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近万个节庆活动 成民族性格的活化载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1:42:14
        2010年02月16日 10:26 来源:人民画报

  人类学家特纳认为“节日是人类发明的最大规模的仪式,节日不仅是对社会需要的回应,更是人类创造意义的行为”。中华民族是善于发明创造的伟大民族,在其深远宏阔的文化历史中,亘古不息地展演着姿态万千的节庆活动。传承至今,许多节庆已凝塑成记忆民情风俗和信仰旨趣的动感样板,成为彰显特色文化和张扬民族性格的活化载体,甚或正在扮演着文化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融会的特殊角色。
  中国现有近万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节庆活动,既有全民共享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又有泼水节、雪顿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既有“十一”国庆和“五一”劳动节等国家主导的法定节日,又有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涌现的新兴节庆。就生活的层面而言,节庆往往是丰衣足食的产物;就文化的意义而言,节庆又常常与习俗和信仰关联;同时,节庆也极易引发广泛关注,所以,这些节庆活动从不同的层面、意义和作用上,重塑和提升了国家形象,涵养和弘扬了民族文化,扩大和加快了对外开放,激活和拉动了经济发展。
  林林总总的节日美不胜收,有些古老,有些年轻,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汇时尚于传统,寓今朝于未来。文化的命脉借节庆而延续,节庆的繁盛依文化而恒久。
  在万“节”丛生的红火和热烈之余,还需要一份可贵的冷静。多年来,国内节庆活动还缺少必要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管理,缺少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有效的学术关怀。为此,以中华文化促进会为代表的一些社会团体勇担重任,历经五年的艰辛探索和砥砺实践,会聚了一批高端务实的专家学者,制定了国内首部节庆评价体系,会诊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庆案例,举办了两度颁奖盛典——旨在发掘典型、褒奖先进。或总结经验、推而广之,或评点缺失、革除流弊,尽力使当今中国的节庆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呈现和而不同、多姿多彩的绚烂景象。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曾言:“一个民族经典的过去,正是它璀璨的未来。”可以确信,创造了无数经典的华夏民族必将再度创造令世界称奇的全新璀璨,而节庆恰以其鲜明的民族气质,浓郁的文化意涵,活态的表现形式和丰厚的产业支撑,为这份璀璨奉献独特的光华。
  冰城夏都
  ——黑龙江哈尔滨的节庆四季歌
  纯净的冰,纷飞的雪,就是“冰城”哈尔滨的请柬。它们每年邀来各方宾朋,同时也将冰雪艺术的精华汇集于此。 每年1月初“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时,哈尔滨城内冰灯璀璨、嘉宾云集,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饮食、冰雪经贸、冰雪旅游等活动争奇斗艳,中外宾客流连忘返。冰雪节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个以冰雪为载体由地方创办的国际性节庆活动。它不只因其晶莹的冰雕雪塑而闻名,更象征着哈尔滨举城欢庆、亲朋相聚那美好一刻的开始。
  到了炎热的夏季,自1961年创办的“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则给这座城市和市民带来了热烈而浪漫的气息。当地人将音乐节称为“哈夏”,这是中国举办时间最长、届次最多的音乐节。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柏林交响乐团都曾在“哈夏”上亮相,音乐剧《木兰诗篇》、芭蕾舞剧《天鹅湖》、百架古筝《筝韵芳菲》及千台钢琴演奏会等文艺精品为世人瞩目,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声乐比赛的加盟为“哈夏”增添了新的色彩。当这座城市中的旋律响起,人们平添一份艺术的记忆,城市迎来一个新的节日。
  同聚西博 共享节庆
  ——节庆之都浙江杭州
