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会见达赖的“旧瓶新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00:42

 

奥巴马会见达赖的“旧瓶新酒”

丁咚 文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进入多事之秋。美国售台武器、攻击中国互联网政策、挑起贸易争端特别是重提人民币升值老调,奥巴马一改就任以后对华“温和”面孔,似乎越来越强硬。而美国东部时间2月18日,奥巴马以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同一天会见达赖,则使中美紧张关系再掀“新高潮”。

公开信息显示,中美在台前幕后为奥巴马等美国政要会见达赖进行了紧密的互动,会见是在“美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其最显著的表征,是美国官方高调对外公布奥巴马会见达赖的计划。这次“事先张扬”的会见虽然被刻意地降低了调门,以免“过度地”激怒中国,但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在中方“高调”反对的情况下,还是如期举行,并且是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同一天会见。

毫无疑问,作为美国政界数一数二的重量级政治人物,奥巴马和希拉里同时公开会见达赖,意义非同寻常。那么,这究竟表明了什么?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郭一鸣对此评论说“毫无新意”。这是从近二十年来,美国历届总统都有会见达赖的动作,是一件政治“惯例”来说的,尤其是对比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以官方名义会见达赖的例子,认为“这一次很明显是低调了很多,那就是说奥巴马在会见达赖的时候,既想对保守势力表达自己一种强硬的姿态,同时他也有所顾忌,希望不要太大影响到中美的一种关系,或者过分的刺激中国。”

但如果认为美国今次高调接待达赖仅仅是遵循惯例,或者仅仅是表明一种政治姿态,以向美国内保守势力妥协,未免有些一厢情愿,未免小觑了奥巴马、希拉里等美国政要的政治城府。众所周知,此前,中美外交战围绕诸多问题火药味日益浓厚,中国前所未有地采取实质举措反击了美国的挑衅,并且围绕达赖访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私下沟通,希望美国放弃此举动,但奥巴马执意会见达赖表明,中国的立场并未动摇其“政治决定”。那么,是达赖的确关乎到美国的国家利益,是中国的力量还很弱小以致难以改变超级大国的行为,或者是中国的反对不够坚决、缺乏有效的手段吗?笔者认为,以上均为想当然之理由。达赖虽然曾经风光,但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制约中国的王牌的价值,说它是“鸡肋”亦不为过;中国即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而且凭借中国雄厚的实力,在综合国力上稳居世界前列也不是问题,更何况中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强,中国持有美国大量国债,连上任初期反华的小布什也认为中美关系“复杂”;中国的反对更是“震天价响”,全世界都听到中国的抗议之声,美国在经济、政治、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上有赖于中国的合作和支持。

如果说美国政要会见达赖是一个“旧瓶”,那么奥巴马等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特别是无视中国日益增强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稍作圆融处理的情形下,仍然大模大样地会见达赖,则是在“旧瓶”里装入了“新酒”。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在首次“国情咨文”中,立下豪迈誓言,声称面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的崛起,美国并不甘愿屈居世界第二。换句话说,美国要继续在世界上保持自从冷战结束以来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不仅要正视,而且要因应“挑战”。中国悠久的历史、丰赡的文化、广大的领土、世界第一的人口以及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的国家综合国力,使中国具备其他国家难以具备的条件,冲击美国把持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也使美国更有危机感。

在这一复杂情绪之下,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罕见地称赞了中国的发展经验。这意味着,美国不再重复过去的老路,视中国为潜在的“敌人”,而是更多的把中国作为一个现实的竞争对手和伙伴,作为其发展道路上的“标靶”,作为一个时刻用来检视自身行为的“镜子”,以确保美国在世界上“超强”的地位,永远超越中国。

那么,在风云变幻、强者云集的世界舞台上,如何继续当好一个“老大”,如何对待中国这样的“竞争者”,就是美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前者,套用中国的政治术语说,就是如何“加强和改进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奥巴马就任总统以后,立意“改革”,在外交领域表现“温和”,不仅加强了与美国的传统盟友的关系,而且更加重视中国等世界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作用,拉拢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特别是改变了以往对朝鲜、伊朗、古巴、委内瑞拉等反美政权一味敌视的做法。但“温和”并非软弱,而是姿态“柔软”,希拉里的“巧实力外交”即为明证;但原则依旧是原则,在意识形态、价值观方面,依然坚持西方的优越意识,会见达赖既是一个政治动作,同时也是宣扬西方的“普世”价值观的一个良机。

后者,奥巴马采取了“先扬后抑”的手法,2009年是奥巴马高唱“中美友好”的一年,不光表现在口头上,而且是落实到行动中,如一改前任前期与中国摩擦不断、后期和缓中美关系的“周期律”,如在就任当年史无前例地访问中国,如更加倚重中国,在全球经济、气候变化、国际争端中争取中国的合作等;而到了2010年,中美之间麻烦接踵而来,令世人目不暇给,似乎中美关系骤然变冷,媒体预测的中美三大矛盾如期先后登场,外加一个“谷歌事件”,中美关系阴云密布,令人喘不过气来。笔者认为,这不过是外界的一个错觉,美国只是依照其既定的中国战略行事而已,而“先扬后抑”有点像中国官场上惯用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手段,意在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敲打中国、制约中国,特别是在经济上制衡中国的崛起。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在实质问题上与中国较劲,要从中国获得实质好处,那么先给好面子的中国一些光鲜华丽的“假象”,先满足历史上备受屈辱的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再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比如对台军售、会见达赖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我行我素”,既是保持一个无所忌惮的世界“领导者”形象的绝好机会,同时也是让中国摆好自身位置、遏制中国挑战世界“老大”地位潜在可能的重要“武器”。而中国的强烈反应表明,美国的策略奏效了!

李庄案疑窦丛生,公众为何冷漠?

李庄案:重庆打黑的“祭品”?

文强死罪否,李庄有罪否?

谁限制了大学的独立和自由?

问题奶粉与问题官员的复出逻辑

伊朗:中美角力的“新”战场

美国图穷匕见,中国顶得住吗?

美国对华连打三张牌意味深长

中美为何发生新一轮战略对抗?

美国不做第二,中国敢做第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