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鸟:中国汽车没有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42:26
自由之鸟:中国汽车没有战略

                                              古清生

 

            横看成岭侧在峰,好像保了老跨

 

一切都来自传说,俺认为领导们都住遥远的潘多拉星球之上,他们骑着迅雷兽东奔西跑,所以什么事情都依靠猜测性的传说来了解。这个传说就是,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谈得十分艰苦,至于真正的艰苦程度,这里依然是一个猜测。WTO条款中有“保护民族幼稚工业”一款,这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让步政策。因为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如果没有适当的让步策略,极易激起民族情绪,会导致发达国家的贸易不畅。

在这里以小型乘用车的轿车为例,因为它是最具经济性的,也是影响深远的一个领域。在中国正式签订WTO这后,进口汽车的关税依然是居高不下,因此保护了中国汽车工业……模拟理论恰是如此,在中国东西南北的广大汽车生产企业,占据市场重头的居然是跨国汽车品牌,就是说,WTO谈判非常艰苦,回头一看,保护的依然是跨国汽车,此间的黑色幽默,倒是令人不能发笑。

在WTO谈判期间及两税合一之前,跨国公司的汽车(合资企业)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纳税要低将近一半!在纳税政策方面,中国的保护倾向合资企业,也就是倾向跨国公司,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时艰苦渡中惨淡经营。由此可见在正确的商业政策运转之中,其结论早已经偏离了过往的思考。在那个时间段,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保护的是跨国公司,不是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

 

               一架方向失灵的汽车

 

现在又在北京开二会了。俺相信经常谈的那个老生又要出洞了,十几年来都是老生常谈的中国汽车发展战略,从代表的提案,到媒体的起哄,又会热闹一下子。但是,到底什么是中国汽车发展战略呢?俺没法去潘多拉星球打听,一般情况是这样,打听也白打听。

二会的汽车界的代表,多是大型汽车集团代表,这些汽车集团旗下有若干个合资的汽车公司,因此就不可能会有代表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的利益。这相当于跨国公司有自己的代表,当然就拥有了话语权。因此,二会不可能为中国汽车产业出台正确的产业政策。

可是,连潘多拉星球的纳威人都知道,大型汽车企业因为合资关系,早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的提案也大多与自主品牌无关。再则自从自主品牌的拉开了价格战,这也导致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少赚了好多钱,这是直接后果,间接后果就是人民的舆论永无休止地质问,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汽车产业?

俺相信历史会像久旱的土壤干得炸裂开来让人读到真相,某国汽车要人一贯使用半个脑子思考,全心全意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大型汽车企业的利益,并制定了一条恶法,让大的汽车集团去吃掉中小型汽车企业。当然,这种吃是真吃,长安之于哈飞、昌河被吃掉了,南汽被上汽吃掉了,长丰被广汽吃掉了,形成的效果是1+1=1,全球金融危机都做不到的事情,都是自己人努力做到了。

汽车政策在飘摆,缺乏战略,没有理想,早期为要不要跨国公司进来争得天昏地暗,时间过去不算遥运吧,当时的汽车主流派还反对轿车进入家庭呢。后来呢,开放了国门,那也叫开放得一个彻底,可是,当老跨们削尖了脑袋想进入中国市场时,却仍然给予高额免税的待遇,使自己的本国汽车企业不在平等之线上。

所有的汽车政策,都不如汽车产业的严进宽出之恶。所谓的严进宽出,就是对汽车产业的死守严防,包括至今都不许非汽车行业资本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五粮液造车闹过很久造车的新闻,不了了之。奥克斯一脚已经踏进来,后来被强行逐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十分活跃且成中坚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吉利、奇瑞、比亚迪等,皆付出艰辛而曲线入门。只有力帆走的申报路线御准,然而也在拖过了起步的黄金时期。

不准入门的理由来自于“中国已经有一千家注册汽车企业”,然而,这些注册的企业并没有造车啊!若大一个中国,一个人主审汽车入门,也就是一个人决定了中国汽车的命运。好了,汽车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它是一个移动的机器。但是,汽车产品出世,把关却又泛泛,汽车的国家安全际准,安全考核远远宽于欧美国家,在维护消费者权利,汽车实行三包,强制召回,以及惩罚性条款等等方面,在十数年来视民间呼声为无物。中国汽车消费者投诉无门,就在丰田章男到北京召开记者会现场,中国汽车消费者拿着事故材料,予以投诉,却遭保安和丰田工作人员扭送出现场,撕毁投诉材料。这是对汽车产业的哪门子严呢?

