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袭来:中国经济如何负重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03:08

油荒袭来:中国经济如何负重前行

  • http://www.jrj.com  2008年01月09日 10:44  《产权导刊》
  •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本刊实习记者 王坤岩

  眼看中国经济即将走过偏热的2007,而在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油荒这一久违的阴影又开始在中国大地上蔓延,面对内忧外患,中国经济能否渡过难关?

  当前,能源紧张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话题,然而,10月下旬,国内成品油市场经历的“惊魂一幕”,却不得不使人对目前国内的能源状况进行重新的审视。

  油荒蔓延

  据报道,随着各地资源日趋紧张,柴油零售市场已全线告急,部分地区更陷入脱销境地。在苏州,多座加油站已无柴油可加,少数还有柴油的油站则天天聚集了大量卡车;在长沙,汽车西站、四方坪、长常高速沿线等地的多座油站均粘贴了“无柴油”告示;在广东,除两大集团的油站仍敞开供应,社会加油站几乎家家柴油紧张,有的无油可供,有的则限量供应;在浙江,相当多的加油站都限量供应柴油,有的规定最多加10升,有的则最多加200元;而上海作为战略重镇,尽管市区的油品供应受两大集团特别关照尚保无虞,但郊县地区尤其是高速公路沿线仍难逃困境。据中商石油委的调查,在柴油供应紧张期间,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均有几百家,上海稍微少点,数量也有几十家。

  迹象显示,2005年下半年一度肆虐的“油荒”现象有卷土重来之势,阴影再度笼罩各地。

  幕后推手

  国内成品油供不应求本是常态,涨价、脱销现象也偶有发生,但如此大范围的油荒却并不多见,是什么导致油荒卷土重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主要是受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

  (一)国际油价连创新高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且上涨速度明显加快。2002年,国际原油年平均价为每桶23.74美元,至2006年已接近60美元。进入2007年,国际油价涨势便一发不可收拾,仅用半年时间就突破80美元大关,并屡屡冲击新高。10月26日纽约油价盘中达到每桶92.22美元,11月 21日更是创下每桶99.29美元的历史新记录。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指日可待。另外,今年国际油价走势还表现出极其反常的一面,按照历史经验,国际油价一般在第三季度创出年内高点后开始季节性回落,而在今年第四季度,油价仍连续创出新高。

  (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导致国际油价疯狂飙升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概括来讲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因素。

  一是市场预期成涨价基础。市场对供求关系的担忧构成了本轮油价上涨行情的基调。随着近年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各国对原油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国际能源机构预计,按照各国GDP增长速度推算,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将增长1.5%,明年增幅将达2.4%。由于新能源技术短期内尚难商业化普及,未来数年全球原油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大约平均每年增长2.2%,在2012年将达到每日9580万桶。从供给方面看,今年以来,国际原油库存已表现出下降趋势,目前,经合组织成员的原油库存相当于53.5天的消费量,低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同时,由于受制于资金、技术、设备瓶颈,非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产量提升空间有限,占有全球产量36%左右的欧佩克拥有的剩余产能也呈下降趋势。专家预计,其产能将在2012年降至最低水平。供需缺口的不断扩大,使市场对全球原油供应能力缺乏信心,从而导致期货市场对远期原油需求增加,带动原油现价一路上涨。由此看来,国际原油供应前景堪忧。

  二是美元贬值是重要原因。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交易一直以美元结算,当前,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也是造成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近期,美元对欧元比价已处在有史以来最低水平。同时,美元汇率不断下跌,使石油输出国的收益存在贬值风险,从而导致欧佩克更加不愿意增产抑价。

  三是热钱炒作推波助澜。在美联储9月19日公布降息后,市场对于其继续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加强,巨额炒作资金开始涌入油市。根据纽约商品交易所公布的数据,目前进入纽约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投机资金数额高达数百亿美元,其控制的原油期货交易合约总量超过10亿桶,高于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和战略石油储备的总和。对原油期货合同的大量囤积,成为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四是短期消息不容忽视。近期,中东地区政治局势紧张,战火不断,油田罢工事件时有发生,飓风等季节性天气无法预测,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原油供应,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油价的上涨。

  国内外油市有何联系

  为何国际油价上涨带来了国内的大范围油荒?二者之间究竟有何联系?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实现的。但是,在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却难以体现这一点。我国政府在很早以前就放弃了对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的直接管制,然而,包括电力和燃料在内的某些特殊商品却仍然由政府定价。目前,国内原油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保持一致,成品油价格则是参照国际价格、考虑国内各种费用和成本而拟定的。尽管国际油价一直在不断飙升,但自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的16 个月里,我国政府始终没有对汽油和柴油价格进行上调。

