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速读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3:25:21
    第三节 全脑速读训练
            速读是一门特殊技术,要经过专门训练,但我们可以通过普通速读训练,也就是常规训练,来相应地提高阅读速度,这种训练每个人都可以自我进行和检验。
    1.扫读训练
    为了较快地获得有用的重要信息,加快阅读速度,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可以运用扫读的方法。这里扫读即扫视阅读内容,从中发现重要信息,如果我们需要查找某些特定内容,运用这种办法最为便捷和有效,它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快速发现目标,达到速读的效果。
    扫读有些类似于走马观花,但马不能走得太快,花也要看清楚,有的时候甚至停下来仔细观赏一番,所以扫读并不是一扫而过,什么也没留下来,而是扫有所得,扫有所获。因此必须要掌握扫读的一些原则和技巧。
    ·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扫读,应事先心中有数,扫读的时候就有目标可循。
    ·扫读时仅仅围绕着所要回答的问题展开扫描,有些类似于军用雷达对目标的    搜寻。
    ·了解和掌握自己所要扫寻的内容以及它所具有的某种反应形式。
    ·在对阅读材料进行扫读中,快速移动视线,捕捉所要回答问题的某些线索。
    ·在目标物被发现之后,就可以终止扫读了。
    ·把注意力集中地放在扫读到的目标物上,大脑进行加工,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程序进行扫读训练,也可以把它们直接运用到实际阅读中去。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快速检阅电话簿、手册之类的印刷品。用扫读报纸、文章等来进行扫读训练、用学习资料
    进行训练或实际应用,都会提高扫读的速度、水平和质量。
    2.导引训练
    导引训练就是用手指导引阅读文字,这是用来训练的一种技巧,实际读书中并不要求用手指导引,这种用手指导引的方式可能还会减慢速度,但是用它来训练却是一种好方法,它也可以用来帮助人们纠正某些读书出声、视点回归的不好习惯。
这是很简单的一种方法,用手指引导视线,在文字上移动,手指移动的时候视线跟着移动,但头不要随着转动。
    这种训练能够有助于以手指带动眼球移动,加强理解、记忆,避免视线回游,加快阅读速度,开启心智等,可以按下面的方法来训练:
    ·眼睛跟着手指往下移,手指要在文字的下方,不影响视线,手指移动的速度要和眼球移动的速度同步,不要一快一慢。
    ·阅读一页结束的时候手指将要移往下页的开始部分,这时可以用左手来引导阅读,右手翻卷书页,也可以换只手来做,即用右手引导,左手翻书页。自己觉得怎么方便、顺手就怎么来,但要两手配合使用。
    ·眼睛随着手动,眼睛可以阅读手指左侧的文字,也可以阅读右侧的文字,也    可以阅读上方的文字,但不宜阅读下方的文字。
    ·手指在导引阅读中碰到疑难问题等,速度可以降下来,让大脑在这些问题上有时间来加工处理。
    ·手指导引阅读尽可能避免漏字、漏词和漏词组等。
    ·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可以快速导引。
    3.反向导引
    反向导引是与上面正向导引对应的一种速读训练方法,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训练方法,现在的印刷品大多从左到右,所以手指导引也是从左到右训练的。
    在这里就不同了,打破传统的阅读习惯,但也并不是说每一行都是从右到左反着来,而是在读上一行结尾时视线不要回到左侧,而是移动至下一行从右到左,到了左端之后,往下再从左到右,到右端之后,再往下从右到左,让视线在阅读材料时呈“3”状游动。
    由于它节约了眼睛的来回运动,每动一次都没有落空,也就大大节约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速度。
人们在这样训练的时候可能会很不习惯,做起来也不方便,由于这样打破了传统,又打破了文字从左到右排列意思和从左到右展开的格局。因此有一个适应过程,多练习就可以适应了,习惯都是渐渐养成的。
一旦养成了习惯之后,这种阅读并不会损害理解力,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加集中注意力,进一步理解和加深记忆。
    4.推断训练
    人们的大脑具有压缩和选择信息的巨大功能,这也正是人类吸收信息的特点所在。虽然我们在读文章时没有从头到尾通读,但是可以找到重点,做出判断,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所谓的推断就是快速地从文章中找到关键词、语意群和主要意图,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这种推断阅读可以极大地压缩文字数量,加快对文章的理解。
平时可以用一些报纸和阅读材料进行训练,经过一定的训练,对获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就可以运用到实战中去,这种阅读适用于读文学作品或某些有特定要求的文章。
      5.程序训练
    按照一定的固定程序来进行阅读训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展开阅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我们说过大脑具有对信息选择吸收的特征,在处理这些信息时,我们的大脑同样有相应严格的程序。
    大脑能否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对获得的资讯重新编码是速读的关键所在,固定程序阅读方法,正好符合这一特点。固定程序阅读内容按如下步骤进行:
    ·文章或书的题目;
    ·文章或书的作者;
    ·出版者与出版时间;
    ·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
    ·文章或书反映的重要事实;
    ·写作特点或者具有争议之处;
    ·新的思想以及启示等。
    怎样在阅读时实施以上七步?