  问杭州人,当地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答案或许是:西湖博览会。 首届西博会,举办于1929年,在那次博览会上,杭州人头一回看到飞机,头一回欣赏西湖上盛大的焰火,头一回用上免邮资的明信片,乃至头一回见到了抽水马桶……历时128天的首届西博会,参观人数达两千万。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侨商的1476万件物品参展,评出各等奖项3000余个,轰动浙江和全国,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发展民族工商业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在战乱频仍、民生困苦的旧中国,西湖博览会仅举办了一届便无下文。直至2000年10月,才有了第二届西湖博览会,并正式定名“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 到2009年,西博会已办到了第十一届,围绕着“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主题,西博会将一系列专业性展览、会议和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家具展、烟花大会、西湖狂欢节、美食节、书市、创业论坛……西博会举办的日子,成了杭州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节日。
  在西博会的影响下,近年来,杭州挖掘出一大批富于特色、独具魅力的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如:吴山庙会、富春江运动节、玫瑰婚典……数不胜数,在杭州的日常生活里一年四季节日不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节庆之都”。
  游宴曲江一千年
  ——西安大唐芙蓉园三月三上巳节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名篇《丽人行》中描述的盛唐胜景在1300余年后再现西安曲江之畔。 俗称“三月三”的上巳节在春秋时已很流行,是古代中国春季最重要的节日,原定于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时,人们会相约踏青郊游,到河边洗澡,以期驱邪避疫。《论语》中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士大夫阶层,这一天是临水宴饮、吟诗做赋的节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这天,为同游名士唱和的诗集所写的序文手稿。 盛唐中每一个上巳节,唐皇都会携妃子百官游览皇家园林——芙蓉园。长安民众也皆欢聚游宴于芙蓉园所在的曲江。这正是今天西安曲江三月三上巳节的渊源来历。
  江位于西安城区东南部,如今这里在唐代芙蓉园遗址上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每年三月三上巳节这里都会举行“上巳节汉服文化活动”。活动通过冠笄之礼(成人礼)、结婚礼、中华传统汉服的展示及手执兰草洗濯身体,祛除邪气与病魔等表演传播传统文化。《兰亭集序》中描摹的“流觞曲水”(古时上巳节饮宴风俗,众人围坐于回环弯曲的流水旁,酒杯顺水漂至谁处,谁就饮酒。)也能在活动时看到。另一种奇特的风俗是“会男女”,其时,数百名单身男女同聚于此寻找心中的伴侣,喜结良缘。蟠桃会也是节日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小吃、佳肴宴品琳琅满目,游人们可一边品尝盛宴,一边欣赏旖旎风景,一种悠然、惬意漫然在身边。
  新曲旧调,以歌会友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歌海”广西最有影响力的节庆之一。艺术节的前身是198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广西‘三月三’音乐舞蹈节”。1993年,改称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正式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并定于每年的深秋在南宁举行。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先后挖掘、整理并推出“侗族大歌”、“黑衣壮”、马山“三声部”民歌、龙州女子天琴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宝贵艺术遗产。同时,在民歌节举办的11年中,词曲名家会聚南宁,创作了100多首将浓郁乡土气息与现代音乐新元素结合的新民歌,并以民歌新唱形式使老民歌重新释放了活力,推出了一批既有本民族特色又有时代风貌的民歌手,让南宁这个“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绽放出夺目光芒。
