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笑人生个人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03:57

 

        

 

                                                                                       强笑人生

 

强;强大,强盛,要强,逞强,勉强。。。。。。

笑;喜笑,狂笑,大笑,自然笑,开心笑,似笑非笑,冷笑,勉强的笑,皮笑肉不笑,

眉开眼笑。。。。。。

人:指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思维,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进行语言交际的高等动物。泛指人类构成人类社会的人,不`分种族的每个自然人……

生:生命,生存。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仇视生命生存甚而轻生的人是少数。

上面内容核心说的是“笑对人生”,前面加个“强”字意义更为深远,“强”是一种精神。不管是什样的人,从生下来的一声啼哭就`是“笑对人生”的开始,就要为其生存而斗争。用毛泽东诗词话说:“万类霜天竞自由”为争得自由,不管是身体残疾还是生存中遇到的挫折,困苦,和逆境。都要正视而且要笑对,尤其为达到一个目标,梦想,更能感到,“强”的力量和精神。进而认识人生旅途中,有顺境,有逆境,有哭有笑,有苦有笑,苦中有笑,笑中有苦,不可回避。人是如此,一切生物亦然,个种例证不乏枚举。

人生短暂,且需笑对,更要珍惜,一生奋发图强,拼搏不息,才可能有个人的幸福和家庭;才有和諧的社会和文明的历史;才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

   “ 强笑人生”的观点;不管是唯心主义中’’吾心”之说唯我之观点,还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神,佛,真主,上帝等,精神实体的观点;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任何一种人生观,世界观都能和必须接受的观点。道理需要识者去”觉”;”悟”,”实践”于”慎独”之境!!

  

                      释订  旧【三字经】

 

 三字经;中国旧时流行的蒙学课本之一。著者相传为王应麟;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宇居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明清学者陆续补充。1928年章炳麟重订;【1869—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三言韵语。‘‘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观其分别部居,不厢杂厕,以较梁人所輯【千字文】,虽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章炳麟

【重订三字经题辞】。后有以”三字经”命名的各种课本。

 

 

 

      

 

                       旧【三字经】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修订为:善恶兼);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倶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噐;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伩;

此五常,不容紊。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絲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則敬、臣则中、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至。孝经,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謨,有训誥;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书,当讽咏。诗旣亡,春秋作;

寓褒貶,别善恶。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苟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王。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载,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随,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随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七十载,至崇祯。

清太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灭。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實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维;

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筒;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而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颍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宴,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子哉,宜勉力!

 

                                                                                       释订旧【三字经】

 

旧‘’三字经‘’;中国旧时流传的蒙学课本之一。著者相传为王应麟;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宇居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明清学者陆续补充。1928年章炳麟重订..。章炳麟:【1869—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           前言

 

旧‘’三字经‘’。新中国成立以前,流传的蒙学课本之一。著者相传为王应麟;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宇居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明清学者陆续补充。1928年章炳麟重订。章炳麟:【1869—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后有以,‘’三字经‘’命名的各种课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正式出过‘’三字经‘’版本。但,在民间流传的旧版本较多。就其整体内容来说相差不多。我所选用旧《三字经》版本的内容可分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中心:

第一部分:从‘’人之出,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意义;特别强调了后天教育及正确方法对儿童成才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从‘’为人子,方少时‘’到‘’首孝弟,见次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了生活当中一些常识,面很广,而且简单明了。

第四部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简介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物的程序。

第五部分: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明清朝代的更替,勾划了一部中国封建历史的全貌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明清朝乃至民国朝代的更替,勾划了一部旧中国历史的全貌

第六部分:从‘’口而诵,心而维‘’到‘’戒之哉,宜勉力‘’讲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只有从小就打下刻苦学习的良好基础,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从‘’口而诵,心而维‘’到‘’戒之哉,宜勉力‘’列举了很多刻苦学习并成才得实例。讲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只有从小就打下刻苦学习的良好基础,长大才能成为有用人才的寓意

旧‘’三字经‘’被誉为‘’蒙学‘’之书,流传至今深受大众欢迎,很多人都能诵咏几句,以之哓理教人。经对旧''三字经拜读浅硏,认为把旧‘’三字经‘’视为‘‘蒙学’‘之书 。其意义深远:不要只把它看作是对刚开始上学的小孩子的启蒙教育,其实,应该成为所有没读过旧‘’三字经‘’人‘’蒙学‘’。特别成年人更应视为‘’蒙学‘’之对象因为只有教育者先受教育后,才有权利和能力去用’‘三字经’‘内涵之理去教育别人。所以,我认为大家都要在学习研究旧文化之中,悟其精华,用科学发展观扬弃旧’‘三字经’‘。今我拜读之余,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释订旧’‘三字经’‘。秉承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能引来’蒙学友、赐教者、而幸哉! 下面略作几点说明:第一,笔者所释订旧《三字经》的原版本依据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标有(供内部批判用,定期收回)字样的,《几份宣扬孔孟之道的材料》。笔者亦考证了所能见到的几个版本,认为此版本尚有代表性。第二,为较完整宣传、秉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内容上作了个别地删增。例如,第五部分中,在‘迨成组,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后旧‘’三字经‘’被誉为‘’蒙学‘’之书,流传至今深受大众欢迎,很多人都能诵咏几句,以之晓理教人。经对旧''三字经拜读浅硏,认为把旧‘’三字经‘’视为‘‘蒙学’‘之书 。其意义深远:不要只把它看作是对刚开始上学的小孩子的启蒙教育,其实,应该成为所有没读过旧‘’三字经‘’人‘’蒙学‘’。特别成年人更应视为‘’蒙学‘’之对象。因为,只有教育者先受教育后,才有权利和能力去用’‘三字经’‘内涵之理去教育别人。所以,我认为大家都要在学习研究旧文化之中,悟其精华,用科学发展观扬弃旧’‘三字经’‘。今我拜读之余,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释订旧’‘三字经’‘。秉承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能引来’蒙学友、赐教者、而幸哉! 下面略作几点说明:第一,笔者所释订旧《三字经》的原版本依据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标有(供内部批判用,定期收回)字样的,《几份宣扬孔孟之道的材料》中的‘’三字经‘’原文。笔者亦考证了所能见到的几个版本,认为此版本尚有代表性。第二,为较完整宣传、秉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内容上作了个别地删增。例如,第五部分中,在‘迨成祖,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之后,删掉了,‘权奄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较为重复的内容。在’清太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之后,增添了:‘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灭。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的内容。之后,将‘廿二史’改为‘古近史‘。第三,在释订的形式上,采用【简译】和【我识】两种形式。以每一个完整意思为单位。首先,【简译】:是对其内容进行简要适当地解释,引起读者对内容意思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我识】:简单说,是要从我的认识和所受的启迪中,引起你的认识和他的认识及起迪。意在起‘’抛砖引玉‘’之作用。第四,【简译】和【我识】都要以历史的史实资料为依据,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的、辩证的、历史的、科学地认识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遗产。第五,重点释订和阐述了笔者对旧‘三字经’中的‘性善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意在,引起对文化遗产‘继承’和‘扬弃’的分辩和求同。

第一部分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强调了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对儿童成为有用人才具有特姝的重要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善恶;性相近,习相远。

【简译】

'  人之初生,性本善:就其人的本性来说,是‘’性善的‘’。只是由后天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彼此的习性和本性才产生差别。我把‘’性本善‘’释订为‘’善恶兼‘’。也就是说,人之初生,就其人的本性来说,既不能说是‘’善‘’也不能说是‘’恶‘’,而是‘善’与‘恶’兼有之。(简单意义上‘好’和‘坏’兼而有之)。

【我识】

‘’性善论‘’。是孟子根据孔子的‘’仁爱学说‘’,而提出来的,始见于《孟子。滕文公》。‘’性善论‘’构成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世人的思想认识影响极大。

‘’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出自于《论语。阳货》篇。主要也讲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孔子并没有肯定人性本来是善还是恶,。所以,笔者对‘’性善论‘’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人之初,性本善‘’;

这种说法不够准确,我认为,人的‘’本性‘’,应该包括一个人的‘秉性和天性’也就是说人的‘’基因性‘’。或曰为天赋,先天之赋性。就人的‘’基因‘’性而言,应分两个方面,旣有‘’善‘’的方面,也有‘’恶‘’的方面之分。‘’善‘’就是说人‘’好的‘’方面。如;热爱祖国,民族,群体,注重亲情,友情,爱情,遵循伦理道德。。。。。。‘‘恶’‘与’‘善’‘相反。如;出卖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狡诈,阴险,歹毒,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视伦理道于不顾,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我行我素,无恶而不为。。。。。。就人生基因而言,这’‘善’‘与’‘恶’‘两个方面,应皆而有之,不过,因个性基因之源不同而比例不同罢了。所以,应为,’‘人之初性善恶’‘。人生能不能作到‘’尽善尽美‘呢、?