    首先,牢记以上各步的具体步骤与要求。可以把它们先写在纸上。
    第二,对照以上每一条,从阅读材料中把有关的资讯接收下来,有的放矢,效果比较明显。放在阅读位置的前面,对照施行,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第三,筛选阅读过的内容,选择七个步骤中提出的要求资讯,对重要的内容加以重点阅读,无关紧要的可以一带而过。
    第四,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分析与对比。在阅读的同时加以思考,我们可从中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获得什么样的启发。
    第五,在完成阅读之后,参照阅读程序,具体落实是否完成了任务,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比、研究,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
    第六,良好的固定程序阅读习惯,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在遇到比较艰深的内容时,也可以顺利阅读和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回读。在必须回读的时候,可以在完成之后再进行。
      6.理解训练
    这里的理解指的是速读理解,既要理解又要求有速度,因此,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平时理解知识停下来细嚼慢咽,有时甚至反刍,但理解上去的同时,速度也要上去,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进行良好的训练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所有的速读都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仅有速度,没有理解,这不是速读。如果片面地追求速度,将会影响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那样即使速度再快也是没用的。因为这样的快没有价值可言。所以在速读训练中,就应该把握好理解和速度的相互关系。
    通常,我们的速读理解力在70%左右。通过系统的训练,每个人都会达到这样的目标。如果我们把理解力保持在99%~100%,那样并不是正常的情况。因为它表明我们失去了速度,过于注重理解,所以是不合适的。
    如果理解力保持在这样的高度,阅读速度也可以跟上其他人的话,就表明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应该摆正速度与理解的关系,获得理想的速读效果。
    通常我们进行阅读训练,不需要追求100%的理解,比如我们在读一份报纸或杂志时,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理解它的全部,我们只要求获取它们中间的“干货”,丢弃中间的水份。
    大家知道,文章的作者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段阐述某一件事。
    对于速读者来说,我们只要抓住中间最实质性的内容就够了,而不需要从头到尾全盘吸收。因此,我们在速读训练中,既不能片面地追求高速度,也不能片面地追求理解,而是让速度与理解保持在适当的比例上,使自己获得比较高的阅读效率与效果。
      7.线式训练
    线式训练是速读训练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后面的直读、面式阅读训练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线式训练很重要,不能跳过这个环节去直接进行下一步训练,这样效果不好。从线式训练往后的速读训练技术性都较强,最好是有专业人士指导进行,但也可以自我训练。什么是线式阅读?即扫读时以词组或句子为单位捕捉一个词组、一句话或一整行的阅读方式。
    因此,它的阅读速度较快,数量较大。要实现速读就要改变阅读习惯,由一字、一词阅读,变为一句一行阅读。
    扩大视野训练是采用线式阅读法的基础训练。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的视线可以认清主视区的文字内容,主视区以外的次视区较为模糊。
    在主视区里读、记、理解同时进行,而次视区只能在眼动的时候才会快速扫过。在上一次眼动过后,下一次眼动可以完成读、记、理解,进入新一轮的阅读。如果阅读的视角大,视区大,视野的单位也就大,实际的范围也就扩大了。
    我们可以把阅读的主视区放在阅读对象中信息量大的地方。通常信息量大的区域分布在开头、中间或结尾的地方。主视区放在哪里并不太重要,不过我们把主视区放在文章的起始部分,相对地对速读较为有利。
    我们在线式阅读中,眼停与眼动交替进行。我们想要加快速度运行,就要快速地移动视线。利用眼停时尽可能多地抓取文字资讯。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这样的训练,快速移动视线,增强眼睛的活动能力,同时加大抓字功能,促进我们的大脑皮层中视觉神经的兴奋度,排除下意识的语言活动。
