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51:17
2006-6-28 来源: 10055 【字体: 】【关闭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下来之后,湖北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湖北公有制经济的现状
1、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但主体地位仍然牢固
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2004年,以国有、集体企业形式组成的公有制企业为3.39万家,与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时数量相比减少0.26万家,占全部企业数的比重由64.1%下降到45.9%。其中,国有制企业由 1.64万家减少到0.74家,平均每年减少0.3万家,占全部企业数的比重由28.8%减少到10%,下降18.8 个百分点;集体所有制企业由 2.32万家减少到1.26家,平均每年减少0.36万家,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由40.8%减少到17.1%,下降23.7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大幅度减少。2004年,在以国有、集体企业形式组成的公有制企业中就业的人员为372.2万人,与2001年比,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62.7%减少到51.4%,下降11.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由406.22万人减少到307.51万人,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由76.7%减少到62.9%,下降13.8个百分点;集体企业由63.58万人减少到36.71万人,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由12%减少到7.5%,下降4.5个百分点。
主体地位仍然牢固。2004年末,在全部企业实收资本中,除银行、保险、证券、铁路、邮政等特殊行业外,公有资本占60.4%,超过半数,仍稳居主体地位。 其中,国家资本占52.9%, 集体资本占7.5%, 这表明,随着改制、改造和股份制改革等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虽然以国有、集体企业形式组成的公有制企业大幅度减少,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也明显下降,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仍然牢固。
2、国有经济布局趋于改善,总体上仍对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国有经济布局开始逐步从战略上进行调整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国有经济从遍布各行业、各个领域,逐步向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仍居绝对主导地位,具有很强的控制力。根据基普资料,2004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本金占在本行业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主要有:地质勘探业及水利管理业(91.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9.7%)、金融、保险业(81.1%)、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82.6%)、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84.7%)、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74.2%)。制造业企业国家资本占全部企业国家资本的比重42.7%,而且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几个重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国家资本占全部企业国家资本的比重为6.5%,且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烟草制品、石油及制品和主要农产品批发行业。
3、企业所有制形式趋于混合,公有制实现形式多元化
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股份制企业、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各种经济联合体等)已成为近年来湖北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成长最快、效果最显著的一种形式。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的推进,单一的国有、私有企业越来越多地发展为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追求优势互补,建立了互相支持促进、兼容依存和协作竞争的新型关系,由于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主体清晰,各方面的责权利明确,为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提供了保障,开辟了经济增长的广阔空间。据经普资料,2004年,全省企业法人全部资本中国有资本2538.56亿元,其中有1.6%的资本投到了集体企业法人中,投到股份合作企业的占2.4%,投到联营企业中的占16.6%,投到私营企业的占3.2%,投到港澳台资企业的占1.4%,投到外资企业的占4.5%;个人资本1380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资本的28.7%,其中投到国有企业的占0.3%,投入到私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占17.6%;港澳台资本也积极投资到各内资企业中,其中投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资本金占其资本金总额的1.4%,外商资本投到内资企业的占5.3%,湖北企业公有资本分布在国有、集体企业中使用的比例降至62.7%,比2001年减少了11.3个百分点。而其它近百分之三十七,分布在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企业中。这说明了公有制经济与其它经济成份相互渗透,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加快推进了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党的十五大以后,湖北积极推进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实行制度创新,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现代公司制度的财产组织形式中相互渗透和融合,股份制逐渐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企业数于2004年底达到3000家,增加值总量也超过了“三资”企业。
5、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
非公有制经济日益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非公有制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58%以上。2004年末,湖北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达到了4万家,占全部企业的 54.1% 。其中,私营企业达到3.68万家,占全部企业的49.8% 。 2004年末在湖北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就业的人员达到了188.1万人,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26% 。其中在私营企业就业的125万人,占17.3%, 成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主体之一。
二、湖北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居主体地位
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结果显示,目前,湖北公有制经济法人单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表1 全部企业数及公有制企业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门类
企业数
职工人数
资产总计

比例

比例
千元
比例
全省合计
66134
41.7
3721720
51.4
1442694183
54.3
农、林、牧、渔业
29
93.5
6050
98.4
413545
94.9
采掘业
608
20.6
69221
36.4
7636206
34.8
制造业
5023
19.1
607873
28.7
188611232
35.5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63
56.4
107493
77.1
166898364
67.3
建筑业
1082
25.9
444892
37.7
41798042
35.7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925
39.6
285637
75.8
91504882
78.8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259
20.6
14023
20.5
11296165
16.2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5164
25.8
163415
36.4
78884996
44.7
金融、保险业
905
35.5
42368
30.7
7067712
39.1
房地产业
456
60.0
88145
56.6
685643037
68.4
社会服务业
1083
25.3
42333
31.6
32460591
20.7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2315
40.7
71922
58.4
50895766
57.5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4164
80.9
