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与中国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02:52
        在中国,老虎被誉为“百兽之王”,不光是因为它额头的一个与生俱来的“王”字,更是因为它无比威猛、力量十足的形象使然。老虎起源于中国,因此很早就与中国人建立起一种密切的生存关系,使得国人从原始时代开始,就对老虎怀有一种崇拜的情结,尤其是在华南、东北这些中国虎曾经分布密集的地方。   
  1月13日,黑龙江东北虎林园,一只老虎在休息。(王少华 张书俭 摄)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华大地被认为是现代虎种的故乡。早在200万年前,被称之为“中华祖虎”的现代虎祖先,就生活在我们今天的这块土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的变化和生存的要求,“中华祖虎”以中华故土为中心,带着它们的后裔,一路沿着河流与森林,向西北、东北方向迁徙,进入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形成了我国的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和高加索虎(即里海虎,现已灭绝)等亚种。它们中的一部分沿南和西南方向进入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另一部分又进入印度尼西亚群岛,形成了我国的华南虎和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爪哇虎(已灭绝)、巴厘虎(已灭绝)等亚种。
  由此不难看出,虎在与人类共同生活的近百万年历史长河里,曾经是广泛分布在西起地中海,东至黑龙江,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印度尼西亚群岛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地区的“兽中之王”,也正因为如此,虎也将自己的英姿雄风、威猛霸气、凶悍品性,深深地积淀并发酵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就我们中华民族而言,把自然界的动物作为神灵加以崇敬、祭拜的,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老虎了。《说文解字》称:“虎,山兽之君也。”《风俗通义·祀典》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虎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成为刚勇威猛、驱凶避邪、镇鬼禳灾、吉祥如意的象征,有关虎的图腾崇拜和文化传说更成为中华民族沟通人神、联系自然、祈福辟邪、生生不息的最具特色、最为长久、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
  “天开子,地辟丑,人生寅,万事有”。在我国不少民族历史传说中,都把老虎作为开天辟地之神,人类繁衍生息之祖。在我国彝族史诗《梅葛》中,认为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的生成,无不化生于虎。至今,彝族不分性别称男人、女人为“罗罗”,同时也把虎称“罗罗”,称公虎为“罗颇”,称雌虎为“罗摩”。
  云南的普米族崇拜白虎,自古禁止猎虎,并以十二生肖纪年纪日,以属虎之年为吉利之年,以属虎之日为吉利之日,以属虎之年、之日出生的婴儿为贵。生活在湘、鄂西和川东地区的土家族,历史上就有“白虎复夷”“白虎之后”之说,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白虎族祖的神话传说。东北的赫哲族对虎十分尊崇,称虎为“山神爷”,还立庙祭祀。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村的土族村民,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都要举行驱魔逐疫、祈祷平安的“跳於菟(老虎)”活动。在宝岛台湾,所有的土地公庙都会供奉虎爷公的神位,把虎爷作为寺庙的招财之神和守护神,每年庆祝妈祖诞辰的大型活动,总是由众人抬着虎爷在前面开路。
  从古至今,人们用虎的形象传递着爱慕与祝福,借虎的形象反映着追求与眷恋,把虎的形象作为威严权力的精神依托。横扫千军、威仪雄健的常胜将军称为“虎将”,骁勇善战、冲锋在前的武士称为“虎贲”,忠勇刚烈、不殉私情的大臣称为“虎臣”,志向远大、刻苦学习的孩子称为“虎子”……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虎的形象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题材。我们从甲骨文中,看到“虎”字的象形,从商周的青铜器中,领略“虎”的神韵,从春秋战国的铜符虎、铜虎节,虎头带钩上,感受“虎”的威严,从汉代的画像砖、刻石上,体会“虎”的风采。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雕,敦煌莫高窟中七彩壁画,民间各种工艺门类,历代画虎名家丹青佳作……虎的形象,真的称得上蔚为大观,异彩纷呈。
  人们敬虎、颂虎、爱虎、畏虎,成为千百年来独特的文化现象,延续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之中。然而,历史走到今天,当我们环顾生活的这个星球,森林遭滥伐,湿地退化,荒漠蔓延,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曾经雄霸山林的“兽中之王”老虎,也和众多动物一样,面临着灭绝的境地。又逢虎年,又说老虎,不禁让人慨叹。善待老虎,就是善待自然;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愿我们的山林不要成为没有老虎的世界……(阿乌辑)

· "虎文化":从"神的化身"到"消灾符号" · 特刊:虎年春节到来 假日生活提示 · 美女网络红人带来春节寄语 · “周正龙被老虎吃了”才真有华南虎 · 虎年贺岁 开运珠宝献礼 · 王菲上春晚唯一条件:12点前回家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