    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需要把文字信息转换成语言信息传送给大脑,应该避免这个复杂过程的出现,把文字信息直接输送给大脑,让大脑直接加工信息,即一步到位,大大减化了中间程序,也大大提高了速度。
    阅读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眼睛运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阅读的领悟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的过程。一眼可以读多少个词,对阅读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最为关键的还是思维过程的速度,因为整个思维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加以处理。
    根据完形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认为,我们在思考一句话的时候,把某种意义单位定形为“格式塔”,大脑对材料的加工是按照意义单位加工的。它要求我们在语言材料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去搜寻,而是在词组、句子或段落中去搜寻,就是说驾驭更大的完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线式阅读训练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练习词语。即一个词一个词地阅读,先是从两个字的词开始,然后不断增加到三个字词组、四个字词组、五个字词组,一直到九个字词组。
    通过对词语的阅读训练,减少眼停的次数,不断增加眼睛阅读的次数。可以渐渐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它是速度训练的开始,必须要反复练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可以用两字、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层层递进进行练习。
第二步,句子速度。我们通过第一步的训练,已经收到初步的效果,继续往下练习,便会有更好的效果。第二步练习主要是句子练习,它要求我们一眼读完一个句子,并且能够了解它的意思。
    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再不断地加大难度,练习较长的句子或较为复杂的句子。这一步同样需要进行严格的训练。
    可以用八字、九字、十字、十一字、十二字、十三字、十四字进行练习。
    第三步,整行阅读。整行阅读练习是让我们一眼可以读一、二句,或者一整行,并且可以了解它们的意思。一行中有一句就看一句,有二句就看二句,有三句就看三句。
    总之,要整行整行的阅读。如果一行中句子还没有完,就要连起下一行的文字,也就是要把句子作为完整的结构来阅读。
    整行阅读是进行多行阅读的基础,真正掌握了它,才可以做到一目多行,或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
    可以用十六字、十七字、十八字、十九字、二十字、二十一字、二十二字、二十三字、二十四字进行练习。
    第四步,文章练习。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上,我们现在可以进行文章练习。在这部分练习中,要给自己的阅读速度进行测定,然后得出自己的阅读效率。下文是笔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可以用来训练和测试。
  拉纤女    
    时在深秋。
    清晨,在南淝河的大堤上,一个拉纤的女人,拼力走向省城合肥。一只满载的小船,在河里缓缓游动……
    拉纤的女人,约莫30来岁,中等个,额上明显有几条抬头纹,上着阴丹士林蓝布褂,下穿灰布裤子。纤绳越过头部斜倚左肩,在肩和有弹性的胸脯上咬出一道不深不浅的沟痕。
    她没有伏尔加船夫的强健,也没有嘉陵江纤夫的沉雄;只是默默地一步一个脚印,坚韧而自信。看上去,她不优雅,也不恬静。但是很美,很动人。
    她用力和角度凝成活脱脱的雕像。蓝天、白云、空旷的岸野,勾勒出她坚韧而执着的身影——劳动者纯情的境界特征,朝阳笑嘻嘻地扑在她身上;晨风与她结伴同行;河水用朦胧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她;船上布帆似乎为她翩翩起舞。这一切,烘托出一个流动的立体的不是艺术品的艺术品。
    人们痴迷、倾倒于古今如雷贯耳的女名士,没有人知道和注意她——拉纤的女人。
    可见,现实的并非都是合理的。
    “呜——呜——”,这时,一艘火轮从后面驶来,鸣笛——减速——致意,以免掀翻小船。左舷上,一位年轻的妈妈举着小儿子的手,挥了又挥。象在问候,火轮又“突、突、突”地扬长而去……
    小船在浪波上荡了几下,随之复归平静。
    纤女抓了把汗,摔在地上,侧身向这母子招了招手。
接着,她陷入沉思——也许在想责任田里的胡萝卜该收获了;也许在想这船粮食拉进城,有个好价钱,可别忘了,给年迈的婆婆捎回两筒麻饼、一袋奶粉;也许在想女儿该上课去了,将来说不定也要乘这艘火轮,不,比这更神气的什么轮去省城上大学呢!
