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着的巨人——混合学习--雨中漫步(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37:07
混合学习像是沉睡中的巨人,但具有改变教育的潜能。   最近看几个国外的学习科技blog,不知不觉竟入了迷,有点像小时候看副刊上连载的武侠小说,主要是blog的内容有些像话家常,加上各家不同的论点,不像学术论文那么正经沉重,自然容易看下去了。
例如XplanaZine(http://www.xplanazine.com/)的未来量表,由Rob Reynolds博士每个月依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做成教育科技的趋势报告,他们为了好玩,在去年六月做了四个预测,并将追踪两年,这四个预测是:
1. 线上课程注册的学生数将会增加三倍,但教室课程的注册人数则会保持平稳。
2. 学习测试的获利能力将不如学习体验(无论从学习成果或金钱收入看来,都是如此)。
3. 学习物件将与传统教科书争夺市场。
4. 两个大型学习管理平台厂商BlackBoard 和 WebCT将会失去四分之一的市场,改由小型的、采用开放源码并依循学习科技标准的新厂商接手。
虽然这几个预测都很大胆,但也描绘出未来大学教育的走向,美国这两年特别把研究重心放在即将进入大学的学习者,因为新生代的价值观、学习心态、科技能力和偏好,跟传统大学教育所假设的学生形态有很大差异,究竟是学校和老师要去适应新学生,还是新学生要去适应传统模式下的学校和老师?就成为一个有趣的观察现象。显然美国高等教育界已经意识到要迎接新学生的挑战。
美国大学生在学期末都要填写调查表,回答对课程、教学以及老师的满意程度,最近美国一篇blog贴文提到,大学生对于提供课程网站作为教学辅助的老师评价比较高,这是一个开端,以后老师要适应新学生的例子还会更多。
去年6月,美国宾州大学和汤姆森(Thomson)公司出版了一份颇受争议的报告,名称是“受挫的创新(Thwarted Innovation:What Happened to e-Learning and Why)”,当初他们撰写这份报告的动机,是想回答“为何e-Learning产业会由盛而衰”这个问题,Zemsky和Massy两位作者在总结中指出:“从基本上说,e-Learning由盛而衰的原因,是起源于社会试图压缩创新的自然流程,热切的创投家投入过多资本,大量推出未经完善测试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并未展现出厂商所允诺的价值,残酷的真相是e-Learning在人类还不知如何使用时,就已经先起飞了!”
当然,西方也有许多专家像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等,反对这篇报告的论点,但这篇报告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它从参与调查的许多大学中发现:“超过八成的线上课程注册者是传统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从这一点和上面XplanaZine的预测相对照,就会发现第一、线上课程不是远程教育大学的专利,第二、美国实体校园内的学生也可选修线上课程,第三、线上课程对于美国在校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从选修线上课程的学生特质,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和东方的差异,目前两岸大学生选修线上课程的风气还不普遍,一个是学制不允许,大陆的网络学院和传统大学招生泾渭分明,似乎并不允许学分互转,而***目前规定学生所修的网络学分,不能超过所修学位规定学分数的三分之一,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学校只提供非常少数的线上课程。***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是给在职人员进修使用。
美国大学中年龄在18到24岁的学生,只有六成,其余是有工作的成人学习者,而且美国大学生中只有13%在学校住宿,其余都通勤上学,而学生往返校园所花的时间,成为沉重负荷,结果在工作、学业、家庭都要兼顾的压力下,导致全日制传统大学的辍学率最高,达到30%。比部分时间修课的学生还要高,主因就是学生难以达成校方所订定的上课时程和时数要求。
美国高等教育专家Diana Oblinger,也是微软公司高等教育部执行长,她说:“一个确保学生学习成功的方法,就是为他们移除成功的障碍。对多数学生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传统课程里固定的上课时间。”
教室教学的时程越长,时间越固定,学生就越可能因生活上的干扰而中断学习,因此,减少学生必须要到校的时间,可能是协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一大关键,美国一些教授开始思考上课时数的意义,假如学校真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那就要设法突破传统高等教育的思维,重新设计课程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有更多的弹性。
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用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方式,把部分教室上课的时间,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和讨论活动来取代,可以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完成课程的比例,减少学生和学校的花费,让无法常在学校出现的学生更有时间上的弹性。
对于那些难以独自学习的学生而言,混合学习把他们从完全倚赖教室里的授课,导引到逐步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混合学习也帮助学生免于在完全线上或完全面授课程之间的抉择。
美国学界也开始思考上课时程对“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影响。深度学习绝对不是用学生上课的的时间来衡量的,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非学生上课花了多少时间。学习成果的衡量应该以课程目标为基础,而非用时数来控制,像现在***教育主管单位严格规定一个学分就要上课十八小时,假如把时数的限制拿掉,那要用什么方式来决定三学分的学习内容呢?又成为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大问题。
Educause是美国的一个非营利协会,以推动高等教育机构灵活运用资讯科技为任务,其属下的应用研究中心(EDUCAUSE`s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ECAR),最近对混合学习的影响做了大胆预测:“高等教育的混合学习是个进化现象,它能解决高教机构所面临的成本、效能、取用(access)和及时完成学位的挑战,此外,采取混合学习的解决方案,也会影响大学院校各方面的运作,例如教学人员的发展和奖酬、院系的结构、学生的留续和终身学习的服务。我们的经验是‘即使从最外端的影响看来,混合学习都是促成机构转变的动力’。老实说,我们才刚开始。”
Sloan-C是美国专门推动非同步网络学习的组织,累积了十年经验,今年4月举办了一场“高等教育与混合学习”研讨会,会中对混合学习做了精准定义:“课程以事前规划和具有教育价值的方式,来整合了线上与面对面的教室活动,其中一部分的面授时数(由机构定义)可以用线上活动取代。”与会的30多所学校认为混合学习像是沉睡中的巨人,但具有改变教育的潜能。它在整合面授与线上活动的过程中,会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教与学的方式。
从以上诸多讯息看来,混合学习是美国大学院校未来推动的新方向,也是促成高等教育质变的力量,对于两岸的大学而言,由于教育体制和美国不同,目前似乎还不具备推动混合学习的条件,可能要先从推动教室课程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上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