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的传说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19:38

              龟蒙顶的传说
                                  文/王如良
     相传,上古的时候,共工无意中撞断了西北方向的撑天柱子,天就塌下来了。当时一个叫 女娲的为丞救世间苍生,练五色彩石补天。她折断鳌足支撑四极。可是,天太重了,螯足下陷,眼看天地又要合在一起。女娲很着急。她想,如果找个硬东西垫在螯足的下面,天不就塌不下来了吗!可到哪里去找呢?
一天,女娲来到东海边,正坐在海边对着大海发愁。一会儿,从大海里爬上来两只大海龟。伸出长长 的脖子朝女娲打招呼:“女娲姐姐,不要犯愁,有事我们来帮助你。”
女娲顺着说话声远远望去,见海水中有两个庞大的海龟正向她游来。女娲回答说;“是你们在叫我吗?”其中一个海龟说;“是的,刚才听东海龙王说,你为丞救天下苍生,练五彩石补天,大家都很赞成,东海龙王让我们俩个来帮你。”说着,它看了一眼身边的另一只海龟。说:“我们两个是弟兄俩,我叫龟蒙,弟弟叫雨蒙,听说你需要支撑天柱的底座,你看我们合适吗?”
女娲听后高兴的说:“你们真的愿意帮我吗?这可是个苦差事呀!”两个海龟齐声说:“只要能把天补好,吃多大的苦我们也是甘心情愿的。”
说话间,两只海龟已经爬到海滩上来了。女娲看到龟蒙、雨蒙两只海龟庞大的身躯说;“你们的身躯这么大,我怎么带你们走啊!”话音刚落,两只海龟将身躯渐渐的收缩,最后竟变得像 铜钱一样大小,女娲下腰捧起来,放到袖筒里。然后念动咒语,驾祥云直奔西北方向而去。
谁知,无巧不成书。女娲正行间,一群乌鸦正从西北方向飞来。乌鸦边飞边哇哇的叫着,“冷啊!冷啊!”正合女娲撞个满怀。女娲一侧身,生气的一甩袖子大声地说:“我这不是正要去补吗。”谁知这一甩袖筒,龟蒙便从九霄云外跌落下来,被摔得半死,就现了原型。
但等龟蒙还醒过来,女娲早已驾云行了两万八千里了。
女娲到了西北天边,想取出袖筒里的海龟来垫鳌足;可倒了半天,只有雨蒙龟从袖筒里爬了出来;龟蒙已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回去在找已经来不及了。眼看西北的天已经塌了个大窟窿了。女娲就用 雨蒙龟自己垫了一只螯足。到现在,刮西北风就来寒流,是因当时女娲没撑好西北天边造成的。
再说,龟蒙跌落的地方,原来是一片汪洋。在这里盘踞着一只三头雕,这雕已有五百年的道业。三头雕有三头,三口,六只眼睛。它眼可观六路,耳能听八方,凶猛异常。三头雕,一个头能吐风,张口可黄风骤起;一个头能吐云,可云烟迷漫;一个头能吐火,喷出来的火焰见到什么着什么,更是厉害。
三头雕趁着女娲没补好天,就在这里兴风作浪,害的周围百十余里路,生灵绝迹。这天,它看到从天上掉下来只大海龟,以为是来争地盘的,可气坏了。就伸直三个头,张着大口来啄龟蒙。龟蒙见势不妙,就使出它的看家本领,收缩六极,闭门不出。三头雕用锋利的嘴啄了半天龟盖,嘴啄的痛极了,可龟盖连一点样也没变。古人云:“千年的汪八,万年的龟。”你想,这龟是东海龙王派来帮女娲撑天的,已有三万年的道业,能怕这雕吗?三头雕看用嘴啄不管事,就使出它的绝活。先用火烧;熊熊的火焰喷出二里多路长,照着龟蒙烧来,可它那里知道,龟乃水旱之物,它可以借水灭火。三头雕看看龟盖都烤黄了,以为是准死无疑了,就停住火,上前看看。龟蒙看着三头雕那个喷火的头已到了它的近前了,就猛地伸出嘴来,一口咬下一个头来。这下三头雕变成了两头雕,把它痛得直打滚。三头雕恼羞成怒,张口喷出滚滚的浓烟,直奔龟蒙而来。龟蒙一看,张开大嘴,施展法术,尽把浓烟吸入腹中。三头雕看看此法不灵,继而张开大口,八级旋风刮的飞沙走石,天浑地暗。三头雕原以为能把龟蒙刮回东海。可他那里知道,龟可以不吃不喝,吸气就可以生存。所以龟有喝风倒沫的本领。大风不但没把它们刮走,反而越刮风,它们的体型就越变越大,最后竟变成了一座大山顶。
就在 三头雕施展法术与二龟相斗的时候,正好后羿路过这里,他看到三头雕如此无理的欺负龟蒙,气愤极了。原来,他早就听说三头雕作恶多端,心想,留它在世,将后患无穷。于是,就张弓搭箭,只听:“飕,飕!”两箭,箭箭穿透三头雕的头颅。 这 无恶不作,横行霸道的三头雕就被射死了。
到大禹治水,疏通了河道,这一带水消后,露出一片群山来。就形成了现在的蒙山。《易经》八卦中的“蒙”卦——“山水蒙”即上山下水为蒙也!故取之于此。
龟蒙,虽然变成了山峰,可它们也常常思念故里东海,及东海龙王。只是身体变大,行动不便,回不得东海了。一次东海龙王行雨路过,来看望龟蒙,龟蒙苦苦央求东海龙王 把它的身躯变小好回东海。东海龙王说:“你已成了蒙山之主,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啊!不过,我可以每年多给你们降七十二场浇花雨,哺育你这方生灵,算是我们主仆的交情吧。”以后,天再旱,蒙山照样青枝绿叶,百花怒放,山泉如注,五谷丰登。蒙山西部的高峰,其型如龟,人们都呼为龟蒙顶,这就是龟蒙的化身。
              指动石的故事
                                                                   文/王如良
大凡到过蒙山的游客都可能知道,在“天蒙”旅游景区有一闻名遐迩的惊世奇观,它就是“指动石”景点。多少年来这里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浏览,对“指动石”的奇迹赞不绝口。你知道吗?可它以前并不叫“指动石”,而叫“试情石”。说起来还有一段离奇的神话故事 呢!