    她躬身奋力向前走去……
    她的汗滴与血液,眼泪与乳汁,期冀与追求,爱与恨,都和熏黑的土地,清冽的河水溶在一起了。没有被世纪遗忘的痛苦和惆怅。她知道:停步,意味着人倒船退。
    一条纤绳,就这样伴随她走向生活。
    公元前男性的腓尼基水手们,赢得了世界的垂青。继而张骞、郑和、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完成了一代又一代里程碑式的推进。他们可曾知道,公元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会重温那种近乎童话的浪漫和严峻!喜剧过了头,便是悲剧。
    不是吗?那片凌风的帆,不遗余力地提醒着:
    女人,是属于“华尔兹”、“美容霜”的。
    可她,却属于一尾小船、一索纤绳和一路的风霜与艰辛。
    电子信息时代的人们,不要忘记她吧——一个富有献身精神的女儿、妻子、母亲。
    秋光感动得流泪了,秋风、秋水脉脉含情。鸥鸟们殷勤地歌唱,为拉纤的女人——壮行。
    我们年青的共和国,也在拉纤,从时代的黎明中起步,默默地走向希望的地平线……     该文字数:   (字)
    阅读时间:   (分钟)
    阅读速度:   (字/分钟)
    理解效率:   (%)
    阅读效率:   (字/分钟)
    8.直读训练
    直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使用,但有些速读高手却经常使用这种高效阅读的办法。
    掌握这种办法之后,阅读的速度可以极大地提高,而且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效果也很好。所以应该下一番苦功夫进行训练,以便掌握这门技术。
    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是直读法呢?即在眼睛停留的时候,尽可能地获得较多的信息量,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速度。对于阅读高手来说,他们的眼睛投视区域有较大的余光区,他们的眼睛顺着书面的中心线作上下垂直跳动,在文章里面迅速地抓住关键词,这种方法便是直读法。
    直读法是对传统的横向读书方法的直接冲击,改变了人们传统上的阅读习惯,其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在直读的过程中,眼睛大多集中在每一页的中心部位,这样便于能够看清该页的全貌。我们知道,让眼睛做上下垂直运动阅读,难度较大,因此,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才可以达到。
    刚开始训练时,我们的目光随着每行的中心往下移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眼睛灵活起来。我们在前面也做过这样的训练,其实在直读过程中,我们的眼睛并不是一直沿着中心线往下移动。
    刚开始时是这样,但后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其视线经过的路线并不是垂直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顺着某一行做相应地移动,从而可以较好地吸收有用的资讯。
眼睛在运行过程中“自作主张”,由于大脑追寻有用的资讯,而作出临时选择,它让眼睛、视线与固定点落在关键词以及与关键词紧密联系的概念群(区)中。
    直读法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可以运用垂直阅读法,阅读报纸上的有关文章。这样每天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
    第二,进行遮盖练习,可以用眼睛自上而下做垂直运动的阅读,不过要把阅读文字每一行开头和结尾的两个字遮住,但是仍然需要回答问题(在不去理会被遮盖住的部分文字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任务);也可以在文章的首尾部分遮去三个字,只阅读每行的剩下的中间部分。
    如果因为遮盖过多,速度较慢,那么可以把垂直移动的速度适当的降低,这样就可以理解内容了。
    第三,做这样的练习可以按以下几点去操作:
    ·准备10本左右的书籍,每本以50~100页为好,开始的几本可以在书的中央从上到下用铅笔画上一条线(因为用铅笔画事后可以擦去)。
    ·每天坚持阅读一本50~100页的书籍,每一页的阅读时间大约为15秒钟,要长期坚持下去。