106711
83.7
15237509
68.5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939
88.5
85508
90.4
9409383
63.9
其他行业
614
29.8
18230
42.7
3533965
54.0
从表1可以看出,在大多数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自然垄断的门类和行业中,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总量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分门类看,公有制企业在“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以及“采掘业”等门类中,资产总计均占有 50%以上的份额,最高的高达78.8%,起着明显的主导作用。
分行业来看,公有制企业在30个大类行业中,资产总计所占比重超过50%,这些行业,涵盖了大部分的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重要的自然垄断行业。
2、在重要行业,公有制经济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在那些比较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和服务行业中,国有控制企业是行业内大企业的主体。
制造业是所占比例较低的门类之一,但在那些比较重要的制造业行业中,国有企业在湖北同行业企业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表2)。以工业行业为例,在那些特殊行业(如“烟草加工业”)、重要的采掘业(如“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那些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加工业(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本行业全部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04年营业收入所占比例均超过了90%;在那些比较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中(如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国有企业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3、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支柱和领头羊
从公有制经济的分布看,湖北国有企业资产规模扩大,资产由传统行业向支柱行业集中。以工业企业为例,2004年底,湖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5382.99亿元,比2001年增加1324亿元,年均增长9.9%。在国有企业总体资产规模扩张中,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资产向支柱产业集中。分布在基础性行业汽车、冶金、机械、电力、石化等的资产达到3305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78.1%,比2001年的60.5%提高了17.6个百分点。
自2000年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止跌回升后,到2004年已经连续4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实现利润从2000年的63.9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197.3亿元,增加133.4亿元。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税金总额20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的71.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中,有80%以上来自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确保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量的稳步增加。
三、湖北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1、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
湖北是一个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省份,除农产品外,社会需要工业品和服务的重要来源是公有制经济。2004年湖北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中,56.7%是由公有制经济单位提供的;“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等门类中,分别有91.2%、93.4%、98.9%、65.3%、97.6%来自公有制经济。
2、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增长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一是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按现行价格计算,1979-2002年,全省GDP的增量中有59.3%的贡献份额来自于公有制经济。二是公有制经济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2004年,全省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已占到全部从业人员的 51.4%。三是公有制经济成为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公有制经济税收收入达到269.86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75.8%。四公有制经济投资成为投资需求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2004年全省公有制经济投资完成额达1056.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完成额的52.6%。从动态看,近些年来,公有制经济投资快速增长,是湖北投资需求保持较高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3、是促进社会稳定的中坚
公有制经济不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同时还是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是社会稳定的减压器。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市场、为民服务、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国有银行成为国有企业输血机器和社会稳定的减压器。在证券市场上, 则表现为其承担了转移银行风险、减轻国家财政压力、为国有企业筹资、充实资本金并为国企解困, 解决就业问题等政治任务。
4、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提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从数量上看,近几年经过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绝对数的确在减少。但从资产总量和质量上看,国有经济得到了加强,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提高,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以工业为例,2004年与2001年相比,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减少1171户,销售收入增加695.5亿元,年均增长10.6%;实现利润增加107.2亿元,年均增长29.9%;上缴税金增加56亿元,年均增长11.1%;资产总额增加1324亿元,年均增长9.9%。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占全省工业企业的21.3%,而实现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占到了72.8%和 71.8%。
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航天航空、石油石化、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国有经济始终占主导和支配地位。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国有企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湖北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湖北通过采取实施“三个三工程”、兼并破产、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快公有制经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过渡的步伐,使湖北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增强了公有制经济整体竞争实力,涌现出一批知名度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企业。但是,湖北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一是国有经济分布过散,重点不突出,数量优势难以转化为规模优势,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竞争能力和国有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二是国有大企业规模偏小,资产集中度不高,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难以充分发挥对全省经济的支撑、引导、带动作用和产业发展的示范功能。三是产权结构不合理,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体系不完善,难以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四是部分国有小企业转制质量不高,运作不规范,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仍很突出。五是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三大三小”的问题突出,即基础原材料、原器件工业比重大,拥有终端产品的工业比重小;投资类、基础类工业比重大,消费类工业比重小;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六是国有工业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工业产品中,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和名优产品少,市场需求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的“四高”产品更少。七是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起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差;传统产业整体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不适应市场升级换代的需求。
