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历史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24:44
       

 方法论

  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科学方法论,包括培根阐述的实验方法与归纳逻辑、笛卡儿论述的数学方法与演绎逻辑,以及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方法与中国曾邦哲的系统逻辑《结构论》。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哲学方法论;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带有一定普遍意义,适用于许多有关领域的方法理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研究某一具体学科,涉及某一具体领域的方法理论是具体科学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哲学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说带有决定性作用,它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有着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它不仅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也是改造现实的武器。 我们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哲学内容,并不全是马克思的首创,而大部分是马克思同意的观点,比如辩证法理论。马克思的重贡献是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对于方法的认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而思维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又提高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同时伴随和包含着一部思维方法演进的历史。这部思维方法演进的历史,不但包含在科学的发展史中 ,而且包含在政治 、经济、文化、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及军事等具体部门的发展史中。人类从古到今的方法观,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对已有思维方法进行扬弃的过程。

  恩格斯曾经指出:“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5页,第46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同时,他又说,每一时代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 ,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同上书)。21世纪面对已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我们急需建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思维方法。当我们着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如恩格斯说的,“熟知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必要的”。回顾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并从人类思维方法的历史发展中寻找具有规律性并可资借鉴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思维更适合于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思维所具有的不同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把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大的历史阶段去考察。科学思维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科学思维方法都经历着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由各种科学方法组成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也经历着历史的演变,呈现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古代科学 ,近代科学,现、当代科学不仅是科学水平、科学体系和结构上的几个阶段,也是科学思维方法上的几个阶段。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无论就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还是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说都具有历史的性质,必须作历史的分析和考察。

  一、古代社会人类的思维方法

  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地球上的人类已存在了几百万年,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所产生的人类原始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进入古代社会,人类的思维比起原始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并有了和原始思维很不相同的思维特点。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人关于方法的论述,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时期。西方国家关于思维方法的最早 、最高的成就,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欧洲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小国希腊产生的。古希腊罗马时期所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成为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发源地,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较系统提出科学思维方法的代表性人物。我国在西周时期的史伯最早提出,“五行学说”,即世界万物由水、火、木、金、土五种要素组成 ,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同一个时期产生的“阴阳说”则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事物生长,衰亡的本质,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八卦”说又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世界万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的不同排列所导致的。

  上述阴阳、五行、八卦的思想,虽然不无神秘色彩并有许多非科学之处,但其中确乎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它们是中国古代先哲关于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的最早期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方法观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数学、天文学的发展。它们成为不同于古希腊哲学体系的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体系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史和科学 技术史上 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以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先导,诸如冶铁术的发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把手工业技术规范化的著作《考工记》的产生,天文学中四分历的使用,十进制和筹算制度的完善,《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等等 ,这一切的进步推动了诸子百家争鸣 ,也促进了思维方法的发展。

  在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荀子的思想方法,他在《天论·劝学篇》中提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强调,人自身的能力有许多局限,要克服这些束缚和局限,必须善于借助于客观条件,扬长避短讲求正确的方法,运用得力的工具和手段,人的能力就可以增强,聪明才智就可以得到发挥,就能够“制天命而用之”。在公元前3世纪,当人们还不能摆脱对自然的膜拜 、畏惧与屈从的时候,荀子就积极倡导人们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力量,认为只要善于学习、方法得当,就能做到“人定胜天”。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方法,无疑对于人们放弃对“天”的消极依赖,积极研究与发展胜天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论及人的修养时 ,荀子也作了精辟的论述 ,他说:“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 ,莫径由礼 ,莫要得师 ,莫神一好 。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荀子·修身篇》)一句话,对待人们性格上的各种缺陷,要对症下药,用不同的方法克服不同的缺点。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合乎“礼”,都应得到老师的指点,都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这种辩证的思想方法,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光辉!