    ·用6~7天的时间,用眼睛上下垂直的方法阅读1~2本100~150页的书籍,每一页用15秒钟,在阅读时要尽量掌握读过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每一本书的时候,都要坚持从头到尾,知道了书的总页数,就可以统计出阅读该书所花的时间,通常每一页需要15秒钟,读完以后把下面的内容写出来:
    书名、出版机构、页数、章节、标题、主要内容以及书中写到的最深刻与最有趣的事情。
    9.面式训练
    速读的最高水平就是面式阅读,真正可以做到一目十行、一目一页。我们前面举的张松速读曹操兵书的技术就是这种面式的阅读技术,只要训练得法,加上相应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掌握好这门“神通广大”的技术。
    面式阅读在快速阅读经过不断的训练之后方可进行,它是一种更高级的阅读训练。
    什么是面式阅读呢?即把一层文字、一段文字或整页文字当做每次眼睛停顿的注视单位,这种阅读的方法就是面式阅读法。
    面式阅读法在眼睛停顿的时候抓住的字数量多,一眼看清一句、数句、一段、数段,乃至整个页面。由于其视野比较宽阔,眼睛停顿的次数比较少,因而所花的时间大为缩短,阅读的速度大大提高。
    我们前面已经做过多种训练。此时,眼球可以灵活自如地运转,文字群可以清晰地在视野中出现。
    如果我们在进行扩大视野训练时,努力达到一目抓住一页的文字群,视野可以遍及一页书面材料的各个角落,自然可以了解该页的大致内容。因而实现真正的高效速读。
    我们采用面式阅读法,尤其应该把握好自己目光运行的路线。我们的阅读以页为单位,眼球的注视点通常放在书页的中心部位,让眼睛的余光洒向整页文字。
    如果我们阅读以段为单位,则应该把目光投注在该书页的中心线部位,垂直地上下移动。以便于我们的视线范围能够囊括该页书中心两侧的其他文字。也就是说,扩大了视线广度和有效的视读范围。
    尽量避免眼光在文字的左右两侧往返扫视,这就有效地缩短了目光运行的时间以及路线,从而实现快速阅读的目的。
    采用这种面式阅读,在每一次眼停的时候,吸收的文字、资讯较多。不过,我们不必没有选择地兼收并蓄,全部接纳。
    面式阅读法获取有用的资讯,这一点同其他快速阅读是相同的,它要求我们把注视点投射在文章的精华之上,这也是我们理解的重点。
    如果我们结合其他快速阅读法,积极地运用各种思维,把句群知识、段落知识、文体知识、综合知识、通俗知识和关键词语作为重要的线索,开展丰富的联想、猜读,从而敏锐地予以判断、推理,便可以对该文字的主要内容加以把握,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一部分里,将介绍一目十行、一目一页速读法以及扩大视野训练法。
    1.一目十行
    我国有一句成语叫“一目十行”。一目十行并不是真的每一目都是十行,而是指一目接触一段,实际上就是一种面式阅读法。所以说,一目十行是高级的快速阅读法,它让我们一眼就能抓住较大范围内的文字内容。
    所谓的“一目十行”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运用各种技巧抓住文章中重要的资讯,摄取其精华部分,从整体上把握与理解。因而,如果我们的知识与经验较为丰富,那么阅读理解的能力就会较强,一目十行就比较容易实现了。
    在“一目十行”训练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增长知识与经验,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还可以提升我们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意会、领悟、直觉等思维能力上再提高。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的能力,做到一目十行。
    “一目十行”不仅速度快,而且比慢读更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与理解所阅读的材料。“一目十行”要求我们眼球迅速运转,多行文字由一眼扫之,与大脑吸收与理解的节拍同步进行。也可以一眼对多行文字加以处理,同时,大脑予以配合,它实际上是靠扩大视野即视读单位来完成的。
    通常我们在精读某个知识资料之前,采用这种“一目十行”的方法,可以从总体上对该知识材料有个大致的了解,给后面进行研究创造较好的条件。
    如果我们经常采用这种“一目十行”阅读法,在日常生活中吸收资讯,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增长见识,同时,又可帮助我们训练速读技能。
    “一目十行”阅读法并不是适合阅读所有的文字材料,采用这种方法主要目的是寻找到某些有用的内容,从而快速判断有没有必要加以精读或采用其他阅读方式。
    2.一目一页
