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不改“官折腾”不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47:41

“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这是官场流行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五年。”可在很多地方,不仅县上“一把手”调动频繁,乡镇班子更显突出,几乎是一年一任,往往干不满一届。(2009年4月27日《瞭望》)

这种频繁的官员人事调动,老百姓叫做“官折腾”。“官折腾”不仅助长了跑官要官等腐败现象,而且把当地机关折腾得人心慌慌,干部没心思工作,群众利益受损。尤其是频繁调动党政“一把手”,更容易制造权力寻租的空间。由于后任和前任官员发展思路不一致,政策朝令夕改,前任官员确定的建设项目,继任者往往搁置起来另起炉灶。官员越是调任频繁,“胡子工程”就越多,既不利于任期目标的实现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官折腾”,显然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也助长跑官要官等腐败现象。报道说,在安徽近年落马的18个腐败县委书记中,很多是刚上任就利用干部人事“洗牌”的机会卖官鬻爵。安徽省颍上县原县委书记张华琪在上任5个月内对全县所有乡镇的党政班子来了一个“不留死角”的调整,涉及100多名干部;一次常委会上调整提拔上百人的事,在其任内发生过两三次,目的就是敛财。山西省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上任后多次在各种会议上讲要对干部进行大交流、大调整,敛财达500万元。

我在家乡县委机关工作过十年,对于官员频繁调动的猫腻早已熟知。乡镇有大与小、穷与富、远与近之分;机关局委有肥瘦、经济大小、管辖范围之别。比如粮食、教育等局长就是肥缺,拿粮食局来说,县城有粮油公司、加工厂,乡镇有粮管所、粮库等,粮食局长掌握着30多个单位的人事权,坐的小车也是全县科级干部最好的,而信访办、党史办、档案馆等单位,不要说掌握着30多个单位的人事权,加上领导也就那几个人,“一把手”也大都骑自行车上班,同是科级干部,差别却很大。乡镇小的书记、镇长希望自己调到大的或富的乡镇,而那些小单位的头头又希望到大的单位去工作,就是经济状况不好的大单位也想去,有道是“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那些又肥又大的单位就更是他们所要“竞争”的。正如一些研究反腐败的专家所说的,腐败与机会有着密切关系,干部流动过快正为腐败提供了这样一个“天赐良机”。事实上,不少腐败官员已把干部频繁调动当作了敛财的资源,缩短职务任期是他们“资源重组”的敛财手段。

当前出现的跑官要官、带病提拔等种种问题,实质上是“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官员在任期内频繁调动,同样是“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有的地方是“书记关上门画圈提名”,事实上“选举制”变成了“任命制”。比如市长大多是先任命后选举(任命市委副书记、通过程序代市长),选举时几乎没有落选的。理论上是权为民所授,但实际上,领导干部选任主体仍然是上级部门而非广大选民,官员的职务变动完全操纵在上级部门手中。所以说,要改变“官折腾”现象,关键还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和制度,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否则,“官折腾”现象就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