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德心法流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41:03
历史对于老子的记载始终是个迷,但无论其多么扑朔迷离,总有一点却是历史事实,即老子是一个隐君子,一为善于自隐无名修道德者。因为他善隐无名,所以关于其人的身世始终无法让后人确定。然而,他也并非是全隐无名,他为后人留下了一本如他本人一样扑朔迷离的书------《道德经》。关于其人其书,历史研究了几千年,始终无人敢说已还其真面目。虽然如此,历史还是从中得益了,中华文明也从中找到了源流。

    道家,这一以老子为开山鼻祖的学派,在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常为其他各家所参引,同其思想相揉杂贯通且兼收并蓄,甚至被盗用,被异化,但他始终以其独具的“道德”而屹立于中华思想文明史中。他的核心以及真实面目又是什么呢?要寻找这一答案,只有从老子及其老子身后道家发展源流上去寻找。

    也许是命运的一种安排,虽没接受多少系统的一家之言,但本着一种爱,对生命的爱,我常于静默中反省自己,为了寻找一种生命的永恒意义,无论是道教将老子传说为一种神,还是后来的一些思想家将老子解释得多么玄妙伟大,但我总有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老子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与你、与我、与他一样真实而平凡的人,而不是神。然而,他却是一为卓越非凡的人,一为追求生命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实践者,这可从其著作中见一斑。正因为老子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而只要是人,无论是千年前的人,还是千年后的人,总有其共通之处。摒弃那些被异化的外表,体验那份互通互容,感受那份和谐与默契,这就是我所理解老子的基本出发点。

    在此,我并不想再去考证老子的生卒年月,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是历史学家的一种无聊游戏,我只是以自己对老子理解的出发点对老子思想轨迹作一大略概述。

    老子本人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从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一事来看,早年的老子是一个好礼,并深研过礼法的人。礼的本质是爱的一种外延,没有一种对生命的爱和对真、善、美执著追求的人是不可能遵礼法的,离开了爱,礼法只是一种虚假的文饰。而在当时,礼法废弛而成为人们之间关系的虚饰,而这又与老子所追求的至真是相悖违的。人总是在不断的反省中总结经验而成长起来。老子在其多年的礼法实践中,也是经过多年的反省总结才使自身思想成熟起来的。

    据《史记》记载,老子曾任周王朝管理藏书的官,管理图书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真实的史实记载,政治的虚伪无情和对人性的催残,他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当现实的冷酷与自我的追求发生激烈冲突时,人不可避免的会陷入一中痛苦之中,面对这种痛苦,他必须有所解脱。但是,他是如何做到呢?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中告诉了我们:他是用一种静观的方法。在静观中,也许正如释迦牟尼证道一般,他找到了生命的真实,找到了宇宙的永恒,也即从那时起,他才真正的如《史记》记载那样开始隐修道德了。

    周朝末年,诸侯争战,人们的价值观念取向于一种功利主义,而孔子的思想无疑的是那种价值标准的代表。老子也想向世人传播他对生命的真实理解,但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没有使其思想传播的土壤。所以,他只能自隐无名,直到遇到了关尹,他才感到大道不能失传,于是留著《道德经》后坦然而去。

   《道德经》的本义,自古以来就如老子本人身世一样,众说纷纭。就其解注者而言,有兵家解,有法家解,也有养生家、玄学家解注等,谁是谁非,自古迄今而无一定论。自马王堆出土的目前最早的《道德经》抄本来看,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其文题本来面目应为《德道经》。文题是全文所要反映的主旨与要义。对“道”、“德”二字的正确理解正应是了解全文真面目的最佳突破口。道本是指道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所行走的途径,引申为方法、原则的意思。而德是指德行、品德,物体本性所发挥出来的品性。合道德二字的意思就是:为达到自身本性所具有的品德而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老子著《道德经》的本义是告诉人们一个追求自身完满品德的人所具有的德行和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而自古以来,各家注解《道德经》者都能自成一说的是因为,在书中,老子将一个具有完美品德的人所具有的德行与行为规则叙述了出来,而这样的一个人必然是生活于现实中的人,一个生活于现实中的人必然无可避免地会遇到政治、思想和生存等类问题,而那些注家仅以一家之言片面解注其书,不能说不对,但至少是不全面的。

    《道德经》的本义,上文已阐明,但考证道家的源流,无疑的要涉及古代内丹流传系统。在上篇我已指出,古代炼内丹修持性命之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道”,自古以来,只有那些代代口传心受的内丹修炼者才是真实的道家思想的实修之士,只有他们才能真实的明白道家思想的心法核心,而历来研究道家思想源流的人往往只注意那些哲学思想意义上的道家,说得真实一些,其实那些人并不能称之为道家,他们并没有道家的真实体验,只是以思想生产思想而已,说白了就是一些职业生产思想家。然而,他们也并非全无功劳,毕竟,他们部分的传播了一些道家思想,哪怕是并不全部正确。

    老子将《道德经》传给关尹之后,关尹便辞官退隐,也成了一个自隐无名,修养道德的人,他不仅保存了老子的《道德经》,而且还通过自身修道德实际而留著了《关尹子》一书。关尹之后的道家流传,历史已无从参证,直到战国时期出现了庄周,他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隽永、磅礴的文笔将道家世界展现于世人面前。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之后,道家心法又是如何流传,历史又无从考证,虽说后来到了汉朝,出现了一个河上公的人注解了《道德经》一文,但入世后的《道德经》经过政治的濡染,已被渐渐异化了,而道德心法却隐于民间,直到后来出现了道教,道德心法又以一种神化的面目出现于世人面前,而那些隐于民间、隐于道教内的实修之士,才是道家心法的真正拥有者和传播者。

    历史已发展到今天,经过千余年隐修密传的道家心法也该传播于世了。在百余年前,吕岩就曾说大道明传的时机将要到了;在今天,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何去何从的境地,愿那些真实拥有道家心传之人将其真实面目供献出来,抱着佛家所谓普渡众生之愿,将其昭然于天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再做一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