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言经济危机结束为时尚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41:39

断言经济危机结束为时尚早
【 大 中 小 】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收藏  点击165次  回复5次  复制本帖地址


    去年此时,正是全球金融海啸暴发最烈之时。随着各国纷纷实施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金融体系甚至经济体系狂注流动性,恐慌终于被抑制。一些经济数据而开始稍有起色。全球股市跟随美股也开始大幅反弹。对经济的预期,也由当时普遍认为的L或U型底,转为V型底,认为经济危机已结束、经济开始复苏的观点成为主流。
    但我认为,这种判断为时尚早。
    认为经济危机结束的论据,主要是短期经济数据和广义资本市场的反弹。我认为,短期经济数据难以反映长期经济运行的趋势,不能排除仅仅是上半年大量流动性注入造成的短期涟漪,需要中长期的数据来佐证。消费水平在众多数据更为重要,今年的圣诞消费或许是检验消费水平恢复情况的一个短期窗口。
    至于通过广义资本市场(股市、大宗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反弹来判断经济见底的观点,我更是难以苟同。确实,西方股市在某些时候具有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会领先经济走势。但这并不绝对。在上半年过度注入流动性后,资本市场的反弹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短期供需的变化,是大量投机性资金流入的结果。
    分析可知(见图),近一年半以来,美元指数与道琼斯指数走势高度负相关。可以想象一下资金的线路图,美联储释放大量美元,经银行转入企业,企业用这些美元去买股票、大宗商品、黄金,美元用不了之后,卖出美元买入欧元、加元、港币、澳元等非美货币,去购买当地的股票、房地产等。同理,欧洲的资金也大体如此操作,只不过因为美元注水比欧洲还厉害,欧洲用不了的钱不敢去美国,而是转向了新型市场而已。其结果就是全球资本市场持续上涨,而美元指数节节下跌。归给到底,今年资本市场的上涨,反应出的并不是经济现象,而是货币现象。

    我们再看经济危机后各国的对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其积极作用毋须多言,抑制了非理性的恐慌,阻止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但对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作用,却效用有限。从长期看,可能是将经济问题带来的短期巨痛改为长期缓痛。打个比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起到的更像是止疼片的作用,而非消炎药的作用。
    当前,对世界各国而言,都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对欧美国家而言,其去杠杆化后的消费需求不足。我曾经分析过,这次经济危机,是针对欧美几十年发展的总调整,是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投资模式的改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战后几十年的牛市,使得其逐渐形成了过度投资、忽视储蓄的投资模式,和过度消费、长期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而此次危机使其清醒的认识到其中的风险,转为适度储蓄和适度消费。因此,短期内指望其消费再度复苏到危机前的水平,不太容易。
    未来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全球通货膨胀,这是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终必然的结果。如今通胀迟迟未至,在于那些资金尚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起初,银行信心不足,各国注入的货币,大都被银行体系吸纳。而后,这些资金从银行体系中释放出来,但大都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转入资本市场,造成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以及部分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大幅反弹。未来,这些资金一旦退出虚拟经济转入实体经济,势必造成通货膨胀。要想改变这种结果,只有各国在此之前重新吸收回这些货币。但覆水难收,印钞票容易,往回收可就难了。
    以美国为例,其巨额的财政赤字又将突破上限。奥巴马通过改革医疗体系来平衡财政赤字的道路充满荆棘。在选票面前,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医疗保障范围得以扩大(财政赤字也增加),而医疗体系支出的消减难以推进。
    因此,欧美国家把带动经济增长的希望放在了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但中国的情况就真的像表面上那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