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无用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02:54

老子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无用理论

----写在杨鹏文章之前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2006年12月3日

   友人传来杨鹏博士的一篇文章《中国宪政改革的道家思想资源》,一看题目就知道用意很好。杨先生是60年代以后出生的,从他的年龄阶段可以看出这一批学者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在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上理性大于感性,知识大于经验,在他们的身上,理想的东西比较多,学究的成分比较多,与现实的冲突也比较多,特别是他对我国古代文化做了很多研究(尤其是庄老文化),这一点难能可贵,能将这一流派好的思想发扬光大对中国当代政治具有矫正作用。

   但也请这些理想型的学者和读者注意:无论庄老一派的学说如何高明、深邃和博大,在中国历史的任何紧要关头,社会都将他们抛弃在一边,他们永远是社会的说客,宏论阔谈家,其主张却不能在社会中得到实践,中国的封建王权专制却在两千多年里一步步加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杨鹏这些学者并没有注意。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瓦解王者权力,重民轻王,但几千年来,尽管有老子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权力至上却发展到了极至,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达到象中国这样的封建专制程度。相比起英国,英国人却早在13世纪成功地运用《大宪章》遏制了国王的权力和权利。为什么英国人能遏制王权,而中国不能?说到底是中国自身理论体系没有产生能遏制王权的理论,二是中国特殊的大国国情,同时也有老子这样一些不抵抗学说的影响。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任凭学者们如何一腔情愿,都无济于事。

    老子学说对中国历史的荼毒表现在何处?那就是无争思想导致的对社会权利和物质利益的放弃。一个无争思想,就把社会间的利益冲突化为乌有,把小民百姓的权利意识化为乌有。如果是统治者采取了无争思想,那么老百姓便会犯上作乱,如果老百姓按照无争思想办事,那就使封建统治者的权力达到了极至。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权如此强大的原因,庄老思想对这种局面的形成功莫大焉!

    尽管道家学者看出了社会间和天地间阴阳两极力量的消弱增长,看到了社会力量的对峙与对抗,从道家的太极图中可以清楚地看清这两种力量的存在,但道家并没有创造出一套力量平衡的理论,只是任其自然,结果王权的力量总是大于民众的力量,王权总是至高无上。无争和清静无为的思想使力量的天平出现了极大的倾斜。

    对照一下今天的官本位,权力高高在上,政府威力无比,这说明中国社会至今未从封建历史阴影中走出。这都要“感谢”老子这一学派的历史影响。虽然他反对君临天下,主张道临天下,但又有谁来具体实施道临天下呢?一个虚无,使道家成了无法实践的理论科学。

    总之,老子是被中国历史证明了的只具理想意义不具备社会实践的理论,它对中国社会的改造作用甚小,在更大程度上,它成了一门逃避封建专制统治的遁世哲学,从而纵容了中国王权专制的肆意扩张和膨胀。

    由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权力争夺杀戮严重的时期,为了避免惨遭迫害,道家和儒家学说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趋利避害性。这一特性,导致道家日益退出实践,向哲学萎缩。

    这一点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仅在哲学层面上谈论问题,对现实是难以触动的。中国如果有着太多的哲学家,社会改造便没有多大希望。特别是如果有着太多的庄老思想哲学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便会更小,甚至更消极。

    历史证明,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的所有翻天覆地的革命与变化完全不是靠老子等本土体系理论推动的,今天的社会恐怕也难以靠老子思想来改造。

    这是因为老子思想缺乏对个人权利的伸张,只用一个天道将人的命运与天的命运挟裹在一起,听天由命,消极避世,不维护个人权利,不以权利相抗争,这种弱化社会抗争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毒莫大焉。

    而13世纪的英国人,便意识到权利的重要性,国王有国王的权利,贵族有贵族的权利,平民有平民的权利,每个人的权利都有一定的空间,互相不能随意侵犯。正是在这种权利对等的思想指导下,才出现了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的作用。民主才得以萌芽和产生。后来,在民权与王权冲突达到不可调和的时候,英国人干脆把国王处死。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也步英国的后尘,将国王送上断头台。

    因此,在中国的今天,重要的不是再去翻弄老子这些已被历史证明了的无用理论,而是认真地从现代社会寻找出真正能遏制权力(特别是腐败权力)的当代政治科学。中国人如果不从现实实践上下工夫,只搬弄古代和西方,是与现实无补的。谈这一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

杨鹏的三篇文章:

l, 《中国宪政改革的道家思想资源》 
2, 《三种不同的“天人合一”----关于体制革新的另类思考》
3, 《政治的善与恶》 
4, 《杨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