严格说来不太可能,应该是善恶兼而有之。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就不为善。毛泽东说过;‘’人作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可见尽善尽美的人生是‘’难的‘’。人的一生之‘’善‘’与‘’恶‘’,用历史观和大众观平价,能达到‘’善‘’与‘’恶‘’三、七或二、八开,我看就足够好人和善人了。倒过来,就是‘’恶‘’人之一生了。人生能不能平价为‘’善‘’与‘’恶‘’各半呢?我看不太可能,因为不能排出恶人的从善为表,行恶为实的本质平价;好人作了坏事,虽为不善,但可以归结到总平价的‘’善‘’中去。所以,‘’善‘’、‘’恶‘’的标准,是不应该等量 的。 人初生下来,性的‘’善‘’与‘’恶‘’同时存在,因‘’基因‘’不同,而存在的程度不同,但就本性而言,‘’善‘’与‘’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说,‘’性相近;重要的是‘’习相远‘’。说的是后天因素之重要,人生的百八十年间,是学习、实践的过程,‘‘是活到老‘’,‘’学习到老‘‘,‘‘实践到老’‘的时间过程。由于人的后天所处的家庭、社会、历史、阅历、学习、实践、环境等不同,而人主动接受教育和接受客观习染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人性及本质大不相同。这就是后天学习、实践影响的重要作用。(这里的‘’习‘’字应解释为既包括人的主动‘学习’和受客观‘习染’两个方面。)于是就由‘’性相近‘’,转变为‘’习相远‘’的不同、差别。由此表现出,人生旅途和生活中的‘’性善‘’与‘’性恶‘’之不同。这也就是说,人生客观存在着的‘’善‘’与‘’恶‘’因素,是随着后天主、客观条件之不同,会引起主、客观‘’人性‘’的变化和发展。由人之初的‘’性相近‘’,变为其结果各不相同的‘’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简译】

   人不仅要接受生前和生后教育,而且要进行严格地教育。否则,良好的秉性即‘善’的本性就会向‘恶’的方面改变。教育人,应按着向善的规律和方法进行,贵在教育人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我识】

苟;这里有,随便、姑且、暂时、草率;假如、如果的意思。如,苟且偷安;苟且;敷衍马虎,得过且过,草率了事;偷安;贪图目前的安逸,不顾将来。教;这里指,指导,教诲,教导和培养;各級各类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因材施教。苟不教;人初生下来就不能不接受教育。现时的准妈妈已开始注重胎教,我看不无道理,可见,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已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人之初接受的教育,首先,来自家庭的人和环境;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将对后天的学前教育、学校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有‘’好的‘’,‘’善的‘’品质修养 。才能对孩子产生‘’好的‘’,‘’善的‘’品质影响。家长‘’好的‘’,‘’善的‘’品质来自于学习。如前所述,要启蒙别人,首先得受到启蒙,这也就是笔者主张,人人都来读‘’三字经‘’的道理。好的学习和修养,形成‘’好的‘’,‘’善的‘’品质,才能启蒙,教育别人,进而产生‘’好的‘’,‘’善的‘’影响。才能产生‘’好的‘’,‘’善的‘’教育效果。家长若是不学无术者,则很难设想对子女产生,‘’好的‘’,‘’善的‘’启蒙和‘’好的‘’,‘’善的‘’教育效果。如;家长若是满口脏话,粗暴蛮横,自私自利,不讲诚伩等不良行为和习惯。很难对子女产生,‘’好的‘’,‘’善的‘’影响和教育效果。当然,‘’好的‘’,‘’善的‘’影响、教育来自多方面。除家庭外,重要的就是后天的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了。亦包括良好的社会环境(习染)影响教育。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很有对‘’苟不教,性乃迁‘’地启发,解惑性。‘’性乃迁‘’是指两个方面变化、发展的人性变化过程。不是向‘’好的‘’,‘’善的‘’方面变化、发展;就是向‘’坏的‘’,‘’恶的‘’方面变化和发展了。

教;如前述,应包括生前教育,如:优生优育教育,性教育,准父母生理责任教育,胎教等;初生后的启蒙、学前、入学后的层次及专业教育、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生活教育、人的生存环境教育。。。。。。;总之,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成才教育,称之为教之道;’’之‘’这里有‘往’、‘到’‘的’意思。‘’道‘’这里指,道里,道德,思想,目的,等方面的含义;贵以专:贵:价值,如,珍贵;地位为高贵,出人头地。。。。。。;‘以’;这里指,‘依照’、‘因为’、‘由于’等,起连词作用与‘而’等用法相同;‘专’:指,专一、专心、专业、为达到,实现明确目标而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方显,教、道、贵、专、的统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简译】

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开始不好好学习,,孟子的母亲就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告诫孟子,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方能成才的道理。

 【我识】

孟子;【约公元前372-298年】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下。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认定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认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并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仁、义、礼、智、信、等天赋道德意识。教人注重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求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还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观点。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等。

昔孟母,择邻处。相传孟子母亲为了替孟子找一个好的教养环境,曾三选邻居。孟母‘’三迁‘’和‘’断织‘’的故事久传于民众之中;‘’三迁‘‘;指孟母曾三选邻居。孟子幼年因住处靠近墓地,嬉游时为’‘’墓间之事‘’,孟母  迁至街市附近,又学‘’为贾人衒卖之事‘’,再迁至学宫旁,‘’乃设俎{zu}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见【列女传母仪】。赵岐【孟子题辞】:‘’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孟母‘’断织‘’:【列女传。邹孟轲母】:‘’自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其织也‘’。后来以‘’断织‘’比喻中途辍学。

 

子不学:子:古代指儿女。现代专指儿子。泛指后辈人。不::表示否定;学:学是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教育,包括对准父母的优生优育,生理责任教育,从胎教、婴幼儿教育、学令前教育及入学后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进入成人后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教育。否则,就不能获得分门别类的系统知识,就不学无术,就没有学问,也不能作学问,就不能博学、多才、多能,就不能成为对家庭、民族、社会有用的人才。。。。。。!否则,成为破社会或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人。学习接受教育是在生活和社会中进行的,当然有‘善’与‘恶‘两个方面的标准。就有一个作什麼样人的问题?’为官、为民都有‘好坏’与‘善恶’的标准!

断机杼:断:折开、隔绝、中止、戒除等之意。机:1、指事物发生变化的枢杻;如,生机,危机,转机等。都指对事情成败有重要关系的中心环节;2、指机会、合宜的时候、勿失良机、好时机;3、机器:机器由许多零件组成,且不可忽畧任何一个零件。人,就是一架机器由各部零件组成,学习,好比给机器加油保养增加源动力,使之能正常很好地运转,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杼:织布机器上的‘梭子’。没有它,就不能织布,更无法发挥机器的功能。此比喻发人深思。简而言之,不学习不接受教育,人就失去中枢灵魂,就无法生存或不能很好地生存于世界上。

竇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杨。

【简译】

五代时期人竇燕山原名竇禹钧,其教育孩子有良好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科举成名并都美名远扬。

【我识】

教育要有好的方法,就是要有严格的规矩和道理。要懂得和把握教育的规律性。竇燕山能教育五个儿子和睦相处,孝敬父母。学业上都很有成就,一举成名,是和他能运用教育规律和良好教育方法施教是分不开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简译】

仅仅是生儿女和供养儿女吃穿用乃至矫生贯养,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我识】

养不教,父之过;

生儿育女,不仅是简单生育、养活、供养;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对夫妻、生儿育女、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责任感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教育是广义的教育,重要的是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夫权社会是作父亲的过错。在当今社会,少则是父母双方之过错,家庭成员之过错(一个私心严重,缺乏文化和道德修养的父母及家庭成员是很难教育出好的后生来的);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所创造条件之过错。

教不严,师之惰。

子女入校接受学校教育,主要是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不能以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去教育学生,严格去要求教育学生,那就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之过错了。

当然,严格说来,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也受国家、民族、社会发展时代所能创造的环境和条件制约(严格说来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民族素质能力之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简译】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读书,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在小的时候不去好好地读书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学问,作为人还有什么用呢?