 那是在很早以前,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大地茫茫,天空缈缈,整个宇宙毫无生气。自盘古死去之后,身体各部位化成了山川、河流,草木,星星,月亮,从此后形成了世界。
后来,一位叫诸英的生了伏羲与女娲。从而改变了宇宙间寂寞。
这女娲从小生性好动,聪慧过人。一日,女娲信步行走,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悠然自在的流淌着,不时冲动浅滩的小石块,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河边草木旺盛,绿树成荫。女娲顺着小河上行,遇一碧水潭,潭水清澈如镜,水中映照着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在水中游动,好一幅美丽壮观的景象啊!这时她高兴极了,就蹲在潭水旁欣赏景色。突然,她发现水中有一个美丽倩女的面孔映在潭水中,女娲好奇的左看右看,可谁知那水中的倩女也随之游动。女娲方才醒悟,原来自己是如此的美丽。这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做人的自豪。
女娲心想,这大地如此的广阔,仅我一人而这样寂寞,岂不让人烦躁,我何不造部分人来跟自己为伴呢!于是,她蹲在潭水边用手抓起土和水和成泥,仿照自己的形状,捏成了许多的女人,又仿照哥哥伏羲的模样,捏成了许多的男人。不一会,捏成了一大堆,她用嘴吹了口气,竟想不到这些捏的泥人一个个活蹦乱跳的,用现在的话说叫“克隆”人吧!这时女娲既惊喜又高兴。
这些“人”成型以后,高兴的到处乱跑,且能言会道,又唱歌又跳舞的,一时大地热闹起来了。
那时混沌初开,地大物博,只是世上精灵太稀少了!看来只指望女娲捏泥成人远不能济事,女娲对此很是烦恼。
一日她突发奇想,我何不让这些男女婚配,生育子女去繁殖人类呢!也省得我捏泥人受累。
从此,女娲就让那些捏制的男女们媾合生育。
那时男女群居,生育的子女只知生母不知其父。有时多个男子为争一个俊俏女子常常是大打出手。女娲看看不成体统,就建议哥哥伏羲下令,让那些男女建立家庭,命名姓氏,实行婚姻约定及嫁娶制度。如某男子看上一女子,或女子相中男子,要请中间人来从中调和,称请“媒人”做保。男女双方的爱情关系确立后,任何一方不能再和他人发生关系。由此,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伏羲则把这一举动美其名曰,“神媒”。以后人们感到这个办法很好,可避免很多的纠纷,又能使大家和睦相处,为此女娲得到了后人的崇拜。
到后世青年男女情投意合,想缔结良缘,就习惯的要向“神媒”祈祷,求请玉成。
多少年后,女娲遨游世界。
一日,来到蒙山地界,觉的有些劳累,便坐在山顶养神打坐。突然她左眼急跳,不由的屈指算来,原来是有一对恋人求助。女娲细想来,自言道:“我这‘媒人’也有几年没成全好事了。”随起身来到山前。只见一位后生正在燃草为香,跪在那里祈祷。口称:“神媒圣仙,我与我家员外的娇娇小姐从小青梅竹马,恩恩爱爱,意欲结为连理,只因我是奴仆出身,门不当户不对,难以启齿。近几年来,娇娇小姐患了一种怪病,半痴半癫,久治不愈,祈请神仙点化,救小姐康复,虽不能鸿雁双飞,但也慰了我平生的心愿。”青年人祈祷罢,磕了个头。便拿起地上的板斧去砍树上的干枝去了。这时女娲在一边看的真切,就动了 恻隐之心。
女娲看这青年长的潇洒英俊,体态憨厚,于是变个老嬷嬷来到青年的面前,开言说道:“小伙子,歇会儿再干吧?”青年正忙着呢,听到喊声 ,就回过头来,见是一位老嬷嬷在喊他,就停了手中的活儿,来到女娲的面前躬身施礼。问道;“老奶奶,你怎么到这山里来了?”女娲见问,就编了个谎话说:“我就住在这山后的一个村子。今天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我孙女就上山采药来了,她说山前的草药多,我寻思着可能就到这边来了。她来时说:‘中午就能回去’,可到了晌午,还没回家吃饭,我放心不下,就来到这山上看看。我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想也可能回去了。”女娲看了看打柴的青年,以试探的口气问道:“小伙子,你是哪个村的?”青年人闻听,用手指了指山下的一个小山村说:“俺就住在山下小河边的那个村子。”青年人见面前的这位老嬷嬷说话和蔼,慈眉善目的,接着说:“俺家世代依山为生,小的时候爹娘给俺取名叫阿山,今年十八了。俺爹娘常年给当庄的孙员外家当雇工,家里很穷。俺这几年长大了,就上山打些柴买,补充家里的生活。
女娲听到这里,很是欣赏青年人的坦率,就以试探的口气问道:“阿山啊!你今年也有十八岁了,也该成个家了吧?”阿山闻听,不由自主的说:“我家这么穷,谁还能跟咱哪?”女娲看阿山说话倒也诚实,就直言不讳的说:“我刚才找的小孙女,今年也有一十六岁了,长的也算是俊俏,你如果不嫌弃的话,我给你保个媒,成全你们,你看如何呢?”阿山闻听有人提亲,虽眷恋着娇娇小姐,但他想来也是望梅止渴,就高兴的答应了。连忙谢道:“既然老奶奶看得起我,阿山答应就是了。”再说阿山谢过女娲,自然是心理甜滋滋的。
女娲看阿山已有诚意,就进一步试探着说:“我给你保媒是有条件的。”接着女娲使了个法术,用手一指,不远处就有几块大石头构成了一座似象非象的“石桥”。女娲说:“你如果能用手指推动那最上边的那块大石头,我这媒就算保定了。”
说话间,二人来到那堆石头跟前,只见一块特大的巨石,凌驾在两块较小的石块上。阿山围着那块石头照量了半天,看看这块偌大的巨石足有一两万斤重,心里有些打怵。暗想这老奶奶也真是!试探我的诚心,也亏得她想得出这种法子来。既然如此,就试试吧!
