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48:45
三品黛玉   文 / 聚散两依依2007   从小到大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红楼梦》。记得首次读《红楼梦》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当时看到新华书店里首次出版发行《红楼梦》,我就用自己积攒了很长时间的零花钱把它买了下来。这套书一共是四册,简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从买下这套书之后,它就一直陪伴在我的的身边,无论是四处流浪的日子,还是在外求学的日子,甚至以后工作、成家、调回南方,到处奔波的我舍弃了大量无法带走的书籍,但是却始终没有想过要丢掉这本书,因为它已经成了我最好的陪伴。我在工作空闲时看它;在心情郁闷时看它;在寂寞无聊时还是看它。往往一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我就把周围的一切全部忘记。于是,读它已经成了我逃避烦恼,化解不快的最好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我发现每次读《红楼梦》的感觉总是不同的,几乎次次都会有新的理解和新的感悟,对书中的每个角色总是在变换着对他们的看法,尤其是林黛玉这个美丽脱俗、才貌出众、红颜薄命的女主角更是引起了我的极大的关注。
少年时期首次读《红楼梦》,当时很不理解:林黛玉生活在如此富有的一个家庭中,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一步一行都有丫鬟伺候,还有一个爱她如掌上明珠的老祖宗,真可以说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为什么她老是悲悲戚戚地没有感觉到幸福呢?因为弄不明白这个问题,总觉得她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
到了青年时期,再读《红楼梦》时,才逐渐的理解了黛玉的感受:幸福不单单是物质上的丰裕充足,它还应该包含有精神的因素,一个精神贫乏的人,即使再奢华的生活也是很难有幸福的感觉。林黛玉生活在大观园中,单从表面看固然生活得非常地风光体面,但是她的内心是痛苦寂寞的: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人篱下,生活在如此庞大复杂的一个大家庭中,举手动足都必须要十分的小心;她深爱着宝玉,但是受封建礼教的种种限制,又不能明确的表达和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就算是有个疼她爱她的老祖宗,那种爱也是隔靴搔痒,无法真正解除她内心的愁苦,这样的生活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幸福生活吗?我深深地理解了她,也更希望她能真正和宝玉成就一对金玉良缘。
如今,人过中年的我再读《红楼梦》时,我对黛玉的看法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黛玉虽然值得同情,但是就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她身上还是有着许多的不足:首先,黛玉太过清高,缺少人与人之间交往必须具备的交际能力。黛玉才情过人,但是她却不太懂得与人沟通交往,给人的感觉恃才傲物,太过自大,不如对每个人都和蔼可亲的薛宝钗更有人缘。其次,黛玉虽才貌双全,却不会推销自己,不知道利用自己的优势为自己争取应该得到的权利。她既然深爱宝玉,就应该充分利用老祖宗对自己的疼爱去主动与老祖宗沟通,想办法得到老祖宗同情和支持,以达到和宝玉结合的目的。第三,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抗挫折能力不强。就算是不能和宝玉结合也不至于为此而送命吧?在这个世界上爱情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人人都因为得不到爱情就寻死觅活的话,那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还要多多少冤死的鬼魂呢?更何况,除了宝玉难道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就没有知音了吗?也许还有更适合于她的男人也未尝可知呢。第四,不懂得养生之道,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黛玉与宝玉不能结合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如果她身体强壮,也许老祖宗有可能会考虑她和宝玉的婚事;如果她身体强壮,大可以找到宝玉把事情的真相弄个明白清楚,也许事情还会有转机呢?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她给自己和宝玉留下了终身的遗憾,让人为之叹息。
三品黛玉,品黛玉其实也是品味人生。我觉得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必须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和学会让自己更好地生存,否则她一定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所谓“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