【我识】

一个人若不趁年少时刻苦读书学习,长大后是要后悔的。每个人都要以这样的警句不断地提醒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要认识学无止境和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之意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简译】

玉不经过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刻苦读书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就无知识、学问、更不懂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成才)。

【我识】

每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刻之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学习磨练,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第二部分

从‘’为人子,方少时‘’到‘’首孝悌,次见闻‘’强调教育儿童要懂礼仪、知书达礼、讲文明、懂礼貌、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和兄长。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简译】

为儿女的,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我识】

人从小就要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和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经验和知识。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和聪明智慧。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

【简译】

东汉时期人黄香,九岁时就知到很好地学习并为父亲温暖被窝,孝敬父母。这是值得每一个人都应效仿学习的。

【我识】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到学习和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要知道父母的辛苦和养育之恩,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成才。才能做到更好地孝敬父母。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简译】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和懂得的知识道理。

【我识】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只有做到尊敬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第三部分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主要通过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启迪认识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简译】

这一节是承上启下的过渡章节。前一句‘’首孝悌‘’是就承前内容而言;下一句‘’次见文‘’是引出下面要说的内容。说的是:人生的首务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其次才是多见天下事,多闻古今之理,知道十百千万之数,认识和了解古今名人圣贤之事。

【我识】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有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数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学习文学及其广泛的知识方面。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从这两点做起。。。。。。!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简译】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我识】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广义称为数学。几乎各个学科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广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简译】

每个人都应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我识】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大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自然界和人类世界够成客观世界;人的大脑机能产生的思维、意识够成主观世界。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简译】

‘’三纲‘’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领袖和群众、领导和被领导、首长和战士、老板和工友。。。。。。)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顺相处。

【我识】

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良好和谐关系,要求每个人都要有高尚的修养,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和平够成和谐世界。达到人与人之间权益的平等关系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简译】

说道:春、夏、秋、冬够成四季。这四个季节不断变化,冬去春来,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运动不停。

【我识】

由于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了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就有了四个季节温差等变化的不同,而且循环往复无穷,人们把它叫作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人类从对地球的不认识到认识,现在不仅认识地球,还了解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和银河系。。。。。。人类已能把宇宙航天器送入宇宙太空和其他星球。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时,应乎中。

【简译】

说道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叫作四方,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相对应,这就是‘’中‘’有了中‘’才能把各个方位确定出来。

【我识】

我们的祖先最早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是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就更大了。在人类生活中确定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简译】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本乎数,本;根本,本源;数,自然之理。用来说明世界万事万物起源及多样性的统一。

【我识】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较早的资料主要保存在《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相生‘’意味着相互促近,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胜‘‘即‘’相克‘’,意味着相互排斥,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为::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这些观点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的因素。‘’五行‘’说虽然被后来唯心主义思想家神秘化,胆它的合理因素,一直被保存下来。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等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简译】

说,仁、义、礼、智、信为五常。是做人的五条准则,人人都要遵守,不容许疏忽和紊乱。

【我识】

五常;仁、义、礼、智、信。早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就有阐述。但将它们综合为一体则创始于汉代的儒学家。当时被称为‘’五性‘’。即:仁是仁爱。孔子说:‘’忠恕为仁‘’,‘’仁就是爱人‘’,‘’只有仁者能够爱人,也能够憎恶人‘’。义是得体。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行为。礼是合乎规范,准则。就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为大家共识和遵行的礼节。智是明辨是非。智慧,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信是守信用。诚实,不欺骗。信任,信仰和崇拜。

稻粱菽,麦黍稷(ji);此六谷,人所食。

【简译】

人类生活中的主食主要来原于植物,熟称六谷。如稻子、谷子、小麦、豆类、玉米、高粱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

【我识】

人类要生存就得吃饭,吃饭就得种地打粮,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记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爱惜每一粒粮食。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打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社会才能和谐,才能有社会主义的国富民强!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简译】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猪。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训化和饲养,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工具、食品、及生活用品。

【我识】

人类为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这些野生动物,通过科学地驯服和饲养,变成人类生活之必须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简译】

高兴、欢乐为喜;心之烦恼为怒;心之痛切为哀;心之惶恐害怕为惧。心里喜欢为爱;心里讨厌为恶;内心贪恋为欲;合起来叫七情。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情感。但是,人的七情是随着后天实践的环境不同和情况变化的不同而是变化着的。

【我识】

七情是人生具有的。但是,人的七情是随着后天实践环境的不同和情况变化的不同,而是变化着的,谁也不能抹煞它。作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情感所困惑的,人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情感和理智的关系,人才能活得欢乐而有意义。2008年4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考验了党和国家、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七情。扩大来说,七情是人类所具有的。甚而连动物都有。。。。。。。但具体表现是不同的。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简译】

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我识】

八音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最早见于儒家经典,[尚书]中的{尧典}。八音的名目都取自制作乐器的材料。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我国的民族音乐更具有迷人的东方特色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简译】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是‘’九族‘’表示着亲族之间的亲疏远近尊卑老幼的血统与承续关系。

【我识】

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族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在家族和整个中华民族中,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简译】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父与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年长和年幼的交彺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间相处要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现代的领袖人物和各级领导者)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群臣就会对君主忠心耿耿。就会事业有成,国泰民安。

此十义,人所同。

这十种大义关系,是人人都应当共同遵守的准则。

【我识】

上面说到的‘’十义‘’每两两相对,可组成五伦,即: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要求是: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准则,切切不可违背。‘’十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高尚美德,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谐的一种高尚道德情操。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才是幸褔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若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就必然和谐安定了。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社会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的‘’十义‘’,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直至今天,这些准则仍是人们维持社会安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共同保证。

第四部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物的程序,基本包括了儒家的经典和部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简译】

凡是教导刚入学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讲解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明确句子的含义,明快流畅阅读。

【我识】

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词意要正确,要学会划分句子。古代儿童入学后,首先是集中识字教学,然后就该讲书了,因为古书中都没有标点符号,老师必须讲清楚文中的句子,这就是训诂和句读,训诂就是解释词义的方法。句读就是对文章进行标点断句。当然也包括明确句子的含义和明快流畅阅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简译】

作为致力于读书的人,求学必定有个开头阶段,初期要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

【我识】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从小学一点一点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领域,探究科学宝库,冲刺浩瀚的知识海洋,达到科学的彼岸。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简译】

《论语》这部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我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和‘’做人‘’的道理。《论语》这部书,并非短时一下子编成,大约经过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几代人之手,最后才成就定型的。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简译】

,《孟子》这部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三万五千三百七十七个字。是以讲说,道德仁义、德行修养言论为核心内容的。

【我识】

孟子,性孟名轲,字子舆,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称为‘’亚圣‘’。是孔子的三传弟子。《孟子》一书,原来只是一般性的儒家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之列。大约从唐朝开始,由于儒家‘’道统‘’说的提出,《孟子.》的地位渐渐提高,孔、孟并称的提法日益增多。宣传‘’孔孟之道‘’成为文化正统。孔子、孟子成为儒家学说思想的代表。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简译】

著述《中庸》这本书的是孔子的孙子,孔伋。‘中不偏’:无过无不及,不出偏差;‘庸不易’:保持平常不变;‘中庸’是接人待物处理事情要公平、正直、无过无不及。

【我识】

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中庸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如果达到这一境界,那么,天地之间就秩序井然,万物的生长便欣欣向荣。‘’中庸之道‘’的‘中不偏’,‘庸不易’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影响很深。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要创造‘’和谐社会‘’。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对‘’中庸‘’思想的扬弃和发展。未尝不可。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简译】

作《大学》一书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參。尊称曾子。本书的基本内容是讲述怎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管理家庭至治理国家、评定天下的方法及道理。

【我识】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因为该篇的开头有‘’大学‘’二字,所以用作篇名。全书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身养性、明德礼、而达到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乃至平定天下的道理。而把修身列为首位,是因为良好的个人修养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就是在当今社会,是否有好的修养,也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简译】

读通了孔子著的《孝经》,熟读了‘‘四书‘’,才能读像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我识】

,《孝经》十八章,孔子所著。这一书主要讲述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身份的人如何来实行孝道。书中提出,‘’孝‘’是‘’德行‘’的根本;孝道的实施以侍双亲为开端,并推广忠于君主的行动,最后归结为立身自正。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在儒家文化思想体系里,一个孝道的人,就是一个‘善’的人,就能做好官。而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官的,也不会受到人民的爱戴。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简译】

《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加上《乐》称为六经。这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认真阅读、研究、扬弃。

【我识】

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据说‘’六经‘’原是孔子亲自整理成书,是给学生讲课用的,也叫‘’六艺‘’。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并要继承和发展。即,‘’扬弃‘’。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简译】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为《三易》,也叫《易经》。

【我识】

《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道理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多处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大多数都把它看作一部哲理书籍。

有典谟,有训诂;有誓命,书之奥。

【简译】

《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是治国计划:三训,是大臣的态度:四诰,是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识】

《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书籍,从内容来看,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从中体会《书经》之更为深奥的道理。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简译】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著作了《周礼》。记载了朝廷·设立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部门官制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戴‘’戴德和‘’小戴‘’戴圣都曾整理汇编《礼记》并作了注解,记述了圣人的语言,详细记载了上古典章和礼乐制度

【我识】

这里主要介绍经书中的《礼经.》。到西汉中期,又出现了一部叫《周易》的书,主要记载了周代的政治制度。我们常说的,《礼记》就是‘’小戴礼记‘’其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专门解释《礼记》和当时的礼制的内容外,还有一些具有独立意义的儒学论著,对我们研究和了解古代社会和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简译】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即‘’诗经‘’。它是一部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和吟唱。