五、湖北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湖北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公有制经济在湖北经济发展中占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湖北经济发展重要特色之所在,是湖北经济实力之所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从而调整所有制结构、增强湖北公有制经济活力、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1、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向选择
根据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湖北实际,今后,湖北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定位的目标: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多种经济手段,认真实施“三个一批”战略,实现国有资本从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从低效的劣势企业向高效优势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向需要由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集中;使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从而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任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国有经济为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
2、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整思路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着力从企业、资产和宏观三个层面深入展开:在企业层面,国有企业的组织形态、所有制结构等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形成多元化的有序格局,其中“关键的少数”应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而大多数企业应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或产权主体多元化;其中应以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体。对国有企业而言,一个紧迫任务就是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仅那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无市场前景、难以为继的国有企业要依法破产、关闭或解散,实行“自然退出”,而且即使是目前盈利表现尚好的国有企业,也应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分门别类,区别轻重缓急,以产权重组为突破口,使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实行“战略退出”。 就湖北而言,今年内全面完成50家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使100家国有骨干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重点支持15家大型企业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重点支持20家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实现中小企业民营化。
在资产层面,核心任务是盘活资产,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并全面搭建交易平台使之流转顺畅;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而相当数量国有企业的有序退出,不是国有资产的等比例退出,而应该是国有资产的适度集中,甚至在一定时期表现为对更多非国有资本的控制与主导。着重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国有企业主业集中。
在宏观层面,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划定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的合理分工,强化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促使整个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今后,国有经济的分布领域主要为三类:一是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主要包括如武器弹药制造、航天航空工业、核工业等关系国防安全的行业。主要有教育、文化艺术业、广播电影电视业、邮政通讯业等这类关系政治安全的行业。如金融业、保险业等关系经济安全的行业。二是公益性和基础性行业,医疗卫生、公共设施服务业、社会福利保障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地质勘查、水利管理等;各类运输干线、机场、港口、电网、自来水、煤气、电力等行业。三是战略性产业,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关系国计民生的竞争性基础产业。如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如微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生物医药、核能利用、新材料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应用前景广阔、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前瞻性产业。
3、湖北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促进湖北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是提高湖北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湖北公有制经济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应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把握投资方向,推动结构调整;二是努力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1)公有制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实现途径。一是国有资本收缩战线,实施战略性退出。除国家明确的以外,结合湖北实际,各地市属及以下工商业原则上不搞国有独资企业。现有的支柱性企业集团主要采取吸收民间资本入股、引进外资、股票上市、出售国有股权等方式,通过大力发展股份制降低国有股权的比重。对其他国有企业,主要是积极发展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变现退出。二是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壮大一批支柱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按照三个一批战略,完成大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任务和骨干企业的改制。通过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形式,实现大公司、大集团的低成本扩张。通过股权置换、资产置换、增资扩股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大公司、大集团的实力和发展后劲。三是搞活一批中小企业。
(2)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导,着力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只有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按照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要求,才能做大做强,才能提高竞争力。当前公有制企业改革与发展,首先,是要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加快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其次,积极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研究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第三,以加快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契机,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