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干部工人身份之举意义非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16:51
打破干部工人身份之举意义非凡 缪迅 刊发时间:2007-08-31 09:24:33 光明观察

  近日,上海市徐汇区政府打通人才服务中心与职介中心之间的通道,使这两个原先服务对象分别为“干部”与“工人”的职介机构业务合二为一,做到了人才市场资源信息共享,招聘信息向所有求职者公开,而不管求职者的身份是“干部”还是“工人”。这样一来,供需双方在一个统一的综合平台上得到了更有效的配置。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破“干部”与“工人”身份之别也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徐汇区政府的这一举措,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市场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打破“干部”“工人”界限上正在起着实实在在的作用。

  众所周知,多少年来,在传统的人才管理体制下,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管能力如何,都理所当然地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国家干部。而技校毕业生则完全没有这一可能。无论他的实际能力如何,走出校门后,从此一生只能是个工人。在一般情况下,“干部”只要按部就班地工作若干年,便能得到职务、职级或职称上的提拔晋升,各项待遇和各种实惠也随之纷至沓来;而“工人”的身份限制使得工人们要想获得上升的通道和发展的空间较之“干部”要困难得多,甚至几乎没有可能。无论他的能力和实际贡献如何,也许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个工人。这种横亘在“干部”与“工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如今为数极其众多的年轻人根本不愿上技校、视接受职业教育为人生失败;也导致了年轻人即使当上了工人也不安心学技术,甚至不思进取。而一个有志于在岗位上把自己锻造成高技能人才的青工,则需要经年累月地付出多少辛劳、多少汗水才可能得到一些回报,其实际价值和实际贡献能否获得应有的承认并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与尊敬,由于目前尚无相应和完备的制度保障与政策鼓励,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个未知数。

  是的,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工人队伍中出现了包起帆、许正超、李斌等模范人物;每年,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省市区还举办了诸如“十大技能高手”之类的活动以激励工人岗位成才,榜上有名者或可得到相应的荣誉和待遇。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工人的呼吁和为之出台的有关政策也时常可见。但只要我们的人事制度在打破诸如“干部”与“工人”这样的身份差异上几十年如一日地“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在一线岗位上的工人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看不到他们的上升空间或晋升可能;只要在人才培养和干部选拔上“重学历、重身份”的倾向得不到实质性的改观;那么,提倡或鼓励年轻人有志于当一名好工人、或期待有朝一日一半以上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再想上“北大”、“复旦”而改上职业学校踏踏实实地学一门手艺,恐怕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这些年来,纵然市场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纵然有识之士对改变高技能人才的匮乏短缺发出了“时不我待”的呼吁,但我国7千万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5%这一状况依然如故,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恶性循环。面对这一令人忧虑的现象,习惯于计划经济思路的政府人事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是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时候了。

  能否学习或推而广之徐汇区政府的做法,从人才市场和职介市场上率先入手,改变“干部”、“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异,打破两者之间的二元人才结构。真正做到,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均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按照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要求公平竞争,让人人各得其所,进而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合理配置。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了几十年始终未有实质性改变的“干部”、“工人”身份管理这一传统能否改一改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