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月车改堵住“车轮黑洞” 齐市公务用车改革新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0:03:37
九个月车改堵住“车轮黑洞” 齐市公务用车改革新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08:09 黑龙江日报
编者按
1998年2月,大庆市首开国内先河进行了车改。齐齐哈尔借鉴大庆车改的经验,又先后对湖北、江西等地车改情况进行考察综合,2004年4月起,这个市在7区9县全面推行车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有山西、广东、安徽、云南、辽宁、北京等省市39个考察团前来齐齐哈尔市学习。
',1)">
一辆公车一年耗费相当于当地17个农民或是10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水平,一辆公车可以养活40个下岗工人。
领导干部个人补贴标准最高限额,并按月发给个人,包干使用,节余归己。
第一批公务用车实施车改后,全市年节省2856万元。
公车流弊导致非改不可
公务用车弊端丛生,首先是财政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堪重负。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平均每位公民要付出200多元。一辆公车一年耗费相当于当地17个农民或是10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水平,一辆公车可以养活40个下岗工人。
从齐齐哈尔市看,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共有公务用车1278辆,2003年公车费用账面支出2765万元,司机工资及补助1730万元,合计4495万元,约占机关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的9%。这个费用不含折旧,不含应支未支的车辆保险费1022万元,这两项每年约3500万元。据全国调查,现在每台公车年费用是8万元,齐齐哈尔市单车费用大体是7.72万元,支出最高的部门3台车年费用则高达27.78万元,车均9.26万元。这仅仅是现有车辆的消耗,如果不车改,只能是公车越坐越多、司机越来越多、车辆运行费、修理费越来越多。
弊端还表现在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上。一是购车相互攀比,吃回扣,拿好处,特别是在以车顶债上存在问题更多。二是公车私用屡禁不止。公车消费有“三三制”之说,即领导公事用1/3、私事用1/3、司机私用1/3。每年高考期间、开学之日、清明时节,校门口公车排成长龙;陵园内小车绵延数里……三是修车上漏洞大,“猫腻”多。四是运行费用昂贵,损失浪费比较严重。
据有关专家调查,社会车辆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则高达数万元;出租车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体制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在规律上找原因。”总之,传统的公务用车方式,弊端越来越多,已到了不改不行,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四个关键环节不含乎
公务用车弊端暴露无遗,但真正动手改的少,原因就在于这项改革触及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阻力大,操作难度大,风险大,稍有不慎易于“流产”。
从齐齐哈尔车改实践看,关键是要把握好车补标准及补贴分类、司机的安置、公车处置和车改后的监督等四个环节。
补贴标准及分类齐齐哈尔市车改办从去年年初开始,反复推敲、认真研究,方案改了几十次,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能为干部群众所接受的补贴标准。
该方案规定,参加车改单位的领导干部实行按前三年单车支出情况及工作量大小分类,确定领导干部个人补贴标准最高限额;根据前三年单车支出情况及工作量大小确定财政补贴经费的档次,各单位在最高限额内根据财政拨付资金实际额度,自行决定发放的具体数额,并按月发给个人,包干使用,节余归己。
根据前三年车辆实际费用支出额度,同时考虑到各部门的工作性质,该市将补贴拉开了档次,避免了“大锅饭”。车改办将市直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划分为三类,一类22个单位,一把手每月补助1700元,副职补助1200元;二类48个单位,一把手每月补助1600元,副职补助1100元;三类16个单位,一把手每月补助1500元,副职补助1000元。
于是,矛盾来了。有人提出自己管理严格,车辆支出费用少吃亏了,而别人管理松,车辆消耗大占了便宜。对此,在市主要领导动议下,车改办组织所有参加车改单位负责人集中起来无记名划票分类。
划票分类结果和前三年车辆消耗情况相参照,此方法被大家所接受。结果,像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厅等一些“位高权重”的部门被划在了二类。
司勤人员
安置对干部来说,车改是部分利益的剥夺,而对司勤人员来说则是丢掉了“饭碗”。各地车改实践证明,能否安置好司勤人员、取得他们的支持,是车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用他们的话说,司机天天在领导身边,大事小情都知道,安置不好对社会影响非常负面。
齐齐哈尔市采取提前退休退养、就地转岗、停薪留职三种形式安置公车司勤人员。由于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利益,该市“车改”涉及到千余名司勤人员没有一人上访告状的。
原有公车处理从目前国内进行车改的一些城市看,公车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将公车集中起来成立市场化运作的车队或是出售公车。前者容易形成新的“大锅饭”,使公车使用方式死灰复燃。
齐齐哈尔采取的是后者,对所有公车一律拍卖出售,原则上一台不留。
市直机关两次拍卖车辆246台,成交额总计3246万元,是底价1542万元的2.11倍,高出底价1704万元。该市各区县共拍卖车辆520台,底价3267.47万元,成交价4449.26万元,高出底价1181.79万元。
强化社会监督机制齐齐哈尔市车改办制定了所有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的监督条例。监督条例规定:一是凡参加车改的单位,今后一律不准购置车辆。二是领取交通补贴费的人员,一律不准利用职权调用所属单位、企业及其它单位车辆。三是领导干部及其他工作人员不准借由使用批准保留的特种车辆。四是一律不准利用职权在企业报销个人车辆费用,不准无偿或低价到基层单位或企业修车,不准借用基层单位或企业司机。五是不准为节省交通补贴费用影响公务活动。并设立监督检查办公室,公布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查处了一些违规违纪行为。
众口一辞:好!
据齐齐哈尔市常务副市长、车改办领导小组负责人孙钢介绍,仅第一批参加车改单位公车年消耗支出、购置新车、调拨罚没车辆等费用达3596万元,车改后,财政支出交通补贴仅740万元,节省2856万元。
齐齐哈尔市委书记杨信说,公车改革绝不是简单的坐不坐公车问题,绝不是为了省几个钱和减去几个司机,而是领导职务消费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站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充分认识车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改进了工作作风。配备公车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让人感到滑稽的是,有时公车的泛滥反而导致了个别干部的作风漂浮,影响了工作的深入。诸如,有的干部下乡调研,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窗子看一看,白天跑公路,晚上回家住,工作蜻蜓点水;一些挂职干部乘坐公车每天城里、乡下来回跑,等等。而取消公车后,挂职干部们想跑也跑不起了。
日前,省里在依安县召开“全省劳动力转移现场会”,记者问参会的齐齐哈尔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于守忠是否可以搭他的便车回市里。“我和高秘书长、民政局曲局长等四人挤一辆车装不下了。”———几个人乘一辆车,费用均摊,便宜。
见此情景,路边一位从事环卫工作的老大爷乐得合不上嘴:“过去,这种规模的会,早就车辆一大片,挤得道路水泄不通了。如今,你看,清静多了”。
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取消公车将影响工作。
那么,“车改”到底会不会影响工作呢?
去年,齐齐哈尔市生产总值实现40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和36.6%,是1984年以来20年间的最高增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5.8亿元,同比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税金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20%和10.1%,实现利润5000万元,14年来首次扭亏为盈……(黑龙江日报)
作者:高学冬 孙昊 路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