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1]【南都】以细节修补伤害 以改变换取人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09:12

 

以细节修补伤害 以改变换取人心

日期:[2008年9月21日]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三鹿引爆有毒奶粉风潮,震荡了整个中国奶业。事态爆发虽然已经多日,余波尽散却为时尚早。当下,各地正严密监控奶品质量,筛查救助患病婴幼儿。就已经披露的情况看,事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均需刷新对待。单以直接受害者的规模看,截至19日12时,河北一省即已确诊5770名婴幼儿患有泌尿结石,考虑到中国基层社会的复杂状况,事件反馈的完整周期将会更长。毒奶粉的后续影响,只能高估不能小视。

  鉴于此次危机的特殊严重性,政府在迅速启动问责程序、惩戒相关责任人之外,国务院已于18日决定废止实行9年的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由危机事件即时触发国家层面的制度变动,可见政府改变和应对的决心。与此同时,高层也指出,事件反映一些干部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强调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有评论认为,此次蔓延全国的毒奶粉事件,是国内食品安全恶状的一次疮破脓出。果真如此,则意味着某些陈规滥调的结束,可换得否极泰来的进步。有希望尾随而来,于彷徨无助的人心重整,或有后效。事实上,毒奶粉攻陷危及人心,已远不止于食物奶品一域,经济、社会的深层修补,都需假以时日来换得。毒奶粉事件,希望是一个结束,带来新的开始,这些惟有以改变求得振作。

  面对这场波及全国的食品危机处置,各级政府的细节执行尤其重要。国务院19日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患病婴幼儿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患病婴幼儿的筛查,对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奶粉患泌尿结石的婴幼儿给予免费检查、治疗。免费治疗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预拨垫支,中央财政对确有困难的予以适当支持。事件责任查明后,再按有关法律法规由责任企业赔付。事实上,事件爆发之后,已有大量家长带孩子前往医院筛查,导致各地医院运转告急,而免费政策如何执行,是否仍需自掏腰包,诸多政策细节,考验危机处置的真实水平。

  另一方面,以国务院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开始,毒奶粉事件的政府应对,已奠定监管机制的检讨基调。这种改变和应对的方向,无疑令人振奋。中国有雷霆万钧的事后查处,足以保证危机事件的及时处置。但食品安全监管显然须着重于日常防范,没有细节支撑的日常防范体系,历经一次一次有毒食品的轮番恐吓,铁腕的事后惩处也将难再挽回坍陷的民心。因为若缺乏积极的现实反馈和体制激励,国民信任同样会枯竭耗尽。

  而一个可以引证的现象,是内地各类媒体经久不衰的打假热情,甚至因此催生了央视的名牌栏目《每周质量报告》。众多产品质量问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在内,往往重复的是民众投诉、媒体揭黑、部门查处的监管模式,本应处于监管责任末端的媒体和公众,反倒被形势推到了台前。此次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同样循此模式。运动型事后监管的窘迫可见一斑,令正常的机构角色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错位和异化。

  毒奶粉事件必须引起重视的一种倾向,是将其作为单一事件进行速战速决的粗略处置。事实上,近年来不断升级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已经将全社会对于食品质量的不安全感引至高位。在这种沉默的情绪累积背后,是社会对食品安全状况的严重焦虑。不把有毒奶粉事件的爆发,置于这种累积的社会情绪背景中来理解,将会严重低估事件可能触发的社会焦虑和公众义愤。

  面对日益深入的职业分工和市场细分,事实上已经没有人能幸免于食品安全的梦魇。因此,食品安全所唤起的社会焦虑与公众义愤,将是其它社会问题所无法企及的。面对迟滞的质量监管改革,当下民众普遍呈现出一种无奈又无力的内心状况,颇有某种听天由命的末世情绪,但面对困境,公众惟有改变这种困兽心态,这也是公众唯一可能掌控的改变。只有更加积极地主张自身权益,推动社会力量监管,我们才可能将食品安全问题送出这重天。     来源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09/21/content_579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