  这一时期产生的很有影响的三部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在军事上作战谋略与方法的军事论著。后来它们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于世界。这几部兵法虽主要论及军事,但却包含着许多可资指导一般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其中的不少论述,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不厌诈”,“赏罚鲜明”等,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进而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在生产工作与生活中 ,“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等兵家智慧也深入人心,以致被当代国外的一些企业家、管理学家视为座右铭,并从中汲取智慧,获得教益和启发。

  概而言之,这个时期,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形成,并开始急切地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和人类自己。这时也才真正开始了对人类思维科学化的自觉探索。这一时期的人类对思想方法的科学探索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语言文字的研究

  大约距今30万到50万年的时候,人类逐渐形成了说话的能力,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到了古代社会,文字的产生,则标志着抽象思维的形成。尽管是最初的象形文字,也说明人类找到了可以抽象的代表事物的符号和形式,形成了表达抽像概念的能力。

  进入古代社会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使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规范化的重要性。公元前4世纪 ,古印度的巴尼尼写了《梵语话法》;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第欧尼修写了《希腊语法》;公元1世纪,我国汉代的文字学家许慎撰著了《说文解字》。这些语言文字学著作告诉人们哪些字代表什么意思;哪些词应该怎么用;以及说话写文章应遵循什么规则,怎样才能把思想表达得更完整,更准确。古代社会在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人类思维的规范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另有一些学者则不专门研究语言,而是研究修辞和文法。在古希腊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普罗泰戈拉等,则侧重于教人们如何讲演,如何辩论,辩论要讲究文法,注意修辞。这些“智者”对语言学、对思维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们也引导并启发 了人们应如何思想等问题。

  2.哲学理论对思维方法的有益探索

  古代哲学对思维方法的探索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思维的来源。有人认为思维就是自我的回忆,有人则认为思维来自上帝或神灵的启示 ,有人则认为思维主要靠感觉 ;二是关于思维的作用。古代哲学主要强调理性,也就是高于感觉的抽象概念的作用;三是关于思维的器官。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像毕达哥拉斯和德谟克里特都认为思维的器官是脑 。中国的孟子和 荀子则认为思维的器官是“心”,所谓“心之官则思”。由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没有人体解剖学作依据,当时哲学对思维方法的探索,一般来说都属于一种直观或猜测。

  3.对思维方法的研究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对思维方法的研究。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名辩之争,对名与实,即概念和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辩论。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综合了各家的观点,提出了“明故”,即分析原因、条件;“察类”,即明确种类关系等推理方法。孔子也提出过“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等类比的方法。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印度,也产生了“因明”学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古代逻辑学说之一。

  古希腊学者大多集哲学家和科学家于一身,他们通过自己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为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引入了不可或缺的要素——方法论,从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学思维方法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当推古希腊被称为“ 百科全书式人物 ”的亚里士多德,他总结了古希腊学者对逻辑问题的研究,完成了逻辑方法论,他不但把逻辑确立为科学方法 ,而且首次提出逻辑范畴 体系和范畴学说。第一个给概念分类提出了十个基本范畴,创立了“三段式”为主的归纳——演绎方法。他还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方法的专著《工具论》。亚里士多德首次将思维方法上升为一整套系统的理论,被后人称为形式逻辑,“五·四”前后中国学者又称之为“论理学”。

  在古代社会中,观察、归纳等方法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演绎的方法。因为在这个时期,人类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水平都很低,主要的认识任务,是从质上区别客观事物。这也就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思维方法的特点,就是没有足够科学根据的,带有朴素直观和猜测性质的,以形式逻辑推理为手段的广泛思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是集中的代表。比起原始思维,它是进步了 ,原始思维是具体的 ,而这时已上升到抽象。

  大家知道,数学和天文学是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传入希腊的。但是古希腊学者对这些知识作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考察和研究,他们从倾向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制定了科学知识是理性以抽象概念形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的原理,规定了知识的可证明性、精确性和必然性等规范,因而在世界上第一次创立了科学思维方法论。这使他们在当时遥遥领先于其他所有民族 ,为人类科学认识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追本溯源,我们今天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有两个历史渊源,这就是古代形态的经验方法和思辨方法,正是这些朴素简单的方法,构成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最初的胚芽。

  二、近代的思维方法

  古希腊积累起来的内容丰富,领域宽广的科学知识,在欧洲中世纪由于教会的野蛮统治,各门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西方科学发展处于长期的低潮,被人们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人类理性的“蒙昧时期”。这些科学知识几乎全部被遗忘了,在近千年的时间中,欧洲各方面的发展都很缓慢,而这个时期的中国,在天文 、地理 、数学、医学等各方面却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产生了 被国人津津乐道的“世界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版印刷。12世纪金朝的医学家张洁古还明确提出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感觉等都是脑的功能的观点。然而这个时期的中国,由于传统文化实质上是伦理文化,加之历代封建统治阶级轻视科学技术,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统治阶级科举取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知识分子也远离科学技术。学者们更注重的是对伦理问题的研究,而在科学中有创见的人又偏重经验而忽视理论,这种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相分离的状况,使中国在这一时期没能形成有代表性的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论,在思维方法上,也没有能做出显著的贡献。

