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惊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38:08

    灰社会VS黑社会

    “灰色阶层”在某种程度上比黑社会还要可怕。

    ——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

    在西方,精英们喜欢穿一种“高级灰”颜色的衣服,因此,这一群高级社会利益集团被称作“灰社会”。梁晓声提出,在中国,也有一种阶层叫“灰色阶层”。

    这一阶层也是精英的集合,比如商界的黄光裕,政界的黄松有。可惜,这一阶层让人们关注的已经不仅是“高级”,还有危险。甚至,与“黑社会”相比,中国的“灰色阶层”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更隐蔽”。

    梁晓声是文人,讲话温吞含蓄。其实说白了,黑社会掠夺金钱用的是暴力,侵犯公众的利益终归有限;而“灰社会”使用的,则是全体公民赋予少数人的权力。

    独木桥VS小捷径

    “种种迹象表明,在被视为公平、公正的高考面前,加分制度已成为一条隐蔽于僻静处的特权小径。”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眉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夏绩恩

    谁都知道高考是个矛盾。即使有再多的学生因为寒窗苦读而疲惫不堪,毕竟,在过去的30年中,它已成为无数人改变命运的重要桥梁,而且是一座“独木桥”。

    也正因为此,一些捷径才会为许多人争先尝试:去年,重庆几十名考生修改民族,以期获得“少数民族加分”。甚至在一些时候,“特权”会成为这些捷径上毫无障碍的通行证。

    其实,在治理“捷径”的时候,不妨再多修几条正路。让孩子们的成长多一个选择,也给黑暗的特权减少一些空子。

    有其屋VS有其产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应首要解决“居者有其屋”,而不是“居者有其产”,30%至40%的居民可以通过廉租房解决问题。至于居者有其产,则是发展到更高阶段才能解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于炼

    在各大城市的年轻人为买不起房而“哀鸿遍野”的时候,于炼代表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观点:有屋未必有产。大意是说,买不起房,可以先租房“过渡一下”。

    乍一听非常有理:“30%至40%”的廉租房,既能让买不到房的人有房可住,又可以有效冲淡权力寻租,房价迷局似乎有解了。

    且慢。于炼委员似乎还不明白,为什么年轻人总是要买房才会有安定感?面对月月攀升的房价,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如果不及时出手,自己攒钱的速度远远追不上房价疯涨的速度。

    搞教育VS拼体力

    现在教育甚至成为拼体力、拼消耗的一种劳动。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

    所谓“教育”,无非是一千年前韩愈所讲的“传道授业解惑”。但如今,教育已经被作业、考试所充斥,随着体力消耗的不断增加,不仅学生疲惫不堪,老师也难以承担这样的压力。

    张志勇代表着重的,是对中老年教师不断退出教学一线的遗憾,从中也能看出制度的弊病——如果这些“灵魂的工程师”只是在不断地拼体力、拼消耗,我们不仅要担心工程师的生活状态,更要担心那些年轻的“灵魂”,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足够饱满,足够健康?

    种粮食VS卖商品

    “我天天去试验田,每天都跟农民打交道。最近他们看到我就诉苦说,稻米收成倒是高,但是粮食不值钱,还是穷啊!”

    ——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提高水稻产量,让大家能吃饱。结果现在“老革命遇上新问题”,饭是能吃饱了,但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因为“粮食不值钱”。

    这大概是自然科学家难以明白的问题:不是粮食不值钱,而是人们没种出值钱的粮食。30年前,水稻只是一种让人抵御饥饿的食品,而现在,已经不断有人呼吁,让水稻变成一种“商品”。

    当然,让粮食变成商品,还有很漫长的路,要搞品牌经营,提升品质,还要整合推广,这自然还有待于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扶持。但至少,农民们终于有机会跳出“欠收丰收都穷”的怪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