阿山来到那块凌空驾起的巨石底下,仰面看了一会,找个合适的位置,举起双手用力推推,那块上万斤重的大石头竟然动了一下。继而,阿山稍微变换了一下位置,用一只手试探着推推,竟也随推随动。后来他用一手指向上顶顶,那块石头竟轻的像几斤重的石块,随着上下活动起来。女娲在一边看的真切,笑着说道;“阿山啊!不要推了,你是个聪明伶俐的小伙子,到也有些心数,这块石头叫‘试情石’,如果你们有缘分,它轻如鸿毛,若没有缘分,可它重如泰山啊!量你有再大的本事也是推不动的。”
后来人们把“试情石”,称作“指动石”,即一指可动之意,这是后话。
女娲说着话,把阿山拉到身边坐下来说;“看来你和我家孙女前生有缘,这门亲事就算定了,我看今天也不早了,你还是挑柴回家吧,明天中午,我带着小孙女来还在这里相见。”阿山起身要送老嬷嬷一程,可一转眼的工夫,老嬷嬷就不见了。
第二天,阿山老早就上山了,很快他砍了满满的一担柴禾,就直奔“试 情石”这边走来。老远就看见老嬷嬷领一位姑娘正在那里向阿山招手呢!阿山走到跟前先和女娲打了招呼,“老奶奶您已经先来到了,我今天多砍了一些柴禾,来得迟些,让你们久等了。”
说话间;阿山看看这位姑娘觉的眼熟,这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娇娇姑娘吗?她怎么会是老嬷嬷的孙女哪?她不是患病几年没出门了吗?她怎么会到这里来呢?阿山越想越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是认错人了吗?一个个迷团正围绕着阿山的脑海,可他怎么也解不开。这时女娲开口了,“阿山哪!还不过来见过娇娇姑娘,还在那里想什么?”一言提醒,阿山才还过神来。这时娇娇姑娘已来到他的面前,深深道了个万福,羞答答地说:“阿山哥,你怎么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呢!”快过来,见过这位“神媒”祖奶奶,是她救了我,也是她给我们牵了红线。”说着,娇娇姑娘拉着阿山给女娲拜了三拜。女娲连忙说:“有情人自当成眷属吗,你们也是前生的缘分,才能修来今世团聚的……。”
又说了一些话,天已不早,女娲就催促阿山回家。临行,女娲交给阿山一个包裹,嘱咐他明日不要在上山砍柴了,早上起来,就到娇娇家里去,千万别忘了。
说罢,阿山再看看,那里还有什么老嬷嬷和娇娇的影子,他只得带着一个个百思不解的谜团,挑起柴禾回到家里……。
次日,阿山按照老嬷嬷的嘱咐来到了娇娇姑娘的家。
原来阿山和娇娇姑娘从小一起长大的。阿山的母亲曾是娇娇姑娘的奶妈。小时候,阿山经常随母亲到孙家去。娇娇的姐妹不多,又加孙氏夫人也很喜欢小孩,每次阿山到孙家,孙氏夫人常给找些吃的。娇娇更是喜欢和阿山在一起玩耍。阿山从小聪明伶俐,招人喜爱,和娇娇姑娘很合得来,俩人慢慢产生了感情,也就是有了情思。
阿山渐渐的长大了,就帮着父亲给孙家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到十几岁,就到山上砍柴卖些钱来补充家用。
可是,娇娇姑娘两年前得了一种怪病,整日神魂颠倒,昏迷不醒,全家人为她求医问卜,总是不见起色。
夜里,女娲显灵托梦给孙氏夫人,说明天早上将有一个年轻的后生,给娇娇送药治病。并嘱咐说,他和你家的姑娘是前世的缘分,待娇娇姑娘的病好后可给他们举行洞房花烛,以喜冲忧。托梦后还给娇娇姑娘留下了一枚金钗做为贺礼。一夜连托三梦,孙夫人睡梦中听的真切,当天亮醒来看时,见八仙桌上果有一枚金钗放在那里。
再说阿山手提包裹来到孙家的大门时,那里早有孙家丫鬟在那里等候。阿山跟随丫鬟来到上房,见了孙氏夫人请安问好,因都是熟人,少了许多客套话。孙夫人问了一些阿山近来的情况,阿山诚实,就把在山上打柴如何见到神人点化,如何见到小姐的事合盘端出,最后说了神仙让给小姐送药治病的事来。阿山并不知道女娲已经给孙夫人托梦的事,最让孙夫人不解的是,娇娇小姐昨日明明是在家里,一日从未出家门怎么会和阿山在山上见面呢?
阿山边和孙夫人说话,边打开包裹取出草药。这时丫鬟早取来煎药的器皿,阿山把药放好,再取来一些水放进去,和丫鬟来到厨下,点燃柴火慢慢的煎了个把时辰。丫鬟煎好药,端到小姐房里,把昏睡的娇娇小姐扶起,孙氏夫人亲自用小匙,一口一口的把汤药给小姐服了,过了个把时辰,娇娇的脸上开始泛起了红润,慢慢的清醒过来,只见她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好象刚刚睡醒的样子,睁开眼睛看看母亲正坐在她的床前,不由得说,“娘啊,你怎么在女儿房里呢?”说着就要起身下床。孙夫人一看小姐的病好了,高兴的了不得,早有丫鬟前来搀扶着梳洗更衣。娇娇小姐虽然精神很好,可是身体还很虚弱,待梳洗完毕,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凑到母亲的耳边小声问道:“娘啊,你可知到张家的阿山来过咱家吗?”孙夫人闻听女儿的问话,连忙回答说;“今天一大早就来了,是她给你送药治好了你的病。”孙夫人又接着说;“你得了一种怪病已经两年多了,整天昏迷不醒的,我和你爹爹为给你治病不知请了多少先生 ,吃了多少药,可是总是不大见效,今天多亏得阿山啊!”
娇娇姑娘闻听母亲的诉说,连忙分辨道:“我那来得病呢!只是前几天我到山上去玩,迷了路,多亏了一位老嬷嬷收留了我,我跟她住在一起很开心,这几天她常带着我到山上去采药,她还教我认识了不少的草药呢!”娇娇姑娘越说越高兴,“是昨天吧,老奶奶说给我找个婆家,让我去见一个后生,可见面后你猜是谁?那后生竟是和我一块长大的阿山哥,”娇娇小姐说着说着羞的满脸通红。又接着说,“她老人家既然保媒,女儿就答应了,昨天晚上回来后怪累就睡了,还没有跟你说起哪,我想还得请您老人家成全女儿的!”
