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反思国进民退 警惕特权利益集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9:13:41

《Wheatley中国经济专栏》中国学者反思国进民退 警惕特权利益集团

2010年 3月 2日 星期二 15:37 BJT

路透北京3月1日电(中国经济主编 Alan Wheatley)---没有人想做不利己之事,中国共产党自然也不愿放松对经济和社会的严密掌控.

但为了实现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以确保政权稳定,中共目前有必要这麽做:缩减国有企业规模,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多领域。这是继续提高生产率和更公平地分配收入的关键所在.

此般改革药方是西方经济学家的老生常谈;但当前,中国一些知名学者同样大声疾呼政府放权,引发各方关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表示,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似乎很不错.但问题在于政府对于实体经济的介入大幅上升.

"这种趋势最终应停止,政府应该从经济领域撤出--不仅是从垄断领域,还包括竞争性领域,"姚洋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说。

中国政府在全球信贷紧缩期间采取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政策取得了成功,这大大提升了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信心,并令鼓吹更加开放市场的势力处于下风.

所谓的"国进民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讨论中最常被提到的话题之一.姚洋表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他担心金融领域的改革可能会无限期推迟.

危机隐现

姚洋近期在美国《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发表了一篇观点犀利文章.他在文章中称,如果中国共产党希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在扩大民主化之外别无选择.

姚洋批评地方政府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提高居民的平均福利,称若民众对经济和政治权利遭到侵犯感到不满,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间歇性的社会不稳定情况.因此,必需尽快找到一条道路,允许普通民众参与到政治进程中来.

"过去30年的改革大多数都是对迫在眉睫的危机所做出的回应.日益广泛的反抗和经济不平衡现在正在将中国推向另一巨大危机,"他写道."强大的特权利益集团和商业化的地方政府正在阻碍经济增长福利在全社会范围内平均分配,这将使得共产党以经济增长换取人民同意其执掌绝对权力的策略落空,"他补充道.

中国总理温家宝周六承诺将加倍努力,使更多国民收入流向家庭,而不是企业.但政府并未显露出希望控制那些富有且权力极大的国有企业的迹象.

近期,中国两家券商称,中国移动有意斥资近60亿美元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SS: 行情)20%的股份.而在这一过程中,花旗(C.N: 行情)和民间投资者所持股份将被稀释.

历史的教训

自由派学者、历史学家章立凡称,私营经济部门的倒退是清王朝在1911年的倾覆,以及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背後的原因.

"历史已经证明'国进民退'没有可持续性,"章立凡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不对当前'国进民退'的势头加以遏制,势必影响到中国日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走势." 当然,这种观点也不否认执政党某些重要政策取得的成绩.

里昂证券(CLSA)驻上海分析师Andy Rothman称,社会服务性支出大幅增加,这最终应会降低防范性储蓄,进而刺激消费.

Rothman在一份报告中写道,2005年至2008年,中国医疗支出增长163%,教育支出增长125%,社会保障性支出增长83%.他称,这种趋势在2009年得到延续,政府对教育和医疗的支出分别约增长了25%和48%.

姚洋认为,中国政府正在进行的帮助外来务工者家庭在小城市安家的改革,是一项历史性突破.

关注温家宝总理

正是这些政策取得的成效,使经济学家希望政府能更加大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樊纲称:"中国改革大有潜力,我们能从改革当中获得更大的增长的源泉."

他称,如果能进一步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可能成为更加富强,更加公平的社会.这种权力影响效率,并滋生腐败.腐败问题是中国民众最不满的问题之一.

"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把国有企业民营化,进一步减少政府管制,减少政府部门的各种权力,使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樊纲在刊登在中文杂志《绿叶》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将密切关注温家宝总理周五将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做出的政府工作报告,寻找在经济重返正轨之时,共产党是否有将工作重点重新放在改革上的迹象.

沈明高及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Citigroup Global Markets)的其他分析师称,中国现有增长模式持续不了几年,政府早已指出的结构性调整以平衡经济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姚洋危机引发变革的说法,他们也表示:"唯一的区别是改革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验说明,很可能是後者."(完)

--编译 王露迪/李爽/王丽鑫 审校 张骏/王丰

联系编辑请寄: cn.reuterseditors@thomsonreu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