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资料辑录→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钱镠与西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09:21

钱镠与西湖(西湖全书)

作者:王建华

 

  • 市场价: ¥36
  • 博库价:¥ 27
  • 折扣: 75折
  • 立即节省:¥ 9 元
  • ISBN:7806337911
  • 出版社:杭州
  • 2005-10-01 第1版
  • 2005-10-01 第1次印刷
  • 开 本:32开
  • 页 数:219页
类 别: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58元免运费         
目录导言
一、龙飞凤舞到钱塘/1
  婆留名婆留/l
  石鉴乡童趣/6
  担盐钱大郎/9
  宗奉八百里/15
二、戎马半生定两浙/21
  钱婆留投军/22
  兵屯八百里/24
  杭州八都兵/26
  手刃刘汉宏/29
  争夺姑苏城/34
  大义平董昌/37
三、钱杨谁是真英雄/43
  兵败求和/45
  舍子救杭/46
  高澧之乱/5l
  仗外之仗/53
  保卫苏州/55
四、东南形胜第一州/59
  三扩杭州城/60
  杭州不能没有西湖/68
  杭州最忆是钱穋/70
五、千里钱塘镇潮虐/73
  箭镇钱江潮/76
  湖平长似镜/84
  无水则无民/86
六、满堂花醉三千客/89
  悔杀吴仁璧/89
  贯休与钱王/9l
  驴头一秀才/96
  吴越皮丞相/lOl
七、三千里外一条水/103
  开辟航道  发展水运/103
  吴越国的海外贸易/106
  中日经济文化交流/108
八、陌上花开缓缓归/111
  衣锦还乡/112
  钱王背娘/115
  陌上花开/119
  归葬太庙山/121
  钱王陵真假之谜/125
  巍巍功臣塔/127
九、吴越文化烁古今/131
  吴越文化的堀起/131
  人才辈出/137
  秘色瓷/139
  钱王手简/147
十、东南佛国是杭州/151
  烟雨保俶塔/159
  洪湮点化钱婆留/166
  钱王与永明延寿/168
  吴越多高僧/173
十一、雷峰夕照西湖情/175
  历史上的雷峰/177
  没有雷峰的日子/183
十二、纳土归宋千古名/189
  奉事正朔/189
  吴越国王的四位继承者/194
  福佑子孙/197
  纳土归宋/200
  金书铁券/204
  表忠观和钱王祠/209
[点击隐藏更多内容...]
导语        作为杰出历史个体的钱镠,以平民和皇家、武将和文王的双重特性,兼具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从水利到营造,从佛学到印刷,多有独到的建树。这是第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钱镠与西湖的专著,对钱王和吴越文化作了较为准确的介绍,为你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钱王。本书配有多幅古今彩色图片,文字活泼通俗,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西湖名人读物。
前言    杭州被称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原因是在历史上曾两度建都。杭州第二次的建都实在显得有点无奈,因为宋王朝失去了它大半的国土,被迫把国都南迁。迁到什么地方呢?当然选择在底子厚、经济文化都十分繁荣的杭州喽。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杭州成为了中国中央朝廷的所在地,成为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按说也算是杭州的一大幸事了。但南宋统治者在钱谬的吴越国王宫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拓宽皇城,修筑宫殿和御花园,把北方皇宫中的腐朽生活方式带到了南方。那些曾在汴京大红大紫的歌伎优伶也是如蝇相随,让杭城多了许多勾栏瓦舍,自然就生出了“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场景。
    对于杭州人,最让他们觉得骄傲和感恩的还是钱王。尽管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小藩国,但杭州正是从那时起,才真正从中华大地上崛起,成为一座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名城。吴越国王钱繆生逢五代乱离之世,平息两浙战乱,开拓一方国土,保境安民,建筑海塘,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民富庶,国强盛,论实力可与北方朝廷相抗衡。但钱谬始终奉事“正朔”,到了钱弘俶的手中还将十四州疆域拱手相让,纳土归宋,无非是出于维护中华民族之统一,避免起干戈、苦百姓的考虑,这实在是一个大善大义之举。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后分为三国,三国归晋,晋裂为南北朝,隋文帝统一,唐走向鼎盛,然而,到了唐末五代时期,中央朝廷又丧失了控制权。南北方战争频仍,国中震荡,山河破碎。许多藩镇纷纷割土为国,做起一方君主,有的甚至与中央朝廷分庭抗礼,做起小皇帝来。长期以来,南北方都处在政权更迭、军阀混战、兵燹连绵的岁月中。烧杀掠抢使得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中,在江南,却有一方土地的百姓十分幸运,他们不但没有遭受战争的苦难,还在一派和平的气象中,遇上了一位十分贤明的君王。这方土地就是当时十国中的吴越国,这位君王就是武肃王钱穋。
    在清代的小说中有这么一段话:
    看官,你道杭州人不拘贤人君子,贩夫小人,牧童竖子,没一个不称赞那吴越王。凡有稀奇古怪之事,都说道当先吴越王怎么样,可见这位英雄豪杰非同小可。
    宋人叶适在《水心别集。民事》中写道:
    吴越之地,自钱氏时独不被兵,又以四十年都邑之盛,四方流徒,尽集于千里之内,而衣冠贵人,不知其几族,故以十州之众,当今天下之半。
    在吴越有国的七十二年中,始终奉行保境安民、奉事中原正朔的国策,热衷于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促进贸易、繁荣文化。可以说,吴越一国,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江南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为两宋在江南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开国功臣刘基评价钱繆之堀起时,曾说:“社稷因以巩固,黎庶赖以安全。”
    钱穋也是个性情中人,他从大山中走出来,带着山里人粗犷的秉性。吴越国江山得自马背,钱谬也往往给人一介武夫之感。而在他创业初期,也确实存在着重武轻文、忽视文治的倾向。加上他性暴如火,也做下了不少令他后悔一辈子的事。但他又是真率的,当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便努力地去改变自己,后期的钱谬因此更接近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明君王。
