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流动需要合适“土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37:59
纲要的刚性规定操作起来不轻松教师流动需要合适“土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而前不久,江苏也拟立法规定“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教满6年的,应当流动”。显然,政府对教师流动给予了极大关注。教师流动从地区的主观愿望到政府的刚性规定,这一重大变化,引起了教育界的很大反响。
    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吴增强指出,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力量,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流动的课题相当复杂,不是一句话、一项举措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流动就能生成优质教育,办出优质学校的。
   
优秀教师流动是大势所趋
    教师流动,确切地说是优秀教师能够流动起来,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的重要措施。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说,上海的优秀师资在区域分布上相对集中,区际、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也相对明显。让优秀教师流动,可使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
    从具体操作上看,上海采取的办法是教师柔性流动。如建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优质学校与师资相对薄弱学校之间的交流机制,并有计划地安排城区学校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优秀校长到郊区支教或实行柔性流动,通过延长具有高级教师职务的支教教师退休年限等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各区县根据各自特点,积极探索优秀师资柔性流动的策略。如长宁区实施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制、名师工作室,普陀区组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徐汇区组建了“教学指导团”,让名师到普通学校蹲点带教骨干教师等,这些都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虹口区教育局局长王立强认为,优秀教师流动是一种发展趋势,而政府的推动,将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
   
刚性规定遭遇软性挑战
    上海杨浦区的打一小学教育集团近年来通过集团方式,基本实现了集团内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不过,上海市特级校长、打一小学校长卞松泉指出,优秀教师的流动不能随心所欲,更不像“搬家”那样简单,因为在目前条件下,仍有许多制约因素。绩效工资的实行,为这种流动带来了便利,但还会遇到地域、学校文化、经验积累等软性的挑战,更有一个合适的“土壤”问题。相对来说,近邻的地域之间,实现的可能性较大;同类的教育层次,效果也许更好一些。他认为,硬性做出规定,从表面上看起来有了刚性,但实际操作起来不会轻松。
   
频繁流动不利办学特色
    “优秀教师的流动,由于数量有限,充其量只是‘雪中送炭’,而不可能产生整体效应。”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校长张建中认为,优秀教师由学校所有变为区域所有,使优秀教师的效应在不同学校放大,然而这些教师的管理也会成为突出的问题。另外,这些优秀教师也需要培训充电。因此,他希望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后,要有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以解决实际运作中的问题。
    一些知名学校的校长还表示,优秀教师总是稀缺的,而学校特色的形成需要一群优秀教师产生的“团队效应”,而不能“孤军作战”。如果学校优秀教师像“走马灯”一样,不时到一些学校“串秀”,这对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校长吴子健认为,在优秀教师流动的盘活上,既要有区域“一盘棋”的全局观念,也要有校情“个别化”的独到处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本报记者  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