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字中的国家与公民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48:48
 据报道,“汉语盘点2009”网络征集的年度字词2月6日新鲜出炉,“被”和“民生”分列国内字、词的第一。此次网络征集评选活动由教育部下辖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今年1月4日正式启动。

  作为一个没有自身含义的虚词,“被”字获此殊荣,早就不是什么惊喜。此前媒体自发评选去年的年度汉字,“被”字已经被列为第一,因为无论从一个字的使用之广,还是这个字所蕴含的意义之深,“被”在2009年的中国都是无字能出其右的。不选“被”字,便不用选2009年的年度含义,这绝非虚言。

  2009年风行华夏大地的“被××”句式,其典型形式是用于语法上不允许使用“被”的场合,如“被自杀”、“被自愿”、“被就业”以及“被小康”等等。一个事关公民权利、应该由当事人自己做主的行动,常常被人代劳,事先未得到当事人同意,事后却被强行指认为当事人的所为,当事的公民身不由己,不但未能行使理应享有的法定权利,还要听任强势者的“话语强暴”,连自我声辩的机会也得不到,如此窘境,除了“被××”句式之外,很难找到更为传神的表述。在这层意义上,“被”成为年度汉字一方面说明了权力的横蛮和强势者的滥权,另一方面也说明民众对权力和强势的质疑和责难。

  不过,话得说回来,公权力机构的横蛮非自今日始。明明强收了你的钱,还一定要说是“自愿”,这在今天单位发起的捐赠场合仍不鲜见。寻租之时更连说都不用说,因为从来就没有不自愿交租的。至于听说收入增长,应该高兴还来不及,从“粮食放卫星”到后来永远“形势一片大好”到近年来各地GDP和增长速度的加总,始终大大超过国家统计数据,也都司空见惯。

  同样的情况,到2009年既未见减少,也未见减轻,为什么却“被”字盛行?从过去见“被”不怪,对“被”没有感觉,或者有感觉也不敢言“被”,到现在遇“被”则鸣,这中间是什么东西在变化?有人归之于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有人归之于权利对权力的抗争,都有道理。但“权利意识的觉醒”也好,“权利对权力的抗争”也好,背后都要有一个决定性因素,那就是公民与政府乃至国家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公民个人层面,就是公开主张自己的表达权利;反映在舆论层面,就是以“被××”句式泛滥为形式的要求话语自主;反映在政府政策层面,就是“民生”占据了突出的地位,虽则先出现在文件表述上;反映在更深刻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层面,是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下一步发展的现实动力,国家和国民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进而在一般关系上,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事实上,“被”成为2009年度汉字的意义不在于“被”获得这样的地位,而在于“被”首先是在民间获得了认同,然后才获得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这样有权力背景的研究机构和像“商务印书馆”这样的主流出版机构的承认。自网络盛行以来,虚拟的草根世界同权力主导的现实世界,常常是“黄牛角水牛角,各管各”。在面对带有抗争意义的事项或场合时,主流机构擅长采取视若无睹、听而不闻的方式,这是最熟练,也最稳妥的应对策略。在以自己的行为激发了网民想像力,丰富了“被××”句式的行政机构或官员中,有不少都是这样做的。

  然而,恰恰在最具抗争色彩的“被”字中选年度汉字一事上,我们看到,主流机构接了民间意见的棒。对此,人们更愿意理解为权力机构的“被”状态,即承认“权利对权力的抗争”的合法性,如是,则国人有望从“被”状态中解脱,可以期待在随后的岁月里,依据法律,有更多的机会发出声音。但是否也可以认为,官方机构此举,是在寻求在“权利对权力的抗争”中的话语乃至现实的主导权,“你有权利表达,我有权力认可”,“被××”不过就是一个词法不通的句式而已?如果这种看法能够成立,那么“被”字当选2009年度汉字象征的应该只是开端,而非终结。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