【我识】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叫,《诗经》号称‘’四诗‘’。共汇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时代诗歌三百零五篇{大部分是各地的民歌}。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情感等。广泛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粱。

【简译】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根着被冷落,在传世过程中,轶失不少,所以孔子就编写了《春秋》这部书。在这部书中,孔子对历史人物及各国善恶行为的褒贬与分辩,都寓含于史实的记载中。

古圣人的著作,称为‘’经‘’,贤人之著作称为‘’传‘’。

三传者,即三本书。是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谷粱赤所著的《谷粱传》,它们都是解释和发展,《春秋》的史书。称为‘’春秋三传‘’。

【我识】

《春秋》是一种编年体的史书。是记载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之间的各诸侯国史事。内容十分精湛,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究明白。《公羊传》,《春秋公羊传》的简称,亦称《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是孔子门徒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著。该书是用问答体解释,《春秋》,着重从政治而非历史的角度阐述《春秋》所记。史事的是非,以孔子的政治思想为指导后世帝王行事的准则。唐代后被列为儒家精典之一。《左传》,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史学著作。内容较《春秋》详细,许多史实可与《春秋》相互印证。相传此书为孔子同时代的鲁国人左丘明所著,故称《左传》。但从内容上看,此书应属战国中期作品。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在左丘明讲述的史实基础上,最后的编订者才命以他之名。此书虽未被正式列入儒家经典之中,但其学术价值却列为‘’三传‘’之首。《谷粱传》,《春秋谷粱传》的简称,专门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孔子门徒子夏的学生鲁国人谷粱赤所著。实际应是孔门若干年代之学者讲习《春秋》的集体论集。其成书年代不晚于汉代初期。该书也是采用问答体,内容与《公羊传》大致相同。唐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简译】

经书都读懂读熟之后,才能读诸子百家的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归纳其中的要点。并且要记住其中事例的事由因果。

【我识】

 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要历史事件要牢记它的因果关系,如此,才能很好掌握这门学问。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简译】

五子:‘’荀子‘’名卿,作《荀子》上下二篇;‘’扬子‘’名雄,作《太玄经》、《法言》二书;‘’文中子‘’姓王名通,作《元经》、《中说》二书;‘’老子‘’姓李名耳,作《道德经》;‘’庄子‘’名周,作《南华经》。

子书中的‘’五子‘’是指荀卿·的《荀子》、扬雄的《法言》、王通的《中说》、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周的《庄子》称为‘’子书‘’。

【我识】

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那就是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相传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它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点。庄子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它的思想含有朴素辩证法因素。古代五位思想家各有自己的思想和代表作品,其作品不叫‘’经书‘’叫‘’子书‘’。

第五部分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明代的朝代变革,学后颇有,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之感。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简译】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书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世系:指帝王,贵族家族相传的系统,即,家谱)明白他们从兴盛治国安邦到衰败灭亡的经过和原因。这样才能从历史中记取经验和教训。
【我识】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要了解古代历史,必须在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的子书基础上进行。才能全面了解认识中国的历史。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观点及其历史地位和意义。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简译】

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深受人们的尊敬和仰慕。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我识】

历史学家把历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上古、中古)近代、现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简译】

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被称为太平盛世。

【我识】

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没有让给自己的儿子丹朱,而是禅让给贤人‘’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接任后,既勤劳,又俭朴,跟老百性一样劳动,深受大家的信任。在他们这段历史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上古历史的黄金时代。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简译]

夏朝的开国君主叫‘’禹‘’,名文命,也称‘’大禹‘’;商朝的开国君主叫商汤即成汤叫‘’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主,被称为‘’三王‘’。

【我识】

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草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外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过。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了哭声,也狠下心没有进去探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发生水灾。禹观察详情,带领人们开凿龙门山,把这座大山凿开一个大口子水道,这样,河水就通畅无阻了。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消除了洪涝灾害。后代人都称赞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选择继承人,因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简译】

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以后,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的天下了。夏朝延续了四百年,夏在桀王时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夏朝的统治。

   【我识】

传说大禹年老时,也想像尧、舜那样用民主的办法来挑选继承人,他选中了曾协助自己治水的助手伯益,但禹的儿子‘’启‘’手下有了一帮拥护者,于是在禹死后‘’启‘’就赢得了胜利,继承了首领的地位。从此,禅让王位的方式被废除了。首领的职位就被一个家族所把持,只在本家族内传承,人们就把这种统治方式叫做‘’家天下‘’。从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最后一个满清皇帝,才结束了家天下的最后统治。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王。

【简译】

汤王讨伐夏桀王推翻了夏朝,建立新国,号称‘’商‘’。自公元前约16世纪至前曰1066年共六百余年。到商纣王时灭亡。

【我识】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在尧舜时期,跟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因畜牧业发展很快,国家逐渐强盛起来。商汤看到夏桀王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几经谋略出兵伐夏,灭夏建立商朝。汤当首领的时候,已成为一个比较强大的部落了。前后延续六百年,到商纣王时灭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简译】

周武王举兵讨伐商纣王,灭掉了商纣王建立周朝。周朝前后历时八百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

【我识】

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作他的助手,整顿内政,扩充兵力,准备伐纣。这时候纣王的暴政越来越厉害了。周武王举兵伐纣,周武王伐纣大军士气旺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离朝歌仅仅七十里的牧野。纣王拼凑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率领,到牧野迎战。由于他的暴政军心焕散,纷纷倒戈,七十万大军很快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挥周军,趁势追击,一直追到商都朝歌。商纣王逃回朝歌,眼见大势已去,当夜,就躲进了鹿台,放了一把火,跳进火堆自杀了。周武王灭了商朝,把国都从丰京迁到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朝。

     周朝历史上分为两个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周朝历时八百多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简译]

周朝自从周平王把都城从西北的镐京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之后,纲纪不修,制度混乱,各诸侯国不听周王之命令,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一些谋士和投机者趁机崛起,周游列国充当说客谋取功名,说客们以各种主张到处游说而受到欢迎。

【我识】

周朝第十二个帝王周幽王沉迷酒色,被诸侯联合西部少数民族犬戎杀死。周平王继位后,为了避开犬戎的侵扰,把京都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平王以前的周朝叫‘’西周‘’。

周平王东迁后,周朝的朝政混乱,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斗,从此兵连祸结,士大夫也开始离开周朝,到处游说,投靠强大的诸侯国,天下苍生不得安宁。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简译】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一是战国时期,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号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七个称雄的强国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我识】

东周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称为春秋时期;后半段称为战国时期。在春秋时期里,出现五个有名的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在五霸中,最为人们称颂的是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在管仲的帮助下,击退了外族的入侵。所以孔子后来说过:‘’要是没有管仲,那么我们都要穿夷狄衣服了‘’。

赢秦氏,始兼幷;传二世,楚汉争。

【简译】

秦始王姓,‘’赢‘’,名,‘’政‘’。采用了张仪的连横外交施远交近攻等策略,将六国个各击破吞并,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秦王朝。自称秦始皇。可惜的是不施仁政,暴虐无道,民不聊生,传到他儿子二世胡亥时就被项羽和刘邦推翻了。接下来就是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相争天下。

[我识]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否则即使得力于一时,也只能是一时,而不能长久。秦始皇的暴政和秦二世的昏庸而残暴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但,秦国统一中国的历史贡献是很大的:首先,它结束了春秋以来天下混战的局面;其次,它继周朝之后,使中国又一次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其三,它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团结;其四,为了维护统一,秦朝建立了许多新的正治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大多为汉朝所继承,进而影响到以后的历朝历代。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简译】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兴起当了高祖皇帝,建立了汉朝的基业传到孝平帝刘衍时,政权被王莽篡夺。

【我识】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正月,诸侯都上书,请尊汉王刘邦为皇帝。二月,刘邦假意推让之后,在汜水(今山东曹县)即皇帝之位,建立汉朝帝业。(西汉纪年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王时算起)。汉高祖建都洛阳,后来迁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从那时候开始的二百多年,汉朝的都城一直在长安。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西汉‘’也叫‘’前汉‘’。传到孝平帝时,被王莽篡权,他毒死孝平帝,自称皇帝,公元8年改国号为‘’新‘’。从刘邦到孝平帝的这段时间史称‘’西汉‘’也叫‘’前汉‘’。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简译】。

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中兴汉朝,称为东汉。汉朝包括西汉、东汉两个时期共四百多年,到汉献帝时灭亡。

【我识】

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绿林军刘秀起兵,推翻更始帝刘玄,恢复国号汉,于公元25年即皇帝位,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因洛阳在长安以东,故称刘秀所建立的汉朝为东汉,也叫后汉。刘秀为汉光武帝。

  刘秀建立东汉后,基本上继承了西汉时期的社会治度。经过几年的战争,刘秀逐渐消灭了原来的各地起义军,同时又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改革官僚制度,注意招揽人才,后代几个皇帝都继承了刘秀的做法,东汉的社会经济在刘秀到和帝刘肇的这段时间里(大约八九十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汉族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也逐渐稳定,汉朝又强大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光武中兴‘’时期。

