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又快:关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27:09
又好又快:关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www.jfdaily.com  2008-2-14

  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逼迫经济运行转上科学发展的轨道,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对今后经济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两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五个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一,消费率下降,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下降;第二,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过高;第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逆向变化;第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展不够快;第五,节能减排目标没有达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形势严峻。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上的新扩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这一论述,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较,在内涵上有四个方面的新扩展:
  第一,包括了改善或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容;
  第二,包括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内容;
  第三,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并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起,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第四,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放在突出位置。
  笔者体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这一论述,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较,从原来一个转变发展为“三个转变”,至少在内涵上有如下新的扩展:
  第一、改善或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实现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要确保各类产品质量和安全。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真正做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第二、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们不能像上个世纪末有的国家有增长无发展那样,经济虽然增长很快,但是贫富差距悬殊,广大民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没有提高。而是要努力做到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使老百姓普遍增加收入,并大大增加政府的公共服务。这样既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又能改善消费和投资结构,逐步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十七大报告的社会建设部分,就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安排的。
  第三、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并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起,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使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尽快提高到2%以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保护知识产权等提到战略高度,可见其重视程度。
  第四、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放在突出位置。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十七大报告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特别提出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的要求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增加发展的“绿色”成分,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双防”任务,即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看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从根本上实现“双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着力点。尽管难度很大,落实起来阻力不小,但是,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上的各种矛盾会继续积累和恶化,对此,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逼迫经济运行转上科学发展的轨道,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十大举措

  为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十个方面的新突破和新举措:
  第一、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第二、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各类要素市场;
  第三、深化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第四、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第五、强调财税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六、提出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八、提出基本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九、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第十、确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突出改革开放,认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报告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论述,有许多新的突破和举措,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由于大力推进改革,国有企业总体已经走出困境,并逐步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1997年,国有工商企业共实现利润800亿元,而到2006年,国有工商企业共实现利润12000亿元(见《经济日报》2007年7月12日),增加了14倍。国有企业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要求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便更好地把国有资本集中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好地用于深化国企改革和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国有股就能够比较规范地获得与非国有股一样的股息或红利,从而有利于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盈利上交制度。最近,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应上交利润的比例,区别不同行业,分三类执行。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性特征的企业,上交比例为10%;第二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建筑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交比例为5%;第三类为军工企业等,上交比例三年后再定。这表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已经启动(见《证券时报》2007年12月12日)。
  第二、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进一步发展各类要素市场。要着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规范发展土地市场,目前在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中,只有占15%是通过“招拍挂”实现的,绝大部分是行政划拨和批租协议转让实现的,土地腐败问题比较突出。今后商业用地一律实行规范的“招拍挂”,通过市场进行。要建立和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使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地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以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据估算,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可提高4—5倍)。
  第三、深化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这就要求深化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控制,严重偏低,实际上是鼓励滥用浪费,妨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今后要大力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使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很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发挥价格杠杆来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价格形成要素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第一次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决定价格的要素中。这是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这几年经济的两位数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由此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实践告诉人们,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损害成本是要补偿的,否则这种增长就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的价格必须反映环境损害的成本,即修复环境和生态的成本。可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逐步提高资源产品价格。但与2005年、2006年CPI上涨幅度不高(1.5%和1.8%)不同,2007年CPI上涨幅度将达到4.7%左右,政府很难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出台更多提高资源产品价格的政策,使政府的政策选择陷于两难的境地。这种情况,可能还需要持续一年多时间。所以,只能先治理好宏观经济环境,才有可能在价格改革方面迈出大一点的步伐。
  第四、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建设型财政要向公共财政体系转型,这已是经济学界的共识。怎样转型呢?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的状况,财政支出应更多的用于改善对农民、中西部地区居民、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用于改善民生,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要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服务,比如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如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各级财政应予大力支持,使当地居民能得到同其他地区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恢复生态,保护环境,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顺利进行。
  第五、强调财税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财税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重要,有的同志认为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的确,现行的以间接税(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刺激各地粗放扩张追求GDP的快速增长,以增加本地财政收入,原来的一些税收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也不利于科学发展。看来目前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很难一下子改过来,但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成的比例是可以调整的,如果提高中央分成比重,可以弱化地方对发展工业和重化工业的冲动。这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整财税的政策,如提高资源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规范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财政支出更多用于改善民生等。但税收政策调整的空间仍然很大,如开征物业税、燃油税、环保税,调整资源税,增值税转型等。这几年财政收入增幅大大超过GDP增幅,说明整体税负太高,今后还要开征物业税、燃油税、环保税,提高资源税等,在这同时,要考虑降低其他税负,包括尽快实行增值税转型,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财政体制也要完善,财政数千亿元的超计划收入怎样用,要提高透明度,要由人大批准,并向公众公布。地方的土地收入必须纳入预算,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等等。我们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出台,并逐步完善财税体制。
  第六、提出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这就对金融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发展各类金融市场,是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所在,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依托。报告重申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突出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安全等。
  第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公平与效率问题这几年在理论界争论不休。报告不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为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方针政策的调整,对于逐步扭转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有重要意义。与此相适应,报告还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定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这一切,都着眼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使他们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充分表明党致力于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坚持富民政策。
  第八、提出基本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报告要求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最大特点是全覆盖。不仅城市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也要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农村缺医少药问题,要求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把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小孩、待业人员纳入医保范围。
  第九、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要适应新形势,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方面,要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方面,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方面,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等。
  第十、确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政府改革,转换政府职能,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看来关键在于政府改革。政府五年一届任期,考核政绩一直以GDP增速为主要标准,这就使政府追求短期GDP最大化,热衷于粗放扩张,而把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的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放在一旁。只有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再充当资源配置主角,不再越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考核政府官员政绩也不再以GDP论英雄,政府才能把更多精力用到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用到改善民生上面,成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并主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不是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阻力。
  

作者:■ 文/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篇:手机漫游费听证会亲历记
又好又快:关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秭归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三战略”推进科学发展上水平——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对话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 习近平: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时政--人民网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郎咸平-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郎咸平: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 Qzone日志 郎咸平: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 Qzone日志 郎咸平:.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必须”是关键 郎咸平—— 腾讯官方博客 -- 腾讯博客 -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郎咸平的日记)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2010-04-27 17:38:22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2010-04-27 17: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