  由于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接近50%,大多数炼油厂的原料都来自于国际市场,国际油价的上涨使国内的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80美元计算,现在炼油厂加工一吨原油将亏损600元,折算为成品油相当于每吨亏损1000元。若按每桶90美元计算,亏损数额更大。由于炼油企业加工亏损,导致一些炼油厂特别是一些地方炼油厂出现了停产和半停产,影响了成品油的供应。另外,成品油供应紧张,相应引起了生产、流通、销售等领域的个别囤积和惜售现象,这也使得国内部分地区出现资源紧张状况。同时,价格倒挂还导致国内企业扩大成品油出口,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国内成品油供应现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9个月,我国出口成品油总量达到1186万吨,大幅增长30.6%。

  中国经济负重前行

  为刺激国内炼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缓解成品油供应紧张状况,国家发改委10月31日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上浮8%后的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升提高0.4元和0.46元。同时,相应提高液化气出厂价格,并适当提高工业用天然气 (不含化肥)出厂价格和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

  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一是有利于保证供应,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二是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三是有利于逐步理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然而,由于成品油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属于上游的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变动将对下游其他产品产生较大范围的影响,并波及整个经济领域,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压力。

  一是成本提高。成品油价格上调,会引起以成品油为主要生产原料或动力的生产企业的成本提高。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当属交通运输业。同时,作为一种能源产品,价格上涨会导致消费者对相应替代品即其他能源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其他能源产品价格上涨。目前,受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产品价格已表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资源价格的普遍上涨,必然带来企业成本的提高。

  二是消费需求下降。能源价格提高引起的成本上升,使终端消费品价格相应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接近36%,一旦消费大幅下滑,经济增长难免受到影响。

  三是通胀压力加大。能源价格上涨最为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引起全面通货膨胀。作为一个国民经济高速成长中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大。成品油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属于上游的资源性产品,按照价格运行规律,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会反映在下游的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会带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扬,滞后期一般在3~6个月。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业成本的推进,会导致物价的全面上升。统计显示,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上升了4.1%,初步匡算,成品油价格调整直接影响月度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05个百分点。

  四是经济增长受阻。由供给成本上升推动的物价上涨,有可能改变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出现两种不同的转向:一种转向是成本推进引起物价逐渐上涨,从此出现轻微通货膨胀;另一种转向是在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当充裕的条件下,油价上涨对耗能大和用油多的行业产生“供给约束”,从而伴随着有效供给减少而物价水平上升,减缓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重要的是,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工业消费品生产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推进涨价压力。对于我国经济秩序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也有不利影响。

  五是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新挑战。成品油价格调整引起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经济运行将面临更大风险。进入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低烧不退,并一度出现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迹象。宏观经济问题不断,CPI居高不下、流动性泛滥不止、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加剧,在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油荒和油价上调接踵而至,对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而言无疑是“火上浇油”。

  多种措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如何采取综合措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是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成品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资,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首先保证成品油的供应。一方面,商务主管部门应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成品油市场监测分析和供应协调,督促当地成品油经营企业积极调配资源,增加供给,保证合理库存水平,引导市场资源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广大成品油生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配合商业主管部门,积极做好市场保供工作,确保国内生产用油不受影响。

  二是控制价格上涨,稳定市场。在成品油价格调整以后,各地搭车涨价现象屡屡发生,为市场有序运行带来隐患。对此,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合理疏导受影响行业成本增支,加大监管力度,严禁借机哄抬价格,以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同时,要落实价格补贴政策,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和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以保持社会稳定。

  三是全力推动价格机制改革。追究本次油荒的根本原因,价格机制不合理首当其冲,作为计划经济遗留的深层次体制问题,价格扭曲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初,国务院已经确定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在实现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基础上,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付诸实施,以至于在国际油价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国内炼油企业因为无法负担高额成本而纷纷停产,造成了油荒蔓延的尴尬局面。不及早理顺国内资源价格,难免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蹈今日之覆辙。

  四是建立和完善石油安全储备体系。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产品,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更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建立完善的石油安全储备体系应纳入国家总体战略规划。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已初步确立三个来源,分别是政府石油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目前,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四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发展商业石油储备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而去年12月出台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也为企业从事成品油经营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者为天津商业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