 

               眼红跨国公司之大,揠苗助长

 

中国的大学搞了一个大跃进的大,不相关的大校拉郎配合在一起,说要建世界最大的大学。这个大学合并引起广泛批评,世界上的大学之大,乃其水术水平决定,而非大学校院的面积及人头,这道理连俺这种文盲皆知。也罢,爱谁谁,科学管理不够,乱折腾来凑。

然而,大学之大的风吹拂到中国汽车工业界,个别国家的高管人员不知从谁们那里获得资讯,一定认为汽车企业规模第一,必须实现年产量100万辆才可以活下去,才是好企业。于是,至今仍在强组,要将那些有活力的汽车地方军消灭,以壮大中央汽车军团。

惜之,中央汽车军团并无心作战,与老跨合资之后,做起了甩手的东家。这么些年来,合资企业的中方在汽车技术、产品推出及市场营销方面,都失却主动权,所有与汽车制造相关的权力都掌握在老跨方。这情况已经清清楚楚,上海大众的工程师早就叹息过,桑塔纳上的一颗螺丝钉的改动,都要经过德国总部。所谓市场换技术,哪里有技术可换?老跨拿进中国来的汽车都是淘汰车型,发动机也是过时的发动机,凭这个个别国家的汽车管理层还天天想着中国汽车出口,出得了吗?

老跨拿到中国的车型,不是在欧美市场已经停产,就是拿进来进行了改造,凭这个就能够出口?做白日梦去吧。可是,现在除了提出重组之外,仍然在鼓动汽车出口。假如俺是欧美市场上的中国汽车竞争对手,比如说俺占在韩国人的立场,俺只用对欧美市场的消费者说,别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啊,他们自己的政府采购都不买,你们能买吗?怎么啦?这是事实。某国汽车管理高层就是这样,从来不推动政府采购采买自主品牌,更有甚者,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不成熟,那么,不成熟你推到发达的欧美国家去,不是叫中国汽车去送死吗?

好在中国汽车新兴企业的自主品牌,都自行采购了世界先进的汽车检测系统,都规划了自己的发展远景,如俺看到的帝豪生产线,就是趁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机会,采购回了德国杜威检测系统,这使得产品下线得到最可靠的检测。

眼红老跨之大,强行进行重组,违反市场自由竞争的规律,无非是想谋图政绩。可惜,这时候的老跨,正在为大而头痛不已,前面有福特、通用纷纷关闭欧美的分厂,现在丰田出了灭顶之灾,丰田掌门人认为这是快速扩张的结果。中国汽车要霸王硬上弓,道理在哪儿?

谢天谢地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改革道路已经不可逆转,汽车企业进入市场自由竞争,选择权已经在消费者手中。吉利、比亚迪、长城、力帆等一批质优的民营汽车企业登上了历史舞台,展示了中国汽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有一批地方国营汽车企业正在良性发展,比如江淮、奇瑞、华晨、长安等,在各种干扰中艰难地向前走,却也走出一片希望。

个别国家的汽车管理高层,真的不知道他们最宠爱的大汽车集团的所谓自主品牌是如何得来的吗?不知道那些企业在过去积累下来的研发力量,又是如何出走的吗?世界汽车产业,是最具自由竞争的产业,汽车制造在中国自由竞争初始展开,管理层又想制造计划经济时代的垄断。而事实上,即使制造出了垄断,仍然是权力的垄断,以北京汽车为例,贵为管理层坐上宾的北汽集团,将它名下的韩国现代、中国福田划拨出去,北汽集团还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啊。这就是吊诡的中国汽车产业,混乱的管理思想,无目标的发展战略,保护跨国公司而不保护民族的自主品牌,你能拿什么交给历史?

二会正在热闹地开着,1300万辆的汽车产销量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画饼,它就是政绩,但是这个政绩里面,民族汽车工业有多少的苦难,知道吗?中国汽车的消费者,也就是那1300万辆汽车产量的推动者,他们的权益受到了保障吗?

俺在过去的一年,自驾考察中国大鲵,行驶万余公里,目睹了民族进步以及在进步的社会转型期,所充满的艰辛与希望,俺以为中国汽车产业,需要的是完全的市场竞争,以及严格的汽车消费者权益保障,除此权力之手最好不要去干扰正走向常态的中国汽车制造。中国人不是造车不行,而是官无能尔。                                                        转自搜狐博客古清生汽车评论                                                                                http://ggqqss.blog.sohu.com/143905983.html                                                                               该博客主要探讨汽车产业问题,思维深刻,分析很有见地,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