孙氏夫人明明知道女儿有病已经两年不起席了,她那里能去得山呢?又怎能和阿山见面呢?再听女儿讲了些离奇古怪的经过,和阿山说的又及为相似,阿山已经有一年多没和娇娇见面了,他们怎么说的那么相似呢?就算是勾通也没有时间哪?她又联想起昨夜的神人托梦,及给女儿定亲的金簪,就知道是神人点化,再说,阿山现在也是出落的一表人材,只不过是佃户出身,家里穷了些,既然是他们双双同意就成全他们吧,想到这里,就说,“女儿既然同意,你爹爹那里为娘去说。”
孙财主听说女儿病好了,又得知神人点化女儿的婚事,也不好违背,就吩咐人去备酒款待阿山。
娇娇姑娘由丫鬟搀扶着,陪着母亲来到上房,先是见过父亲,转身来到阿山的跟前,低头说道:“多谢哥哥搭救!”阿山见娇娇姑娘病情已好,自然高兴,连忙起身,拱手道:“小姐贵体康复,还是多谢女娲先辈拯救,小生只是奉命从事而已,何足挂齿。”这时娇娇姑娘拉了一把阿山,羞答答的说;“你我神仙保媒,已定终身,还不快来见过我家父母。”说着扯阿山来到孙员外和孙夫人面前,双双跪下,还是阿山心眼来得快,口称,“小婿拜见岳父岳母大人。”说着和娇娇姑娘给孙员外夫妇磕头。
孙员外经神仙点化招了上门女婿,自然是高兴,手捻胡须说道:“姻缘本是前生定,何谓富贵娶佳人,若不小女有奇遇,主仆怎为同路人。”之后孙员外满口答应了阿山与娇娇姑娘的亲事,又以田亩及庄园做为陪嫁,择日为小夫妇完婚。真是“青梅竹马同林鸟,鸳鸯不配别家郎,巧得神媒牵红线,高户低门配成双。”从此,阿山与娇娇姑娘夫妻恩爱,男耕女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第二年,娇娇生了个大胖小子,更是给这对年轻的夫妇增添了爱的结晶。
多少年来热恋中的情男倩女,为探测对方的诚意,就到“试情石”下做个见证。因“试情石”一指可动,以后人们也就习惯的把“试情石”叫做“指动石”了。(20020816稿)

               王敖担山
                                                                                                                                文/王如良
         费县汪沟东北十里路,在一片平原地上突起两个山峰,一个叫大埠山,一个叫小埠山。这两座山都发自蒙山山脉。相传,这里原来没有山,这两座山还是王敖用担子挑来的呢!
传说,王敖和王禅是兄弟俩,他们都在蒙山的白云岩上修炼。
这一年,江南一带有两个湖泊常闹水灾,湖水时常泛滥,淹死了不少的人。王敖的师傅想丞救这方人,就和徒弟们商量。准备移蒙山的两个山峰,去把两个湖泊给填平。
王敖主动要去,师傅就答应了。
临行时,师傅嘱咐他说:“王敖 啊!去吧,你一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事也不能停留,要千万记住啊!”
于是,王敖就在蒙山里找了两个相近的山峰,在山半腰插上担子,硬是给挑起来了。
王敖挑着山,越过一条条山河,一道道到山岭。这天来到一片杏树林子边,看到杏花开了满树,景色迷人,就想停下来歇会儿。可是,他猛然想起临行时师傅嘱咐的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又走了一段路,前面是一片树林。树林的对过有一条小河,水流声哇哇作响。在小河边,有位身穿红色衣裳的美丽姑娘,正低头在河边洗衣裳。王敖挑山行到这里,就象没看见一样,还是一个劲地往前走。突然,那位洗衣裳的姑娘抬起头来说话了;“ 呀!看那!这位哥哥挑着两座大山呢,力气还不小哩!到这里也不歇歇,还走的那么急呢!想必是偷了人家的什么东西了吧?”
王敖听了,就装没听见,还是赶他的路。
这时,那位姑娘又说话了:“小 哥哥,歇会吧,天还早着呢,行路日当午,天热何受苦;中午歇歇晌,早晚图风凉。”姑娘的话,说的也确实很好听。
王敖想想,也是哎!反正天还早着呢,歇就歇歇吧!这时,他忘记了师傅的嘱咐,就放下担子,朝小河边走去。他来到姑娘的附近,找一块石头上坐下,就和姑娘拉起呱来了。先是互相问及姓什名谁,家乡居处, 继而天南海北的侃开了。两个越拉越热呼,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落下山了。这时,姑娘洗完衣裳 ,朝王敖笑了笑,一转身不见了。王敖见姑娘没了,心里犯了嘀咕。忽然间想起了自己的事来,忙起来去挑山赶路。两座山就象扎了根似的,怎么也挑不起来了;他用了平生 的力气,可那山却丝毫没动;王敖费了吃奶劲也始终没挑起那两座山来。这时他后悔极了。
王敖伤心的哭了起来,眼泪淌进了小河里。河水涨了,变成一条大河。岸边的一朵朵杏花,倒映在碧波之中,好象小河里又出现了一片美丽杏花园。以后人们就叫这条河为“杏花河”。
到后来,老天爷连降大雨,这儿一片汪洋大海;唯有王敖担来的这两座山露出了水面。当地的老百姓们都躲到山尖上避难。官府派船来救他们,船只来来往往的,山尖就做了埠头。后来水消了,打那以后人们就管那两座山,小的叫小埠山,大的叫大埠山。(20020831稿)

                塔山的传说
                                                                        文/王如良
蒙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古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之说。
在这座群山中,有座大山,现在人们都称它为“塔山”。当地人们为称其高,有:“葫芦崖,万丈高,还不到塔山半截腰,”之说。
这座高山,古来没有名字。当地的老百姓觉得这个山很大,都叫它,“大山”。
那么,现在人们为什么叫它“塔山”呢?说来还有一个令人发醒的故事呢?
