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研究→民间艺术→采茶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8:36:36
采茶篮
采茶篮是流传在姚北的一种古老的曲种,相传明嘉靖年间由福建闽南传人,与戚继光抗倭有关。当时倭患成灾,朝廷派戚继光率戚家军抗之。为了表示军民抗倭决心,展示抗倭阵容,从嘉靖年间起每年春二月十四至十九日举行“礼拜”庙会,村民们制作彩色大旗、各式长龙,踩着高烧,抬着台阁、彩轿,组织乐队吹吹打打,化妆游行。采茶篮是当时庙会中的一种演唱形式,由戚继光从闽南带来的乡勇组成。他们中间大多是福建人,从南方带来了许多曲牌,与当地演唱风格迥然有别,所以当时被称“南调采茶篮”。以后在吸收一部分浙东地区的小调、民歌,加以利用和借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曲调。清代,曾有这样一首诗,“龙马花灯趁夜调,画船锣鼓闹元宵,采茶清唱时新曲,车子灯来听管箫”。诗中的“采茶”就是指“采茶篮”,可见采茶篮活动在当时已十分普遍。采茶篮在民间流传有十余个曲目。《卖花线》通过货郎和买线姑娘的买卖交易,表达了男女青年追求新生活的愿望;《荡河船》通过摆渡客人与摇船姑娘在船中戏谑对话,表达了青年互相爱慕之情;《童子痨》讲的是“童子痨”是个有肺病的残疾人,“童子妻”是个漂亮的小媳妇,夫妻感情有纠葛,第三者“大伯”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从而控诉了买卖婚姻的罪恶;《盘药材》内容是吕纯阳与白牡丹对课,反映了劳动火民的智慧,讽刺了吕纯阳故弄玄虚的伎俩;《大补缸》中,王大娘是吊死鬼,补缸匠是太白金星。王大娘企图以女色引诱补缸匠,补缸匠一身正气驱邪魔,终于将吊死鬼捉拿。采茶篮的演唱形式多为坐唱,但也有出角色的表演唱,如《童子痨》配以三角步舞蹈;《车木人》出场为“八字步”;《大补缸》用“麻雀步”。主要乐器为四面锣、连响、竹板,也有配有二胡伴奏的。民间叫曲中女角为“头子”,男角为“摩子”,称掌班的为“摩头师傅”。采茶篮主要流行区为现今慈溪的观城、师桥、淹浦、横河、彭桥一带。清末曾有艺人从事专业演唱,代表艺人为方章云、方正丙(现淹浦乡方家村人),民国后期有淹浦乡罗家村艺人沈云龙、罗乾友、罗张友、罗祥章等人在附近乡镇演唱。演唱一般在农闲时期,由所邀村庄供应茶酒饭菜,不收钱。
采茶篮音乐
采茶篮的曲目多为明清俗曲,如《卖花线》、《大补缸》、《拜新年》、《道河船》、(即《荡湖船》)、《童子痨》、《算命》、《车木人》等。演出形式就是这些曲目的坐唱或表演唱。曲调都是专词专曲专用,如《卖花钱》曲目,就唱[卖花线调];演《大补缸》就唱[大补缸调]。这些曲调的结构和唱腔都比较固定,而且江南各地都有,无须赘述。
伴奏乐器以打击乐为主,如四面锣、连响(莲湘或称金钱棍)、竹板等,也有加入二胡伴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