  人类思维方法的重大进步是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的。14世纪末,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水力、火力发动机等新技术开始使用;脚踏的纺车和织布机、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纸传到了欧洲;造船 、建筑技术也大大进步 ;“科学也大踏步地发展起来”,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大放异彩。

  这个时期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实验、观察的方法被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研究已经从搜集材料阶段进入整理材料阶段,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初具雏形。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根据实际观测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勇敢地向神学和古代托勒密主要靠主观推算得出的“地球中心说”挑战,指出地球不仅作自转运动,还环绕太阳转动。同年,荷兰人维萨留期(1515-1564年)在对人体进行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发表了《论人体构造》一书,纠正了以前对人体的许多错误看法 。在此期间 ,著名的自然科学家 、画家达 ·芬奇(1452-1519年)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栋梁所能承受的重量与栋梁粗细和长度的关系。法国天文学家刻卜勒(1571-1630年)在他的老师第谷·布拉赫进行的 大量天文观测的基础上 ,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天体学说 。到了17世纪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年)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统治物理科学界一千多年,被奉为物理学界权威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重的物体先落地”,也就是“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观点,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他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 ,抛体运动以及摆振动的定时性规律 ,经典物理学的集大成者——牛顿( 1642-1727年 )在伽俐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还进一步发展了刻卜勒等人的成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在光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明朝也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也有一些运用实验方法的范例,例如,杰出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长达52卷的医药学名著《本草纲目》,纠正了《黄帝内经》一书中的不少错误,他还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的大脑有思维的功能。

  总之,从14世纪末到17世纪,科学大大地向前发展了,科学的发展,证明了实验、观察方法的有效性和巨大威力。

  生产和科学发展对实验、观察方法的依赖和验证,使一些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从理论上对实验论证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 ,发表了著名的逻辑学著作 《新工具》。他指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只注重演绎不注重归纳的旧思维方法已过时了,认为科学必须探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最重要的方法是实验的方法。而实验是有计划的,必须一步一步地归纳实验结果,最后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着重研究了经验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提出了所谓的“三表法”:共存表、差异表、比较表。通过这些表,借助于排除的方法,以求找出事物发展的真正原因。培根的这些思想,被19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发展为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即求同法、差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培根建立了归纳逻辑,揭示了实验方法的特点和巨大作用,所以马克思称他是“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由于把具体方法上升为理论进行研究,使实验论证的方法具有了普遍的意义,更多的科学家开始自觉地加以运用 。这又使分析 、归纳、分类、演绎等逻辑方法也得到了充实和发展。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1627-1691年),在物理实验中,运用单因子分析法,发现了气体体积随压强而改变的定量规律;在化学研究中,运用归纳和分析方法,开始了分析化学的研究。瑞典生物学家林耐(1707-1778年)对搜集到的大量生物材料,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对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牛顿也曾把当时对力学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一个演绎体系,写成了经典物理学的一部重要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这个时期,数学也有了长足的进展,1614年耐普尔提出了对数计算法,1637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公元1596-1650年)创立了解析几何,后来牛顿、莱布尼兹分别创立了微积分。前面讲过,数学方法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进行思维的重要方法。这个时期数学方法的作用更为突出了。它为科学实验方法提供了进行定量研究的工具,并且成为抽象论证和推理的另一途径。

  当时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归纳,数学方法主要是演绎。虽然这两种方法常被一起使用,但并未真正使归纳和演绎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两种方法都是服从于一个目的的,就是把一个个的事物或过程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然后来进行研究。

  实验论证方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局限。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加上当时只有力学得到了较高的发展,所以人们就用分割的和力学的观点来看问题,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弊病。笛卡尔把动物看作机器,法国的拉美特利则进一步把人也看作机器。这时人们普遍认为“动者恒动,静者恒静”,世界没有什么发展。当一些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时候,这种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就成为科学、发现和科学革命的一个大障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对于时间、空间的解释,就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观点。他对运动原因的研究,最后也得出了靠上帝的第一次推动的错误结论。他认为,上帝“统驭万物,熟悉万物”,“行星现有的运动不能单单出之于某一个自然原因,而是由一个全智的主宰的推动”。