在很多年以前,山上的树很少,成片成片的光秃秃的。那时,山上有老虎、狼、豹等很多的野兽;还有许多莽蛇出没于草树之间,让人心惊肉跳。夜里,时不时的能听到悬崖上猫头鹰的叫声。假如你一个人走在这里,就会毛骨悚然。所以,这里很少有人来往,真可谓是人迹罕至。
在这人迹稀有的山旮旯 里,流传着一个故事。
有一年,一个叫赵茂的杀人犯,作案后被官府追的走投无路,他便带着妻子和儿子偷偷的来这里躲避。当时,当然不会有房子,他就在山涧找了个岩洞住下来了。在这岩洞里居住,遮风逼雨还是难为不着的,吃 的东西也不用犯愁,山上有果实,荒地有的是,那里刨几下,撒上种,就收的满够吃不了的。常言说的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吗!眨眼间工夫,赵茂在这里过了二年。在这期间,很少见到有人上山,生活当然也挺 寂寞,但他也不敢下山呀!山上生活条件确实让人苦燥。有时他也反省过,悔不该杀人犯罪。老婆子有时也埋怨他,为逃命而过这种非人非鬼的生活,可何时是个尽头呀?
有一年夏天 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风刮的十分凶,有的树拔地而起,飞沙走石,真是暗无天日。这时仨人偎依不大 在洞内,蜷缩着身子。挡风的草苫被刮的呼通呼通响。他们生怕野兽进来。时间不长,风势减弱了,猛听到有人掀帘而入。他们怕急了。
问: “谁?干什么的?”来人回答:“过客,想借宿一下行个方便吧?”
“你从哪里来?”赵茂问。
“ 是这样的,大哥!我老家就住在山后,走这条路近些,可我夜间走错了路就到这里来了,嗨!在外几十年了,回家的路也生了。”过客叹了口气,向赵茂说了情由。
赵茂听后说:“既然是这样,那你就先在我这里住一夜,等天亮了再走也不迟,这里虽然窄住些,有我住的就有你住的!”说话之间,赵茂看到客人身上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包袱放在了门口。客人说:“这样吧!天太黑了,山路也不好走,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里,有钱也难找个店住呀?”赵茂听到“有钱”二字,大脑机灵一下;钱,对他来说,是太重要了,几年了他那里见到过钱,使用过钱呢!当初还不是因为钱而犯罪,到头来弄的个有家难归。
这时,赵茂装出以尽地主之宜的样子,热情的拿出他家吃剩的饭菜“招待”了这位过客,客人当然是千恩万谢。也是走路走的太累了,客人吃罢饭,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依在洞中的一块石头边进入了梦乡, 一时鼾声大作。
这时的赵茂那里能睡得着,他千思万想,我虽然犯罪在身,逃到这山沟里,难道还能在这儿住一辈子吗?几年来早想离开这里,只是苦于没有盘缠,今天是老天有眼,差人给送银子来了,我如果不及早动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赵茂寻思来寻思去,不动手,机会难得,若动手害了他又是一条人命。这是老婆在一边推推他,小声叽咕道:“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住在这山沟里什么长法呢!”赵茂本来是在两可之间,老婆这样一说,心想也是哎!他默默祈祷山神土地,助我成功,“我赵茂对天起誓,这是处于无奈,我一生这是最后一次,如在起恶意将遭五雷轰顶,山石砸死。”
赵茂为探虚实,故意大声说:“大哥挪挪窝,找个平坦的地方躺下睡。”赵茂喊了半天,客人没有反应。你想,他走了几天的路,确实累坏了,这回总算快到家了能不困吗!赵茂看看客人没反映,心想机会总算来到了,只见他从铺下摸出砍柴的斧头,悄悄地起身,来到过客的身边,举起斧头照头上砍了下去,这位过客 还正做着与亲人团聚的美梦呢,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离开了人世。赵茂还怕他不死,又砍了几斧头,才放心。
话说赵茂杀死了过客,与妻子 将死者拖到半里路远的一个山凹处,用镢头扒了个坑草草的掩埋了,回来打开包袱一看确实得到了几十两银子和一些衣物,一家三口高兴的了不的。
赵茂一家有了银子,又怕是夜长梦多,就连夜收拾东西,准备马上离开这里。当打好包裹,刚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忽然听到山风骤起,紧接着闪电雷鸣,倾盆大雨如注。小小的山洞那里经得起暴雨的袭击。
赵茂两口子商定大雨过后一定快走。可他那里知道老天爷已经来报应他来了。
狂风呼啸,暴雨下个不停,一条条火龙张开大口,吐出的一个个火球围着山洞口滚动,好象要吞掉山洞一样。炸雷的轰鸣声 震耳欲聋,连山洞的岩石也随之发抖。赵茂夫妇吓极了,一家三口紧紧的抱在一起……。
又是一个耀眼的闪电过后,雷声响处炸开了山顶的岩石,那些数吨重的石块,犹如脱纲的野马,直奔赵茂居住的山洞口而来,把个洞口给堵得严严实实。赵茂本能的想搬个石缝爬出来,可那巨石重若泰山,丝毫不动。“多行不义必自毙”,贪财的赵茂双手紧紧的抱住刚刚得到的银子,仰面叹了口气说:“天绝我也!”