    一目一页是快速阅读中的最高形式,是难度最大的一种技能。一目一页阅读法是什么呢?它是指眼睛在页面中的某几个点上短暂地停留中快速抓住该页文字材料的大意内容,采用这种类似于全景摄影式的阅读法,把整页的文字材料纳入视野。
    对于某些专业书籍或者是围绕某个共同论题的文章,要选择出具有不同意义的内容往往用一目一页阅读法,但它通常比较适用于通俗易懂的文字资料。在预习、复习过程中可以借用它来找寻、挑选各式各样的恰到好处的参考资料。对于人们阅读消遣性内容的图书、报纸、杂志等文字载体也较为合适。
    通常,我们知道一页纸上有若干段,少则两三段,多则七八段不等,采用一目一页阅读法,一眼可以解决一段,那么两三眼或者七八眼就明白了该段的重点内容以及段落大意,获得该页的要点,从而获得该页的主要内容。
    掌握这种一目一页的阅读法难度最大,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通过合适、合理、有效、严格的练习与训练,渐渐地拓宽有效的阅读视野,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抓字能力增强,各种速读技巧运用自如,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就能最终实现这种最快速度的高级阅读能力。

第四节 加强你的速读力 

 

     如果掌握了前面的速读训练方法,再进行良好的训练,那么阅读速度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如果再对其他的一些速读专业技术进行良好的训练,则效果会更好。如何才能够知道自己的速度是否上去了,很简单,只要做个测试就明白了。
     现在大家可以对以上的训练做个总结,看看自己的速读能力如何,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有没有进步,进步有多快,是否实现了速读的目标。
     在测试之前,大家可以再对着前面各部分的练习内容演练一遍,有些类似于比赛之前的热身,面式阅读之前的技术相对容易掌握一些,而面式阅读难度最大。
     如果一时还达不到,不妨暂时放一放,先用线式和直读技术也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在线式和直读技术掌握牢固之后,再进行面式速读训练,多花一些时间,甚至请专业人士指导加强练习,就可以不断进步,最终掌握面式阅读技术。
     达到面式阅读这种速读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阅读能力最强的体现。他已经不是普通的读者,而是具有高超速读技术的拥有者,对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极大的便利,带来神奇的效果。
     对于测试,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由他人帮助自己选择适量文字的文章,旁边放上秒表或时钟,看看自己每分钟达到多少,能够记住的比例是多少。
     可以每次测试3~10分钟,分三篇文章来进行,总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取3次中的平均值,这样比较容易接近实际水平。
     刚开始测试时,文章可以简单一些,继而可以运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来测试,但也不要难度过大。
     但是掌握了速读技术,尤其是用来阅读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书刊,会比普通人速度快得多,效果好得多,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进行阅读测试要以能够保证获得比较好的理解效果为原则,不要光顾高速度,而没有理解,这种高速度不是不好,而是很不好,根本没有用。
     如果测试结果出来后,自己成绩不太理想或者进步不大的话,不必灰心,虽然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但是坚信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别人能学会自己也一定能学会,之所以现在还没达到,是因为功夫没有下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不去磨,怎么会成针呢?只要方法对头,经过严格的训练,自然而然就能达到目标。人们往往求胜心切,希望一朝一夕马上来个质的飞跃,这不大可能,古人说“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
