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常见疾病及其防治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2:07:02
 大菱鲆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细菌性疾病

    1.弧菌病  病原:鳗弧菌,杀鲑弧菌,属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症状:病鱼消瘦,发黑,竖身游泳:鳍条有缺损,严重时糜烂:解剖观察,可见肝脏褪色,其他内脏器官无明显变化。  流行:病原寄生于鱼体的表皮、鳃及肠道,对孵化期的卵和幼鱼危害严重。  防治:保持良好水质,补充饲料营养。治疗时可用土霉素等每天用药70mg/kg-80mg/kg体重,制成药饵,连喂5天—日天,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2.疖疮病

    病原:杀鲑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单个或双个相连。  症状:病鱼贫血,体表发黑游泳异常,喜欢栖边,严重个体的体表有大面积溃烂。  流行:寄生于鱼体鳃、皮肤等部位,极易感染幼鱼和仔鱼。  防治:勤换水,保持环境清洁。治疗时可用0.4%—0.5%的上霉素拌饵投喂,3天—4天为一个疗程。

    3.腹水病

    病原:爱德华氏菌。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有时肠道从肛门脱出。解剖可见出血性的腹水,个别鱼体肝、肾肥大,但患腹水病的鱼体死亡率不是太高。  流行:大菱鲆从幼鱼到成鱼均可患病。  防治:保持水质清新,投喂鲜活饵料。

    4.滑走细菌病

    病原:诲岸曲绕杆菌,此菌曲杆状,0.5um x 2um可滑行,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各鳍糜烂、缺损,游泳缓慢,食欲下降;病症恶化时,头部腹面发红、充血,皮肤溃疡;内脏一般无异常。  流行:春、秋两季水温为1 5℃—2 0℃时易发生,对体长3cm-10cm的稚鱼危害最大,可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避免高密度养殖,防止鱼体体表受伤,保持良好水质。治疗时可用土霉素50ppm药浴1小时—3小时,必要时可口服药饵。

    5.链球菌病

    病原:链球菌,革兰氏阳性菌。  症状:病鱼眼球白浊、充血、突出,鳃盖软条骨间膜充血发红,上下颚充血:解剖时可见腹腔内有积水,肠管发炎,肝脏出血。  流行:多发病在夏季高水温期,死亡率在8%左右。  防治:该病菌对青霉素、金霉素有较高的感受性,可用拌饵投喂的方式加以治疗,用药20mg/kg-50mg/kg体重制成药饵,连喂5天-8天,要注意以预防为主。

    6.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等引起的综合症。  症状:病鱼食欲下降,体色发黑,腹部膨大,各鳍基部、口腔、鳃裂充血出血,解剖镜检,可见肝发黄,脾暗红,消化道积水,心、肝、脾细胞大量坏死,鳃丝发红呈贫血状。  流行:危害各期鱼体,死亡率在10%-40%不等。  防治:预防为主,对养殖用水、饲料进行严格杀菌消毒,及时隔离病鱼。滦南县农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