又是一个响雷,赵茂居住的山洞震塌了,山洞的岩石重重的压在一家三口的身上,无辜的孩子也陪伴着贪财的父亲离开了人世。
次日,雨过天晴。有人上山采药,发现原来高耸的山尖没了,变得平平的。住着人的那个山洞也塌了,从石缝中看到一个男子抱着一个包袱,被一块大石头重重的压着。后来事情传开,人们不难猜想着出事的缘故。
此后,附近的人们都称大山为“塌山”。以后又觉的“塌山”不吉利,于是就用“塌”的谐音字“塔”来代替,称“塔山”。塔山的名字就这样流传开来了,可塔山的来历故事却少有人知。(20020909稿)                  
                天马顶的传说
                                                                          文/王如良
在龟蒙顶东南约十里许,,有座高耸云霄,其势如削的大山,当地人叫他“天马顶”。为什么叫这个让人觉得不俗的名字呢?有人能说清楚的是很少的,故事被淹没了。
说的是,西周第五位国王,叫姬满在位55年(约前976--9222年迁戎于太原,今甘肃、陕西交界),史书一律称他周穆王,周穆王身材高大,胸怀宽广。他最喜欢打猎和旅游。他不理国事,国中之大小事,全委托了宰相去办,他来个两手不沾泥。一天他对驾车的造父说:“咱去了很多的地方,听说咱国西边有座昆仑山,还产珍奇异宝,风光也好,咱们何不去游玩呢?造父本是驾车驭马的好手,旅游时可以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当然乐意陪伴。造父说,“大王,好奇之事不止这些,给你说了吧,那里还居住着西王母娘娘呢!这个娘娘可有福份,她吃千年一熟的寿桃。”话刚出口,穆王说:“千年一熟的寿桃,吃了有何好处?”造父说:“人可活千万年!甚至长生不死。”穆王一听高兴极了。连忙说:“驾车去,快走!”他早等的不耐烦了。
造父为穆王驾车,特选上等的八匹骏马,有把车子装饰的一新,安上响铃,阵势壮观,从西安而出发,日夜兼程,每天千余里,不觉几天来到了昆仑山。王母娘娘听说东途大国来了穆王,十分的高兴,列队迎接,穆王气宇轩昂行动高雅,为王母刮目相看。真不愧是大国的国王。双方问答,招待细节客套仪式一概略过。
王母娘娘说:“现在仅因一事挽留大王,只因敝人种的寿桃尚等几日可以全熟,大王赏脸,于寡人献给大王尝尝仙桃何种滋味。”
穆王心直口快的说,“是什么样的滋味,我是大王,吃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可不少了。”为等穆王说完王母说,“大王好吃人间的好多东西,可是天上的仙桃,大王恐怕还是没尝尝吧!”
“嗯!是啊!不尝可是终生的遗憾啊!”穆王点头自语。谈寿桃之事的兴趣正浓呢,穆王颇有等不及之感,忽听随从报说:“大事不好!自大王出游之日起,东方的徐国偃摔十万之众,自东向西杀奔而来,国家都城危在旦夕。”
“什么?徐国偃反了!”穆王闻听,吓得心惊肉跳,少略镇静了之后,对造父说:“驾车东归,不许迟误。”
造父使出浑身的解数腾云驾雾,一日千里很快到了徐国偃造反之地。徐国偃地少人多那是穆王的对手,很快就评定了。令人惋惜的是寿桃终生没能尝着。
在穆王离开国都之时参与谋反的人除徐国偃之外还有东鲁龟蒙山之人,穆王决心打败龟蒙山人。
酷热的夏天,热的人汗流浃背,真实挥汗成雨,穆王摔八百匹骏马十余万军队,自西向东而来。真是烟尘滚滚,车马相望于路,多有不可阻挡之势,龟蒙山人立即组织上万人的虎豹之众,还有一百余匹骏马组成的“空中战斗队”
且不说地面战打的如何激烈,死伤枕籍。单说空战如何猛烈。在龟蒙山顶以东几十里长的山山之间,双方的战马嘶鸣,你来我往似与穿梭与织布机,鏖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龟蒙山人究其人少势弱难以取胜于周军。不得不使出法术让苍天助力。一天早晨天忽然暗了下来,地也黑了。。忽听天雷震的山摇地动,闪电如火龙吐出火舌,顿时将黑茫茫的天空划出一道道明亮,大风骤起,倾雨如注,真有翻江倒海之势,双方战马辨不清方向,分不清地上和空间,都立于山头,将山峰个个踏平,夷为平地,相持数日,总不见分晓。
“报告大王,西域人又起兵反我,打得很猛,”穆王听到消息,头脑象炸了一样,立即摊在那里,等醒来后说;“老天不让我活了,按下葫芦飘起来,这么命苦啊!”属下点头言道:“大王以后少出外打猎,多多问问国家大事,百姓的大事就好了”
穆王接着说,“大概是我太不问正事了,贪官污吏枉法,欺压百姓,造成了如此的恶果好悔恨啊(表示自责)!”
“不同龟蒙山人打仗了,便将军队撤回都城,令其解散军士回家团圆,”后人将天马顶鏖战的这座山叫做“天马顶”山,天马顶仅次于龟蒙顶的高度。(020709稿)                   烂镢庵
                                                                           文/王如良 
          当你进入大门山,攀上葫芦崖,站在天街上向西遥望,这里山峦起伏,层岩叠立。在一片绿林中有一个较小的山村,只有几户人家,这就是人们的传说的“烂镢庵”旧址。
在很早以前,大门山西侧的一个山峪子里,有一个小山村。在村子的东头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主人王质是位种地的老手。王质勤劳朴实,把个家庭治理的井井有条,除了把村子附近的几亩山田种好以外,他还经常到几里以外的山上开荒,种些杂粮,常获得好的收成。
这年春天,王质为把在山上开的荒地及时下种,常常是天不亮就上山,摸黑回家,一干就是好几天。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他歇几天在上山。可他说:“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时不可失啊!”