    我们想通过这本书,对钱王和吴越国文化作一较为准确的介绍,还读者一个完整的钱王,一个真实的钱王。 [点击隐藏更多内容...]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石鉴乡童趣
    钱穋一出生,便遇到了命悬一线的生死考验。这也是许多成大事业者常常有的故事。钱穋到了五六岁,便头角渐异,相貌雄伟。到了入学之龄,觉得“婆留”这个名字不雅,便由先生根据“留”的读音取了学名“穋”。在钱谬之后,水邱氏又陆续生下四个儿子,分别起名钱錡、钱镖、钱铎、钱铧。
    钱氏家族历来有“耕读传家”之宗风,在他们的祠堂里就有这么一副对联,也是钱氏家族的治家格言:“遵先公祖训,克勤克俭;守二字真言,唯读唯耕。”根据《钱氏家乘》的记载,钱谬七岁时,他父亲就请了先生教他念书。钱繆从小野惯了,生性好动,让他规规矩矩潜心向学,他打心底里不乐意。无奈父母之命,师尊之严,在循循善诱加上板子之下,钱穋读完了启蒙课程。他天资聪慧,文思颇佳,诗书文章皆能融会贯通。世人都道钱穋乃一介武夫,胸无点墨,这是大大的误会。钱穋作诗行文、书法绘画,样样都有几分灵气,只不过由于年轻人尚武,因此对学文有了一种抵触心理。他曾对人说“吾喜武而厌文”,常常逃学偷偷跑出去,与一班小伙伴嬉闹玩耍。
    在临安县城之北的茅山,驻扎着当地的乡勇。山下有一片空旷之地,常有乡勇在此操练。钱谬兄弟以及他们的一班小伙伴常来这里观看士兵们使枪弄棒。那时,孩童都有一种尚武心理,看着看着,手发痒了,便也偷偷地一招一式练了起来。钱谬身子比一般孩子都要强健,膂力过人,对武艺又有着特殊的天赋,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这帮孩子的首领。钱穋便折些树枝,假作旗幡,双双成对,排成队伍,浩浩荡荡,出入垄里。或是剪纸为青红旗,分作两军交战。钱谬站在高处指挥,一进一退,都按法度。如有违反,则有“军法”处置。村里山边有棵数围的大树,树冠遮天蔽日,树下有巨石突兀,拔地丈余。孩子们玩游戏,相赌谁人可以坐上巨石,便可称“王”。那石头又陡又滑,众人都无法攀上。钱谬却看出了门道,他猱身爬上那棵大树,抓着树枝,一使力,荡至石上,稳稳当当地坐下。孩子们都十分佩服他的机智敏捷,一个个口呼“大王”,拜倒在地。在钱谬发迹后,当地人就将这棵大树称作“将军树”。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到临安来查勘,见了此树,还专门题了一首诗:
    阿坚泽畔菰蒲节,玄德墙头羽葆桑。
    不会世间闲草木,与人何事管兴亡。
    钱坞垄口有一座小石山,因山中有一块石壁光滑如镜,可以照人,因此呼为石镜山。古版许多小说中都作这样的描绘:在石壁前,其他孩子照了都是原来的样子,唯独钱谬对着石壁,里面却是个头戴冕旒,身着蟒衣玉带的汉子,俨然王者之貌。钱繆回家对父亲说了,钱宽不信,同他走到石壁前一照,果不其然。钱宽晓得有些蹊跷,恐怕惹出是非来,遂默默对着石壁祷祝道:“我儿婆留果有富贵之日,昌大钱宗,愿神灵隐蔽镜中之形,莫被人见,恐惹大祸。”如此祝罢,钱谬再照时,就只见小孩儿的模样,并无王者衣冠了。钱宽故意骂这“孩子家眼花说谎,下次不可如此!”自此之后,钱宽知道此儿日后会有几分出息,心中暗暗欢喜,对钱谬也生出好感来。
    在钱谬的少年时代,有一个人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钱谬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在他的社交圈里,没有几个人能够降伏得了他。可是在这个人面前,钱谬则是俯首听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的不敬。这个人就是径山寺里的洪湮法师。
    洪湮法师是晚唐时代禅宗沩仰一脉的传人,曾住持过许多山寺,也是钱谬的爷爷钱宙的方外朋友,常常来石镜乡钱坞垄里探望钱宙。在众人都持非议之时,唯独他对钱谬另眼相看。他料此儿将来必有大出息,因此来了钱家总要点拨点拨钱谬。在他的调教下,钱谬读完了治国之道的“四书五经”、春秋霸业的《孙子兵法》等等,佛教的教义也在潜移默化中输入了钱穋的意识之中。这些文化的积累,对他的人生观、宇宙观的形成,对他的为人处世,对他的思维方式和谋略的运用等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奠定了他大展鸿图的文化基础。
                          P6-P8 [点击隐藏更多内容...]
宁波学资料辑录→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钱镠与西湖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巴金与西湖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高僧与西湖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洪昇与西湖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 西湖龙井茶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博览会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之堤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美景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地名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小品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风俗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史话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游艺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游船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传说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书法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之谜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匾额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织锦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纸币西湖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绘画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名人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别墅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