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慈善事业不仅仅是富豪的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6:20:08

 
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年9月23日,国学传统与现代文明——第三届世界华人精英会深圳论坛在深圳观澜盛大举行。新浪财经独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以下为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先生发言:
王辉耀:谢谢主持人,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南方人物周刊关于“中西慈善源动力差异思考”的论坛。我认为目前在中国慈善事业开始升旗,随着我们GDP的收入达到了1700美 元,这个现象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今天这个场合,由南方人物周刊举办这么一个论坛,我觉得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从我目前兼职的单位来说,欧美同学会还有欧美同学会商会,包括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都是一大批的海外的回国人员。欧美同学会有90多年的历史,目前北京有一万多名的会员,商会是2002年创办的,目前也有一千多名会员。2005委员会是2005年创办的,目前有将近一百名国内高端的留学人员。
慈善的话题非常好,我们前不久欧美同学会举办了大型的活动,从商会的角度来说我们也搞了一些活动,比如过去的连续三年我们举办的慈善委员会来做慈善的活动,有一些具体的实践。
今天我想讲的是根据这个话题,中西慈善源动力渊源的比较和文化现象的比较,美国有一个很著名的人文学家卡耐基曾经讲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刚才大家谈到比尔盖茨和巴非特,这是一个很好的注解。今天上午我从北京过来的时候,飞机有一个报纸上登克林顿美国政府的前正要,他募集了57亿美元的资金会,英国的一个公司总裁捐了30亿美元。包括政府的前正要做慈善,我觉得确实是一种很新的现象。
我今天想讲的是四点,第一是中国慈善源动力的渊源。人类不论生活在东方或者西方,不论生活在古代或者当代,时空地域民族的差异,乃至文化上的差异,都不能掩盖人类特性需求的一致性和所面临的基本的生存共同性。许多一致性和共同性构成了超越时空地域和民族的界限的人类价值共同基础。
从慈善的角度上善施善行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致上的价值,从中西自古以来都有慈善的传说和论说,虽然表述各不尽相同,但是义礼相近,比如说儒家和佛家基督教文化都含了恒长性的理想和普遍道德行的原则。给社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道德尺度,凝聚了一个无条件的慈善的尺度和人文关怀。每一个人自己生活的同时,也必须尊重他人,爱护他人。
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文化传统,一开始其实就是与慈善有缘,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源源不断的文化主流,核心是讲人,从人趋于善,慈善思想是仁爱为中心构筑的几方面,一是民本思想,大同思想,义礼观,都有丰富的慈善体系。对中国后面的慈善事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是他的仁爱思想,我觉得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仁是孔孟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儒家的观念来看,仁就是爱人,孔子的仁,就是一个道德感情和伦理范围相结合的一个范畴,实现仁,人们必须杨善抑恶,加强道德的修养,他认为仁者应该从孝地开始,孝地为人之本,从孝顺父母开始引出人的善良的本质。中枢之道是个人成人为人之法,孔子讲的是于立而立人,这表明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利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
孟子透过爱仁的表层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在一定的程度上发扬了儒家的慈善观。我们知道儒学的内在精神是求善,他主张先仁性善,并提出人性固有了四个善短,恻隐、修恶、慈善、信非,其中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火堆的动机之所在。孟子看来,所有的仁爱之举都是发自人们的内心深处,所谓仁,人心也。孟子的仁也就由恻隐之心的道德感情直接发展为道德行为,并且把仁与理建立在慈善之心的道德上,使之成为一种趋善的道德精神,这种求善的精神也是孟子思想道德中所蕴含的因素。
民本的思想,中华民族自古有民文帮本的思想观念,孔孟做了深刻的阐述,从而使民本思想成为儒家的重要思想,民为贵……君为亲。包括荀子也进一步提出,君着舟也,老百姓仁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总管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很容易发现,儒家的民本思想涉及到历代的生活,成为历代王朝统治实行种种汇民政策和思想渊源。
一旦发现祸害,有些人会通过种种慈善措施来扶及大众的灾民。