蜀魏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简译】

东汉末年,曹操建立的魏国、孙权建立的吴国、刘备建立的蜀国。在中国历史上继秦汉统一之后,再次陷入动乱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这个时代号称三国时代。司马炎吞并三国建立了晋朝。晋朝又分为西晋和东晋。

【我识】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一部典著。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得到很多的有益的启示和教育,了解很多古代战争的故事和动人画面。

   三国因各自力量的平衡而暂存,也必将因平衡格局的打破而走向统一。魏平蜀,而真正的统一大业完成者是代魏的西晋。

宋齐继,粱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简译】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至589年隋朝统一,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时期。南朝是指:刘裕建立的宋朝,接着被萧道成建立的齐朝所代替,然后是萧衍建立的粱朝和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把这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它们的京都都在金陵。

【我识】

南北朝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涌现出祖冲之,陶渊明、沈约、贾思勰等永载史册的科学家、文学家;留下了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这样的精品奇观。对峙之中既有经济、文化的平等交往,也有政治争夺和军事征战。随着政权的更迭,社会的动荡,宗室的残杀,南方的经济更为衰落,政治陷入被动;而北方,经历孝文帝改革,经过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国势日盛一日,南北对峙中北方日益取得优势,终为隋代统一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简译】

与南朝同时存在的统治北方的王朝统称为‘’北朝‘’。元魏:即北魏。因为北魏孝文帝姓元,故称元魏。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东魏建都洛阳;西魏建都长安。宇文周:指宇文氏北周政权。公元557年,宇文觉篡夺了西魏政权,建立了北周;公元550年东魏政权被高洋篡夺,建立了北齐。

【我识】

历史上比较有业绩的帝王,大都是开创天下的帝王。至于那些继承祖业的帝王,有突出业绩的为数不多。其表现平庸或荒淫无道不能守业。下面讲的隋朝就是其中的一例。

迨(dai)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简译】

等到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兴起,消灭了南方的陈朝和北方的周朝,统一了天下,建立了隋朝。隋文帝的帝位只传了一代,便在他儿子杨广的荒淫无道中失去了天下。

【我识】

隋朝在北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公元581年,杨坚废掉周静帝,自称皇帝,改国号隋,年号为开皇,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隋朝,杨坚为隋文帝。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了三省六部制,分散宰相之权,使之相互制约。在地方,精简州县数目,实行州县两级制。又颁行《开皇律》,加强中央权力,维护社会秩序。以科举制度取代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在内修政治,积蓄力量后,589年,隋文帝发兵南下,统一南北,自西晋永嘉之乱后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就此结束。文帝死后,其子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他以奢华享乐、耀武扬威为目的。炀帝不珍视财富,更不珍视民力。于是,全国反隋起义峰起,统治集团内部分化,隋统治瓦解。618年,隋炀帝杨广被部下宇文化及缢杀,隋灭亡。隋朝仅存37年(581—618年)。是个短命的朝代。但是,隋朝建造的赵州桥却长存史册,而家喻户晓。

《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桥—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由隋代著名工匠李春在大业年间(590—608年)建造,距现在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桥。赵州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世界拱桥建造技术的新水平。类似的桥粱建筑工程,直到十四世纪才在欧洲出现,比赵州桥晚八百来年。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州城南,如一道彩虹跨越洨河上空。桥身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跨距37。2米,拱圈矢高7.23米。赵州桥的结构精巧,布局合理。桥高与跨度呈一比五的比例,因此桥面坡度较小,便于行人往来,车马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赵州桥大拱圈的两肩,各设两个对称的小孔,首创了世界上‘‘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种结构符合结构力学的理论,不仅可以减轻桥身的自重,还能增加洪汛季节桥下的过水量。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粱灭之,国乃改。

【简译】

唐高祖,即李渊,唐代第一个皇帝。李渊起义兵,消灭了隋炀帝杨广的统治政权,平息了天下的动乱,开创了唐朝的基业。唐朝自高祖李渊至哀帝共传了二十一位皇帝,唐朝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建国,至907年(天祐四年),历时289年,近三百年。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粱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粱‘’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我识】

在中国历史流程中,唐朝是一个云蒸霞蔚、异彩纷呈的时代。自618年(武德元年)高祖李渊建唐,经一代明君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使隋末战乱摧毁的社会经济在唐初迅速得到恢复,出现了谷黍丰稔、百姓安乐的‘’贞观之治‘’,这为唐朝走向‘’开元盛世‘’的辉煌开拓了道路。当历史推进至风流儒雅的玄宗李隆基的元年、天宝年间,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更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鼎盛时期。

从隋末血雨腥风的战乱中崛起的唐王朝,自立国初期便十分注重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开明。李渊初克长安,便与民约法12章,更改律令,务在宽简。经‘’玄武门之变‘’走上皇位的李世民更是被视为‘’仁君‘’典范。在政治上,他采用予民生息的方针,深信‘’君主似舟,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也可覆舟‘’的名言至理,并以此来训诫太子;他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虚己以受人;打破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重修氏族制。在政权组织上,以科取士,建立良好及有序的政府管理机制,形成以关陇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在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实现租庸调法,。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兴修水利,改进耕具,使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将士分离,实现中央高度集权。从太宗、高宗到玄宗时代,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解除了东北边境的威胁,使周边小国纷纷内附,并在四境设置都护府,边境地区保持相对稳定。在文化上,实现兼收并绪、海纳百川的政策,使唐代文化气象万千,流光溢彩。文禁松弛,风气开放,贯穿在唐代始终,显示着威唐特有的大国气势。这种文化现象既表明唐代博大兼容的社会氛围,,也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势态。京师长安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成为中外交通枢纽,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四方的乐工、画师、艺人、方士云集于此,各国的贵族、商贾、使者、留学生荟萃一处,这里也成为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滋长传播的中心,真正是‘’万国衣冠拜冕旒‘’.。唐代开放的规模是空前而自如的,并相应刺激了各个文化领域的繁荣。特别是‘’盛唐之音‘’——唐代诗歌的繁荣更是这种文化交融、积累的结晶。唐朝是一个诗的王国,这里名家辈出,灿若星辰;佳篇竞传,绚似云锦。孕育、诞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唐代对外是开僵拓土,军威四震,国内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由贞观至开元天宝,唐朝的文治武功、内政外交,充分显示了一个。大统一帝国的宏伟精神。

当然,在唐代繁荣昌盛的背后也潜伏着深重的内忧外患。755年(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尽管经过八年苦战,平息了安史之乱,但风华盛唐之许多隐患愈发尖锐起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羽之争,像块块毒瘤时刻侵蚀着大唐的机体。虽有宪宗中兴,但颓波难挽,875年(乾符二年),再次爆发大规模的王仙芝、黄巢起义,席卷全国,京师陷落。接着藩镇混战,割据政权先后建立,907年(天祐四年),朱温的‘’后梁‘’政权最终为绵延289年统治,近三百年的大唐历史划上了黯然的句号。

粱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简译】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代相继出现了,后粱、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各自的原因。

【我识】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由唐末的藩镇割据演变而来。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过的,所以各冠一个‘’后‘’字来区别。这是五个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年的时间。

在北方五代更替的同时,中国南方和北方河东地区,先后存在过10个割据政权(不包括一些小的割据势力),史称‘’十国‘’。即吴、前蜀、后蜀、南唐、闽、楚、北汉、南汉、南平、吴越10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统称这个时期为‘’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逐渐传移到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依然不慢,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较发达,海上贸易也相当繁荣。这一时期,起于唐代的‘’词‘’开始走上兴盛阶段,此外,书法、绘画领域的成就也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北宋乃至后世都有较大影响。

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简译】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授意将士们给他黄袍加身,逼迫年幼的后周恭帝禅让给他,建立了宋朝。宋朝共传了十八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我识】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自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后周建立北宋至公元1127年‘’靖康之耻‘’为金所灭,凡历九帝,共168年,为北宋。

北宋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进步。北宋文化极盛:学术上理学使儒学真正哲学化;史学硕果累累;‘词’别具一格,堪称一绝;古文,通俗文学及戏剧说唱艺术也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数学、天文、历法、医药、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三大发明(印刷、火药、指南针)的完成和发展是这时期科技发展的显著标志。然而貌似发达的北宋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矫枉过正,却是国弱民贫,内忧外患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先后出现了王小波、方腊、粱山泊等大规模农民起义。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图强未竟,反而引起党争之祸,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亦无法调和,公元1127年,内忧外患的北宋最终招来‘’靖康之耻‘’而走向灭亡。

