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屯钱莫如分红于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31:29
国企屯钱莫如分红于民?事实证明,让中国花钱而不是存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个国家把它一半以上的收入都存了起来,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储蓄率。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平均储蓄率为21%左右。让中国把更多的钱花出去,将对全球经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在高失业率和沉重的债务负担使美国消费者的支出能力受到抑制的眼下。

中国的高储蓄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家庭的银行存款在不断增加,企业的资金储备也日益丰厚。企业储蓄──基本上是未拿去投资或返还给股东的利润──大幅增长。据中国央行估计,2007年时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23%,明显高于10年前12%的水平。而在此期间,家庭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则一直维持在20%左右。

促使中国家庭存钱的财务压力可以通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和降低教育成本来解决。但居高不下的企业储蓄则是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大部分企业储蓄来自于中国重新恢复了活力的国有企业,它们现在不仅很能赚钱,而且在关键行业居主导地位。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把钱从这些势力强大的国有企业手中拿过来,将它们交给消费者,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果,而且表面上看也符合中国政府所标榜的社会主义原则。但这种做法在政治上却存在困难:它威胁到大量企业的利益,甚至会动摇中国计划-市场混合型经济的理论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说,表面上看,这是个技术问题,但实际上它却是个非常政治化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帮助中国以快于西方国家的速度从此次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所以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国有企业,而不是将它们吸干耗净。

中国的国有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经历一轮关闭潮后,少数实力强大的企业被政府赋予了中国经济领头羊的角色。中国目前的三大石油公司、三大电信公司以及两大电网公司都是国有控股企业。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些公司的利润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它们的实力日益明显。上述公司都纷纷斥巨资在北京新建总部大厦,其员工的薪酬比私营企业平均要高82%。

中国官员从这些资金丰厚的国有企业“揩油”的首次尝试并未取得成功。一项要求国有企业向政府分红的规定自2008年颁布以来影响甚微,给政府带来的收入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2%。而且这笔钱大部分都被用来支援国有企业自身了,并未惠及消费者。

世界银行(World Bank)驻北京办事处的私营领域发展专家张春霖说,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政策辩论中是一批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国务院在实施这项改革方面一直非常谨慎。

学者和政府官员们正在讨论修改这一分红政策。许多人认为,国有企业给予政府的分红应在目前相当于利润总额5%至10%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还有人敦促将这笔分红款纳入政府的总预算,将其用于社会保障项目,而不是图利国有企业。

许多海外人士也认为,改革这一分红政策对于提高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至关重要。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敦促中国让国有企业上缴更多资金,以增加居民的收入。

这一共识有些出人意料,因为西方的经济学家们一直未对企业储蓄给予太多关注。他们的理论是,由于企业的最终拥有者是家庭,因此真正重要的是私人领域总的储蓄水平,而不是家庭和企业在私人总储蓄中各占多大比例。企业储蓄的增加应该为家庭储蓄的降低所抵消,反之亦然。

就发达国家而言,这一理论大体适用。但IMF近来的研究显示,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企业储蓄近年来的增长并未伴随以家庭储蓄的下降。亚洲企业的股东们似乎无法让企业经理人停止囤积资金并开始派发股息。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政府需出台政策让企业降低储蓄的论点。

甚至支持这种做法的人也对相关改革会很快进行不表乐观。大幅改革国有企业向政府分红的政策有可能威胁到国有企业的管理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这一政府部门内部引发抵触情绪。

中国财政部下属智库的研究人员文宗瑜说,虽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建议,但我认为今年改革这项分红政策的可能性为零,明年也一样。他说,渐进式改革更有可能获得支持,在这项分红政策的三年试行期结束时,逐步推出新的改革政策。

或许并非偶然,2011年已接近中国本届政府任期的尾声,所以改革这项分红政策的艰巨任务有可能会进一步向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