  这一时期,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向神学挑战为肇始,以牛顿的“上帝的第一次推动”作结束,实验论证及其带来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统治了人类思维近200年。

  三、现、当代的科学思维方法

  近代的实验论证的 方法曾经大大推动了科学技术 和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个方法本身又存在着妨碍科学发展的缺陷。

  人类进入了18世纪中期以后,思维方法渐趋成熟,新的思维方法逐渐取代了旧的思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系统阐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条件,给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首先,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人们僵化的思维方法上打开了一系列缺口。这在恩格斯撰著的《自然辩证法》中有系统论述。

  打开第一个缺口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 1724-1804年 )。1755年,他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他概括、综合了当时天文学、力学的成就,根据观测到云雾状天体的资料,认为太阳和一切行星是由弥漫物质,即星云团通过自身的吸引而不断凝聚,又由于排斥而发生的旋转,逐步发展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统。过了半个世纪,他的观点由拉普拉斯从数学上作出了证明;又过了半个世纪,分光镜证明了在宇宙空间存在着凝聚程度不同的炽热的气团。康德以星云假说,力图从物质本身的运动和发展来说明天体的形成,把宇宙看作是在时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否定了牛顿的上帝的第一次推动的观点,推翻了世界不变的观点,正如恩格斯所说:“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学的方法,以致他所使用的大多数论据 ,直到现在还有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第96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在僵化的思维方法上打开第二个缺口的是化学。18世纪下半叶以后 ,化学研究中先后出现了拉瓦锡的氧化理论 、道尔顿的原子论。1828年,德国的青年化学家维勒写成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文,他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在氰、氰酸银、氰酸铅、氨水和氯化铵等无机原料中,从不同的途径都可合成同一有机物——尿素。他还证明了一些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物有着相同的化学成分,从而彻底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观点。

  打开第三个缺口的是地质学。18世纪的欧洲在产业革命后,工业发展很快,修铁路、开矿山、挖运河,在不同的地层中挖出了大量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英国的赖尔1830年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标志着地质科学中进化论学派进一步发展,他以丰富的材料论证了地球地质的自然变化,第一次把理性和科学带进地质学中,否定了由于造物主而使地球发生变化的“激变论”。

  打开第四个缺口的是物理学。在17世纪和18世纪初,一切物理现象都被解释为力,如“光力”、“热力”、“电力”,而各种力之所以不同,被认为是因为有不同的“质”、“素”。热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有热质,燃烧是因为有燃素。1842年前后,德国的迈尔、英国的焦耳等人,从不同的途径分别发现了物理热效应中的能量守恒原理,他们证明各种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证明了自然界中整个物质运动的统一。

  打开第五个缺口的是生物学。显微镜的使用,使生物学研究大大发展。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于1838年发表《植物发生论》的论文,认为一切植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都是细胞。1839年法国的施旺发现不仅是植物,而且动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也是细胞,这就是使植物和动物统一了起来。由于细胞的发现,有机体产生、成长和构造的秘密被揭开了。另外,生物进化理论也逐渐形成。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弗于1759年,发表了《发育论》,对物种不变进行了第一次有力抨击,并且宣布了种源说,提出了简单进化论的思想。19世纪初,科学家奥肯、拉马克、贝尔等都对进化论学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变化的自然图景,阐明了有机界物种千差万别的原因。

  其次,19世纪的社会政治条件也为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欧洲全面确立,各种社会矛盾比较充分地显露出来,人们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它进行透彻的研究了。以欧洲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为代表,这时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 ,它作为先进 生产力的代表,迫切要求有代表自己利益的新世界观和思维方法的产生。

  再次,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说,产生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条件已经成熟。康德已经发现了旧的思维方法不适应的方面,指摘近代欧洲盛行的经验论与唯理论都是独断论,并且提出了思维如何把握矛盾的问题。为此他以“三大批判”对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没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后来又有一些人作过这方面的尝试,并作出了一定贡献。在这方面最有成就的是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公元1770-1813年)。他在研究思维时 ,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的 ,他把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用概念的发展变化表述出来。他认为,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与方法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才能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无疑是一种辩证的思维,但是,黑格尔有个致命的弱点,这种精神实体与宗教神学中的上帝类似。这就使他的方法不得不为论证这种精神实体服务,辩证方法为过分茂密的唯心主义体系所扼杀。因而也就离开了科学性,陷入了唯心主义。

