偏激,但能从侧面促进对其他概念的理解,并且提供理论支持。很多曾经困惑的问题都找到了合理解释,比如少用图片、合理文档结构、控制闪烁、结构一致性等。

通常网站好不好,第一印象的打分很重要,主要是可访问性在主导,与可用性关系并不大。关于Accessibility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定义,第一次怀疑是在某次做可用性分析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完全不需要“用”就能看出来,既然我还没用,那叫“可用性”问题似乎有点不恰当。如果在专业技术角度理解,只有发生交互行为的前提下,才可能考核可用性指标。

当然后来我也认识到并不是所有需要“动”才看出来的就叫可用性,比如target=_blank问题,多弹出新窗口会让用户迷惑。这里的迷惑主要指浏览上的感觉,而不是操作问题,与我们在交互上处理流程、表单等可用性障碍是两码事。

04年江湖上有本叫《在30天內打造更具親和力的網站》的热门书,当时就觉得“亲和力”这个词怪怪的,用代码写出亲和力?这事儿有难度。后来才搞清楚,Accessibility在各领域有无障碍、亲和力、可访问性、可到达性、可及性等多个版本翻译。并且了解到,Accessibility最初适用于环境建设,主要针对残障人士,被引入到信息技术领域之后,才诞生信息无障碍这个概念。准确的定义,信息无障碍是指确保在不同条件下的更多人能够无障碍获取信息。

也就是说,Accessibility在不同领域不仅有最佳翻译,并且还有更准确的技术方案定义。显然在互联网技术领域“可访问性”最准确,但不适合公共建设、软件工程。利用技术特性去解决问题和创新,我认为这才是各领域设计的价值点,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工业设计高手、软件UI的可用性专家、架构师不一定能做好网站的根源。《The Zen of CSS Design》译者Dflying的意见:

关于accessibility,按照英语的构词法,“可访问性”没有任何问题。且“性”有“能力”的意思,因此“可访问性”即可被理解为“网页可被访问的能力”。而“无障碍性”则没有了“访问”的意思,如果要使用的话,也应该是“无访问障碍性”。综上,“可访问性”虽称不上完美,但仍差强人意。

写了这么多之所以和为什么,主要是我想真正搞清楚概念,最近老是提到“积累”这个词,我认为对概念的认知不是积累。但在去找差距之前,必须认识到这个圈到底有多大,否则永远是混沌不清、坐井观天,永远被下图这样的信息快餐忽悠着左转、左转、左转,再左转。

基本以上就是我这个阶段的思考过程,同时咨询了几位比较资深的朋友。需要强调的是,我本人无意去推概念,因为对概念的理解完全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顺便说句,Jedi的blog常年黑底、浅灰字,这哥们太不敞亮了,很不Accessibility。

上篇:灰鸽子
下篇:公司都是有传统的

© 一叶千鸟(转载请留原文链接,更新于2009年09月03日10点)

相关文章

  • 内容可访问性不是全部
  • 页面加载对访问的影响
  • 给网站界面预留退路

5条评论 发表»

Mesure says:

Jedi的blog,看着眼睛真累。

叁角猫 says:

文章写的很不错,但是比较不容易理解,没有看懂那幅图片的意思?是否是图片中的设计是非常具有“可访问性”的类型?

birdstudio says:

回2楼:博主说的是其内容,“信息快餐”。你点开链接就知道了。

hozin says:

都是中文惹的祸

其实呢
可访问性是代码层面的东西 是一种技术规范
可用性是人机工程里面的东西 是一种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