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谈往:“春节”就是“春天的节日”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8:26:50
2010年01月26日 10:57中国民族报
  
  资料图
  
  “春节·过年”谈往 资料图
  一、“春节”就是“春天的节日”吗?
  欠确。说它意味春天来临,是个“季节时段”概念,有理。但大为片面。它更多的含义,是“历法”概念,指夏历干支纪年里的一年之始,即“年之分界”,称“年节”。溯其源,“年”的最初含义反映在甲骨文里,义为“一个人背负着一捆庄稼”,表示一个“收入时段”的分界开端。《尔雅·释天》《疏》曰:“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古因称“五谷熟曰年”。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数千年社会发展,遂以“农历”循环划分“时段”,形成“年节”。年深日久,以“农历”循环划分“收入”,仅非常局限于传统农业的狭小范畴,在更多范围,“年”的“五谷熟”本义渐渐被淡忘,而被“历法”的一般时日界线所取代。至于其“季节时段”含义,常被用于文学修辞,距最初“年节”概念则相去更远。
  
  “春节·过年”谈往 资料图
  
  “春节·过年”谈往 资料图
  二、“春节”还有哪些称呼?
  年历推算始于正月朔日,故此日(初一)亦称“履端”、“端日”。端者,开端也;此日因别称“元旦、元日、元辰、元朔、正旦、鸡日、岁朝、新正(亦指正月)”等等。“元”意为“初、始”;“旦”,指“日子”。元旦,乃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三、“春节”和“过年”是怎么回事?
  《书·舞典》等载,上古“春节”称“元日”、“元旦”、“新年”;“过年”的时日定于“腊日”,即后来所称“腊八”。大约南北朝后移至岁末,紧连正月初一,以为“过年”节日。[宋]吴自牧《梦梁录》有类似之载,云:“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族民间称春节作“年”;欢度春节,叫“过年”。可以说,“过年”即欢度“年节”。“年”这个单词,取时间概念,用于“履端”,则为年节;用于一般计时单位,则指一个整年。故此,所谓“过年”,除欢度“年节”外,也意味着“跨入了新的整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过年”时间因地有异。如:中原广大地区,腊月三十(除夕),即被视为“过年”或其前奏,正月初一、二、三,为最隆重之“过大年”,正月十五称“过小年”;中原不少地方,腊月二十三,即被视为“过年”之首日;江西永修乡间,腊月二十四,“打赤膊”开始过年;福建莆田称腊月三十为“小岁”,谓“过小年”,正月初四或初五“做大岁”,谓“过大年”……
  
  
  四、“春节”为何与“鸡”扯上了关系?
  古人讲究“礼俗”。[三国·魏]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后人复加“八日为谷”。
  道家则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
  上述两说,均以鸡打头,而以人为尊。“鸡”为阳物,元旦属阳。《风俗通》:“以雄鸡着门上,以和阴阳。”元旦故以“鸡”辟邪。
  
  五、“过年”之中,怎么还有个“人过年”?
  鉴上,古以初七为“人日”,亦称“人七、人庆、人过年”;唐代称“人胜节”。
  道家云:“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以人为尊。《清嘉录》:“俗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九日为天日,十日为地日。”据传,九日乃玉皇诞辰,十日乃石头生日,即“实日子”。民间谓“十(石)不动”:是日忌用石碾、石磨、石碓……
  “人胜”,即“七日”。“胜”此谓优胜、优美,寓“万有人为胜”。故“初七”被视为正宗“人过年”。
  “胜”古义本指妇女饰物,分人胜、方胜、宝胜、花(华)胜、春胜……多种。“胜”通常剪刻成人形,妇女戴于鬓边,亦有用以送亲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