  2004年起,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博览会同期举行,民歌节通过举办“风情东南亚”晚会、东南亚国际时装周、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国际龙舟邀请赛等活动,精心打造了一个蔚为壮观的“东南亚文化链”,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越黑越幸福
  ——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
  “摸你一脸,快乐一年;摸你一身,幸福终生。” 古朴彪悍的佤族人认为黑色是健康幸福的象征。所以,他们把锅底灰、牛血、泥土等混合成黑泥,互相涂抹在脸上,表示祝福。“摸你黑”因此而来。
  南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中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如今这里因“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而名扬四海。狂欢节名字中的“司岗里”是关于佤族的创世传说,词面意思为人类是从山洞、葫芦里走出来的。 佤族的“摸你黑”历史悠久,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则开始于2004年。每年5月1日至4日,散住在各地的佤族人民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来到沧源县城与四面八方的来宾一起共度狂欢节。
  是你赶巧在摸你黑狂欢节期间来到沧源,不知情的你正傻乎乎地走在街上,突然“哗”的一声,身边一下冒出一大群全身涂满泥浆的小孩,他们龇着一嘴小白牙,左手提个小塑料桶,桶里装满泥浆,右手抓满一把泥,冲着你就来了! 你摸我,我摸你,激情狂欢的美妙在人群中迸发。就连一旁负责安全的武警也不会被放过,衣冠楚楚的他们很快就“同流合污”了。在这快乐的节日里,被摸的女士们也不会发火,因为被“黑”是幸福的。
  蝶舞鄞州,情满人间
  ——中国梁祝爱情节
  古朴淡定的梁祝故里浙江宁波鄞州,因其孕育诞生了美丽而伟大的梁祝传说,而闻名遐迩。 浙东民间有句谚语“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所以若是夫妻双双来到鄞州,梁山伯庙是必到之处。在鄞州,还有那一墓双碑的梁祝合穴冢遗迹更是令人唏嘘感叹。在这千古爱情圣地,梁祝庙会的风俗也已绵延千年。“梁祝”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成了鄞州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从新世纪伊始到今年,以传播梁祝美好的爱情观、打造爱情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为主旨的“中国梁祝爱情节”已举办了五届。2009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梁祝爱情节以“蝶舞鄞州,情满人间”为主题,相继展开了“爱情嘉年华游园和第六届万人相亲会”、“‘梁祝之夜,把爱唱响’中国摇滚情歌演唱会”等多姿多彩、富有创意的系列活动。最具亮点的是梁祝文化产业园奠基仪式给本届爱情节画上圆满句号,同时又给人们留下了殷殷的期待…… 中国梁祝爱情节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了鄞州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鄞州已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文化之乡”,梁祝传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梁祝”正走出鄞州,走向世界。
  万人天堂之舞
  ——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日
  目瑙纵歌最初是景颇先民祈求太阳神(木代)给人间降雨降福的祭祀活动,它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今天已发展成景颇族最大的传统节日。
  它被称为“天堂之舞”、“万人之舞”,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最壮观的集体舞蹈之一,集中表现了景颇族的历史起源、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音乐、舞蹈艺术等特点,也是研究景颇族社会历史以及民族学、民俗学的最好的活材料。
  今天,目瑙纵歌已成为民族竞技、商贸交流、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盛大节庆活动(农历正月十五),是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桥梁和纽带。