还有大同的思想,儒家的大同思想的形成也是孔子主张的财富均分,反对贫富悬殊有关,包括论语里面的记事,闻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孔子看来,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财富、分配、均等是最重要的,物同一体,无贫富差距人们才会和睦相处,才是好的社会。这中天下为公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很深远,包括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表明了这种思想,许多人致力于济贫扶弱的社会慈善活动,以期形成天下一家。
除了上面所讲的中华慈善渊源的民本大同思想之外,第四个方面就是儒家的义礼观也是中华慈善市场的一个方面。孔子认为只有君子才能超越眼前的利益成为道德的典范,甚至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到对人的生命的中极关怀的高度,这是受到儒家义礼观的熏陶,所以说很多古代的儒者大多重义倾利,积极开展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包括近代的,包括这些晋商和浙商等等,都有这些慈善的举动,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以上讲的是中国慈善的文化渊源。第二个方面谈谈西方慈善文化的渊源,我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我认为西方的慈善渊源是基于一种西方的宗教的文化,包括特别是基督教的文化,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成为这种精神的支撑和价值的根基,效法耶稣季度自觉培育形成了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博爱,罪感,谦卑和忏悔的道德情感,并推动了现代西方慈善事业和福利事业。
基督教作为一种带有浓厚道德色彩的宗教,他从诞生时就极注重培育信徒道德信念和情感。第一个是博爱,基督教称爱人如己是季度启示的两条基本戒律之一,人员之间应该少有仇恨,甚至仇敌也应该得到帮助和宽恕,人人相爱如兄弟姐妹。爱上帝,也爱你周围的人。耶稣还特别强调对弱者的爱,他不嫌弃罪人,也包括不嫌弃其他这些被社会遗弃的人。所以他们这种博爱,超越了民族肤色阶层和性别文化的国家的界限,带有浓厚的普世主义的色彩。
第二是罪感,人的本性是好和善的,但是基督教看来,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上帝驱逐出来以后,人都是原罪,每一个人都有负罪感,以信仰上帝保持道德的崇高境界,慈善成为一种赎罪的行为。
谦卑,道德情感的谦卑之心,使少有子高自大的心态来践行自己的信念,比如行为心胸坦荡,从行善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同时也保持一种行善的一种积极的心态。
相比之下,在强调宗法时等级的中国,谦卑的感觉是比较少的。回顾中国历史,即使把视为道德理想人格的孔子等圣贤也缺乏这种基督教里面有的谦卑,比如说在孔子他的仁爱是局限于宗法等级的框架之内,主张爱仁必须巡礼而行,所以有时候对卑微者的爱体现得不够。
基督教的原罪说在一定的仪式上所产生的人之初性本恶的观念,罪感文化,同中国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刊例,为了救赎罪恶,人人都要相信上帝派来的耶稣来赎罪,只要顺应上帝的一切安排,灵魂都能升入天堂,否则在世界末日会受到审判会投入地狱,把救赎的希望寄托在上帝的恩典上,某一种角度上基督教的博爱和慈善也是人类的一种升华和上帝宗教的一种考虑,这是基督教宗教的一种慈善观。
中西慈善文化的现象比较,从基督教的思想传统,由于他重视的程度比较早,现在西方人慈善不仅仅是一种事业,而且是一种文化,比尔盖茨捐款是一个很著名的典型,是很独有的现象,首富做这种善举。对比中国来看,目前还是在起步阶段,你比如像  福布斯2005年中国富豪排行榜和中国十大慈善家排行榜比较,十大富豪排行榜没有一个登上十大慈善家的排行榜,和国外的富人的善举相比相差甚远。根据福布斯统计,十年内美国符号对各类慈善的捐赠总额超过2千亿美元,最富有的20%的富人捐的钱站所有的钱的三分之二。根据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到2004年底,中国慈善机构获得的捐助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2004年中国GDP的0.05%。美国同类的数字是2.17%,英国为0.88%,加拿大为0.77%。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处在一个非常起步的阶段,中国的富豪还处在第一代的慈善培育期。
包括向慈善遗产额的分配方面,在美国的近十年来,美国慈善机构受赠的遗产额平均每年增长15%,2000年达到了120亿美元,美国现有的328万百万富豪中有60多万人准备把自己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前些年美国流行一种死后把千金散尽的文化,有一本书也是相关的内容,非常流行,就是到你死时候要把你的钱捐出去,或者花掉,这也是他的一种文化的表现。
相比以上这些中外文化的差异,比如说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文化的慈善渊源和现时回报的差距,我想确实中金有一些原因,或者是有一些这些方面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讲讲中外慈善方面,在中国方面缺乏的一些原因表现在什么地方。实际上中国人不是说没有善心或者是慈善不多,但是确实中国也有他自己的担心,首先对生存资源一种激烈的争夺,中国人均生存资源本身非常贫乏,而且尤其在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还很不完善,个人发展机遇和权利极不均衡的背景下,在一些基本生存的要素上,如人生的起点,生态空间,居住环境,疾病威胁,所受教育,发展机会,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公正或者是不公平的现象。