公元1127年,赵构在南宋(今河南商丘)即位,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南宋自建朝伊始,就与金对峙。虽有岳飞等南宋军民英勇抵抗金军的进攻,但宋高宗赵构与权相秦桧等一味屈膝求和,苟安江南。与金对峙百年虽有一些君臣励精图治,但往往权臣专擅朝政,政治昏庸,多少北伐雪耻之志,梦断于西湖烟雨之中。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起此伏彼起的人民起义。不久,大漠雄鹰蒙古族崛起,挥騎南下,灭西夏扫金。公元1279年,山河破碎的南宋王朝历经152年,终至灭亡。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简译】

在北方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称帝,国号契丹。92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公元1115年,辽东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为‘’金‘’。辽和金几乎与宋朝同一时期存在。到元朝兴起的时候,金国的命运也就终止了。金国被元朝吞灭后,宋朝同样被元朝所吞灭。中国到这个时候,蒙古人打进了中原,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统治九十年后,元朝国运也就灭亡了。

【我识】

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后,就开始了西征和统一全国的活动,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先后灭了西辽、高昌、西夏、金、大理、吐蕃等少数民族的政权·。随后,忽必烈挥戈南下,灭了南宋,进而统一了全国。

元朝是至秦汉、隋唐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代。这种大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化科学技术的提高、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和联系,中国交通和中外关系也更加密切。

元朝从公元1271年至1368年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直没有间断过。1351年终于汇成了规漠巨大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狂潮。杰出的农民领袖刘褔通、彭莹玉领导南北红巾军,以‘’杀尽不平‘’的英雄气概,给元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元朝终于被推翻了。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简译】

公元1368年,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定都金陵(今南京)。

【我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今南京即位,宣布国号叫‘’明‘’,年号‘’洪武‘’。这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逐步统一了中国。

明太祖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出身贫苦,幼时曾入皇觉寺为僧。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朱元璋在刚建立明朝时,还能论功行赏,重用功臣,使许多文臣武将对他忠心不改。但是,在明太祖统治的后期,由于太子朱标死了,而明太祖本人已六十多岁,皇太孙又年幼,所以明太祖一直担心年幼的太孙制服不了权威高的功臣。因此,他就千方百计寻机杀害功高的大臣,他在位期间,曾进行了三次大屠杀,被杀者达数万之多。朱元璋以大杀功臣而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专制君主。

迨成祖,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

【简译】

公元1420年,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棣夺取皇位,为明成祖,年号永乐。他将都城从金陵迁到燕京(北京)。明朝共传十七个皇帝,直至崇祯帝,明朝就灭亡了。

【我识】

在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的时候,西北农民起义在连年灾荒的情况下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打下了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亡,统治二百七十七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灭亡。

明朝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成为科技土壤上的绚丽花朵

清太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简译】

清军入关后,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在北京登上了皇位。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由此又出现了一个国家的统一,老百性生活得以安定。.

【我识】

请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民族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年间,便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简译】

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我识】

清朝前期,统治者很善于总结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并采取了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措施,从而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逐步达到鼎盛。由此出现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生产恢复、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期,这就是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简译】

请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了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我识】

1840年,中国社会发生急剧转变,6月,英国悍然挑起鸦片战争,用武力强行打开关闭已久的中国大门。不堪一击的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紧接着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彼此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的战败条件也越来越苛刻,短短半个世纪,使中国一步步沦为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上,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怀。经济上,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灭。
【简译】

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溥仪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我识】

清朝到了光绪年间,皇帝只是个空架子,而实权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时被称为‘’太后老佛爷‘’的女人,专横跋扈,丧权辱国,丢尽了中国的名威和国人的脸面。从公元1644年,即清世祖顺治元年,满清入主中原,到公元1911年即宣统三年,清帝溥仪退位,民国肇造,共268年。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简译】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我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竞相响应,使清王朝处于顷刻瓦解的境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宣告了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但随后不久,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的政权。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简译】

前边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民国建立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个代的治乱兴衰的原因后果,从中领悟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我识】

我国是文明的古国,也是世界上历史记载最丰富,最完整的国家,从公元前481年开始就有了具有明确年代和时日的系统历史记载,而且,历代王朝都有专职的史官负责保存史料,新成立的王朝一般都要为前朝撰修史书。我国的史书资料是比较丰富的。读史书可使人明智,树立起辩证唯物的历史唯物史观。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简译】

研读历史的人,不仅要读通史更要进一步地去翻阅考究历史资料和实录,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我识】

我国历史丰富悠久,要想真正掌握必须在读通史的同时翻阅各朝各代的历史资料,更重要的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进行了解和研究,切不可用历史唯心主义而脱离历史实际地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是面镜子,读史研史可以从这面镜子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六部分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方能成才有所作为。上至君、领袖人物,下到平民百姓皆无例外。不学无术者,是人生之悲哀。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

【简译】

立志求学问的人,要有专心致志的恒心,要一边读书,一边用心研究思考,领悟其中的道理。而且要不分早晚地勤奋功读,才能融会贯通,学有所得。

【我识】

每个人都要立志努力学习,知识的领域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是财富,是力量,是智慧。知识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可为,‘’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

昔仲尼,师项橐(tuo’);古圣贤,尚勤学。

【简译】

古代圣人孔子是个勤奋好学之人,当时鲁国有一位七岁的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虚心学习,拜他为师。像孔子这样的伟大圣贤之人,尚能勤奋好学,何况我们普通的人呢?

【我识】

孔子敏而好学,曾拜郯子学礼仪;拜长弘和项橐学乐曲;拜老子学习人生哲学。孔子曾说过:三个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即:‘’三人同行,必有吾师‘’。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简译】

宋朝时的书中令——赵普,一生研读《论语》这本书。他官已做到中书令了,还天天手不释卷地研读论语,不因已当了高管,而忘记勤奋学习。

【我识】

讲到学习,孔子认为,人能出仕做官是与学习相辅相成的,能做官并不等于不需要学习了。人的学习和研究学问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不可中途终止的,要作到,活到老学到老死而后已。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简译】

西汉时的路温舒从小好学但家贫,无钱买书,放羊时,用蒲草编成席子,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阅读学习;西汉时的公孙弘少年时削竹片抄写《春秋》来诵读。他们俩人都因家贫,而买不起书,但不忘刻苦勤奋学习。

【我识】

西汉时的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人都因家贫而买不起书,却能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席上和竹片上学习,其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今天学习条件和环境特别优越,不就更应该勤奋刻苦地读书学习吗?

头悬粱,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简译】

晋朝时的孙敬家贫好学,深夜读书时未了防瞌睡,用绳系住头发,吊在房粱上,一但打瞌睡便会惊醒,然后可以继续苦读书。战国时苏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勤奋好学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苦读。

【我识】

‘’头悬粱‘‘、’‘锥刺股’‘人们常用来形容读书的刻苦。它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就必须自觉地刻苦读书学习。因为求知识,究学问这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非常好,就更应该自觉好学才是。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简译】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虽然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

【我识】

上面讲的是古人不顾家境贫寒而坚持刻苦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人这种求学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在那恶劣、贫困的环境下,能构克服困难,不受环境影响而能克苦读书学习。今天我们有方便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如果不知道珍惜,那可是生在褔中不知褔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简译】

汉朝人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砍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的身体虽然很劳累,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奋发读书。

【我识】

汉代人朱买臣隋末人李密,一个打柴,一个放牛,生活都非常贫苦,但都能自己奋发读书。后来都成为很有成就很出色的人物。我们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更应努力去学习才是。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简译】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号老泉,七十二岁时才开始奋发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象苏老泉年到二十七岁时,才后悔虚度年华没有很好去读书,而我们年轻人应把握主青春学习的大好时光,刻苦读书,才不至于留下人生的后悔和遗憾。

【我识】

苏洵二十七岁时,才觉悟到人生读书的重要性。教育人们从青少年时就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他们的学问都很高,文章写的都很好,被后人合称为‘’三苏‘’。亦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人物。

若粱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简译】

宋朝的粱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壮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战胜了所有的考试者。

象粱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众人感到惊异,钦佩他好学不倦的宏志。而我们应从小就立定志向,刻苦努力用功,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我识】

宋朝粱灏从小立志勤奋好学,坚忍不拔,八十二岁考中壮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志愿者,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是一定会成功的。成功的路上会有失败,但不要气馁,要坚持,百折不回,就一定会成功。

粱灏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为强大和重要。你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那就要立定志向努力去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知识就是财富,就是力量,就是能力。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理想和人生价值就会得以实现。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简译】

北朝人祖莹年仅八岁时,就能咏诗,唐朝李泌七岁时就能按皇帝的要求当场吟出写棋的诗句。

祖莹和李泌他们两个人显现的聪明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你们或我们所有求学的人,都应向他们效法学,习努力刻苦读书。

【我识】

祖莹自幼好读书。八岁时便能背诵《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李泌从小好学并有天赋,七岁时就能像成人一样写好文章。他们两个人之所以很小就显出惊人的才华。这和他们从小就喜欢读书刻苦努力,手不释卷,把读书和研究学问,看成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所有求学的人,都应向他们学习,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读书,研究学问,方可在实践中展现奇才。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简译】