     世界上哪一门高超的技术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很多大的成果都是一点一滴集中起来的,速读训练有的人1~3个月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而有的人可能要3~6个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不同,因此会有时间上的差异。过于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弄巧反成拙,所以要有耐心,一点一点积累。
     朋友们不妨去做做俯卧撑,刚开始做时,可能做上几个就不错了,练上一段时间,再每天增加一个,一个一个加,一天加不了一个,两天加一个或若干天加一个也可以,这样日积月累,最后的数量可以达到上百个甚至数百个。
     奥运会中那些世界冠军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练成,达到人类某个项目的顶峰。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的“六朝元老”、44岁的射击名将王义夫在时隔12年后再夺奥运会金牌,他的事迹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试想,以他那44岁的“高龄”,拖着多伤多病的身体,还能在世界众多名将中夺魁,是多么地不容易呀!平时无数次举枪、无数次的瞄准、射击多么单调,多消耗体力呀!然而他坚持下来了,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他们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的毅力和方法确有过人之处,所以不要迷信别人而小看自己。速读是一门技术,只要努力,完全可以掌握。
     如果自己测试成绩不够好,那就应该继续努力,找出训练中的不足,多加练习,成绩自然会上来。
     如果自己成绩已经比较好了,但也不能骄傲自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总是虚怀若谷,谦逊朴实,厚德载物。
     经过速读训练,如果能够达到每分钟1500字左右,就应该比较好了,能达到3000字左右的水平,那就是速读高手了。
     在全脑学习中并不提倡一定要读得飞快,关键是能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把速度搞上去,养成良好的快速读书习惯,这也正是全脑速读的根本目的所在。
     要想加强你的阅读力,就要先具有阅读的动力。阅读中的动力决定了你的阅读量和各种不同阅读技巧的运用。本书增进你阅读动力的练习是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阅读实践以提高你的阅读效率而设计的。这些练习的安排,目的是为了帮助你学会准确而迅速地掌握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如果这样做了,你就会发现,你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阅读任务。
     练习要求:
     1.阅读下面的故事,弄清故事所说的内容。
     2.快速度、紧张阅读。记下阅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计算一下所用的阅读时间。
     3.回答问题:必须在5分钟或更少的时间里读完下面的材料并回答后面所有问题。

胆小鬼

    乔西亚·克勒伯特利很容易给人们留下一个傻子的印像,但,他并不是一个傻瓜。特别快车一直以每小时70英里的高速飞驰着,汽笛迟迟没有鸣响。离轨道上的乔西亚只有100码的时候,火车紧急刹车发出了尖厉的声音,但它已经控制不住、不可能在四分之三英里处停止行进。死亡的威胁正沿着轨道呼啸而来……
    站台上持有月票往返上班的乘客紧急地向乔西亚呼叫:“你快跑开!慢车道上安全!”乔西亚虽然还有时间可以跑出快车道,但是,他正看到了前面即将发生的一场灾难。
    在他的正前方有一个小男孩,手里提着鱼杆,可他的脚却被铁轨交叉处的木板牢牢卡住了。对这个孩子来说,死亡的威胁已顷刻即至。
    在人们惊慌的喊叫声中,小男孩甚至也意识到,乔西亚应该自己跑出快车道,而不必再去拉他。小男孩看着乔西亚,乔西亚却面带笑容地看看小男孩,摇摇头表示拒绝。
    一个小男孩和世界上最胆小的人即将走向死亡。
    在那令人颤栗的最后时刻,乔西亚用尽仅剩的一点力气,挺起一只脚,撑在交叉处的铁轨上,拼命地去拉那男孩。忽然,一个念头闪过乔西亚的脑海:此时此刻,是不是他的末日已经来临?
