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称评审中几个与民生相关问题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03:13
职称评审工作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实现分类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2005年至2007年,南通市区具有传统优势的机械、纺织、电子、化工和轻工五大产业中,通过评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数量,分别为96、22、65、81和0,每年下降1-8%,与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每年3-5%的增幅相比,反差明显。职称评审的社会认同度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称评审的积极性都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申报门槛挫伤了人才申报职称的积极性。以学历高低、资历的长短等传统性条件作为衡量申报职称的条件,其实质仍然是“论资排辈”。以笔试成绩决定职称资格的考试,也使报名条件更为苛刻。而实际业绩突出、符合新人才观要求的人员却可能被拒之门外。

  评审条件和标准与现实环境脱节。职称评审的业绩取值(不同于业绩取向)仍然沿用一个标准一个条件显然过于笼统而宽泛,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评审标准和条件上的不适应性,反映了职称服务的质量和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客观现实,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此有抱怨情绪实在情理之中。

  单一的职称评审方式有失公允。现行评审方式千篇一律地使用审阅评审材料一种测评手段,而事实上,即便是同一专业也因其不同岗位、不同个性的人才其知识能力水平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面对众多专业、水准能级各不相同的专业人才,仅仅靠评委审阅材料这一种形式显然难以使评审结果精确公正。

  被动接受的评审形式不能人信服。申报人一旦将评审材料送交评委会,其余一无所知。既不知道自己差在何处,也不知道从何处努力加以改进。这种“背对背”“你裁我认”的评审方式亟待改进。

  评审机构(组织)工作热情不足、真情不够。一些职称评审部门“机关病”严重,服务态度生硬,不能将服务对象的所思所想和具体困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生民本问题关注不够。

  按照党和政府解放思想、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对职称评审管理服务加以改革和创新。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条条框框,修订完善评审条件和标准。要着力改变现行评审条件和标准的“大而统”问题。一是围绕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效益等核心要素,针对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科技含量、不同专业行业等情况,制定专业特性明显、岗位区分明确、数质量标准具体、利于评委衡量把握的评审标准和条件。二是强化业绩取向标准,取消或弱化对文凭、资历的硬性要求,只要材料真实、业绩条件充分的申报材料,都应该送评审会评审,将申报自主权还给申报人。

  二、反映民生要求,体现客观公正,改革创新评审方法与测评手段。一是增强针对性。针对各专业及其岗位特点,选择相应的评审方式方法和测评手段。按照专业区分,择选或审阅研究成果、查验工作结果的数量和质量、比较作品艺术水准。二是保证真实性。专业评委会在评审中推广运用面试答辩、或到实地考察观摩、组织现场操作演示等环节,解决评委与申报人“背对背”的弊端,同时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保证评审质量、改进完善评审方法、维护申报人权益、建立良好的学术技术风气。三是突出可比性。强化运用数据数字模式,量化反映申报人水平能力,方便评委专家准确裁定,利于申报人自我评价和“对号入座”。强化客观求实的工作作风,避免“人情票”,消除盲目攀比心理。四是体现互动性。在评审过程中增加对申报人专业技术作用发挥状况、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点拨与指导等交流互动的工作环节,规范评审程序,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避免申报人的不良反应,提高职称评审的社会公信力和知名度。

  三、增设服务窗口、前移服务环节,提供便捷高效的职称评审服务。一是疏通申报渠道。充分发挥基层街道人事人才工作站点和各专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服务工作网络,实行就近申报,避免发生申报材料提交困难、延误申报时间等现象。二是延伸服务触角。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职称工作,使申报人了解政策、熟悉流程。主动下基层辅导,为专业技术人员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端正服务态度。坚持面向基层、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价值取向,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四是严肃评审纪律。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实现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维护评审工作的纯洁性。

  来源:南通市人事局(江苏省人事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