我国历史上出现许多女英雄和能人。汉代女子蔡文姬博学多才,通音律,能分辨其琴声的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蔡文姬和谢道韫都是女子,尚且那么聪慧,尔我们作为男子汉的更应以他们为榜样,奋发提醒自己。

【我识】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时间几千年,在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地位的,‘’三从四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时的女子要想读书是非常困难的,蔡文姬和谢道韫都是女子,可以想象他们在当时读书成才是多么不容易呀!而今天社会进步了,社会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无论男孩和女孩都应努力刻苦读书,多学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简译】

唐代玄宗时刘晏,七岁考中‘’神童科‘’,八岁写了颁扬唐玄宗的文章,被授予为太子校正文字的正字官。刘晏虽然年幼已做了官,你们这些读书的孩子,应当向他们学习,立志成为刘晏那样的人

【我识】

唐刘晏自幼聪明,喜欢读书。七岁时已满腹经纶,被称为神童,唐玄宗授予他翰林院正字。刘晏不仅聪明好学,他从不恃才自傲且藐视权贵。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召见刘晏,杨贵妃想不到翰林院竟有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就把他抱在自己的膝盖上,还给他梳头。唐玄宗开玩笑地问刘晏:‘’我封你的官是翰林正字,你知道天下端正的字有多少吗?‘’刘晏回答:臣启奏陛下,臣认为,《四书》、《五经》之中,每个字都很端正,只有一个‘’朋‘’字正不了。后来唐玄宗一查证才知道,原来当时朝廷里很多人‘朋比为奸’,所以,刘晏回答无法正‘朋’字,就是这个道理。

刘晏长大以后,他当了唐朝的宰相。在其任职期间,很爱民,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和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是一致的。我们也应和刘晏一样从小就立下宏伟的志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简译】

‘’犬‘’狗也,狗能为主人看家守夜,公鸡知道早晨报晓;一个人不读书不学习,无知识,怎么去做人呢?

【我识】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其特质。在动物界中,如‘狗’通灵气,能为主人看家守夜,被视为‘宠物’;公鸡能报晓,警示人们早起。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该如何呢?人类是万物之灵,有高级思维能力。构成人类社会。人类的使命,就是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创造人类社会。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简译】

蚕能够吐丝以供我们制绸缎作衣料,蜂能酿蜜供人们食用。人若是不学习,就无知识和技能,便不很好劳动更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这样,连这些小动物都不如。

【我识】

蚕、蜂等小动物,都能靠自身的一技之长来为自己谋生和为人们服务。人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去传承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并以此去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环境,促进人类和自热界的和谐发展。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简译】

关于读书学习的事前边讲了好多例子,这一节要再讲人的读书学习,一定要从幼年时就开始努力,刻苦功读,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用于立业的实践中去,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识】

从小要立志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用科学发展观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于社会,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历史的贡献。

扬明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简译】

学习成才的人,就一定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国家和人民就会给你荣誉赞扬你,你的父母从你身上得到荣耀,也给你的祖先和我们的民族增添了光彩。还给后代树立了好榜样。

【我识】

值得赞扬的是:人类一种奉献精神。每个人对社会、自己的祖国、人民和一切亲朋好友都要有奉献精神。学识是奉献的资本,谁的学识越多越高,谁的贡献就越大。社会、国家和人民就会把更多的荣誉送给他。会有很多的人去学习他。

人遗子,金满籯(ying);我教子,唯一经。

【简译】

人和人类要留给后代遗产。有的人留给子孙后代更多的是金钱。我不这样教育子女,我只希望他们能精通经书。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精于读书和研究学问,成为对国家、民族、人民和社会有作为的人。这在当今国家昌盛、人民生活幸褔的今天,把独生子女奉为‘小皇帝’的现实中其警戒和教育意义更大了!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简译】

前边讲了许多关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道理。只在于劝告人们,要勤奋上进,要把人生的打好时光,用在读书学习上!凡是勤奋读书学习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贪图安逸享乐的人,是没有出息而是要后悔人生的。

【我识】

读书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为人们所识。人生短暂,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要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句时刻提醒自己。自古以来,凡成就者,必是勤奋好学的学问者。今天国家逐渐为人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社会已进入了人才辈出和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辈出到大学生毕业都不好找工作,不好就业的时代;人才竞争到了人的学识水平和知识能力的竞争;不学无术者,不好生存的竞争。这里还要告诉人们,刻苦读书,勤奋上进不仅要从幼年开始认识,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不枉人生在世。

如开头所述,对‘旧三字经’的学习,不仅是幼年、少年、青年、壮年的启蒙教材和良师;而且是没有读过和受过‘旧三字经’教育的所有人的启蒙教材和良师。凡学者,必受教育和感悟。所以,凡学者都要感谢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吾之寒舍一条幅

依梁而卧屋窄心宽

并行不悖天地人和

                农历戊子年求老同志李玉山写于重阳节(公历2008年10月7日)挂于寒舍梁下

 

                                                                           请来研究人生中的这八个字:       

"觉悟、信仰、慎独、和谐 "|?!······

吾先来抛砖引玉:

觉悟:人的醒悟和明白为之觉悟。‘’觉悟‘’在人的先天和后天教育中形成。人的先天觉悟程度是受父母先天基因决定的天赋醒悟能力。人在母怀胎大脑形成后,就开始后天的觉悟,也就是在后天的教育中觉悟。(包括:母亲的胎教、出生后的母亲和父亲及家庭环境教育、社会中的学前教育、入学后的层次教育即学校教育、社会和自然环境教育。)后天教育,在人的‘’觉悟‘’程度中起决定作用。但这决定作用是说‘’存在‘’决定‘’意识‘’。

如果用‘’内外因‘’关系来说,一个人的‘’觉悟‘’程度,主要是由‘’内因‘’决定的。不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还是宗教都不回避让人‘’觉悟‘’。觉悟是人生一切追求的基础。

信仰:是指授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决定‘’觉悟‘’起来的人,对某一目标的敬重、思慕、仰望、崇拜、依赖、追求。人不可无信仰,也不能没有信仰。有的人说:我什么都不信,是不存在的。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无钱,人就无法生存,你也不相信吗?用成实劳动合法经营赚来的钱,花得理直气壮,无忧无虑,你应该相信吧!其实,信和信仰是有区别的。信,有一时一事的信,似信非信模糊的信······信,当达到对科学、真理、主义、理想目标的坚定追求时,就是信仰。例如,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用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信仰宗教。佛教、中国的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种信仰。但是,由于信仰不同,便存在着即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有时矛盾的斗争是很激烈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当然,最后还是归于统一。

慎独:‘’慎独‘’是一种高尚的修养方法和所达到的一种境界。通熟的说: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作到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这就是在觉悟基础上产生了对理想信念追求的‘’信仰‘’是不够的。还必须达到达到义无返顾,视死如归追求信仰的境界。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为了追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前赴后继,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就,就是这种信仰境界的表现。佛教称的,‘’般涅槃‘’、‘’圆寂‘’就是信仰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信仰不可无,无信仰,就失去了人类生存和前进的方向。

和谐:‘’和谐‘’即是一种平衡关系的准则:又是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主要是人类、人类思维与自然界之间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和谐的准则和目标要求是有初级和高级层次、初级和高级阶段之分的。当然层次、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要求,家庭人与人、群体中人与人、各民族人与人、个国家间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存在与自然界存在及物种之间关系的和谐。最终要达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世界大同‘’的和谐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和谐)。!

觉悟和即将觉悟起来的人,只要是不失心理健康的人,必将在孩提时期以后,对人生就将产生蒙眬的目标向往,随着接受后天教育地觉悟,便逐渐产生对理想信念的向往和追求,当确定到要坚定追求的目标时,就产生了‘’信仰‘’。‘’信仰‘’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信仰‘’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消极的‘’信仰‘’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信仰科学和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和有悖宗教的邪教‘’法轮功‘’。就是一个积极和消极作用的鲜明例子。当然了,我呼吁的是积极的‘’信仰‘’。有了信仰,也就有了必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就要求信仰的人要达到一种极高修养境界,那就是要终生为信仰目标去拼搏去奋斗,要做到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进入一种级高的境界‘’慎独‘’。做到高度自觉,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做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用扬鞭自奋蹄。就像大庆人精神所提到的‘’三老四严‘’一个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为之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信仰者,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舍生忘死,为有信仰而笑对人生的事例不胜枚举。

最后,让觉悟起来的人和必须觉悟的人,有一个追求人生幸福和人类解放的目标信仰;进而,要为信仰目标的实现其自身修养就能达到高度自觉的‘’慎独‘’境界。便会自觉地维护和促进家庭、社会、民族、人类、人类和自然界的统一和谐.。实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和谐的大同世界。!!!这样,每个为大同世界‘’和谐‘’实现而奋斗过的人,他就会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也能说:‘’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为而羞耻,我已把必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为‘’和谐‘’而斗争。!!!                                                                                                   自传