王质虽然是种田的好手,可他也有一定的爱好,那就是下棋,他的棋艺在当地四里八庄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在过去的山区,农闲时,人们经常聚到一起听听村里的土秀才讲讲故事,下下棋什么的。用现在的话说是活跃山区的文化氛围,当然下棋也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乐趣。
这日,天还没亮王质就扛着镢头等工具到山上去了,他想把昨日新开的荒 地及时种上些谷子。劳累了一个大早上,有点饿了就收拾工具准备回家吃饭。刚往回走了一段山路,发现路边大栗树底下的一块石头上有两个出家人正在下棋。
出家人专心致志的对阵,对于王质的到来,也没理会。再说王质一看有人下棋,就 入了 迷,竟忘记了肩上还扛着把镢头。常言道,“观棋不语真天子”他自然也不能破坏这个规矩的,于是就无声无息立在旁边观看。
过了一会儿,一位出家人从袖筒里摸出两粒红枣,递给对方一粒各自吃了。看看王质在身边观棋,又顺手摸出一粒递给他,王质顺手接了过来,放到嘴里嚼嚼又香又甜的咽了。直到吃了红枣王质才发现自己肩上还扛着把镢头呢!于是,放了下来,拄着镢把继续看。二位出家人下棋下的聚精会神,旁边看棋的也看上了瘾。
王质本来是回家吃饭的,自吃了老头儿给的红枣,竟也不觉得饿了。他的目光老是盯在棋盘上,偶尔抬头望远处看看,发现树叶一会儿绿了一会儿黄了。眼看着小树一会儿长成了大树,继而枯死了,又有幼树长成了大树……,也不知反复了多少次。王质看棋心切,对于身边发生的这些变化,他根本就没在意。
两位出家人下完了这盘棋,和王质打个招呼,收拾收拾起身走了。这时王质也想到天也不早了,该回家了。
待他准备拿起镢头走时,可镢头头已烂成了一堆绣铁,根本就拿不起来了。
王质如梦如痴,下的山来,看看路也生疏了,凭着自己的印象,来到村头,可那里还有以前的样子。他记得村头土地庙前有一棵小槐树,是他几年前亲手栽的。看看土地庙还在,可那棵小槐树已长成两围粗的大槐树了。在槐树下一位白胡子老头正抽着旱烟袋乘凉呢,他就上前打听,一问果然是他的那个村庄。再问他儿子的乳名时,白胡子老者却摇摇头答不上来了。当他问道,以前有没有一个叫王质的人时,这时这位抽旱烟袋的白胡子老头回答说:“听我老爷爷讲过,很多年以前这个村子是有一位叫王质的,在一年春天他到山上去种地,天不亮就上山了,以后一直没回来,家里人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说起来这个事,也有二百多年了吧?”抽旱烟的老头儿自言道。“这不,他的第七世孙前几天刚娶了媳妇呢!”老头儿接着说。
王质听罢,这才恍然大悟。想想若回家有谁还相信,有个二百多年前的祖宗还活在世上哪?于是他返身进山,回到看下棋的那块大石头旁,想找那两个下棋的人,但已杳无人迹。
原来那两个下棋老者一个是张果老,一个是吕洞宾。
吕洞宾在王母娘娘召集的三千年一次的蟠桃会上,挨了数落,一气之下,酒也没喝,桃也没吃,就约着张果老驾云来到蒙山地界,想找个清闲的地方下棋消气呢!正巧遇上了王质,他给王质吃的是神仙专门食用的仙丹,所以王质成了半仙之体,长生不老。
单说王质无法回家,就决定寻找下棋的两位出家人。他顺着天门山上行,攀上了葫芦崖继而登上塔山又来到平仙顶,还是没巡到二人的踪迹。
王质登遍了蒙山的大小山峰,他原本想站得高看得远些,希望能找到二位出家人讨个主意,可他上那儿去找呢!看看周围,群峰争翠,山溪涧的水在哗啦哗啦地响着,悬崖峭壁间各种鸟儿自由的盘旋翱翔,蒙山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也确实不想离开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行走了多时,感觉的有点累,就坐在山顶上的一块石头上歇歇。他面对着自己村子的方向,心理还老是惦记想着他的几亩地,他的儿孙们,不知不觉的坐在那儿进入了梦乡。这时就听见半空中有人呼喊他的名字“王----质------”,王质顺口应了一声,就感觉身体轻了许多,恍恍忽忽的升上了天空。王质得道成仙,脱胎换骨。阳间的尸首就坐化了一尊巨石,面南背北遥望着故乡。以后人们在他看下棋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庵院,命名为“烂镢庵”。这也算是对王质巧获成仙的纪念吧!                 望龙岗与龙雨庄
                                                                           文/王如良
不知多少年以前,在蒙山前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几户人家。村子北面的小山坡上长满了许多的杏树、栗子树、核桃树。村子的西边有一条小河,河水经久不息的淌着。在小河的岸边,有三间用山黄草苫的茅草屋,看起来也算典雅。小屋的四周,用山柞木的树枝夹起了一个小小的院落,不时从里面的传出来鸡鸭的鸣叫声,两扇柴扉开处走出来一位妙龄少女,挑一对陶罐向小河边的清泉边走去……。
这小院的主人姓田。田老汉一生勤勤快快的,日子到也过的清闲,只是让他苦恼的是膝下无子;常言道:“三十无子慌一慌,四十无子哭断肠,五十岂能再添郎。”可老俩口到四十多岁上,喜得娇女,虽说不是男孩,但百年之后总算有个照应,老两口倒也确实有些满足。
田老汉的闺女春天生人,因村后的杏花盛开,老头儿便给女儿取名叫“杏花”。小杏花自小聪明伶俐,天真可爱。等杏花长到十六七岁时,就出挑得象朵鲜花,和她的名字一样美丽动人。
杏花姑娘不但长的漂亮,且又文静,又善良,四里八乡的谁人见了谁人夸,老两口更是喜出望外,心里乐孜孜的。
杏花姑娘从小勤快,里里外外的活计都是她抢着去帮父母做,白天下地耕作,晚上跟母亲学习针线活。虽不能通晓文墨,描龙画凤的刺绣活计倒也不减大家闺秀的风度。
这年春天,田老汉有病,老伴在家伺侯。杏花大清早一人到河里挑水浇地。当她低头到河中提水时,她那美丽的面孔,便映在清澈的河水里;那满头的乌发,桃花般的笑容,连她自己看了都感到惊讶。