    乔西亚从未像现在这样地想到过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是一个胆小鬼,而且自己也明白这一点。
    每天早上,他都收听无线电气象预报,如果在他听来,觉得天气稍有不测之时,照例带好雨具。他头戴用塑料薄膜包好的帽子,时时刻刻就怕雨淋湿自己。雨下得特别大的时候,乔西亚还要在薄膜上遮上一张报纸,唯恐大雨会淋湿帽子。他每天早上搭乘8点14分一班的车子。除了假日以外,30年中,他从来没有误过班车。他每天早上带着雨伞和帽套,常常成了车站上大多数人谈笑的话柄。到了车站,人们都把自己的车停放在铁轨东侧的停车场,然后,踏上轨道之间的木板,穿过铁轨,走向站台西侧。那些废弃的木板原来铺在那儿是供邮车用的,现在是好久不用了。其实,站台里还有一座供行人用的天桥。可是,除了乔西亚,再也没有别人去走那座天桥。
    这天早上,乔西亚同往常一样,登上了阶梯,然后慢慢地下了天桥,走到了站台的人群中——他们却都是七零八落地各择捷径而来。那个小男孩是最后一个到来,没有注意到进站的火车。他肩杠鱼杆,手提鱼食罐,当走到铺有木板的轨道处时,他一直望着车站尽头的小河。就在那时,他的脚因为比成年人小,一不小心滑进了木板之间。他摔到了,脚被紧紧地卡在木板缝中拔不出来。正在这时,柴油机车的喇叭鸣响了,乘客们震惊得都呆站着。只有乔西亚朝着满载钢铁的火车迎面奔去抢救。刚开始拉那孩子的脚时,简直纹丝不动。孩子的脚牢牢地卡在里面,越卡越紧,这时,如果折了孩子的脚而能把他抢救出来是惟一有效的办法,那么,一个强壮的男子汉或许也就这样做了。可是,乔西亚骨瘦如柴,身高仅5英尺,体重不过120磅,用尽全力,只能拉动一点点。
    他把脚死命地撑在岔道的铁轨上,旁观的人紧张得连气都透不过来。突然,那孩子的脚被拔了出来,乔西亚跳了起来,又一下子把孩子推出了铁轨。正在这一刹那间,特别快车在离开他们只有3英尺的快车道上呼啸而过。火车司机一面松开刹车,让火车快速行驶以保证准时抵达下一个站头,一面拼命挥手,向乔西亚致敬。
    这时,那些每天早上冒险横穿铁轨不走人行天桥反而嘲笑乔西亚的“勇士”们,围住了乔西亚,欢呼着,拍着他的肩膀,纷纷赞扬他。接着,慢车进了站台。
    虽然,由于乔西亚奇迹般的非凡勇敢,一条生命得救了,可是人们还得正常工作。乘客们开始陆续登上火车,一位认识乔西亚的近邻,正待上车时转身问了一个大家都有点迷惑不解的问题:“岔道上的铁轨,是吧,乔西亚?我们都看到了这一切,你的脚蹬在那条铁轨上……为什么你居然没被当场压死?”接着,他指指乔西亚的脚,低头看去。
    乔西亚脚上穿着一双胶雨鞋——胆小鬼的标记:仅仅因为电台广播员提到那天早上可能有阵雨,他便事先采取了对待无情天气的防御手段。在阳光照耀下,他的那双胶雨鞋让所有的人看了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乔西亚仍和平常一样憨厚,只是站在那儿傻笑着。当持有双程月票的乘客都拥挤着上车的时候,乔西亚突然转身离开了他们,慢慢地走到河岸边。那个小男孩以孩子所特有的专注,正在那儿松开鱼杆上的线,准备往鱼钩上放钓饵。
    “嘿,克拉伯特利,”一个人叫道,“你上哪儿去?你会赶不上火车的!”
    这个30年来准时乘8点14分慢车上班的人,不紧不慢地回答说:“钓鱼!”
    他的回话就像这明媚清晨的钟声。 练习题

1.乔西亚·克拉伯特利面临的主要难题是:
a.如何避免死亡
b.胆小怕事
c.一个小男孩处于危难中

2.大家都笑乔西亚,是因为他:
a.相貌古怪而笨拙
b.总是很有幽默感
c.常常带伞
 
3.旁观者在乔西亚脚蹬岔道铁轨时都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是因为:
a.这条铁轨有电流
b.他们认为他也许会摔倒在铁轨上
c.他们生怕他会折断脚
 
4.那个小男孩遇到了麻烦,是因为:
a.他的脚断了,疼得厉害
b.他的脚在飞速前进的火车前方被卡住了
c.没有人真的想救他
 
5.乔西亚借助什么救了小男孩和他自己?
                                                                               
                                                                               

6.故事结束段中乔西亚的行动告诉我们一点什么?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