  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中缅胞波狂欢节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在风景秀丽的瑞丽江畔,居住着中缅两国人民,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舞影再次阐释了这优美多情的诗;他们以“和平、发展、吉祥、共欢”为主题,共同欢庆一个隆重的节日——中缅胞波狂欢节。
  胞波”意为“同胞兄弟”。胞波节的由来有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太阳神的后裔与龙公主相爱,后来龙公主生下了三个蛋。一个龙蛋从江里漂到中国,一位美少女从中脱壳而出,后来成为中国皇后;一个触地而裂,变成宝石,缅甸便成为宝石之国;还有一个被缅甸骠族老人挑水时取回,孵化出一个男孩,长大后成为缅甸蒲甘王朝的始祖。于是,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国皇后之子即其外甥为“乌底巴”(缅语,“同胞所生”之意)。此后缅甸人民就把中国人民当做自己的“瑞苗”(缅语音译,“亲戚”之意)。中缅两国边民语言相通,习俗一致,通婚,互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中缅胞波狂欢节是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的组成部分,会场设在地处中缅边境的瑞丽,目前已经举办了八届。
  波节的传统节目有中缅民族服饰评选、珠宝公主选美、中缅民族风情展演、泼水狂欢、藤球友谊赛、赛竹筏、放水灯、斗鸡、大象表演等。每年胞波节期间,来自四面八方,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游人聚集在瑞丽,共叙胞波情谊,万人同欢共乐。
  上七大似年,长龙舞乡间
  ——西湖李村板灯文化节
  “上七大似年”,正月初七是江西进贤县前坊镇西湖李村村民看得很重的日子。这一天晚上,他们必然玩板灯龙。这个习俗已延续了600年。
  板灯龙主要由龙头、龙颈、龙身、龙尾四个部分组成。龙身由500个板灯笼组成。每个板灯笼由一块2米长的木板上安装四个纸糊的竹灯笼构成。灯笼里各插一根蜡烛,再用灯棍把板灯笼串联起来,形成长长的板灯龙。
  玩灯的当天下午,村里会派出两个人带上“三牲”祭品和香纸爆竹到玩灯的路上供祭“社公爷”,请求保护村民长命百岁。当天晚上,还要再派出两个人沿着玩灯的路线,提前15分钟出发,放土铳开路(现改为放礼花),驱赶沿路躲藏的恶鬼邪神。
  板灯龙队伍很长。首先是4人抬的轿子,轿子里的菩萨名叫“十八公公”,就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雕像。接着又有 4人敲锣打鼓,走在龙头的前面。4人抬龙头,4人抬龙颈,后面500男丁,一人一板灯,形成600多米长的龙身。
  板灯龙游行的路程长达5公里,沿途村民会纷纷出来放鞭炮迎接。走完灯路后板灯龙回到村前8800平方米的红石广场上。在四周绚烂升空的烟花映衬下,600米长的灯龙不断盘旋收缩,整个广场顿时成为一个灯火的海洋。长龙盘到最紧的那一刻,只见龙头突然一个回首,一片灯海又开始不断扩大,直到最终散开。盘灯结束后,村里放鞭炮迎接龙头、龙颈、龙尾进祠堂,家家户户点蜡烛、放鞭炮迎接灯板回来,全村内外一片爆竹声响彻村庄的夜空,热闹非凡。
  渔家人的“狂欢”
  ——中国青岛田横祭海节
  “时维三月,序属阳春。”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古镇田横,在高亢的《祭海文》和嘹亮的渔家号子中活跃起来。 田横岛位于青岛即墨市东部海域的横门湾中,它因“田横五百士”的历史故事而得名。田横祭海节则源于田横镇周戈庄村渔民传承500余年的“上网节”。起初的形式比较简单,谷雨前后的某个黄道吉日,渔民们穿新衣、插龙旗、摆供桌,敲锣打鼓放鞭炮将船送入海中,抛洒祭品以敬海神,翌日出海打渔,俗称“上网”。
  海前一天,渔家男人们要忙着“选三牲”:黑毛公猪、红公鸡和鲈鱼。按照传统,猪一定要是黑毛公猪,可以避邪。作为祭品,黑毛公猪还要精心打扮一番,脸擦胭脂,头扎丝绸红花,脊梁上披一状似渔网的板油脂皮,寓意一网打上肥猪般的大鱼。红公鸡要精神抖擞、个大体壮,鲈鱼要往大的选。 渔家媳妇则要忙着蒸面馍。三四斤重的小麦面,经渔家媳妇巧手加工,便成了仙桃、盘龙等各式精巧的面塑,满载着渔家媳妇美好的生活向往。
  修龙王庙是村里长辈的重任。龙王庙前,用新鲜的松枝扎起宽十米、高八米的重檐式松门,横额饰有二龙戏珠、鱼跃龙门图样。松门不远处,搭起宽敞的戏台,供祭海三天表演唱戏用。接着敬香、焚纸、贴对联,等待祭海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 一切就绪。渔民们便邀亲朋一起,敬香祭神、唱大戏、聚大餐……尽情释放着渔家独有的欢乐。编辑 王麒 梁夙芳相关新闻
    ·王琪森:发掘民俗节庆的伦理功能
    ·中国每年举行各类节庆活动逾五千 
    ·中国节庆与华服:中山装曾被公认为是“国服”
    ·专家:了解家底 才能传承节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