  最后,还应该提到的是,19世纪对人体的研究,为人们认识思维的器官、功能作出的贡献,也为创立新的思维方法提供了重要条件。19世纪30年代,法国科学家穆勒发表了《人体生理学》,系统地总结和叙述了当时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的成果,对神经和感官的功能提出了科学的解释。同时,一些生理学家对人脑的机能也进行了研究,把人脑是思维器官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正是在以上几个方面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它吸收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系列成就,扬弃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使其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之上。

  这种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建立,是人类探索思维科学化进程中的一次深刻革命。在近代占统治地位的实验论证方法,其特点是从细节上把握思维对象和客观世界。到这个时期,由于唯物辩证法的诞生又发展为从总体上把握思维对象和客观世界的。虽然古代的广泛思辨也是从总体上把握思维对象和客观世界的,但那是在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依靠笼统的直观和猜测的方法。只有到这个时期,才有了科学的坚实基础 ,这是人类探索思维科学化进程的一次飞跃 。我们可以看到,从原始社会到这个时期的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又到抽象。

  应该说 ,到了这个时期的抽象 ,已经是一种具体的抽象。就是说,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思维方法,并不妨碍许多具体思维方法的应用和发展,也无意用自己的发展完全取代具体思维方法的应用和发展,相反的,它是有利于具体思维方法的发展的。

  实际上,18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具体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已经逐渐形成。这个时期,科学研究已经从分门别类的研究和搜集材料的阶段,上升到系统整理材料和理论概括的阶段。这时,逻辑的归纳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真正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不过,这种归纳与培根时期的归纳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它并不一概排斥演绎的方法。英国的穆勒(1806-1873年)是归纳逻辑方法的集大成者,他在1843年发表的《演绎及归纳的逻辑学体系》一书中,不仅全面地叙述了他的著名的“归纳五法”,还对演绎推理有比较全面的评述,把归纳方法首次十分明确地纳入了逻辑学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都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比较和假说等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大大提高了。数学统计方法的运用,对物理热力学统计大量微观粒子的平均值,来阐述宏观上的物理量起了重要作用。在生物学中,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了豌豆的遗传和变异,提出了著名的遗传因子独立分配和自由组织的规律。比较方法的运用,使比较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理学、比较胚胎学等等的研究普遍开展起来了。许多科学家提出了自己的假说,并努力通过实验来论证,使科学发展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这个时期,作为思维方法的逻辑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古代的亚里士多德把变量引入普通逻辑,使思维方法形式化,所以人们称这种逻辑为形式逻辑。在以后的两千年中并没有根本的变化,许多人的工作,只是使这棵古老的大树开了一些新花。但是到了这个时期才逐渐产生了新的一代“形式逻辑”,即数理逻辑的萌芽。17世纪末,德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兹(公元1646-1716年),就提出过一切思想用记号表示 ,一切推论用记号形式操作 进行的通用数学的设想,而19世纪中叶形成的布尔代数则标志着数理逻辑的真正开端。数理逻辑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成为计算机的人工语言。

  以上这些具体思维方法的发展与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思维方法是不矛盾的。恩格斯在他的名著《 自然辩证法 》一书中,就曾对观察、实验、比较、假说、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以及历史和逻辑等方法作过科学的论述。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巨大革命,由此各门具体科学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思维方法论在科学知识中的比重日益提高,科学思维方法论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也日趋显著。这是与当今科学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的。具体表现为:第一,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使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减少,抽象化程度大为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第二,科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促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增强,产生了系统理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第三,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的事实,出现了一些佯谬,破坏了科学体系原有的原则和思维前后一贯的逻辑严密性 ,产生了现代科学范畴体系 的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促进逻辑方法向前发展。第四,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日益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由此产生了科学研究课题的各个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必要,从而也产生了协调科学研究不同方面和层次的科学思维方法论。