她映在河水的倩影,被碧波的无线遥感传输到这条小河的水府。原来这条小河的深处,住着一条小河龙,它是东海龙王鳌广的外甥。一年前,它随东海龙王来蒙山行雨,看到蒙山的风景迷人,流连忘返。东海龙王行雨毕返回,谁知小河龙的玩兴正浓,它向外祖父撒娇,说是小住几日再回不迟;龙王无奈,只得依从,自己带水族回了东海。
小河龙白天游览山川奇峰,晚上栖身于小山河的水潭里的,倒也安然自在。
这天早晨,小河龙正在睡意朦胧之中,恍惚望见碧波中传来一帧美丽少女的面孔,青春欲动的小河龙被这倩影所迷恋。就变成一条金鱼,顺流而下,来到姑娘汲水的地方。它在水中窥视美丽少女的一举一动。目送少女一趟一趟的从河中挑水去灌溉田中的 嫩苗。
小河龙,每天早上都要到这里来看少女挑水。慢慢的对这位勤劳的少女产生了爱慕之意。小河龙于是春心欲动。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姑娘挑着陶罐来到河边,准备浇灌昨日没有浇完的那块地。当她来到汲水的地方,看见一位英俊少年站在河边上,正朝她张望。少年 身后的一棵柳树下面,放着一担新砍来山柴。姑娘的目光刚一触到英俊的少年,马上羞得低下了头。
那打柴的少年主动走到杏花姑娘的身旁说:“大姐,我能帮你浇地吗?”杏花姑娘抬眼看看他,一派诚实的样子,打心眼里产生了爱慕之心,红着脸朝他笑了笑。   少年高兴的从杏花手里接过挑水的担子,替杏花浇起地来。
杏花姑娘站在柳树下静静地望着,那少年挑一担水来到田间,没多大会儿就把地浇完了。杏花姑娘正在纳闷呢,那 少年已经来到他的身边。指着柳树下的一担山柴说:“我知道你们家一定很贫苦,这担山柴就送给你吧。”杏花姑娘自然非常感激,就领着少年一块回家去了。
来到家里,杏花姑娘向父母说了少年怎样帮他浇地,又送他一担柴禾的事。老两口看到少年长的一表人材,且又憨厚老实,自然高兴的了不的。这时,杏花姑娘端来一盆水,少年洗把脸,老俩口把他让到屋里。杏花早就沏好了一壶蒙山茶,端到少年的面前。一家人围在桌前边喝茶,边聊天。
田老汉押 了一口蒙山茶,问道:“后生家,你家住在那个村,家里都有什么人哪?”小河龙见问及它的家乡居处,自然不能直言相告,就红着脸回答说:“我姓龙,叫龙甥(有龙王外甥之意),家住山后黄草坡,九岁时父母早逝,我靠邻居们养大,近几年就以打柴卖维持生活。我今儿个早起进城卖柴,路过此地,在河边休息时,遇见了你家姐姐挑水浇地,我看她力气小,就帮她浇了一会儿……。”虽然小河龙说了一段假话,却也瞒过了田老汉一家。田老汉听 说这后生一人生活,就起了恻隐之心;又看这时杏花姑娘正和小河龙眉来眼去的,已知道这对恋人有意。这时田老汉开口说:“龙甥啊,你一个人生活也不容易,不仿我把杏花许配给你,你搬到我们家住,我们早晚也有个照应,你意下如何呢?”小河龙一听田老汉把杏花姑娘许给自己,正中其意,满心欢喜。杏花姑娘却羞的躲到了母亲的身后去了。就这样小河龙就成了田老汉的养老女婿。
在过去,男女到了十六、七岁就可以婚娶。几天后,田老汉找个秀才给看个日子,请了乡里亲朋来喝了一顿喜酒,小河龙自称是个孤儿,自然也没人来,田老汉 自己主婚就给小河龙和杏花姑娘办了喜事。从此小河龙就和杏花姑娘一起开荒种地,收割庄稼,夫妻俩个恩恩爱爱,村里的人们都羡慕的了不得,田老汉两口子更是乐的合不拢嘴。
自从小河龙来到田家做了上门女婿,田老汉的山地从来没有浇过,土地总是湿润润的,禾苗长的旺盛极了。小河龙挑来的那担山柴,也总是烧不完。一次杏花姑娘到小河里去洗裳,河水少了些,小河龙看在眼里,便悄悄地下到河中,顿时河水涨满了。杏花姑娘正忙于洗衣裳,只见河水中一条小金鱼向她洗衣裳的地方游来,杏花姑娘好奇的伸手去捧小金鱼,这条金鱼也不跑不躲,反而跳到她的手心中,小金鱼用嘴吻吻杏花的手指,一个跟头又跳入河水中去了。等杏花姑娘洗完了衣裳,回头看看,丈夫就在身后等她呢。
又过一年的夏天,这年干旱无雨,山地上的禾苗都干枯死了,别说是浇地,就是连吃的水也没了。可是,当初杏花姑娘挑水遇到小河龙的那个地方的水还是清淹淹的。
为解救这十年不遇的干旱,杏花姑娘想起了当年丈夫为她浇地的事来,猜想丈夫准能救这旱灾。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杏花姑娘就和丈夫盘算如何解救这方黎民的灾难。小河龙见妻子愁眉不展,也感到同情,就对妻子说:“等明天中午我试试看吧!”
等到第二天的中午时分,小河龙来到小河里,只见它现了原型,变成了一条巨龙腾空而起;一时间天空浓云翻滚,闪电雷鸣,随即倾盆大雨足足下了一个时辰。干旱解除了,当地的老百姓雀跃欢呼,喜不自尽。杏花姑娘正在房内高兴呢!只见丈夫面带愁容的从外面回来了。
杏花姑娘见到丈夫不高兴的样子,心痛的追问起原因来。小河龙无奈,只好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如实的告诉了妻子;说:“我当时随外祖父来蒙山降雨,因迷恋蒙山的景致,撒娇未回,后来又和你成亲,在此期间,外祖父曾多次派水族前来催我回去,只因我们成亲不久,不舍得离开你,这次我偷偷的降雨救灾,肯定触怒了外祖父,先会我掐指算来,一会儿外祖父就会派一条黑龙前来抓我回东海治罪,到那时我可能就会不来了。”小河龙说着说着,就落下了几滴泪来,杏花姑娘听说丈夫冒犯了龙规,将要受罚,想来都是自己的鼓动造成的,也就不知不觉的报着丈夫大哭起来。这时,就见自东方飘来一朵乌云,一时间雷声大作,炸雷围着杏花姑娘的院子响个不停,就见浓云中一条黑龙张牙舞爪吱吱地怪叫,在杏花姑娘抬头观看的一瞬间,只见黑龙从杏花姑娘的怀抱中,抓走了小河龙,飞上了空中。小河龙在空中呼道:“娘子,保重啊……。杏花姑娘踉踉跄跄急忙追出院子,追到小山岗上,眼睁睁的望着心爱的丈夫的离开。从此这个山岗就叫望龙岗,山岗上的一个小山崖,就叫盼夫崖,小河龙曾经行过雨的地方,就叫龙雨。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不知多少年,但是这里的人们一直这样称呼着,以后人们在此建立了村庄,就依此命名。当年的故事也就流传下来了。(20020831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