有人说,退休后呆着无聊,可以写一写回忆录。我也曾想过,当认真地想一下,写回忆录,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中应该有比较显赫的功名业绩才值得回忆,以表勿枉人生或留给后人以启迪。自己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才智表现平庸,无大功名业绩可录。老了,只能得到个饱食终日,颐养天年而已。当然,对于无大才可用的我来说,是十分满意的了。如果一定要写写对自己前大半生的事和认识的话,也只能以自传体的形式,孤陋寡闻地练练不成体统的字文而已。无公益义务,不想发表求利,因为,在字文内容上不成传章,可能引起识者的贻笑大方,但若有幸能邀来亲朋网友阅读评品亦感兴哉并不吝赐教。休闲!休闲!打发打发时间!习字而已。那就从柳姓开始吧:

柳姓,据《广韵》记载,春秋时鲁孝公的儿子姬展,姬展的孙子名无骇,无骇以其祖父名‘’展‘’字为姓。展无骇生字展禽,字季,展禽受封于柳下,遂改名为柳姓,称柳下季。柳下季

品行端方,知书达理,名重于诸侯,死后谥(shi,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谥号)惠,史称柳下惠。据说他有坐怀不乱之德。坐怀不乱:是说,女人坐在男人怀里而男人无淫乱之心。形容男子与异性交往中作风正派。《荀子·大略》记载:春秋时鲁国人柳下惠夜寓郭门女子求宿,因怕女子寒冷,叫她坐在怀里,用外衣裹紧,同坐一夜,并无非礼行为。柳姓名人还有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近现代的柳门骄子亦不乏其人,不胜枚举。晚生虽愧不能光宗耀祖,但将终生拜谒、缅怀柳姓先祖之功德。

提之先祖,无法追之绪端。冬去春来,历史的发展,时政变换,对追思崇敬、供奉祖先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称为‘’四旧‘’而被禁止。改革开放后,随着对炎黄文化的认同和追踪,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纪念和供奉祖先便悄然称为和谐的内容。官方竟在每年的‘’清明节‘’放假一天。提倡文明祭祖活动。又成为新时代的特征。为祭祖先之功德,表示后辈人,对先辈人功德、恩情的崇敬、追思和缅怀;进而祈求先辈保佑后代子孙幸福安康或表达后人光宗耀祖的誓言和承诺;小到家族、民族、乃至大到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中华民族;同宗、同根都是炎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余年文明发展史。

     历史时更替,时政变迁的不同,祭祖的形式和内容亦有不同,对祖先追思、缅怀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每逢传统祭祀节日,特别是清明节,大多数同辈和晚辈都要到已故者的墓前去扫墓送上鲜花或送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供品,烧些香火、纸钱什么的······以表示对已故先人崇敬、追思和缅怀。另一种,是在家中供奉祖先的灵牌(包括写有家谱传承的世代名单等)。每逢年节,要烧香、上供品表示对先人的敬奉或祈求先辈对晚辈的保佑等。关于祭祀祖先或是续家谱的活动。,我的观点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传统美德只可传承,不可泯灭;但一定要‘’扬弃‘’去其封建性的糟粕,传承人类高尚文明的美德。

改革开放以后,吾辈三弟曾几次谈及要追溯柳门家谱端绪并从吾辈再开始续谱之事。饮水思源,追崇祖宗功德,感谢父母恩情,传承优良美德,晚辈幸责,无可厚非。但就是晚辈因诸多原因对‘’家谱‘’之事了解的甚少,追续家谱恐有悖误,只有请先人、前辈谅之了。

据家族前辈人说:吾辈先祖原籍山东省蓬莱。由亲哥三个闯关东到辽柳河畔的新民地区来。分别落脚到新民地区的黄旗堡、大柳屯、巨流河三个地方。吾之先祖柳行三落户巨流河(可能是在哥三个中排行老三)。也就是吾柳家近支谱中的始祖柳行三。二代世祖以‘’德‘’字排行;三代世祖以‘’天‘’字排行;四代世祖以‘’国‘’字排行;五代世祖以‘’起‘’字排行;六代世祖以‘’运‘’字排行;七代世祖以‘’长‘’排行;八代世祖以“万”字排行;九代世祖以“宗“排行;(是吾辈之祖太爷辈,史称高祖)十代世祖以“广”字排行;(是吾辈之太爷辈,史称曾祖)十一代世祖以“叙”字排行;(是吾辈之爷爷辈,史称祖父)吾只听父亲说过,吾的曾祖父(曾祖父名字吾之惭愧得不知道)有两个儿子,吾的大爷柳伦叙,有一子柳托福,伯父柳托福只有一女柳逢春。吾辈的爷爷(祖父)柳方叙,也只有一子柳托禄(柳春发),吾辈之父亲。吾之父辈排行为十二代世祖。我所知道的和父辈同辈排行的还有“帅“字为近支,其子辈”承“字排行的为吾同辈。上述简略的柳门家谱,是从吾之长辈口传和对家谱记载的回忆中得到的。续起来难免有误,追家谱之端绪更是不可能。要续谱,只能从吾辈之祖父开始记载。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对续家谱有一点新立异:过去家谱中,不允许本门女孩载入家谱中。把本门女孩看成是要出嫁给人家的人,因而不能入家谱。而今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具有同等权利和义务。而且,现代的女性也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了。所以,我想在续谱中,要理直气壮地把本门女孩名字写进家谱。无需忌非言诽语。续家谱祭祖先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我断言亦将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谐世界的形成。逐将归于和谐的世界大同。今吾辈续家谱,意在,勿忘中华民族之美德;追思缅怀祖宗功德深似海;感谢父母恩情重如山。现代感恩传承美德,激励后人成才光宗耀祖。列续家谱表如下:(待写)

上述内容就算是自传之序吧:

姓柳,乳名(小名):锁石子。大名,铁城。柳姓,在百家姓中居第六十位。(《百家姓》,是一部儿童识字读本,与《三字经》并列为我国古代优秀的启蒙读本之一。全书共写入448个姓,其中单姓408个;复姓40个。《百家姓 》成书于宋朝初年,作者不详)。顾名思义,柳姓,往往与柳树相联系,柳树,极富有灵活性,生存能力极强,广泛生存于全世界。只要是有土、水、阳光的地方它都能生存。光线差点,水分少点,土质差点,它都能以极强的生命力生存下去。性情柔和,耐酷暑抗严寒,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姓人,就应以这样的性格生存在人间。吾生念此愧之。给吾启乳名的长者,估计当时是考虑到吾父母已年近三十岁,喜得贵子,很是珍贵必是喜出望外。千万不能失去,要把他锁在石头上,定会长命百岁。叫“锁石子”吧。给我启大名的长者,非同一般人,是个有识者。在他看来,姓柳的都具有天然的灵活性,柔韧性。但人要生存还不能缺少刚劲性。不管是从字形还是从内容上讲,铁原繁体字由‘金’、‘土’、‘呈‘和‘戈’组成。城由‘土’、‘万’、和‘戈’字组成。分析一下:‘’铁城‘’是由钢筋铁骨铸成,建立在稳固的‘土’地上,柳不能缺水,设有一‘口’,‘王’井,永不缺水,挺拔屹立,大有身披铁甲,枕戈待旦,阵守疆城,顶天立地,众志成城中的一条好汉。简单说来,‘铁城’由钢铁铸成,坚如盘石的城堡,坚不可摧也!柳铁城,应该是铮铮铁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人群中一条好汉。可惜,人到老了才悟出其真理性。回首人生大半,过于刚直不阿,缺少以柔克刚。但,我无怨无悔,凭自己知识能力吃饭,用我经常说的一句话

 

                                                                                                     一、  精神养生歌诀

(一)笑之歌

笑一笑心开窍,桑榆景色更美好;笑一笑年转少,心情舒畅迟衰老;笑一笑疾病少,精神乐观赛仙草;笑一笑老来俏,夫妻白头伴到老;笑一笑儿孙绕,天伦之乐享受到;笑一笑四邻好,和谐相处互关照;笑一笑人不老,天地人和皆欢笑。

(二)养生铭

衣不在华,御寒则行;是不在精,健身则灵;延年益寿,吾辈所冀;常怡然自乐,面潇洒人生;谈笑有之友,往来无庸碌;可以遨名山,游大川;无烟酒之恶癖,无名利之劳形;养性以寡欲,淡泊以明志;铭者曰,养生是宗。

(三)修心歌

爱心细心父母心,孝心敬心儿女心;忠心关心朋友心,诚心热心友谊心;顺心放心平安心,恒心信心上进心,为人在世美好心,千万别生歹毒心!

(四)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得退休金,多也欢心欣,少也欢欣;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衣旧衣不挑拣,好也御寒,孬也御寒;长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早晚操劳勤鍛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二、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