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备忘:E(53—9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4:24:40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备忘:E(53—99)(2010-01-11 15:38:03) 标签:大学 修身 天子 内圣外王 所由 维新 杂谈 分类:经世致用

 

 

E-53、在认识一经出现时,情欲就引退。

                        ———— 叔本华在《世界是意志的表象》中引自杜伯隆

 

E-54、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

右自己。

                            ———— 苏格拉底

 

E-55、人摆脱了欲望,无所求,也无所惧。

                               ———— 杰克·伦敦

 

E-56、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

                              ———— 孔   

 

E-57、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美德。

                              ———— 培   

 

E-58、人掌握不了自己的财产,就要为财产所掌握。

                              ———— 第欧根尼《彼翁传》

 

E-59、摆脱了心中的烦恼,那将会增加多少财富呵!

                              ———— 威·柯柏《退隐》

 

E-60、他的心胸大若世界,却容不得半点邪念。

                              ———— 爱默生《论伟大》

 

E-61、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天下的。

                                       ———— 《旧约·启示录》

 

E-62、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

 

E-63、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E-64、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神将他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我们里面。

 

E-65、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恐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有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E-66、我们因为爱兄弟,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兄弟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

                                     ———— 《约翰一书》

 

E-67、但这些人好像没有灵性,生来就是畜类,以备捉拿宰杀的。

 

E-68、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E-69、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之心;有了爱弟兄之心,又要加上爱众人之心。

                                     ———— 《彼得后书》

 

E-70、大伪君子都是真正的无神论者。

                                      ———— 培  

 

E-71、真正的开明之士是没有敌人的。

                                 ———— 查·弗·多尔

 

E-72、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 《淮南子·诠言训》

 

E-73、看哪,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森林。

 

E-74、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 《新约全书》

 

E-75、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 中国无名氏格言

 

E-76、直接观察上帝是什么也看不到的。

                          ———— 中世纪哲学家伪法官迪奥尼索斯

 

    E-7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E-78、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E-79、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E-80、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此章旧本通下章,误在经文之下。)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朱子大学章句集注]

                                   ———— 中国古代经典《礼记·大学》

 

E-81、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E-81、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 《礼记·曲礼上第一》

 

【PS:中国古代经典之《礼记》开篇所谓的“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就论及了人和鬼神之礼。或曰,此乃人生最高之礼也。虽然,自孔夫子起就有“敬鬼神而远之”的选择和传统,远离超越的或形而上的世界,专注于现世的生活及人伦关系,并大大有别于西方人和上帝立约的人神关系,但相当于中国人古典圣书的《礼记》中,并非无视或忘记了鬼神,认为人生与鬼神或上天无关,而是在开篇就明确了两者的关系也。】

 

    E-82、天子适四方,先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

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谓之郊。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也。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丧者不哭,不敢凶服,汜扫反道,乡为田烛。弗命而民听上。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 《礼记·郊特牲第十一》

 

E-83、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

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 《礼记·大传第十六》

 

    E-8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 《礼记·学记第十八》

 

 E-85、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于道也。贵贵,为其近于君也。贵老, 为其近于亲也。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慈幼,为其近于子也。是故,至孝近乎王, 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致让,以去争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宫室,谓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 

                                   ———— 《礼记·祭义第二四》

 

    E-86、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

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 《礼记·闲居第二九》

 

    E-87、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

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大雅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 《礼记·缁衣第三三》

                                  (以上《礼记》之文引自中华诵读网)

 

E-88、德者,得也。

                 ———— 中国古书训诂

【PS:圣德乃得其神也,或曰圣德乃神之品德也。】

 

    E-88、圣人不能专凭其是圣人即能做事,但可以专凭其是圣人,即能做王。而且严格地说,只有圣人,最宜于做王。所谓王,指社会底最高底首领。最高的首领并不需要亲自做什么事,亦不可亲自做什么事。这就是道家所谓“无为”。“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当最高首领底“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使用群才,令其自为。当最高首领者,无须自为,所以亦不需要什么专门底知识与才能。他即有专门底知识与才能,他亦不可自为。因为他若有为,则即有不为。他不为,而使用群才,令其自为,则无为而无不为。

    当最高首领底人,所需要底是“廓然大公”底心,包举众流底量。只有在天地境界中底人,最能如此。他自同与大全。自大全底观点,以看事物,当然有“廓然大公”底心。在他的心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背”。他当然有包举众流底量。在他的境界中,他“不与万法为侣”,真是“首出庶物”,所以他最宜于做社会的最高底首领。

    如果圣人最宜于做王,而哲学所讲的又是使人成为圣人之道,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之道”。新理学是最玄虚底哲学,但它所讲的,还是“内圣外王之道”,而且是“内圣外王之道”底最精纯底要素。

                           ———— 冯友兰《中国哲学的精神》

 

【PS:这犹如西方柏拉图之哲学王,此冯氏要为帝王师也。不外王,何以检验内圣也。或曰,高于人道者,霸道也;高于霸道者,王道也;高于王道者,神道也。而神道,乃神通或无限自由之道也。一旦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否就自觉为高度自由自治、平等友爱、分工合作之社会也。】

 

E-8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E-90、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E-91、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       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E-92、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E-93、凡事豫则立,不立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心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矣。诚之者,则善而固执之者也。

 

    E-9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E-9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E-96、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耆龟,动乎四体。福祸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固至诚如神。

 

    E-97、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E-98、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PS:德为智之本,智为德之用。或曰:德为本来之智,智为自觉之德。故此,无德之智已失其本,终将有穷也;无智之德已失其用,终将无功也。但不论德智,都要问其宗旨,即到底为什么也!不知为什么的德智,就是最大的无德智。而目标庸俗局限之德智,已是庸俗局限之德智也。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中十分独到和高度自觉的个人圣德及其品性涵养,只有配以神圣的价值目标或神话的理想宗旨以及普世的大家伦理和非凡的科学技术,方可真正还魂或配天,从而由内在至外界、由个人至人类、由东方至西方、由中心至全体、由古代至当代、由现世至永世的自觉诞生真正中和化育普天之下的新人类以及整合统一未来世界或天下之大文明,乃至最终实现超人成神和复归神明也。】

 

 

    E-99、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 中国古代经典《礼记·中庸》

 

    附: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旁批:以此来解读“中庸”,所谓“中”即公正也,所谓“庸”即永恒也。否则,何以为“天下之正道”和“天下之定理”也。然《中庸》原文有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由此可见,程子对原本已有新解或突破也。《康熙字典》有集注道,所谓庸者:“[廣韻]和也。[禮·中庸疏]以其記中和之爲用也”。如此似乎方符合原本之意,而非程子之创意也。不过,程子的创意甚好,乃六经注我也。】

                                     ———— 张氏札记(2007-1-28)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12) 评论 (4)收藏(0)转载(0)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已加精)

转载列表:

    前一篇:未来备忘:E(1—52) 后一篇:未来备忘:E(100—150)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  [发评论]
    • 紫薇鑫2010-01-11 17:40:07 [举报]

      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神的约定——北京守望”由“紫薇鑫”加为精华博文!
      来自:“神的约定——北京守望”圈子
    • acai2010-01-11 19:47:24 [举报]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蚂蚱眼2010-01-12 07:50:49 [举报]

    • 半点儿正经2010-01-12 13:34:20 [举报]

      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扬子江评论”由“半点儿正经”加为精华博文! 来自:“扬子江评论”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