所以说,由于中国不像西方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辅助的制度,生存就对财产提出了更尖锐、更严峻和更苛刻的要求。面对社会资源眼花缭乱的变换高度速度的转移,人的内心无不充满了焦虑和压力,生存环境的过分悬殊,在中国来说,很多人即使有了钱也会考虑很多的因素,也不一定会做善事。现在中国实际上处在社会弱势群体不断地扩大,目前的社会环境竞争和各种矛盾也日渐增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更需要一种社会的更多的慈善行为,超越政府的功能。比如说在美国,就有很多的慈善机构,或者是慈善基金会做这个事,但是国内这几年刚刚起步。中国实际上九十年代开始起步市场经济,中国原来是一个大政府一统天下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必须是政府、企业和社团,包括适应这个社会团体,三足鼎立。用社团来帮助政府做更多的慈善,或者可以帮助社会做更多的工作。
中国的体制仍然是一种全能型和无限性的硬盘模式,大小的社会公务都由政府职能承揽包办,这样实现不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同时很多的慈善团体和事业就无法展开。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目前慈善方面,我们和西方慈善的发展比较当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目前的行政色彩还是特别地浓厚。中国目前还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社会,这种盈利组织只以盈利为目标,几乎所有的经济组织都有这种行政机构无形的参与或者是附属。作为非盈利机构的慈善组织没有太多的得以独立的滋味和自主权。尽管大家的认识包括社会的认识有所转移,政府对慈善的支持也很大,但是,大部分的民间的捐献仍然被当成是一种政府的行为,或者是一种政府的关怀,或者是救助发给受助的对象。慈善具体的操作过程,政府的干预和主导也是非常地强烈,所以,我认为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多地开放民间的这种慈善行为,鼓励更多的民间机构做这方面的构成。
第二,观念上比较落后,我们在慈善方面还是不习惯向陌生人捐钱,在西方文化里面,他主张博爱,不仅你爱自己,要像爱自己家人一样爱其他人。中国人的道德观念,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原则,导致了中国慈善的分裂性,慈善的原理有时候背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慈善的广泛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不是很符合。还有目前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涉及到国家现行的慈善制度的非常大的框架主体的评价问题。在中国目前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企业的行善没有优惠,目前的企业捐助是不能免税的,跟我们整个政府的管理 信息化,税务的管理和行政的管理都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说这个企业捐款不能免税的话,那么肯定会使很多的企业不重视这个慈善的问题。
第四个方面,我们目前中国慈善组织内部还存在很多内部缺陷,比如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的规模和规范,以及缺乏慈善的号召力,还有慈善事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性亟待提高,包括慈善事业的运行缺乏透明度,慈善公益系统亟待强化。
目前我们慈善的方式比较单一,国外有很多的慈善方式,很多的慈善活动,我觉得在香港这些方面结合得比较好,他有慈善的活动,也有各种慈善的机构,也有各个商会,各个协会,比如慈善舞会等等。慈善舞会在国内就很难开张,我们欧美同学会商会我们两需三年举办了慈善舞会,包括海外的校友会的慈善舞会,我们捐助贫困山区的学生和捐助希望小学等等,可能形式需要多样化,同时也是发扬中国人乐善好施的精神。
总而言之,我觉得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社会现在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民间力量和社团力量来做这方面的慈善的工作,而且不仅是企业家的事情,而且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每一个我们有能力的人,都是可以积极参与的,要形成这么一个风尚,或者是形成这么一个文化。慈善事业不仅仅是富豪的事情,也是大家每个人的事情,能帮助你所能帮助的人,形成这么一种文化,形成这么一种氛围,对于中国今天在跟全球经济急剧接轨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在中国这种社会巨大的转型中间,和中国社会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我想大力弘扬我们的慈善事业,弘扬我们的慈善文化,对缓解社会矛盾,加速  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对推动全民的共同福祉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我的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