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1:21:49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日期:2007年11月22日   作者:漆先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需求拉动、产业带动和要素投入三大转变中,扩大消费需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关键环节。

  一、提高劳动报酬,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十五”期间,我国新增国内生产总值中,出口拉动的贡献为8.7%,较“九五”期间的3.9%成倍提高。2006年新增国内生产总值中,出口拉动的贡献更是高达19.8%。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刺激国际投机资本以各种形式涌入中国,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面对这一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完全正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其中,居民消费约占消费总需求的四分之三。着力扩大居民消费,不仅抓住了消费的主体和体现了生产的目的,而且居民消费资金的使用效益一般都远远高于政府消费。
  “十五”与“九五”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71.3%下降为71.0%,变化甚小。与此同时,主要由于购(建)房等方面的投资支出却由8.7%大幅上升至11.1%,而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却由20%下降到17.9%。
以上数据表明:
  第一,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
  购(建)房作为一次支出长期使用的商品,尽管纳入投资统计,但归根结底是满足消费需求。这是人民生活实现初步小康后,消费重点从吃、穿、用转向住和行的必然结果。
  第二,我国居民的储蓄倾向下降。
  “十五”以来我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之所以相对不足,并非居民的消费倾向偏高,有钱不愿花或不敢花。相反,居民的储蓄倾向是下降的。
  实际上,当前导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根本原因,不是储蓄倾向偏高,而是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直接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
  2003年以前,劳动报酬占我国国内生产净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余额)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左右,近几年来却下降到50%以下。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也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净收入的比重,是“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具体体现,既可以使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能从根本上扩大消费需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抓住了扩大国内需求的关键环节。为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要鼓励全民创业,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二是加快税制改革,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和下调所得税率,适当降低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三是要及时开征物业税和资本利得税,抑制资产泡沫,减少食利收入。

  二、变农民为市民,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我国已在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并完全有条件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完全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客观规律。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远远低于第二产业,对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之所以滞后,关键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人口居住的分散使第三产业缺乏达到规模经济的有效需求。当前制约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主要障碍,表面上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实质上却是社保资金的缺口(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资金的缺口,以下同)。为此,应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通过“以土地换社保,变农民为市民”,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服务业的大发展创造达到规模经济的有效需求。为此,应明确以下基本思路。
  一是坚持自愿原则。将农民自愿放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收归国有,以此为前提政府将进城农民纳入城市的社保体系,并提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金补助,变农民为市民。
  二是合理置换权益。包括:以户为单位,进行土地权益和城市社保权益的整体置换;排除持有土地的各种差异,进城农民只要放弃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就能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实现土地权益和社保权益的均衡置换;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合理确定每年“变农民为市民”的规模,分期置换权益。
  三是变现土地收益。耕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短缺资源,其长期收益无穷大,但短期的经济收益有限。弥补社保资金的缺口,主要依靠宅基地转变为非农用地的变现收益。为此,要根据为进城农民提供社会保险、经济适用房、以及宅基地复垦和置换的全部支出,合理确定每亩非农用地拍卖的价格底线。通过占补平衡和异地置换,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提高非农用地的拍卖收入。同时,以国有非农用地储备为抵押,争取银行长期专项贷款,变现土地收益,满足“以土地换社保”的近期资金需求。
  四是实行属地管理。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后,应在属地的县级行政区加入城市社保体系,并在当地获得经济适用房补助。以实现权责统一,保持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权益均衡和降低改革成本。
 
  三、健全市场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优化资源配置。为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当前,特别要注意健全要素市场和发展产权交易,包括:
  一是发展技术交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是发展采矿权交易,提高回采率和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变“有水快流”为“细水长流”;
  三是发展排污权交易,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
  四是开展用气权和用电权交易,划给资源产地一定的用气和用电指标,并允许其自由交易和价格适当上浮,拓宽利益补偿渠道,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健全市场体系,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加快” 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二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二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转变”?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转变”? m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系列谈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系列谈 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 如何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壮大特色工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人民日报: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二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民日报: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二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途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胡锦涛强调: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胡锦涛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出八点意见 本网特稿:透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 胡锦涛总书记两会上论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胡锦涛在河南团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