  科学发展的上述特点也给哲学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观察和实验的关系,科学事实和因果性解释的关系,类推和概括的关系,科学假说和理论的关系,想象和科学发展的关系,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控制和信息的关系,规律和预测的关系等等;科学的发展对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形式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科学语言的分析、科学理论的形式结构的分析、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它们的逻辑有交叉性的条件等等,其中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对方法论形式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而把科学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了起来。如英国的波普尔,美国的库恩以及后来的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都试图从方法论角度来说明科学理论的革命和发展。

  在现代科学发展中,除了数学方法得到普遍运用外,还出现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诸多横断科学。它们对众多科学部门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形成新的科学思维方法,对此,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新的科学思维方法提供了新的证据。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建立,证明了物质运动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高能物理的发展,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内部,不仅证明客观世界的可分性,也证明人的认识以及思维方法必须不断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促使人们形成一种新的宇宙观。生物学中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及遗传密码的发现 ,特别是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已告完成,使人类对生物的发展、生命的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科学的进展,都证明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正确的。

  其次,伴随着生产和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具体思维方法,使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根本思维方法不断充实、丰富和精确化。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和越来越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从事研究工作。数学方法更广泛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社会科学的领域。被称作“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们对“人机对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何通过数理逻辑编制各种计算机软件,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过去许多已经存在但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思维方法,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比如形象思维、“直觉”和“灵感”。所谓形象思维,是指不同于抽象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如果从它不是依靠概念 、判断 、推理等方法来进行思考来看,那么原始人类就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形象思维仍是有效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我们知道这样对 ,那样不对 ,但并没有通过一整套抽象的思维的方法来思考,而且用抽象思维的道理并不能说清楚。这种方法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开始着手研究。至于“灵感”,早在古希腊,阿基米德苦思冥想皇冠的纯金含量后,一次偶然在浴盆中洗澡时,因为“灵感”突发而发现了浮力定律 。以后 ,瓦特受开水壶蒸汽鼓动了壶盖的启发 ,发明了蒸汽机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诱发了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凯库勒在梦中发现了苯的环状结构。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然 ,灵感和顿悟 的光临是长期研究和思考的结果。19世纪后半期以来,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说:想象和直觉都是智慧本质上所固有的能力,它们在科学创造中起过而且经常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也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许多人在研究它的规律和机制。这些新的具体思维方法的研究,使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根本思维方法不断精确化和科学化。可以说,从这种根本方法建立以来,人们对思维方法的研究,又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第三,当今,脑科学的研究正在向纵深研究进展。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这已经被科学所证实了。但人脑是如何思维的呢?17世纪后半叶以来,许多科学家从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神经学、语言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又产生出一些新的交叉学科,比如脑生物化学、脑电学等。对人脑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对左右脑的功能,神经刺激反映过程,语言及感觉区的定位,脑的系统作用,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现在脑科学研究已证明,人脑左半球主要有逻辑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具有抽象的 、分析的和有序的特征 ,是语言的中枢。右半球具有几何的和音乐、美术的鉴别能力,具有直觉的、综合的、形象的特征。左右半球彼此互补。人的思维活动与人脑的生理过程以及物理、化学过程是分不开的。脑科学的进展,使一个又一个曾经被认为是权威见解的观点站不住脚了。总之,关于人脑的研究,有些机制现在比较清楚了,但还有更多的还不太清楚,这是今后人类探索思维科学化的重要课题。

  第四,科学思维方法面临着新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人类在探索思维科学化的进程中,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和已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就已经对许多旧的思维方法提出了挑战。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20世纪中叶前后产生的系统方法和控制论、信息论方法对于丰富和充实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我国正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就使我们继续探索科学思维方法的任务,显得更加紧迫。

  我们通过对人类思维发展进程的初步回顾,可以看到,一方面人类的思维方法是一个不断地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标志着人类思维方法由低到高、由经验思维到科学思维的发展。这个发展说明人类的思维方法是分层次的。较高的层次包含着较低的层次 ,但并不排斥处于 低层次的思维方法的使用 ,比如现在形式逻辑 的方法在许多领域仍是十分有用和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人类思维方法是从静态的、直线的、封闭的方式,向动态的、多向的、(或叫发散的)、开放的方式发展。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思维方法以前的思维方法基本上都是静态的、直线的、封闭的方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方法具有了动态的、多向的、开放的思维的特点。这种变化使人类的思维更具有科学性,更富有创造性 。科学性和创造性是人类思维方法发展的方向和目的 。当然,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方法不是思维方法发展的顶峰,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还将会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