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邓丽君甜美的歌声-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02:47


       邓丽君的歌声已成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林青霞的男装也几乎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凤凰卫视的招牌主播吴小莉和胡一虎,台湾电影的双雄杨德昌和侯孝贤,还有任贤齐、胡茵梦、朱天文、朱天心……你知道吗?在这个长长的名单后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眷村。
  两岸直航,当首批大陆客走下飞机的时候,不该忘记,五十年前早有一批大陆人踏上异乡台湾的土地。如果说老兵、外省仔、离乡的宿命是眷村第一代的标志,第二代眷村人则因生活艰苦的童年集体记忆,造就了强烈凝聚力和认同感。眷村和这些眷村子弟们,彻底丰富并改变了台湾。
  不了解眷村,你就无法真正了解台湾的前世今生,无法了解,它曾经何以那样,现在又何以这样

1949年,100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仓皇渡海跑到台湾。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这给台湾社会50多年的发展带来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眷村”并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台湾当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给军人家属安排的居住地,有点类似现在的社区。不了解眷村,就难以了解台湾的今天。

特殊背景下的“竹篱笆”

台湾眷村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49年,大约120万大陆人背井离乡跑到台湾,其中60万是军人,他们随即进驻台湾各大军事要地。这些逃难的人几乎没带什么钱,家属当然也没地方住。为了免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台当局于是动用从大陆带来的黄金对他们进行了有计划的安置,无法安置在营房或随军移动的眷属,就暂住在学校、寺庙、农舍或牛棚里,有的还自行搭建了简陋的临时住所。这就是眷村,也是台湾最早的社区。据统计,当时全台湾共有眷村763个,眷户96082家。

来自台湾的姜先生告诉记者,眷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里面住的基本都是外省人,只有极少数本省姑娘,她们是在和父母决裂后嫁给国民党军人的。眷村分好几种,如果按级别划分,可分为普通军人村和将军村,后者的条件要好一些,而像“邮电新村”等是给军中文职人员住的。如果按军种分,就包括陆、海、空3类眷村,“像空基村和大鹏村,一听就知道是空军家属住的眷村”。

国民党当局只是把眷村作为一个临时居住地,搭建的房子极其简陋。最初只是以茅草和竹子为主要材料,因此眷村又被称为“竹篱笆”。一来台风,房子就被吹得东倒西歪,再加上没有下水道系统,一下雨就淹,竹篱笆逐渐变成了砖墙。台湾著名演员李立群回忆说:“当时大家都没什么家具,五口之家住个20坪(1坪约合3.3平方米)的房子,已经绰绰有余。”

山东大馒头让人印象最深刻

出生在眷村的杨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童年生活。他说,当时做一顿饭相当不容易,眷村妇女得共同请求部队派交通工具运送生煤。记者问他,当时觉得什么饭菜最好吃,他的脸上立即漾出一丝微笑:“是水饺。政府虽然给眷村发放面粉,但量很少,所以能吃到水饺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至于水饺馅,好的时候就用猪肉拌酸菜,差的时候也只能用豆腐干代替猪肉了。”洗澡也是一大难题,在自来水还没有普及的20世纪50年代,很多眷村只有一口深井,需要用水的人得自己去打,因此在井边排长龙洗澡是常事。

眷村生活苦,眷村的妇女更苦,男人成天在外面跑,逼得她们万事只能靠自己,很多人甚至生孩子的时候都是自己剪的脐带。随着子女一天天长大,生活压力也日益沉重,有些人家就开始“搞活经济”了:早上卖些豆浆、油条和烧饼;黄昏时分再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兜售自己亲手做的馒头和花卷。由于眷村里的外省人来自不同的省份,每人拿手的小吃都不同,久而久之,眷村外的人们也开始喜欢品尝这些南北风味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问了3位台湾朋友同一个问题:“什么食品在眷村最受欢迎”。没想到,他们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山东大馒头和四川牛肉面。台湾小吃天下闻名,眷村的功劳真是不小。

孩子的教育更让眷村人操心。杨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每家都有五六个孩子,教育开销很大,无奈的父母只好手把手地教孩子用树枝在沙子上写字,省下纸笔钱用来交学费。讲到这里,杨先生不无感慨地说:“在眷村,我接触到不同省籍的文化。大陆讲艰苦奋斗,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眷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